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开讲·萨特:顺乎本性,自在天堂

孙金燕,文学博士,出版小书一辑,发表论文数篇,现居昆明。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萨特毕生致力于用锐利的笔锋和深刻的思想捍卫人类的尊严、自由和良心,留下了包括小说《恶心》、专题论文《存在与虚无》、戏剧《死无葬身之地》等著作在内的大量作品。因此,他也被誉为人类“思想战线的守夜人”。萨特的著作中既有对社会大环境的批判,更有对为人处世、人生选择、日常行动等每个人都绕不开的生活课题的探索。孙金燕编写的《萨特--顺乎本性自在天堂》告诉我们这些智慧之言,定能引导我们在萨特的幽默和哲思中回顾来时的路,镜照未来前行的方向。     小心你的过去
    过去成为一种凌驾于现实之上的现实:它轮廓分明、固定不变:现在则是无可名状、躲闪不定的,它很难与这个过去抗衡:现在满是窟窿,通过这些窟窿,过去的事物侵入现在,它们像法官或者像目光一样固定、不动、沉默。(《关于<喧哗与骚动>?福纳小说中的时间》)
    我能在哪里保存我的往昔呢?不能将它揣在口袋里,必须有房子来安置它。我只拥有自己的身体。一个孤零零的人,只拥有自己的身体,他是无法截住回忆的,回忆从他身上穿越过去。我不该埋怨,我追求的不正是自由吗?(《恶心》)
    拥有温暖的回忆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然而,仅仅沉浸在回忆里度过余生的人,注定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珍惜过去的同时,请不要停止对未来的探索。记住昨天。如果不是为了激励明天的进取,那就不如忘却。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昨天我干得不好,那是昨天的事:而今天我已经预感到明天我对自己严厉的评判。总之,不能挨得太近。我对自己的过去敬而远之。少年,中年,刚消逝的去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已属旧时代。新时代此时此刻宣告诞生,但决不固定下来,因为明年就要把它有效埋葬。(《文字生涯》)
    不必活在过去,耿耿于怀没有得到的,而忘了眼前的美好和未来的无限可能。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未来。
    人们攻读法律或参加哲学类教师资格会考,以为自己到四十岁时就会有一间公证人事务所,到六十岁时能领取一份教授退休金。真不知道这些人头脑里在想些什么。他们未来还有一万或一万五千个夜晚将在咖啡馆度过,将食用四千份摊鸡蛋,享受二千个寻欢作乐之夜!如果他们离开一个自己喜欢的处所,他们很可能寻思:“咱们明年再来,或者十年后再来!”事实上,人们总不能遥遥隔着四十个春秋来调度自己的生活啊。(《自由之路》)
    人生固然需要规划,但不要想得太远。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很多东西不会完全按照你的心意来,而很多人更不会等你那么久。
    活在当下,想做就做,生活也许会更精彩。我看到了未来,它在那里,在街上,比现在稍稍更苍白。它为什么非要实现不可呢?那会给它增加什么呢?老妇人步履蹒跚地走远了,不一会儿又停下来,理理从头巾下遁出的一绺灰发。她走着,刚才她在这里,现在她在那里……我开始糊涂了。我是看见还是预见了她的姿势?我再分不清现在和将来,然而它在持续,它在逐渐实现。老妇人在僻静的街上走,摆动着脚上那双肥大的男鞋。这就是时间,赤裸裸的时间,它慢慢来到存在中。它让你等待,可是当它来到时,你感到恶心,因为你发现它早已在这里了。老妇人走近街的拐角,成了一小堆黑衣服。对。不错,这是新事,因为刚才她不在那里。但这种新事褪了色,凋谢了,永远不会使人惊讶。她要拐弯,她在拐弯――无止境的时间。  (《恶心》)
    从年轻到年老是一个逃不开的过程,需要我们慢慢战胜自己内心的软弱,承受衰老的骨头发出的摩擦脆响。彼时,唯有关于年轻岁月的放纵与追逐的记忆,才能温暖我们的衰老之躯。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大师,开讲,萨特,顺乎
sample
2021-03-05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