精神障碍的复杂原因带来的思考

在讨论精神障碍的原因时,我们必须区分关联(correlation)、危险因京(riskfactor)、疾病的结果(conseqmmce)和病因(cause)。人们常常认为,精神剌激是导致仰郁的原因,但实际七精神剌激与抑郁之间可能是因果关系,可能是某种形式的关联,也可能是果因关系。如果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症有关,只能说明它们之间有某种联系,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到底是应激导致了抑郁还是抑郁导致了应激?即使是应激事件发生在抑郁之前,我们仍不能确定应激与抑郁一定是因果关系,因为应激很可能是抑郁的危险因素(先于疾病存在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能增加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相互交织,有些危险因素起的作用可能更大些,有些则可能是附加的或派生的。

疾病结果是指发生在疾病之后情况,例如某人体检时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当患者大IJ面接受这种信息后,导致明显的心身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焦虑、抑郁(躯体疾病的结果)。焦虑、抑郁使患者行为变化,如社会性退缩,甚至自伤、自杀观念或行为(心理反应的结果),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干扰了对肿瘤的躯体治疗,也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减退,加速了病情的发展(躯体、心理问题互为因果)。因此,从整体医学角度看,对于某些疾病来说,各种因素与疾病的关系纠缠不清,互为因果,都应该引起重视,对于精神疾病来说,更是如此。

由于精神现象的复杂性,认识的局限性和方法学问题,我们很难确定导致常见精神障碍的确切病因。建立疾病的动物模型是了解疾病原因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已有许多较好的反映精神疾病的动物模型,如焦虑、恐怖动物模型、药物滥用的动物自我给药模型。但由于人类精神活动的特殊性,多数精神疾病的动物模型不能很好模拟人类的疾病特点。由于存在伦理等问题,我们不能在人身上重复动物实验的结果,也很难进行病因学的随机对照研究,而回顾、性的相关研究结果仅能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参考。总之,我们对许多精神障碍的病因研究仍无重大突破,但新技术、新方法(如脑功能影像学)的利用,将加速这方面的进展。

纵观上述对精神疾病病因学探讨,生物学因素(内在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外在因素)在精神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实际上,生物学因素与环境因素不能截然分开,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影响人类行为。双生子研究发现,人们的行为特征以及精神疾病具有遗传性,但即使是有高度遗传度的疾病,同卵双生子也并非一定共病。那么是什么环境因素保护了他们未罹患疾病?遗传与环境如何相互作用?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各种动物研究皆发现,环境可以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不仅是在在早期发育时是这样,在成熟期同样如此。在神经系统的发育时期,由于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每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形成了无数个错综复杂的突触联系。从这个角度上看,环境是一非常广义的概念,可以指细胞之间的环境,也可指我们生活中所说的环境,如感官刺激、心理社会剌激等。突触形成之后,其活动受环境剌激的影响,有些剌激能易化或弱化突触形成。如果剥夺刚出生小猫的视觉剌激,相应的视觉皮层形成不了突触联系,小猫出现视觉退化。在各种动物模型中均可发现,学习、长期记忆的发生与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改变有关,表现为突触间联系增加和基因表达加强,基因表达加强可能是为了产生新的蛋白质以适应突触改变的需要。动物实验显示,反复应激剌激能诱发海马树突萎缩。临床脑影像研究也显示,应激相关疾病可能有不可逆的海马萎缩。

从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的角度看,我们对精神健康及精神障碍领域的理解还远不够完善,包括最基础的领域,如基因表达,分子、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均是构成较高水平的认知、记忆、语言的基础。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避免盲人摸象,如何将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机地整合,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以正确理j醉正常和异常的精神现象。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精神障碍,复杂,原因,带来
sample
2020-06-06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