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达日县简介

达日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四川、甘肃、青海三省交界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南部,地理坐标为东径98°15′-100°33′,北纬32°36′-34°15′,总面积16466平方公里。东与久治县接壤,东南与班玛县相连,南与四川省色达县、西南与四川省石渠县为邻,西北与玛多县为界,北与玛沁、甘德县隔黄河相望。
达日县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属高寒半湿润气候,是“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治理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果洛州内仅次于州府所在地(大武)的重要商品、中藏药材集散地和青川交界处的重要交通枢纽。
地名由来:县名因由境内的达曲河而得名县以达日曲而得名。
【行政区划】
达日县辖9乡(窝赛乡、德昂乡、满掌乡、建设乡、莫坝乡、上红科乡、下红科乡、桑日麻乡、特合土乡)、1镇(吉迈镇)、33个牧委会,、109个牧业合作社、1个扶贫联社。其中:上红科、下红科、桑日麻、建设四个乡各辖四个牧委会,吉迈镇、牧合土、满掌、窝赛、德昂各辖三个牧委会,莫坝乡辖2个牧委会。
吉迈镇 吉迈居委会,普芒牧委会,跨里牧委会,龙才牧委会
满掌乡 木热牧委会,查干牧委会,布东牧委会
德昂乡 唐什加牧委会,莫日合牧委会,康龙牧委会
窝赛乡 康巴牧委会,直却牧委会,依隆牧委会
莫坝乡 赛尔钦牧委会,萨日根牧委会
上红科乡 哈青牧委会,尼勒牧委会,药根牧委会,尼什多牧委会
下红科乡 达孜牧委会,色隆牧委会,哲格牧委会,那尼牧委会
建设乡 侧日哇牧委会,沙日纳牧委会,达日龙牧委会,长查牧委会
桑日麻乡 向阳牧委会,东风牧委会,红旗牧委会,前进牧委会
特合土乡 扣压牧委会,夏曲牧委会,科曲牧委会
【历史沿革】
县名因由境内的达曲河而得名,历史上属于“三果洛”中的上果洛,称为“昂欠本”。隋以前为党项羌及其分支拓拔氏住牧地。唐宋时期先后为吐蕃王朝和唃厮啰政权辖地。元时属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明时属朵甘行都指挥使司管辖。清代由四川潘镇漳腊营管辖。1929年,属青海省管辖。1952年8月4日,青海省果洛工作团进驻今达日县境。1953年4月,果洛工作团派出第二分团在达日金渡成立了达日工委,筹备建县。1955年7月,在多尔哇达正式建立了达日县人民政府,统属桑日麻、红科、莫坝、特合土4个较大的独立部落,还有几十个小部落,将其按习惯居住地域划分为7个区,先后成立了各区的人民政府。1958年6月,果洛州政府决宝,将和科区划给玛多县,将甘德县同治区划归达日县。1961年10月,县政府由多尔哇达迁至吉迈(原系果洛州政府所在地)。
1967年12月12日,达日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1980年,改称县人民政府,辖吉迈、上红科、下红科、桑日麻、特合土、建设、满掌、窝赛、德昂9个人民公社,33个生产大队,111个生产队;
1984年,人民公社改社为乡,乡辖牧委会;
1985年8月,增设莫坝乡;
1999年末,达日县面积16160平方千米,人口22498人(根据青海省志)。辖10个乡:吉迈乡、上红科乡、下红科乡、桑日麻乡、特合土乡、建设乡、满掌乡、窝赛乡、德昂乡、莫坝乡。县政府驻吉迈(吉迈乡境内)。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达日县总人口24354人,其中:吉迈乡2047人,上红科乡2601人,下红科乡2188人,桑日麻乡2184人,特合土乡1622人,建设乡2632人,满掌乡2523人,窝赛乡1700人,德昂乡2177人,莫坝乡1464人,吉迈未批镇3216人。
2001年3月5日,青海省政府青政函[2001]14号文批复:撤销吉迈乡,设立吉迈镇;德昂乡政府驻地迁至查干沟口。
2003年以来,通过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搬迁260户移民至吉迈镇,成立了移民区。
达日县地处青藏高原境内地貌属巴颜喀拉山原区,全县东西长162公里,南北宽126公里,地形呈蝴蝶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县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县址吉迈镇海拔3970米。
气候:达日县属高寒半湿润气候,无明显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无绝对无霜期。冷季风大雪多,气候寒冷,持续时间7—8个月,多有风雪灾害;暖季气候湿润,持续时间4—5个月。最高气温23.2℃,最低气温-34℃,年平均温度为-0.5℃,昼夜温差为15-25℃,年均降水量595mm,年均蒸发量1205.9mm。是“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治理地区之一。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果洛,达日县,简介
sample
2019-02-18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