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

佐竹靖彦,1939年生于日本大阪。1962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文学博士。历任冈山大学讲师,东京都立大学副教授、教授,现为该校名誉教授。曾为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巴黎第七大学访问教授,纽约市立大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交换学者,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台湾地区清华大学讲座教授。著有《唐宋变革的地域性研究》《中国古代的田制与邑制》《梁山泊》等,编著《中国史学的基本问题》(全4卷),译著《元の大都》,并主编靠前学术杂志《中国史学》。
王勇华,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史学博士,供职于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出版图书《秦漢における監察制度の研究》、译著《佐竹靖彦史学论集》等。
低音出品 | 日本史学名家佐竹靖彦力作,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推荐! 刘邦的出生年份  鸿门之会的真相  刘项决战的地点 史家之眼穿透历史的迷雾,走进刘邦的真实世界 本书以人物为线索,结合《史记》《汉书》等传世文献,以及睡虎地秦简、居延汉简、尹湾汉简等考古发现,讲述了秦末汉初波澜壮阔的精彩历史,展现了汉高祖刘邦从亭长到皇帝的传奇经历。有关刘邦个人的记载,流传至今的材料十分有限,呈现出扑朔迷离的历史样貌。作者透过史籍异文的蛛丝马迹,探究背后真相,并以合理有据的想象,补全了历史的留白。除此之外,本书还从更宏观的视角,探讨了秦末任侠社会的基本概况、泗水系月牙形水乡山泽地带的地缘政治、刘邦集团的构成与发展等学术课题,并对众多历史细节做了精到的考证,打破既有认知,颇具启发性。      章 成长经历 刘邦出生在水乡沛县的丰邑中阳里,是父亲刘太公和母亲刘媪的第三个儿子。 《史记·高祖本纪》就此记载如下: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沛县位于今江苏省的西北部,是大运河上微山湖西侧的一座城镇,但微山湖本身却属于山东省。而现在距离沛县城镇数十公里便是安徽省与河南省的省界。 如果在这类行政区划模糊的区域发生了什么棘手问题,各个行政机构往往明哲保身,互相搪塞推诿,直到近代也基本如此。 在秦代亦是如此。沛县虽属泗水郡,但同时又与山东的薛郡和河南的砀郡交界,具备了成为三不管地带的条件。 周振鹤的研究表明,按照汉代的方言区来划分,沛在处于汝颍(今河南、安徽)、淮(今江苏)、齐(今山东)三种方言交错区的同时,又属于广义范围的楚文化区的北部。如后文所述,项羽自不待言,连刘邦本人也认为自己是楚人。与地道的楚人项羽相比,刘邦出生在与中原接壤的楚文化边缘地区。 刘邦出生在沛县一个较大村落丰邑的中阳里。丰邑属于沛县,位于沛县城西约30公里之处。在中原地区,与丰邑相同规模的城市周围环绕着城郭,这城郭便是由门和墙壁环绕起来的里。沛县的丰邑位于中原的周边地区,中阳里大概也是由门和墙壁环绕着的吧。 在前文引用的《史记·高祖本纪》中,并未记载汉高祖的本名,只记载了他的字为季。因为在正史中只记载作为通称的字而不记载本名的现象很好少见,所以在本纪的注释中特意介绍了其本名为邦的一种说法。 季是由兄弟之问的年龄顺序伯、仲、叔、季而得名的。因为他的大哥叫刘伯,二哥叫刘仲,刘季是刘家末子之意,其字也由此而来。这种伯、仲、叔、季的顺序在父辈之间亦是如此,按年龄顺序分别有伯父、仲父、叔父、季父的称呼。在现代日语中仅保留了伯父和叔父这两种称呼。 在当时,按家庭伯、仲、叔、季的顺序而得字的现象很普遍,如:首揭反秦大旗的吴广,字叔;虽为项羽季父,却时常袒护刘邦的项伯,字伯,名缠。顺便提一下,这个项伯足项羽的季父,在父辈中间属于很小的弟弟,按字来说本来应该称为项季。这个项季被称为项伯的奇怪现象,会在后文中提及。 问题的关键是“刘邦”这个名字的南来。如前文所见,《史记·高祖本纪》中只记载他的字为“季”,并未提到“邦”的名。 前文已提到《史记》的注释中称汉高祖的本名为“邦”。该注释的理由是在《史记》之后出现的正史——《汉书》中见到了这种说法。但是,这是该注的一个误解。因为这种说法并不见于《汉书》的正文,而只是见于该书的注释,且其出处也非《汉书》,而是东汉人荀悦的《汉纪》。 实际上,并不限于《高祖本纪》,就是在《史记》的全书之中,也从未出现过刘邦的本名。继《史记》之后的《汉书》亦是如此。 我们现今理所当然地称为“刘邦”的名字并不见于正史,却仅见于荀悦的《汉纪》。如果用传统史学的观点来解释的话,大概是他在幼年时期使用作为通称的“刘季”,而即位之后才采用了“邦”的名讳。 然而,在这种解释之中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如前所述,《史记》《汉书》等正史均未记载他“邦”的本名,如果“邦”是他即位后采用的名,那么,正史中应该明确记载才对。 与该问题有关的还有一个问题。继刘邦之后的第二代皇帝惠帝的名讳为盈,文帝为恒。但是,他们的名讳也未见于《史记》或《汉书》,而同样是从荀悦的《汉纪》中获知的。 我们似乎可以从封建礼法上得到一种解释,也就是说,当时皇帝的名讳应该是避而不谈的。可是,在比《汉书》更注重礼法的《后汉书》中,却堂而皇之地将东汉历代皇帝的名讳写入各卷的卷首。 因此,专享能够解释通的,或许是刘邦这个名字的南来隐藏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使得《史记》《汉书》采朋了不记载西汉历代皇帝名讳的原则以回避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不可能避开刘邦,只记载第二代之后各皇帝的名讳。 有关此问题,值得关注的是司马辽太郎的看法。司马氏在《刘邦与项羽》一书中写道:“‘邦’是哥哥的一种方言,有时姐姐也被称为邦。刘邦就是‘刘哥’。”即刘邦的“邦”字是将哥哥的一种称呼作为名字来采用了。 这是一种很好有趣的说法。遗憾的是,该说大概来源于清末人梁章钜的《称谓录》,不仅时代相距甚远,而且所谓的方言也是“真呼腊围”的语言。 “真呼腊国”大概就是真腊国,即今天的柬埔寨。梁章钜在书中举了日语中弟弟读为“阿多”的例子,也收集了许多其他国家的语言。 因此,司马氏的说法很难成立,但笔者却对其颇有留恋。司马氏认为秦汉时期楚的语言属于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看法,笔者也持赞成态度。 P21-24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刘邦
sample
2020-09-20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