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

菏泽古称曹州,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与苏、豫、皖三省接壤,地处北纬34°39′~35°52′,东经114°45′~116°25′之间。南北长157公里,东西宽140公里,总面积12238.62平方公里。以水名称县,始于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曹州升州为府,设附郭县,赐名“菏泽”。“菏泽”原系天然古泽,为“菏山”和“雷泽”简称,遗址在菏泽市定陶县东北,古代济水流经时汇聚而成,向东流出成菏水,与济水相接。菏泽市(县级)因广种牡丹2000年被更名为“牡丹区”,因此有“花乡水邑”之美称。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著名的牡丹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民间艺术之乡。

菏泽市地处黄河下游,境内除巨野县有10平方公里的低山残丘外,其余均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属华北平原新沉降盆地的一部分。自西南向东北呈簸萁形逐渐降低,海拔高度为68~37米,平均坡降为1/4700。微地貌形态有河滩高地、缓平坡地、决口扇形地、垄岗高地、碟形洼地、沙质河槽地和背河槽洼地,以缓平坡地面积最大。黄河自河南省兰考县入境,流经辖区内的东明、牡丹区、鄄城、郓城四县区,境内全长157公里。南境沿曹县、单县边界有黄河故道,菏泽市地处古今黄河之间的三角地带内。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便于发展陆运水运、水利设施、工业项目的建设和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开发利用。
主要特点是夏热冬冷,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南北风频繁交替,气温回升较快;夏季高温湿润,常刮东南风,降雨集中;秋季雨量逐渐减少,风向由南转北,降温迅速;冬季雨雪稀少,多刮北风,气候干冷。全年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但是降水分配不均,再加常受北方大陆气团的影响,不少年份出现灾害性的天气。
菏泽市地处山东西南部,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光热充足,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为山东之冠。全区地形平坦、属黄河冲积平原。年平均气温13.7℃,年平均降雨量625毫米,年无霜期一般为210天。主导风向是南、北风,频率多在10%以上。偏北风一般为冬季风,偏南风一般为夏季风,春秋两季则为两主导风向的转换季节。

