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这样的人

    《你是这样的人》(作者刘肖)这部人物报道集,书名取自电视纪录片《百年恩来》的主题歌——《你是这样的人》。 这本书对于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提升境界、增强修养的范本,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对于广大青少年读者来说,是一部洗涤心灵、培养情操的教材,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而对于热爱和关注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来说,则是一部的进一步了解教师、理解教育的读物,具有独特的宣传意义。
    《你是这样的人》(作者刘肖)这部人物报道集,书名取自电视纪录片《百年恩来》的主题歌——《你是这样的人》。
    《你是这样的人》收录了《一个人的毕业典礼》;《“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一位山村代课教师的坚守》;《为教师的名利打官司》;《给未来献上一颗心》等文章。

    学生问:“老师,那咱不上课了?” 王老师说:“咋能不上?我去家里给你们上课!” 此后20多天里,王生英每天都顶着风、冒着雨,跑遍全村,挨家挨户地给学生上课,不落下任何一个孩子。给这家的孩子辅导完功课,布置了作业,王老师就往下一个孩子家去,不管风有多大、雨有多急。学生家长不落忍,劝她:“等雨歇歇再走吧。”王老师摇摇头:“谁知这雨啥时候歇啊,要是这样一家耽搁一会儿,今天的课程就完不成了。” 雨大,路滑,健全人都难免摔跤,何况腿脚不便的王老师。有,当她刚摔了一跤,满身泥水地出现在学生王敏淑家门口时,一家人都怔住了。
    片刻,大人马上拿出衣服让她换上,懂事的小敏淑抚摩着她的伤腿,哭了: “王老师,你不要再这么一家一家地跑了,我去把他们都叫到俺家来上课! ” 就这样,无论遇到怎样的风雨,无论道路如何泥泞难行,王生英没有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就连结婚典礼占用的两天,她也很快把课不折不扣地补上。
    1980年,父亲突然生了一场大病,要到县里住院。怎么办?谁去陪护?爷爷、奶奶都80多岁了,母亲的肾炎还没好,弟弟、妹妹年龄都小。作为长女,王生英责无旁贷应该去。可是,学校里就她一个教师,她去照顾父亲,谁来照顾学生?她想了又想,终于艰难地说:“让苹英去吧。”年龄不大、从没出过远门的妹妹,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奶奶则在一旁责怪她没个大姐的样子。可她心里惦念着班里的学生,就是不敢松口。这时,里屋传来父亲微弱的声音:“苹英,别哭了,还是你陪爸爸去吧。姐姐有工作,为了我,让她不管学生,不合适。” 妹妹哭得更厉害了。生英跑到院子里,听凭泪水无声地往下流淌,在心里一遍遍地说:“对不起,爸,女儿对不起您……” “父亲去世的那天,我还在上课。你说,他会不会后悔生了我这么个不孝的女儿……”在王老师家的堂屋,她哽咽着问记者,手则不停地擦拭着一个玻璃镜框,那里面是父亲的照片。
    1986年,桃园学校的教师走了,四个年级的学生没有人教。王生英自愿顶了下来。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就她一个老师。教室设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还是土改时的老房子。多年没人过问,它破旧不堪,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墙皮四处脱落,竟然还有两个大窟窿。地面坑坑洼洼,支撑桌面的泥墩歪歪扭扭,经常倒,不是撞着学生的腿,就是砸着学生的脚。而且,学校旁边连个厕所都没有。
    好在这时,王合生因为说服不了妻子,又放心不下一家人,已经放弃了东北的工程,回到家里,做了王生英坚强的后盾。他帮着王老师平整了地面,垒好了石墩,泥好了墙皮,补好了墙上的洞,还拿出自家的钱买来100多片瓦,补好漏天的屋顶,又用自家的钱给学校建了一个厕所。望着焕然一新的教室,看着满头大汗的爱人,王老师笑了。
    在王生英的学生里,有个男孩叫李增华,下肢瘫痪,只有靠双拐行走。
