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刻苦求学:三年不设榻

北宋五子中,周敦遗、程颐和程颢两兄弟及张载都是“富二代”,说到读书辛苦和用功的话,邵雍在五子中是排名第一了。
邵雍的刻苦精神,直到现在仍然值得人们尊敬。
邵雍学习的过程很艰苦,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不比富贵人家有很多的藏书及拜师讨教的机会,邵雍的父亲邵古虽爱古文音律,据说曾经生活艰幸。所以,邵雍苦学于乡野,很多学识也可能来源于父传及自悟。对于邵雍一脉的易学传承,一般多持李挺之授易一说。邵雍之子邵伯温在他的笔记见闻录中,说到李挺之,却只讲到传授了邵雍四书五经中的《大学》。

邵伯温说,父亲康节年少时外出游学,后来奶奶李夫人在家想念孩子,神情恍惚,以至于倒诵佛经。邵雍于是匆匆忙忙地赶回了家,再也没有出去了。李夫人去世后,邵雍为之守丧,非常悲痛,自已动手烧火做饭。这时,邵伯温的爷爷邵古住在苏门山下,邵雍则单独住居在百源之上。


​邵雍在百源求学时,李成的儿子李挺之是当时共城的县令,也是一方大儒。李挺之见到邵雍后,两人非常投缘,于是李挺之教授邵雍以《大学》里的学问。
得到了李挺之的教诲,邵雍更加奋发图强,比起悬梁刺股来有过之而无不如,曾经三年不设床,日夜坐立以苦思励学。邵雍曾经将一部古《周易》写成文字,贴在屋里的墙壁上,每天都读上十几遍。

后来,邵雍听说山西的地方官有一位先生精于《易》学,于是前往求教。这时李挺之到河南孟州任户曹一职,邵雍也随同前往。邵雍随李挺之之余,寓居州学里面,生活条件还是没有改善,邵雍经常把官府配给的食用油节省下来作为灯油,用来苦学。
一天,有一位将校从京城开封出行,见到了邵雍,他说:“哪有像你这样苦学的秀才!”于是,赠送了邵雍纸张百幅,笔十来枝。邵雍礼推后收了下来。邵雍常常对李夫人提起此事;“我年青的时候,艰难到这种程度,以后要把这些事告诉子孙后代。”邵雍也常对伯温讲:“我早年时一无所有,徒步游学,至年近三十终有所得,难啊!”

不同于程颢等人出身贵门,有所成就要容易一些,邵雍出身微寒,所得所学的点滴都来自艰难。至于山西这位老师是谁,邵雍和邵伯温都没有提到具体名字,只知道他是一位从京城之外的地方官。

当然,这里讲的邵雍艰苦求学一事,源自邵伯温所讲。邵雍在他36岁的《共城十吟》序言则写道:“予家有园数十亩。皆桃李梨杏之类。在卫之西郊。自始营十余载矣。未尝熟观花之开。属以男子之常事也。去年(公元1046年)冬。会病归自京师。至今年春始遇花之繁茂。复悼身之穷处。故有春郊诗一什。虽不合于雅焉。抑亦导于情耳。庆历丁亥岁。”由此可见,邵雍的老家还有几十亩果园,可以说也算是一方富足人家了,当然谈不上如此生活艰幸。
相对于邵伯温的笔记复杂,邵雍的《共城十吟》对家境的描述更符合逻辑,邵伯温笔记所讲的“艰苦”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努力”的意思。《邵氏见闻录》中只说李挺之授邵雍以《大学》,邵雍又远去山西求《易》,“闻汾外任先生者有《易》学,又往质之”,山西一带的这位老师又会是谁呢?这里确实是一个疑问。
不过,邵雍的刻苦精神毫无疑问值得学习和尊敬。
作者:李天来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邵雍,刻苦,求学,三年
sample
2020-11-08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