地 貌 菏泽市地处黄河下游,境内除巨野县有10平方公里的低山残丘外,其余均为黄河冲击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属华北平原新沉降盆地的一部分。自西南向东北呈簸箕形逐渐降低,海拔高度为68~37米,平均坡降为1/4700。微地貌形态有河滩高地、缓平坡地、决口扇形地、垄岗高地、碟形洼地、沙质河槽地和背河槽洼地,以缓平坡地面积最大。黄河自河南省兰考县入境,流经辖区内的东明、牡丹区、鄄城、郓城四县区,境内全长157公里。南境沿曹县、单县边界有黄河故道,菏泽市地处古今黄河之间的三角地带内。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便于发展陆运水运、水利设施、工业项目的建设和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开发利用。地处北纬34°39′~35°52′,东经114°45′~116°25′之间。辖牡丹区、定陶区、曹县、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东明2区7县及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168个乡、镇、街道(乡13个,镇124个,31个街道),6078个村(社区)。辖地南北长157公里,东西宽140公里,总面积12238.62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 截至2016年底,全市主要有能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地热)、金属矿产(铁、砂金)、非金属矿产(水泥用灰岩、制灰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砖瓦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水泥配料用页岩、白云岩、方解石)、水气矿产(地下水、矿泉水)四类十六种。已探明的有巨野煤田、单县煤田、曹县煤田和郓城高庄井田,探明或初步查明资源储量80亿吨,占全省第二位。全市现已查明鄄城夏庄岩盐矿备案资源储量3.57亿吨,远景资源量10.76亿吨;单县杨楼岩盐矿备案资源储量15.78亿吨,远景资源量超过100亿吨。全市地热资源丰富,覆盖面广,可利用前景广阔。
水资源 菏泽市位于黄河与黄河故道三角地带,是华北平原新沉降盆地的一部分,除黄河滩区379平方公里为黄河流域外,其余11849平方公里均属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黄河流经菏泽市西北边境,自东明县王夹堤村入境,流经东明县、牡丹区、鄄城县、郓城县,至高堂进入梁山境内,多年平均流经菏泽市水量428亿立方米,是菏泽市的重要客水资源。菏泽市内河主要有洙赵新河、东鱼河、万福河、太行堤河、黄河故道5个水系,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的河流18条,长949公里,丰枯变化大,属季节性河流。全市引黄灌区8处,机井保有量13.5万眼。菏泽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61.6毫米,当地水资源总量为20.6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43立方米/人。
2016年全市平均降水量652.5mm,较去年同期偏多4.1%,较历年同期偏少1.4%。2016年,全市总供水量22.907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0.8972亿立方米(含引黄水量89704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11.9653亿立方米,其它水源供水量0.0449亿立方米。2016年,全市用水量22.9074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15.8857亿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2.6051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1.5426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0.2795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2.1742亿立方米、生态与环境补水量0.4203亿立方米。2016年,全市总耗水量15.5365亿立方米,综合耗水率为67.8%。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11.0415亿立方米、居民生活耗水量1.2791亿立方米、林牧渔畜耗水量1.9524亿立方米、工业耗水量0.7556亿立方米、城镇公共耗水量0.1687亿立方米、生态环境耗水量0.3393亿立方米。
