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碧城传

“地阴星母大虫顾大嫂吕碧城圣因近代女词人靠前,不徒皖中之秀。”
——钱仲联《近百年词坛点将录》
(吕碧城)“其先世多掌文街,家学渊源,能文章,工诗画,尤娴音律。前驻日学监林鹍翔君为疆村入室弟子,倚声专家也,读女士词,叹为三百年来靠前人云。”
——凌辑民  “地阴星母大虫顾大嫂吕碧城圣因近代女词人**,不徒皖中之秀。”
——钱仲联《近百年词坛点将录》
(吕碧城)“其先世多掌文街,家学渊源,能文章,工诗画,尤娴音律。前驻日学监林鹍翔君为疆村入室弟子,倚声专家也,读女士词,叹为三百年来**人云。”
——凌辑民      落日的余晖将港岛维多利亚湾的海面照得通红,东边的大半个月亮也悄然挂在了天上,一叶小舟荡在平静的海上。真是天地交泰,日月同辉。若不是那随处可见的太阳旗,这是一幅何等祥和、静谧而又美妙的渔家乐图啊。
年轻的艇户女缓缓地摇着船橹,那船似走动,又似不动,只有一湾涟漪尾随小船在轻轻地荡着。船女身边依偎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
船上载着七位比丘尼,一色地着灰色的僧袍,面色庄严、凝重。其中年纪较大的一位,往海里一把把地撒着比黄豆略大些的丸粒。灰白色的丸粒落在海水里面,如同一朵朵莲花在水中盛开,慢慢飘散开来,缓缓向下降落着。只见一条条黑色的鱼影似箭镞般,准确地射向一颗颗丸粒,然后迅速地消逝在海水深处。老尼向着虚空中喃喃说道,圣因啊,你果然与水族有缘,瞧,它们来亲近你了。大海孕育了生命,现在你又回归大海,你的生命将在水里得到延续……去吧,圣因,往生净土去吧。     如果父亲不死,大概吕碧城的前途早已安排稳妥了。
但现在一切成了未知。
碧城的母亲毕竟有一定的文化根底,所以颇具现代意识和眼光。在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大地掀起一股办洋务、行新政的潮流。在这种大势的驱动下,她不愿意让女儿碌碌终老于农舍,走那条嫁人生子、操持家务、围绕灶台、稳坐炕头的老路。而希望她们能够接受现代化的教育,或许能走出一条有别于乡间愚夫愚妇的新路。于是,严氏准备将爱女托庇给远在直隶塘沽的兄弟严朗轩。为此,碧城母还问签于灶君庙,得到的神示为:“君才一等本加人,况又存心体仁。倘是遭遇得意后,莫将伪气失天真。”恰是勉励学子出游,而且将来必定学业有成的暗示。于是,严氏不再犹豫,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毅然决然地带着十三岁的碧城来到天津(其二姐吕美荪可能也一同北上,存疑)。当时,天津是靠前除上海之外,仅有的几个靠前商埠之一,塘沽距天津只六十里,自然得风气之先。严朗轩任职塘沽盐课司大使(相当于盐场总管),官阶虽然不高,但吕碧城在那里能够得到良好教育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了。吕碧城在天津或塘沽受业的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从她的《访旧记》中可以肯定地说,她曾在天津某学堂读书。那时虽然没有专为女子设立的学校,但也有一些私家女塾,另外在津外国人也办有西式学校,都为她提供了机会;抑或,吕碧城是否是在严修于1898年创建的“严氏女学”中就读过?尚有存疑。从她后来的学问来看,她不但国学根底深厚,而且接触了相当多的新知识,例如外语。而且,显然她对新学问是下了一番刻苦工夫的。出于对旧制度的抵触,她自觉地接受了西方优选的民主思想,以及科学文化;闲暇时,她还游历京师附近名胜。
应该说,在那个年代,像吕碧城这样的知识女性并不多见,作为年家长辈的樊增祥不时以异常赏识的口吻给以夸赞道:“月明林下见斯人,乞取梅花作粉真。梦寐不离香雪海,谁知即是此花身。”
那时的女子从来没有出来做事的,所以大家闺秀们读书只是为了破俗而已。女人能够识字已是极稀有,所以大多数的文化女子都走学诗习画一途,而少有读经攻史,走高深学术道路的。吕碧城也不例外,早在十五六岁时,她在诗词方面的造诣已非同一般。她早年曾写下一阕《踏莎行》:
水绕孤村,树明残照,荒凉古道秋风早。今宵何处驻征鞍?一鞭遥指青山小。
漠漠长空,离离衰草,欲黄重绿情难了。韶华有限恨无穷,人生暗向愁中老。
词的意境极为典雅,用辞也有新意,被当时的名士樊增祥、易顺鼎等人所激赏。
樊增祥与吕碧城之父吕凤岐乃是进士同年,所以两家也算世交。樊增祥不但在诗词上提携吕家姊妹,而且在危急时刻,帮了她家一个大忙。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果然,不幸的命运接连捉弄吕氏这不幸的家庭。光绪三十四年(1908),吕碧城二十五岁时,寄居在安徽来安娘家的严氏及其幼女贤满,又遭到恶亲戚的欺凌。究其原因,可能是严氏还留有些财产,俗语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遂引起恶徒的觊觎。这些丧尽天良的族人们竟勾结匪人将严氏掳走。幸亏惠如、碧城姊妹央求时任江宁布政使的樊增祥,请他营救母亲。樊增祥以为帮助吕氏一门寡母弱女,乃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何况,他从心里赏识这几个才华出众的年侄女。他立即越省派兵,将匪徒抓获,将她们的母亲救离险境,总算躲过了一劫。但是,被匪徒劫持在那个时代是件很不名誉的事情,绝望之下,严氏及贤满母女双双仰药,以死抗争。所幸被当地的地方官及时救治过来。
遭遇退婚,又逢母亲遇劫,这两件事情对吕碧城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甚至接近塑造了以后她对人生的看法。
早年,吕碧城在一首《绮罗香·忆兰》中,以她幽怨的目光注视着这对她太不公平的世界,发出心中的悲歌:
雪冷空林,云封幽谷,遥忆清芬何处?芳讯难通,多少离情别绪?折芳馨,远道谁遣,披萧艾,几时重遇?怅秋风,憔悴天涯,美人芳草怨迟暮。
灵均纫佩去后,应是风雷昼晦,暗成凄苦。薜老萝荒,山鬼自吟愁句。更恨他,湘水湘云,又遮断,梦中归路。但牵来,万丈相思,化为深夜雨。
通过对花中君子——幽兰的吟诵,以屈原自况的吕碧城抒发了一个年轻女子感叹生不逢时,对世事纷扰,报国无门流露出的苦恼情绪。也彰显了她与旧势力抗争的独立人格,体现了耿介绝俗,自强自立的文化精神。
吕碧城在塘沽度过她的少女时期,其间,经历了辽东之变、戊戌变法、庚子事变等。身为一个有知识的少女,她眼见国仇家难,却是报国无门,只好徒呼负负,因此激起她心中强烈的忧患意识。现在的吕碧城已经把她对象庭不谐的幽怨转化为对国事不幸的愤懑——正如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吕碧城在《老马》诗中写道:
盐车独困感难,齿长空怜岁月侵。石径行来蹄响暗,沙滩眠罢水痕深。
自知谁市千金骨,终觉难消万里心。回忆一鞭红雨外,骄嘶直入杏花阴。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吕碧城
sample
2020-09-13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