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玛多县简介

玛多,地理坐标北纬33°50′-35°40′,东径96°50′-99°20′。藏语意为“黄河源头”,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青海省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 ,隶属果洛藏族自治州,是果洛藏族自治州下辖县。
玛多县,它北与海西蒙古族自治州都兰县接壤,东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相毗邻,南与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和四川省石渠县接壤,西靠玉树藏族自治县曲麻莱县,西南与玉树藏族自治州相连,南北宽207公里,东西长约228公里,全县总面积2525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4℃,属高寒草原气候。鄂陵湖、扎陵湖、冬格措纳湖、星宿海、黄河等汇成了丰富的水利资源,地下蕴藏着可观的矿藏资源等待开发。
【自然资源】
草场资源:玛多县2007年土地总面积262.67公顷,其中草场面积229.91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87.5%,可利用草场面积180.53万公顷,占草场面积的78.5%。玛多草场按照植物适口性、利用率、营养成分划分为优、良、中、低劣5个等级的草场。
矿产资源:玛多县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煤、盐、砂金、硼矿等。花石峡镇与都兰县交界处的杂抑合惹煤矿,和正在开采的红土坡煤矿,蕴藏量都在百万吨以上。
生物资源:玛多县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有:野牛、野驴(俗称野马)、羚羊、黄羊、石羊、盘羊、白唇鹿、棕熊、狼、红狐、猞猁、雪豹、獾猪、野猫、旱獭等。玛多县鸟类也很多,这些鸟类大部分属候鸟,每年5月飞来,10月离去。生活在这里的留鸟主要有棕头鸥、斑头雁、玉带海鸥、赤麻鸭、黑颈鹤、金鸻、红脚鹬、鹭鹤等,种类不多,数量很大。在扎陵湖、鄂陵湖及两湖的连通河中有鱼类8种,其中有花斑裸鲤,极边扁咽齿鱼,骨唇黄河鱼,黄河裸裂尻鱼,厚唇重唇鱼。两湖中8种鱼类在黄河上流均有分布。
地名由来:“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以地处黄河上游谷地而得名。【行政区划】
玛多县2010年辖花石峡镇、玛查理镇、黄河乡、扎陵湖乡2乡2镇,下设26个牧委会,4个生态移民新村。
玛查理镇 玛查理居委会,江措牧委会,江多牧委会,隆硬牧委会,尕拉牧委会,赫拉牧委会,刊木青牧委会,玛拉驿牧委会
花石峡镇 花石峡居委会,措柔牧委会,东泽牧委会,日谢牧委会,吉日迈牧委会,维日埂牧委会,扎地牧委会,斗纳牧委会,加果牧委会
黄河乡 江旁牧委会,热曲牧委会,阿映牧委会,白玛纳牧委会,唐格玛牧委会,斗江牧委会
扎陵湖乡 阿涌牧委会,尕泽牧委会,多涌牧委会,擦泽牧委会,卓让牧委会,勒那牧委会
【历史沿革】
原有3个并存的藏族部落,即和科、夸科、查科。和科部落是清道光七年(1827年),由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原康干部落的7户人家迁至河源后繁衍发展起来的,住牧地区包括现今的黄河、黑河、扎陵湖3个乡的草原,鼎盛时期,号称千户,实有藏族牧民八百户,拥有各类牲畜牧业3000多头只(匹)。夸科部落是1917年从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原特合土部落分离出来的一部分,约百余户,游牧于玛积雪山南麓的清水沟、昌麻河、花石峡一带。查科部落是早年从四川省境内的加让十八部落之一的朝加部落分离出来的,漂泊于青海省海西、海南、果洛三州达60年之久,深受马步芳的残害,几乎灭绝,直到1948年才重返黑海沿岸定居下来,约百余户。1954年果洛藏族自治区(后称果洛藏族自治州)建立,次年设达日、甘德、班玛、久治4县。