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作者:王展飞著

《六十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讲的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然而马克思主义决不能代替和否定其他真理性的认识。世界的复杂性决定了真理性认识的丰富性。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充分借鉴和吸取人类科学成果(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基础上,才能使自己得到丰富和发展。如果唯我独尊,排斥其他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就会走进死胡同而把自己封闭起来。任何自我封闭的东西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六十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受到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韶华荏苒,岁月蹉跎。”这是童年写作文时常用的话,那时对它的含义是不甚理解的。而今,于人世间度过了将近80个春秋,回首往事,感受就深刻得多了。
80个春秋近3万个日日夜夜,我究竟做了些什么?回首来时路,我走过中国的东西南北中,也到过发达的和不发达的国家。前20年在旧社会的旋涡中挣扎,出生在农村,读过私塾,上过小学,由于家庭环境不佳,断断续续读了两年初中、一年高中,后来失学当工人。当了工人又失业(查看原作,阅读更多)。经过几番苦斗,好不容易于1949年秋以同等学力考上重庆大学,得了奖学金,本可就此深造,但那时的进步青年革命热情高于天,重庆解放的第二天,毅然报名走进了十二军军政大学。解放后,与曲折前进中的新中国同命运。当了17年的解放军,也到“文革”中独有的“五七干校”劳动过,80年代当了大学教授,一直到如今。
80年走过的道路是坎坎坷坷的。但我认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后来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王展飞,1929年5月生于四川泸县,1949年底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后在昆明从事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现为昆明理工大学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首席专家,云南省哲学学会会长,全国高校“两棵”百名优秀教师,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撰写和主编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历史使命》、《精髓论――从毛泽东到邓小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等论著多部。前言
第一章启程
一、迈向征途
二、军政大学
三、学习心得开拓人生道路
四、在南京军事学院的获益

第二章塞北心曲
一、一片真情
二、走上神圣讲坛
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四、两个问题的思考

第三章宣传战线
一、学习毛主席著作
二、阐释党的路线
三、弘扬爱国主义和党的优良传统
四、为政治服务

第四章重大反思
一、毛泽东与意识形态斗争
二、思想战线:成绩和失误
三、知识分子政策

第五章伟大转折
一、新的征程
二、理论的春天
三、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
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第六章高校政治理论教育
一、实现“两个转变”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研究会”
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四、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第七章开拓理论研究的道路
一、哲学与现实
二、在改革实践中研究新问题
三、教学规律探索
四、重在理论创新

第八章为思想理论教育辛勤耕耘
一、参与云南干部理论教育
二、致力于理论研究
三、培养青年理论工作者
四、重新认识哲学社会科学
第九章学习邓小平理论
第十章两课教育新气象
第十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第十二章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后语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六十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
sample
2020-08-15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