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瑛传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石瑛传》主人公石瑛对清末衰落之局,对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政府等失败后之军阀混战,对靠前次国共合作破裂后蒋、汪屠杀革命党人和抗日战争等有切肤之痛,故而书稿涉及史事繁多;他与孙中山、田桐、居正、曹亚伯、张难先、李四光等人交往密切,与蒋介石、陈诚等人多有接触,故而书稿涉及人物众多,通过具体史事和精彩对话展现人物性情;他虽为清末举人却又曾留学叙利亚和英国,在传统学术功底深厚的同时又深受西方学术熏染,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颇多创见卓识,且他曾任武汉大学首任校长、北大教授等,对中国学术发展贡献良多,故而书稿在记述史事的同时对其思想颇多深刻评价。      1878年(清光绪四年)农历九月底,一连3天的大雾,压向鄂东南兴国州富水两岸,山隐水遁。燕厦镇新庄坪湾(今属通山县)好像是这百里浓雾的中心,村子如同淹没在灰色的水底,鸡犬无声。天地万物都像在静静地等待一个很好时刻的到来。
    石氏人家确在等待,他们在等待一个新生儿的降生。当家人石凌云知道儿媳将临盆,他希望得一个孙子。他与老父东璧都是读书人,历年苦读,论学问在燕厦一带也算颇有名声。然而,却科场屡试不第,徒叹时也命也!长子宾庆,做小本生意,次子若霖小有聪明,原想他读书求仕,怎奈官府为剿长毛加重赋税,致使石家Et渐凋零,若霖早已辍学务农。若能得一孙子,且天资聪颖,石凌云定要亲自教授。传承石氏一脉书香,以求出仕,光耀门庭,是他不灭的心愿。只是一连3天的大雾,使他心生莫名的疑惑,他几十年没见过这般的浓雾,这是什么预兆呢?
    九月三十日晨时,石凌云在屋内猛听见新生儿的啼哭声,刚劲有力,洪亮脆润,大有一鸣冲天之势,心中惊喜:是个崽(男孩)!
    儿子若霖的脚步声慢悠悠地传进来。“爹,是个崽。”“我早知道!不是崽哪有这般不凡的声气?”父亲一脸红光,这是天遂人愿呢!若霖也笑笑。他的笑与其说是因得子,不如说是因老父高兴,他深知生活逼人,即便此儿天生是读书的“料”,他有余力供读吗?好在是个崽,读不成书也可种田。因此,他的心情与寻常农家添个男孩一样,图个人丁兴旺,祖脉有继罢了。
    石凌云走到院中,抬起头来,大雾还是那么浓厚,而他已不再疑惑什么,甚至想:此子乘雾而来,日后可澄清世界也未可知。总之,他满心欢喜,充满吉祥之感。作为公公,他不能立即去看新生儿,挨过三朝,他终于见到这个孙子,自然是喜出望外!他遍阅石氏各支子孙,未见新生儿有如此厚重饱满、眉清目朗者,可知此子先天俱足。是否堪为大器,自然得后观,取名却是现在要做的。
    凌云公调动全部学养为孙子取名。他展纸研墨,先写下一个“瑛”字,作为孙子之名。瑛者,美玉与美玉之光。姓石名瑛,石与玉原本共生,石中含玉。古人以玉为世间至贵之物,孔子赋予玉11种德,即仁、知(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把玉概括为5德,即仁、义、智、勇、洁。凌云公凝神观字,微微点头,轻捋须髯,又写下“蘅青”作为孙子的字。蘅即香草蘅芜,《拾遗记?前汉上》说:“(汉武)帝忽于延凉室,卧梦李夫人受蘅芜之香,帝惊起,而香气尤(犹)著衣枕,历月不歇。”蘅又指杜蘅,多年生草药,全棵人药,开紫色花,因此,蘅又代表紫色,而紫色代表瑞祥富贵,所谓“紫气东来”,所谓“满朝朱紫贵”。凌云公很得意为孙子选的字,楚先贤屈原以香草美人喻君子之德。也许是墨香令他想到蘅芜之香,他竞有些沉醉了。忽又想到:此子若真能有治国、平天下之才,就不仅是修身、齐家、立德于世,更须立功;而立功则必有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之性格――他再以墨润笔,写下“顺松”二字作为孙子排序的号。顺者,循天地大道而行之谓也;松者,不畏严寒而长青之嘉木也。
    老先生搁下笔,吟念道:“名瑛,字蘅青,号顺松。”他对孙子的无限期望,全寄托在为孙子取的名、字、号之中了。
    “望子成龙”,人之常情。能否“成龙”,实难逆料。但石家这个新生儿的出生,不唯对石家、对鄂东南和湖北、乃至对中国清末的民主主义革命都是一件大事,只不过这一切都在成长之中。这成长是从光绪四年农历九月三十日晨时开始的,远因则来自于石氏耕读传家的族风。从石瑛的曾祖、祖父算起,代代都是读书人。特别是祖父凌云,能背下整部《康熙字典》,此等刻苦精神,令人震惊!以致累出眼疾。虽然科场不能得志,却也不似那等潦倒不通庶务的文人,他善能持家,为人方正端庄,德著乡里。他对“耕读”二字的理解是:耕以养命,读以明理。世上有积财之家,有积学之家;积学之家,必有后兴,积不学之家,必有后亡。教子读书,即便不能科场扬名,做一贤德者亦是厚积家学,一个贤明子孙的出现,必有几代人的道德学养的蕴蓄。
    凌云公暗暗留心,石瑛不仅身量高出同龄儿,举止亦异于常儿,遂“目为大器”。山中树木无计其数,而成参天巨树者少,乃天时地利环境使然。他决定亲教石瑛。孙子不到3岁,即与祖父同床起居,朝夕不离。新庄坪湾对此有“祖父如母”的说法。凌云公无论做事、走亲访友,必带上这个孙子。他从“身边事,眼前景”人手,教导孙子。比如早上起床,他便念《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吃饭时自然要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月光皎洁之夜,少不了念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辛勤劳作时,念李绅的《悯农》,正是“情景交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令祖父惊奇的是,此子听诗历耳不忘,绝不用念第二遍。这种在自然而然之中完成的教育,扩大了幼童的认知世界。石瑛对地上品类,天上星辰.四季更替,风霜雨雪,都起探究之心。祖父便背诵周兴嗣的《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得英才而教,实在是为师者一大快事,何况这英才又是自己的孙子呢?祖父以全部的情感和学识包裹着孙子,他坚信石瑛定会不负家学,光宗耀祖。少小当立大志,他开始教孙子读北宋大学士汪洙的《神童诗》,先教三首,一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二是:“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三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3首诗都是要他立志的,特别是第三首,读来令人回肠荡气,壮志凌霄。P1-3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石瑛传
sample
2020-11-08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