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有悲怆:追记康有为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本书是由徐刚编著的《先知有悲怆(追记康有为)》。《先知有悲怆(追记康有为)》的内容提要如下:    康有为,仁者也,忧者也,先知也,屡次上书光绪帝建言改革维新,其思想之深刻远迈时人,一生功过众说纷纭。于当时之世,倡言人者仁也,且仁之于草木鸟兽,万物一体,世界共乐,其大同之义于今不朽。康有为辞章飞动,美文连绵,治康学者万勿忽略也。     一九?二年春,印度大吉岭,康有为“得佳屋于翠崖”,并在林中筑一草亭,辟有曲径,作柴床,南海书横额于草亭,名须弥雪,从曲径行,山风飒飒,空气清新,雪山可望。
    康有为游兴甚浓,同璧更是雀跃,父女二人各乘一马,自大吉岭双骑游须弥山(今译喜马拉雅山,然其况味远不如旧译也,笔者附识),先后游世界屋脊九日仍不知倦,“深入至哲孟雄国(今之锡金,笔者附识)之江督都城,康有为没有想到,其英国官吏竟率国王迎于车站,南海其时早已名满世界矣!至王宫,由王妃作陪。王妃之衣物饰品皆为中国物,并以贝叶经相赠。”据年谱称,康有为“解带答之”,不知何带?抑或玉饰?“同璧亦以指环赠其后”。
    自一九?一年正月到印度,一九?二年又待一年,康有为果性好冶游,而各地官员视其为上宾,看似风光无限,其实心事重重,对中国前途之忧患日深,而又计出无奈,逋客之言无足轻重,况千里万里之遥,听者为谁?信者几何?然南海于家国之使命感却从未稍减,且流亡愈久、渐行渐远而愈浓愈烈。大吉岭,离喜马拉雅山之干城章嘉峰仅八十公里,苍茫雪峰,日月生辉而插云天,其光也,既沐印度也照中国;其高也,天造地设,示两大古国历史文化之悠久。彼时,正当印度亡国,中国在清朝末路之际已成乱国,南海且闻讯中俄即将签订《西藏密约》,悲从中来,痛愤交加,有诗记之:“望须弥山云飞,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国,闻西藏又割地矣!”
    喜马拉山云四飞,
    山河举目泪沾衣;
    此通藏卫无多路,
    万里中原有是非。  四言二十八字,无一激昂慷慨之词,看似淡淡写来,其实有大感叹,有大忧患,有大苍凉,且隐伏着南海一以贯之的大希望:何时何日以何策救百姓以水火而“重铸新中国”?  先是南美洲、北美洲之诸华商书致南海,为国事而焦虑称:义和团之乱暂已平息,而西太后、荣禄仍握重权,光绪帝命运堪忧,清政府既要维持西太后及一应腐败亲贵大员的品质,又要赔款,财政收入早已不支,便纷纷加重税赋,民不聊生。“保皇会备极忠义,而政府反以为逆党”,“不如以铁血行之”,举刀枪而革命,“或可以保国保民”等等。康有为读后于一九?二年五月在大吉岭翠崖复信,有“览书惶骇,何乃至此”句,南海在此一《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中详为分析道,其时海内外人士认为西太后因八国联军而西逃回京之后,一会归政于光绪,二会驱逐荣禄。因何有此想?当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城下,联络并驱使义和团者、围外国大使馆者,荣禄皆为罪魁。西太后不知乎?知之也。然荣禄善为两面派,一则命董福祥率兵包围大使馆,一则又派人为使馆送去瓜果,“于事成则受其功,若事败时不受其过”,但荣禄能脱身事外还因为:西后从未怀疑过荣禄对其之忠。在西后心中丧权辱国事小,而忠不忠于其本人,则为优选事。因而海外华商、保皇会众失望之余,群情汹汹,再言革命。
    殊不知,自立军起义失败,千众喋血之惨,促成了康有为经过痛苦反思之后的一种坚持:“此后不复再言兵事”,恪守改良、立宪之宗旨以救中国。此乃康有为之一贯主张,而自立军起义因中国北方之乱机不可失,且为唐才常助,不妨说,康有为只是偶然地做了一次革命者,之后又迅即回归原有的只可立宪不能行革命的改良、改革之路,非南海心血来潮,为一本所旧也。
    康有为详论欧美各国所以致强之道,概括为“人民所以得自主,穷其治法,不过行立宪法,定君民之权而止,为治法之极则矣”。南海所言之“治法”,即治国之法。
    欧美诸国谁很先强?英国。英国何以强?康有为详列时序以论:
    明崇祯十五年英国争乱;
    清康熙二十七年,英国始立议院、赋予民权;
    其间为四十八年,但民权中“然尚未有选官之权”;
    “至道光十二年、二十八年,伦敦民党大变两次,大将军威灵顿调兵二十万,仅而获成。”
    康有为告诉南北美洲华商诸公:英国人之民权,抗争二百年而后得,中间也曾“杀一君,流血无数”,但所追求的“求民权,行立宪”,而且“英君主之世守如故,未尝革命也”。
    康有为再以奥国即奥地利为例:
    清道光十三年,奥国报纸、私会,于是民党大起,为求民权也,并逐国王;又有普法之战侵割。“乃始予民议政权。”
    至同治十年,二十三年始得民权、立宪。
    “然虽逐王,奥君之世守如故,亦未尝革命也。”
    又有意大利:
    清嘉庆时拿破仑予民权,“复遭维也纳约之压制”;
    意大利民党以七十万之众,抗争数十年,“乃起大变”;
    后“萨谛尼王独立主张民权,大为民所归,于是合数十小国而成意国,且立帝权,更未革命矣。”P20-22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先知,悲怆,追记,康有为
sample
2020-10-18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