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诏安县简介概况

诏安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闽粤交界处,毗邻广东省饶平县,地理坐标为北纬23°35′~24°11′,东经116°55′~117°22′。漳诏高速公路、324国道、福诏高速过境。
【行政区划】
2007年,全县建制为9个镇(南诏镇、深桥镇、桥东镇、梅岭镇、四都镇、太平镇、霞葛镇、官陂镇、秀篆镇);6个乡(西潭乡、白洋乡、建设乡、红星乡、金星乡、梅洲乡);5个农场(西山、金星、红星、建设、梅洲);2个林场(建设、岭下溪),1个工业园区,1个边贸旅游区,下辖217个行政村、14个社区。
南诏镇 西门社区,城内社区,东门社区,东城社区,南关社区,东关社区,北关社区,澹园社区,光良社区,文峰社区,东北社区,秀峰社区,五一村,梅峰村
四都镇 四都社区,东峤村,上湖村,田美村,西峤村,石溪村,林墘村,四都村,外埕村,马城村,城楼村,奇材村,后港村,西梧村,东梧村,港口村,西张村,林头村,山后村,盐仓村,东葛头村
梅岭镇 东门村,南门村,赤石湾村,宫口村,悬钟村,腊洲村,田中央村,下傅村,田厝村,林厝村,下河村,高坑村,石城村,峰岐村,寮仔村
桥东镇 牙头村,林中村,西山村,下寮村,内凤村,外凤村,甲州村,桥头村,林巷村,林家村,桥园村,溪雅村,澳头村,西沈村,西浒村,村,东村,村,中村,村,西村,仙塘村,含英村,西霞村,东霞村,洪州村
深桥镇 深桥村,水溪村,凤寮村,万田村,港头村,后林村,新寨村,庄上村,西坑村,双港村,考湖村,径尾村,郭寮村,溪南村,上寨村,埔上村,白厝村,新溪村,寨口村,岸屿村,仕江村,大美村,溪园村,下园村,后埔村,树美村,华表村,平屿村
太平镇 新营村,榕城村,文山村,元中村,雪里村,河边村,麻寮村,林塘村,科下村,太平村,白叶村,新楼村,雄鸡村,景坑村,厚径村,新联村,大布村,山前村,走马村
霞葛镇 五通村,溪东村,南陂村,天桥村,庄溪村,嗣下村,庵下村,坑河村,华河村,溪林村
官陂镇 龙岗村,凤狮村,马坑村,光坪村,大边村,官北村,新坎村,吴坑村,下官村,光亮村,陂龙村,新径村,彩霞村,地凹村,龙示村,公田村,林畲村
秀篆镇 上洋村,堀龙村,东径村,埔坪村,彩山村,焕塘村,北坑村,顶安村,陈龙村,寨坪村,河美村,示岭村,青龙山村,乾东村,石东村,隔背村,注湖村
金星乡 湖内村,公子店村,田朴村,蟳寮村,院前村,黎明村,邱城村,新东亭村,金星农场
西潭乡 桔林村,新春村,潭光村,潭东村,新厝村,后陈村,龙坑村,山河村,岑头村,上陈村,军寮村,新安村,青山村,美营村,沈寨村,上营村,福兴村
白洋乡 湖美村,东山村,塘西村,桥安村,兰里村,麻园村,阳山村,白石村,深湖村,下径村,玉楼村,上蕴村,汀洋村,旧宙村,搭桥村
建设乡 月港村,长埔村,江亩坑村,水头村,坪路村,三林村,马头村,万石溪村,建设农场
红星乡 进水村,六洞村,庙兜村,楼仔村,圆林村,新林村,石楼村,坪林村,红星农场
梅洲乡 梅洲村,梅东村,梅南村,梅西村,梅北村,梅溪村,梅山村,梅州华侨农场
国营西山农场 西山农场虚拟生活区
国营湖内林场 湖内林场虚拟生活区
岭下溪国有防护林场 岭下溪林场虚拟生活区
边贸旅游区管委会 樟朗村,上营村,后岭村
诏安工业园区管委会 边城
【历史沿革】
诏安建县后,沿用都、图的区划。时二都统2图、三都统10图、四都统5图、五都统5图。
1701年县以下重新划定区域、编定保甲。除县城直辖外,二都统2图,下设金溪、四甲、南陂、九甲、官陂、秀篆等6个社、22个保;三都统10图,下设东关、西关、南关、北关、胡厝陂、德新、含英、东沈、溪南、官牌、白石、平路、宝桥、后岭、溪东、长田、西潭、长埔等18个约、44个保;四都统5图,下设菜园埔、悬钟、厚广、大兴、上湖、梅洲、梅山等7个约、20个保;五都(今属东山县,略)。
1799年分四路划为4个都、22个图、109保、1个县城、4个关、583村。清末宣统间,划分为15个自治区,区下设保、甲。民国初年沿用旧制,历经数次变动,至1945年,全县撤区并为13个乡镇,即中山镇、遵化乡、梅中乡、东湖乡、碧湖乡、思政乡、白洋乡、景溪乡、平葛乡、官陂镇、秀篆乡、奇湖镇、梅林乡,辖162个保,2257个甲。
民国初属西路道(汀漳道)。
抗日战争时期于1945年7月20日至1945年8月15日沦陷,后光复。
1949年1月,又将梅林乡分为。
1949年12月12日解放,历属龙溪专区(地区)、漳州市。
1950年,全县划为7个区、89个乡和8个街道居委会。
1950年,诏安取消民国的乡镇保甲制度,全县划分为城关区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区,城关区设8个行政街道。其他6个区下设89个乡。此后区划有所变动。
