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本林徽因传

李宪瑜,1971年生于山东,1992年于烟台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94至200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先后获文学硕上及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同现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曾发表有关《新青年》杂志研究论文数篇,以及《“白洋淀诗群”研究》、《苏青与〈天地〉杂志》等学术论文,主编有“快读中外文学名著”系列等书。 林徽因是一位中西文化融合造就的新文化女性,她以与新文学共体的方式,张扬着自我的独立品格,激荡着青春气息与时代风云的美丽人生,她让我们见识了有别于传统“象牙美人”的迷人风采。
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小说代表作《九十九度中》与散文代表作《窗子以外》。李宪瑜编著的这本《图本林徽因传》以文学笔法记叙了中国现代作家林徽因的一生。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李宪瑜编著的这本《图本林徽因传》以文学笔法记叙了中国现代作家林徽因的一生。全书图文并茂,以丰富的文字资料和珍贵图片为基础,从一位专业研究者的视角出发,生动而细致地描述了林徽因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生涯,也探寻了林徽因的学术思想与政治理念。该书文笔细腻,广泛征引了传主的相关研究资料,特别注重近期新出版资料的研究,是目前靠前一部面向大众读者的了解林徽因一生的很好读物。     这部书对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影响很好大。他们本来是到美国学习西方的建筑,但是从了解《营造法式》开始,他们发现自己的国家在八百多年前,就已经具有如此成熟的建筑学了。这个建筑学系统与中国历史、美术、哲学等是不可分的中国文化整体,但是,它似乎已经大大地被湮没,现在亟待重新整理,更重要的是,需要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并且发扬光大。从这里出发,梁思成和林徽因初步拟定了他们日后建筑研究的主要方向。
     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梁思成再入哈佛大学,攻读东方艺术博士学位,实际上也将大部分精力用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后来鉴于能够查阅的关于中国建筑的资料有限,他遂向导师说明自己需返回中国进行实地考察,来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1927年底,他们决定离美返国。那时,梁思成和林徽因已经有一个宏大的志愿,立意要写出一部《中国宫室史》。
     林徽因自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又入读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贝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继续大大发扬她对戏剧的爱好。
     说起这位贝克(George Pierce Baker)教授,在中国现代戏剧目前颇值得记上一笔。他是一位有名的戏剧理论家,也是一位卓有建树的戏剧教育家,他在哈佛大学开设的戏剧编撰课程(课程号为英文四十七),曾经培养了众多的美国戏剧人才,包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尤金·奥尼尔。奥尼尔之后,他还招收过一位中国弟子,这就是中国现代有名戏剧家洪深。据洪深回忆:“‘英文四十七’又附设一个实验剧场,简称‘四七工场’。在这里,作者可以将他所写的剧实际上演,而观察那观众所发生的反应,再将剧本加以修改。在这里,画布景图样的,钉布景木架的,涂刷布景的,搬装布景的,装接电线的,调排灯光的,缝制服装的,配备道具的,提示的,表演的(除了女演员,须往外面去请,因为哈佛至今还不是男女同校),无一不是自己人充任。在这里,剧作者不但看见他的剧本上演的经过,并且也明白了舞台的物质设备是怎样地了剧本。”而1925年,贝克离开哈佛来到耶鲁大学,创办了耶鲁戏剧学院,也使得这个学院成为美国戏剧运动的大本营。林徽因就是这时师从贝克教授的。想来,她所接受的戏剧教育,同洪深描述的应该大致相似,特别注重舞美设计的实际操作。
     林徽因在美国学习戏剧艺术可谓此道不孤。当时在美国修习戏剧的留学生还有赵太侔、熊佛西、余上沅,此三人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或哈佛大学专攻西洋戏剧。此外,学美术的闻一多,学文艺批评的梁实秋,甚至学电机的顾毓瑗(一樵)等,也都是热衷于戏剧活动的,兼之不少人都是北大、清华校友,彼此间往来密切。他们甚至还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界掀起过小小的演剧热潮。1924年底,他们在纽约公演了余上沅编剧的五幕英文古装剧《杨贵妃》,大获好评;随后再接再厉,又于1925年初在波士顿公演了顾毓琇改编、梁实秋翻译的《琵琶记》,再次旗开得胜,其中梁实秋饰蔡中郎,谢冰心饰宰相女,谢文秋饰赵五娘,都被认为是一时之选,留下了一段佳话。P46-49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图本,林徽因
sample
2020-12-05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