    面对小增华要上学的央求,他的父亲很为难:王老师本身就有残疾,怎么好意思再给她添个累赘? 增华的情况,王生英很清楚。望着孩子渴望上学的眼神,她想起了童年时的自己。如果不是上学有了文化,自己怎么可能成为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既然当了老师,就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是王生英对乡亲们、也对自己作出的承诺。
    “把他交给我吧。”她对增华的父亲说,“孩子虽然残疾,但是他和其他孩子一样,也有受教育的权利。” 这个时候,桃园学校已经离开仓库,搬到了一所房子的二楼。为了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王生英每天背着小增华上楼、下楼,背着他上厕所,帮着他解腰带、系鞋带。随着增华年龄的增长,背着他上楼越来越吃力。有,王老师腿一软,两个人一起摔倒在楼梯上。增华一把搂着王生英的脖子,哭着说:“我不上学了。王老师,我再也不想拖累你了!”听到哭声,刚从地里回来的王合生扶起了妻子,然后背起增华上了楼,并从此接过了每天背增华上下楼的任务。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就这样,夫妻俩接力似的背着增华,走过了他在桃园学校求学的全部四年,用脊梁和知识为这个无法行走的山里孩子铺展开人生的道路。
    王生英夫妇背着小增华上上下下的教学楼,不在别处,就在他们家。事情要从1993年春天的一个风雨之夜说起。
    那一夜,狂风大作,暴雨倾盆。第二天早晨,当王生英早早地来到学校时,她惊呆了,她看到的是一片废墟!那个被他们当做教室的仓库,终于经不住半个世纪的风吹雨打,坍塌了。
    怎么办? 让孩子们到哪里去上课?找村里解决?不行。村里再也找不到一间可以容纳50多个孩子的房屋。王老师找村委会,请求尽快盖几间教室。村干部说:“咱村穷,眼下拿不出钱来。” 那么,到外村学校去借读?也不行。到外村上学要途经两条狼路,野狼经常出没,随时都有危险,以前就曾有小孩被狼吃了。站在家门口的高台上,王老师指着对面的山坡让记者看:那条就是狼路,那边还有一条。
    怎么办?教室可以倒掉,教学却不能停止啊。无奈之下,王老师只好在原来教室的废墟旁支起了黑板,开始了露天教学。
    仓库旁边一直有个羊圈,原本在屋里没什么,露天教学时间长了,羊身上的寄生虫爬到了学生头上、身上。这不行,还得走。王生英手里提着小黑板,腋下夹着课本,带着50多个学生开始转移。荒草坡上,小河岸边,大树下面,到处留下孩子们稚嫩而清脆的读书声。
    有,王生英正在山坡上给学生们上课,突然间乌云密布、雷鸣电闪,还没来得及转移,黑板便被狂风卷走,学生们的书本被刮得七零八落。暴雨瞬间而至,洪水冲得山石叮当乱响,学生们吓得乱作一团,有的哭了起来。
    “别怕,有老师在呢!”王生英勉强支撑着自己的身体,不被大风刮倒。她带着孩子们躲进附近的一间房子。
    这是一处尚未完工的新房子,门窗还没有安。王生英找到主人,说想借他们的房子做一阵教室,主人欣然答应。王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在这所房子里上了整整一个月的课,看着它一步步地盖好、完善,也迎来了主人搬迁的日子。
    这里不能再用了,下一步去哪里呢?还去野外上课吗?不。不能让孩子们再受折腾了。王生英心里十分清楚,他们只有一个去处——就是她自己的家。
    征得丈夫的同意,王生英把学生带回自己家上课。四个班52名学生,里屋一个班,外屋一个班,门前两边的平台上一边、一个班。家,顿时被学生塞满了。王老师说,她觉得像是和这些学生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合生是爹,自己是妈。
    总是在这样拥挤不堪的环境下教学,也不是个长久之计。况且天渐渐地凉了,总不能下雪天还让孩子在屋外面上课吧。王生英有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自家的房子上加盖一层,给学生们当教室! 说这念头大胆,因为它是如此地不现实。1989年,合生患病欠了一笔债还没还上;1991年,家里盖这处平房又添了一笔新债。当时,王生英的工资是每月40元,靠什么来建房子啊? 毕竟是红旗渠畔长大的儿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此时在王生英夫妇身上得到很生动、很真切的体现。两口子一合计,为了给学生们一个能安**习的地方,就是砸锅卖铁,教室也要建起来!
    ……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你是,这样
sample
2021-02-17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