动物资源.野生动物 共有陆生野生动物300余种。鸟类200余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20余种,为大天鹅、小天鹅、白额雁、灰鹤等。两栖类动物8种,其中黑斑蛙和金线蛙为省重点保护动物。兽类19种,其中属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分别是:赤狐、黄鼬、狗獾、豹猫、麝鼹。爬行类动物有无蹼壁虎、丽斑麻蜥、赤链蛇、黑眉锦蛇、白条锦蛇、红点锦蛇等10种。
家养动物 菏泽是省乃至全国家畜禽养殖大市,域内养殖的家畜家禽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兔、狗、猫、鸡、鸭、鹅、水貂、鹌鹑、鸽等,其中,牛、羊是强项,羊的饲养量居全国农区第一,占全省三分之一,养牛列全国第三位,是国家确立的牛、羊出口基地。鲁西黄牛体躯雄壮,肌肉发达,役肉兼用;青山羊体小省饲料,易管理,繁殖率高,毛皮是世界著名的三大毛皮品种之一;小尾寒羊具有生长快、繁殖率高、遗传性稳定的特点,肉裘兼用,鲁西黄牛、青山羊、小尾寒羊被称为三大“国宝”。斗鸡是中国珍贵禽类,仅在成武、鄄城、牡丹区有少量饲养。
水生动物.鱼类资源 据调查全市自然鱼类主要有鲤鱼、鲫鱼、草鱼、鲢鱼、鳙鱼、青鱼、鳊鱼、鲂鱼、鲶鱼、黄鳝、乌鳢、泥鳅、花鳅、黄颡、翘嘴鱼白、细鳞斜颌鲴、花鱼骨、麦穗鱼、棒花鱼、餐条、鱼旁鱼皮、虾虎鱼、鳜鱼、赤眼鳟等。这些鱼类主要分布于黄河、黄河故道、境内现行流水河道和其他故旧有水河道,以及水库、湖泊、坑塘、湿地等自然水体中。在资源量上,以鲫鱼、鲤鱼、草鱼、鲢鱼、泥鳅、麦穗鱼、棒花鱼、餐条等鱼类的资源量为多,尤其是鲫鱼、餐条等资源量较大。引进鱼类。引进鱼类主要有:福瑞鲤、豫选黄河鲤鱼、黄金鲫、异育银鲫、罗非鱼、台湾泥鳅、加州鲈鱼、斑点叉尾鮰、革胡子鲶等。罗非鱼、革胡子鲶为热带性鱼类,在市内不能自然越冬。
其他水生动物资源.自然资源 其他水生动物自然资源有中华鳖、乌龟、青虾、螺蛳、河蚌、青蛙、蟾蜍等。中华鳖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及区内部分大水面及老坑塘中,其自然资源量处于下降趋势,然而人工养殖的资源量却不断增多。乌龟的资源量甚少,仅偶有发现。青虾分布较为广泛,尤以河道、自然坑塘分布为多。引进的水生动物。主要有南美白对虾、小龙虾、河蟹、红耳龟(巴西龟)等。南美白对虾为热带性虾类,在市内不能自然越冬。
植物资源.森林植物 全市共有各类木本植物74科、162属。主要的乔木树种有杨、榆、槐、泡桐、臭椿、苦楝、白蜡、柏等,灌木主要有杞柳、紫穗槐等。全市有野生植物有数百种,乔木主要包括水杉、银杏、杜仲等,灌木资源有枸杞等。经济树栽培以蔷薇科为主,其次是鼠李科、柿科、葡萄科、石榴科、胡桃科、芸香科等。常见草本植物资源有白茅、芦苇、香蒲、葎草、节节草、牛筋草、荩草、画眉草、喜旱莲子草、小蓬草、狗尾草、茵陈蒿、地肤、碱篷等。
农作物植物 菏泽市可供食用的植物有700多种,药用植物、菌类植物100多种。适于多类农作物栽培,农作物栽培有禾本科、豆科、锦葵科、旋花科等作物,品种众多。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水稻、地瓜和小杂粮等。其中小麦、玉米、棉花总产量居全省前列。蔬菜、瓜类品种繁多,主要有白菜、大蒜、西瓜、西红柿、黄瓜、甜瓜、芦笋、芹菜、油菜、甘蓝、菜花、山药等,是全国著名的“西瓜之乡”“西红柿之乡”“芦笋之乡”“大蒜之乡”。菏泽市还是全国闻名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其中有名的药材有丹皮、半夏、地黄、天麻和木瓜等。水生植物主要有苇、藕、蒲草等。近年还发现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野菱,分布于菏泽市沿黄县区,野生于水塘、河沟内,种子营养丰富,果肉鲜嫩,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水生植物资源 菏泽市经济水生植物资源主要有莲藕、蒲子、芦苇、茭白、水芹、慈姑等。其中莲藕、蒲子、芦苇的资源量较大。茭白、水芹、慈姑在部分河道、水库、大的有水旧坑塘中有分布,资源量相对较少。