现今的玛多县当时则由达日、甘德2县管辖。1956年9月,达日县成立和科区,管辖现今玛多县的黄河、黑河扎陵湖3乡和县国营牧场的全部地区,同月,甘德县成立花石峡区,管辖现今玛多县的花石峡、黑海、清水3乡的全部地区。195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玛多县设治。同年12月,玛多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将原达日县的和科区和甘德县的花石峡区划归玛多县管辖。1959年6月25日,玛多县由果洛藏族自治州划归海南藏族自治州管辖。1962年5月1日,玛多县复归果洛藏族自治州管辖至今。
1999年末,玛多县面积25253平方千米,人口10717人(根据青海省志),辖6个乡。县政府驻玛查里(黑河乡境内)。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玛多县总人口10890人,其中:黄河乡1900人,黑河乡1642人,扎陵湖乡1564人,花石峡乡1868人,黑海乡1068人,清水乡765人,玛查理未批镇2083人。
2001年3月5日,青海省政府青政函[2001]14号文批复:撤销清水、花石峡、黑海3乡,合并设立花石峡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花石峡乡)。调整后,玛多县辖1个镇、3个乡:花石峡镇、黄河乡、黑河乡、扎陵湖乡。
2001年末,玛多县辖1个镇、3个乡、1个国营牧场,共有34个牧委会。花石峡镇驻花石峡,辖措柔、卓兰、东泽、造日埂、日谢、日榜、吉日迈、加木恩、豆措、那尔扎、维日埂、扎地、哲合迈、斗地、斗纳、加果16个牧委会。黄河乡驻热江坎多,辖江旁、热曲、阿映、白玛纳、唐格玛、哲合理6个牧委会。黑河乡驻作维隆哇,辖江多、隆埂、尕拉、坎木青、赫拉、江措6个牧委会。扎陵湖乡驻哈美茶卡,辖尕泽、多涌、擦泽、鄂陵、勒那、阿涌6个牧委会。国营牧场驻玛查里。
2006年8月,撤销黑河乡,设立玛查里镇(镇政府迁驻玛查里)。调整后,玛多县辖2个镇、2个乡:玛查里镇、花石峡镇、黄河乡、扎陵湖乡。
玛多县属高平原地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大部分在4500~5000米之间,地形起伏不大,相对平坦,比高500~1000米,西北高,东南低,山间有平坦地、沙漠地、沼泽地。大地构造单元属巴颜喀拉褶皱带,构造线均作西北至东南走向,地貌轮廓明显地受构造控制。玛多地区占优势的地貌类型是宽谷和河湖盆地,它们多为断陷作用所形成。
气候:玛多县属高寒草原气候,一年之中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而通常又把冷暖两季分别称为冬季和夏季。冬季漫长而严寒,干燥多大风,夏季短促而温凉,多雨。其温度、风力、降雨量情况是:
温度:玛多县年平均气温-4.1℃,除5~9月份,各月平均气温在-3.0℃以下,最冷的1月份为-16.8℃,1978年竟达-26.6℃,极端日最低温-48.1℃,是青海省极端日气温最低的地方。最热月7月份为7.5℃,极端日最高温22.9℃,累年气温≤0.0℃,日数为94.8天,既是最温凉的夏季,最少也有10天以上。玛多高原白天日射强,地面接受热量多,升温快,散热量大,温度急剧下降,气温日差较大,年平均14.0℃。全年无绝对无霜期。
风力:玛多县大风日数多,从11月至次年4月最为频繁,约占年大风日数的70~85%。大风的年际变化大,最多的1966年达110天,最少的年份仅出现12天。大风的连续日数最长达8~10天。最大风速34米/秒。各月大风风向大部在西北—北西北之间,这类大风最为普遍,风速大、持续时间长。
降水:玛多县年均降水量303.9毫米,但年际变化大,最多的年份434.8毫米,最少的年份84.0毫米。
水文:玛多县是黄河发源地,境内河流密集、湖泊众多,全县共有大小湖泊4077个。境内主要河流有玛曲、热曲、江曲、勒那曲、多曲等,水能蕴藏量约424.65万千瓦。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果洛,玛多县,简介
sample
2019-02-18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