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第二辑)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苦难中一路走来的艺术大师齐白石,就像历尽苦寒的寒梅终于散发出扑鼻之香。他的艺术成长历程堪称一幅苦难、挫折、奋斗、坚持、爆发交织而成的人生画卷。青少年时代的齐白石在苦难中不向命运低头,反而更加坚韧地朝着艺术领域探索,终于破茧成蝶。林浩基编著的《齐白石的青少年时代》是大师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齐白石的青少年时代》介绍了齐白石青少年时代生活,包括家世、家教、兴趣爱好和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还探究其成功的主客观因素。     二 贫苦良善的农家
    齐白石,出生于同治二年11月22日一个寒冷的冬夜。也就是公元1864年1月1日。
    他的家乡是湖南湘潭白石铺的杏子坞星斗塘。这里青山环抱,草木葱郁,百十来户的农家,常年下地种田上山砍柴,过着宁静的农耕生活。
    齐白石的祖父叫万秉公,字宋交,在兄弟中排行第十,所以乡亲都叫他“齐十爷”。他身强体壮,样样农活精通,为人仗义,勤劳善良,终年风里来,雨里去,辛劳地耕作着的一亩地,维护着几间茅草屋,艰难地生活着。
    他的妻子也是贫苦的农家后代,以至于她的真实姓名,至今无人知晓。嫁给齐十爷后,人家称她为“齐十娘”。她为人温顺,不多言语,吃苦耐劳,每天忙碌在菜园里、厨房中。婚后,他们有了一个独生子,叫齐以德。如果说齐十爷刚毅、敢作敢为,那么这个齐以德则有点懦弱怕事。长大后,齐以德娶了周家湾周雨若的闺女为妻。周氏里外都是一把劳动的好手,待人热情谦和,人缘好,人们都称她“德嫂子”。
    齐白石就是降生在这样一个质朴、善良的农家。
    三更时分,齐十爷勾起食指关节,轻轻地敲了几下壁板,叫道:“璜儿他妈,起来吧,时候不早了。”
    “知道了。”里屋传来年轻女子的声音。
    齐十爷坐了起来,从枕头下取出一盒火柴,点着了油灯。微弱的灯火忽闪忽闪的,使这间三丈见方大的屋子内陈放的一切,显示了朦胧的轮廓。
    床头依着窗户。窗户上挂着半截打着补丁的花格旧帘子。下面摆着一张陈旧的、凹凸不平、裂开了缝的小条桌,桌上堆满大大小小的坛坛罐罐。
    对面的墙上挂着斗笠、衣服,下面两个大缸,盖着木盖,是盛全家的口粮用的,可里面空空的,没有一粒米。
    齐十爷靠着床头,扫了一眼他早已十分熟悉的屋子,拿出了烟具,装上了烟丝,弯下身子,就着油灯,吧嗒、吧嗒地抽了起来。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慢慢地,青灰色的烟雾,从他的鼻孔里、两片厚厚的嘴唇缝间溢了出来,一缕缕袅袅地上升,到了优选处,渐渐地消失莫辨了。
    这是他专享的嗜好和享受。对于一个身处湖南穷乡僻壤之中的贫苦农民来说,生活中也没有什么比这更高的享受了。
    他两眼直视着天花板,静默地吸着,吐着,看着,想着,他是在玩味,也是在思索。
    昨晚,他上床很早,但是一直未曾合眼。额头上、眼角处,那深深刻下的又粗又密的皱纹,今天似乎更多了。一张慈祥的、饱经风霜的古铜色的脸,使他显得比实际58岁的年龄更苍老些。
    阿芝来到世间已经八个月了。这是他靠前个孙子。老年得孙,三代同堂,虽然穷,心头还是甜的。前村的张老汉,扛长活时的伙伴,67岁了,几乎比他大一轮,还没有孙子,急得不得了,而他倒先抱上了。他心花怒放,那喜悦自豪的心情,不亚于孩子的父母。
    每天收工回来,跨进门槛,他问的靠前声是:“阿芝睡了吗?今天好吧?”
    夜阑人静,除了远处不时传来的几声狗吠,大地已酣睡了,而劳累了的他,常常兴奋得睡不着,望着窗外一钩新月,思绪万千。有时他忍不住摇几下身边的老伴,问道:
    “睡着啦?睡得着?”
    “看你,自己不睡,还不让别人睡?”老伴转过身,嗔怪着,一双惺忪的眼睛望着他:“你想什么?”
    “想我们阿芝,”齐十爷看了一眼老伴,掖了掖披在身上的衣服,微笑着说,“我们的阿芝将来有出息。我做了一个梦,说他长大了,成了银匠,手真巧,玉镯、耳环、佩饰,什么都会做。找他的人真多。他还去长沙住了好几个月,带回了很多很多东西。”P3-5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齐白石,第二
sample
2021-03-22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