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幽兰,品如秀竹:杨绛传

朱致翔,浙江天台人,生长于一座山清水秀、佛宗道源的文化古城,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向往之。出版图书《灯谜》,编译多部外国图书,短篇作品散见于杂志或文集。 (于岁月的风华里,她始终心如幽兰,品若秀竹,独守着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本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杨绛,不仅还原她的生活、她的爱情、她的工作和她的理想,更还原了她的言行举止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学。) 普通大众 希望朱致翔著的《心若幽兰,品如秀竹:杨绛传》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杨绛,不仅还原她的生活、她的爱情、她的工作和她的理想,更要还原他的言行举止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学。作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修正了某些现有资料上的纰漏,并在传统的传记创作手法中穿插哲理性的感悟,结合传记和随笔的共性,使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与现有的杨绛传记相比,本书增加了杨绛先生百岁后的生活内容,是一部关于她的更为完整的传记。     杨绛,原名杨季康,是现当代中国有名的文学家、剧作家与翻译家,祖籍江苏无锡。她深受江南文化的熏陶,似乎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江南水乡气质:含蓄细腻、典雅脱俗又不失豪迈的情怀与坚定的信念。
    1911年7月17日,杨绛出生于北京。杨家世代书香,先祖大多是读书人,抑或是清正廉洁的地方官员,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寒素人家”。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出生于1878年,他是一位翻译家,曾翻译了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理》、穆勒的《自由原论》等名著,也出版了《美国独立史》《近世政治史》《近世外交史》等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著作。他出生于清朝末尾的年代,见证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败和西方资本主义帝国的侵略,他通过自己的译作宣扬民主革命,反对封建专制。
    父亲和祖父对杨荫杭的要求很好严格,他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1895年,他考入北洋公学;1897年,他又考入南洋公学;1899年,他被公费送至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据说杨荫杭是因被北洋公学开除而考到南洋公学的。当时北洋公学的有些学生对食堂的伙食很不满,于是组织起来抗议。学校的领导对此很好不满,带头闹风潮的一个同学当场就被开除了。其他参与抗议的同学都低着头,默不作声。杨荫杭虽然没有参加,但见不惯他们这种敢做不敢当的行径,很后头脑一热,竟然站了出来。结果可想而知,他也被退学了。
    年少的杨荫杭心中充满了热血,这也正是他一生的基调。
    当然,他性格里也不乏风趣幽默的一面。在早稻田读书的时候,有个舍监偷了他们的皮蛋,由于靠前次品尝,适应不了这种怪味;还有一个当地的女同学偷了他们刷牙用的牙粉,抹在脸上当粉底。杨荫杭用十六个字来归纳这件事:偷皮蛋舍监尝异味,搽牙粉丑婢卖风流。
    他到日本的第二年便与同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组建了励志会;同年,他与同是励志会成员的杨廷栋和雷奋等人创办了《译书汇编》。这本期刊是近代中国很早的法政刊物,它的办刊宗旨是:务播文明思想于国民。他翻译的欧洲资本主义启蒙著作都是通过这本期刊发表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与其写空洞无物的文章,不如翻译些外国有价值的作品”。
    在励志会里一直存在着两派:一派是激进派,一派是保守派。激进派主张革命,而保守派却主张和平,这两个派系的争吵从未停歇。按照杨荫杭的性格,他一定是激进派的一员。当时他们班上有个同学由于是学监的女婿而被转送到美国留学,杨荫杭也给室友出主意,让他也申请出国,申请理由很简单:室友时常宣扬革命。他的室友是保守派成员,可能早就受不了他了吧。
    1901年暑假,杨荫杭回到了无锡。当即他就组织了不少知识青年,成立了励志学会。他还打着在埃实学堂的名号讲学,向励志学会的四十余名会员宣扬“排满革命”。这个学会也就成为江苏地区很早的革命组织。
    P2-4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心若,幽兰,品如,秀竹
sample
2020-09-23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