行政区划

2016年,菏泽市辖牡丹区、定陶区、曹县、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东明2区7县(4月29日,定陶县正式撤县设立定陶区)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168个乡、镇、街道(乡13个,镇124个,31个街道),6078个村(社区)。


历史沿革

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境内各县(区)都有发现。古史中称誉的唐尧(前2357-前2258年)、虞舜(前2257-前2208年)、大禹(前2207-?)都在这里留下了许多遗迹。历史上建置的演变,可远溯到公元前17世纪。
商朝(前1765-前1122年)。
西周(前1122-前249年),菏泽分属宋国、卫国、曹国(定陶)、郜国(成武)、须句国、鲁国。
春秋(前770-前249年)后期,菏泽被宋、卫、鲁三国分割。
战国(前475-前221年),前期为齐、楚、魏所辖;末期,为齐、魏两国分领。
秦朝(前221-前206年),菏泽中部和北部属东郡(治濮阳),南部和北部属砀郡(治砀县,今河南永城芒山镇)。
西汉(前202-前59年),巨野县昌邑集,曾是汉朝昌邑王封国之地,现存有古迹汉废帝昌邑王刘贺废冢。
王莽新朝时期(公元8年-公元23年),菏泽分属曹州、砀郡和巨野郡(公元9年设置)。
隋朝(581-618年),文帝即位后,废郡,以州直接辖县。境内中部属曹州(治济阴县),北部属濮州(治鄄城),东北部属郓州(治郓城),东南部属戴州(废永昌郡后置,仍治成武),以上4州治所皆在境内。南部属宋州。606年,炀帝废州改郡。境内中部属济阴郡(治济阴县),东部属东平郡(治郓城)。
唐朝(618-907年),境内属河南道,中部属曹州(治济阴县),东部属濮州(治鄄城),东北部属郓州,南部属宋州(治睢阳)。
元朝(1271-1368年),属中书省。
明朝(1368-1644年),境内大部属承宣布政司兖州府的曹州、济宁州和东平州,西部和北部各有一小部分属京师大名府的开州和承宣布政司东昌府的濮州。1368年,因水患曹州徙治安陵镇(今菏泽市大黄集镇安陵集),次年再徙治盘石镇(今曹县城址)。1371年(明洪武四年),降曹州为曹县。1445年(明正统十年),复置曹州于古乘氏县址(今菏泽城)。这时的曹州虽领两县,但为府辖州。
清朝(1644-1911年),改布政使司为省,境内西部和东北部分属直隶省大名府和山东省兖州府外,均属山东省曹州府。1724年(清雍正二年),曹州升为直隶州,辖区较明代不变。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升曹州为府,辖一州10县,附郭设县,赐名菏泽。此时辖区面积略大于今菏泽市。
中华民国(1912-1949年),1912年,政区仍沿用清末省、府、县三级制,道为省的监察区。1913年1月8日,北洋政府颁发组织令,规定地方实行省、道、县三级制。今境除东明县属直隶大名道、鄄城县和梁山县(原为寿张县)属山东省济西道(后改为东临道,治聊城),其他县均属山东省岱南道(后改为济宁道,治济宁)。
1925年10月22日,山东省将原四道增为11道制,于今菏泽市区置曹濮道(治菏泽)。1928年废道制,东明县直属河北省,其他县直属山东省。
1932年南京政府规定省下设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
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山东省共有7个行政督察区(以下简称区):第一区治济宁;第二区治菏泽,菏泽、定陶、曹县、成武、单县、巨野、郓城属之;第六区治聊城,濮县(1931年濮、鄄分治,1926年鄄城并入濮县)属之。“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侵入山东后,山东省政府撒离济南,在省内流亡,并于1938~1942年在全省先后设置了17个区。巨野、郓城、寿张、汶上属第二区,单县、成武、曹县属第十一区,菏泽、定陶、濮县属第十六区。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虽然调整了行政区划,但境内各县的归属仍未变。
抗日战争时期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政府相继产生,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逐步发展成为各级政区。从1940年到抗战胜利,境域分属以下几个专区:冀鲁豫第八专区。
1940年4月初建立运西专区,是年11月改称鲁西二专区,属山东省鲁西行政区。
1941年鲁西行政区并入冀鲁豫行政区,从此脱离山东省。冀鲁豫第十一区。
1940年7月建立湖西专区(因地处微山湖西),属山东省鲁西行政区,辖区位于今境南部,专署常活动于单县东南蔡溜、张寨一带。冀鲁豫第十专区。  1941年5月建立冀鲁豫三专区,7月改为冀鲁豫七专区,9月改称晋冀鲁豫二十二专区和冀鲁豫十专区。辖区位于境内中部和西南部,兼及河南省考城、民权等县部分区域。
1946年2月,原冀鲁豫第八专区改为冀鲁豫二专区,专署曾移驻郓城潘渡和陈坡,原冀鲁豫十一专区改为三专区,十专区改为五专区。
1948年9月全境解放。
1949年3月,华北人民政府决定将冀鲁豫第二、三、五、七专区分别更名为临河、湖西、鲁西南、运西专区。是年8月,平原省建立,临河、鲁西南及运西的一部分合并为菏泽专区,与湖西专区同属平原省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属平原省,省会新乡。
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平原省建制,菏泽、湖西两专区划归山东省。次年7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撤销湖西专区,其所辖县分别归菏泽、济宁两专区。
1958年11月1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菏泽专区建制,所属各县划归济宁专区。次年6月,恢复菏泽专区,辖区如旧。
1967年3月,改菏泽专区为菏泽地区。
2000年6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改菏泽地区为菏泽市(地级),原菏泽市(县级)更名为牡丹区。
2008年12月,全市下辖8县1区,158处乡镇,行政村、居委会6106个,自然村13478个。
2012年,菏泽成为中原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城市之一,中国人口、经济最密集的中原城市群之一。
201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定陶县,设立菏泽市定陶区。

人口民族

 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62.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8.37万人,农村人口453.89万人。共有回、满、苗、壮、蒙古等46个少数民族,近8万人,41个少数民族集居村。

经济发展

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20.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第一产业增加值282.08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458.34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1079.76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9:51.7:37.4调整为10.0:51.7:38.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去年同期持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精选留言

菏泽市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