1959年2月,全县有城关、四都、桥东、西潭、太平、官陂、秀篆共7个人民公社和建设、红星、金星、西山4个农场,实行政社合一。
1984年10月,县属下建制政社分开,设2镇、10乡,下辖214个行政村,8个行政街道。
至1996年,全县设南诏、四都、桥东、梅岭、深桥、太平、霞葛、官陂、秀篆9个镇;西潭、白洋、建设、红星、金星5个乡;建设、红星、金星、西山梅洲5个农场;岭下溪、湖内2个林场。
1951年4月,全县改设为8个区。1952年2月,又改设为9个区,辖89个乡。1954年,增设为118个乡。
1955年1月,将9个区调整为7个区。
1956年5月,城关、桥东合为1个镇。全县共有1镇4区,辖57个乡。
1958年5月,实行撤区并乡。全县划分为城关镇及桥东、含英、下河、四都、梅洲、港口、溪南、上营、白石、西潭、美营、太平、大布、金溪、元中、进水、下官、上官、下葛、彩新、龙狮、陈龙、埔坪、青山、磜岭25个乡。
1958年9月,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成立卫星、太阳升、东方红、红旗、团结、幸福、上游、和平8个公社及建设、红星、金星3个农场。
1959年1月,幸福公社并入红旗公社;全县共有7个公社、3个农场。同年2月,公社改以驻地名称命名,增设深桥公社,全县共有8个公社、118个生产大队。
1961年5月,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重新设区,并缩小公社规模,全县分为7个区、26个公社、4个农场。
1964年4月,撤区并社和调整生产大队,全县划为8个公社、4个农场。
1970年,调整部分公社的生产大队归农场。
1971年,全县有城关、桥东、四都、深桥、西潭、太平、官陂、秀篆8个公社,以及建设、红星、金星3个农场。
1978年1月,从桥东公社划出下河等15个大队增置下河公社(1982年更名为梅岭公社)。
1980年,城关公社改为城关镇。
1981年12月,城关镇改称南诏镇。
1984年10月,实行政社分开。全县共辖南诏、四都2镇及梅岭、桥东、深桥、西潭、太平、官陂、秀篆、建设、红星、金星10乡,下辖214个村,和8个街道居委会。
1987年6月,从官陂乡划出五通等9个村,增设霞葛乡。全县共辖2镇11乡。
1990年,诏安县辖2镇(南诏、四都)、11乡(桥东、梅岭、深桥、西潭、太平、官陂、霞葛、秀篆、建设、红星、金星)。共有9个街道居委会,218个村。
1999年,诏安县辖9个镇、5个乡:南诏镇、四都镇、桥东镇、梅岭镇、深桥镇、太平镇、霞葛镇、官陂镇、秀篆镇、西潭乡、白洋乡、建设乡、红星乡、金星乡。
2000年,诏安县梅洲华侨农场改制设立梅洲乡;梅洲乡辖梅侨居委会和原四都镇的梅洲、梅溪、梅东、梅西、梅南、梅北、梅山7个村;梅洲乡人民政府驻梅洲村。区划调整后,诏安县辖9个镇、6个乡。
2000年5月,从四都镇析出梅洲、梅东、梅西、梅北、梅溪、梅山7个行政村,及梅洲华侨农场,成立梅洲乡。随着经济的发展,作为县城的南诏镇区域逐步拓宽扩建,社区,相应增添,1999年5月增设文峰街居委会,光良街居委会;2000年8月增设秀峰街居委会。
2002年,南诏镇下辖的12个街道居民委员会改称社区,居民委员会。
2001年起,诏安县进行乡(镇)级区勘界工作,至2004年,共勘定行政区划界线34条,总长度342.37公里。
地名由来:唐初有南诏人经过,说:“此地风景好似我南诏”,遂名南诏。清嘉庆《漳州府志》卷1《建置志》:诏安县“相传唐时有南夷人过此,云:此地风景好似我南诏,故以南诏为名”。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429漳州府《古迹》:南诏场“今诏安县治。(查看原作,阅读更多)嘉靖九年,始分漳浦县二、三、四、五都置县,取南诏靖安之义”。
诏安县年平均气温21.3℃;1月平均气温14.9℃,7月平均气温28.9℃;极端最高气温39.2℃,极端最低气温-0.6℃;≥10℃积温7628.8℃。日照时间长,气候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
年降水量1447.5毫米,集中在4-9月,尤以6-8月为甚。无霜期360天。风向以东南,西南风为主,西北风次之。7-9月为台风季节,台风暴雨为境内主要灾害。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漳州,安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19-03-02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