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咨询:先问患者还是先问家属?

对于病史资料收集的程序历来存在不同的看法。我国精神科医生习惯首先向患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采集病史,有些教科书明确指出禾集病史时患者不应在场,以免家属有所顾虑而言而不尽二这种情况有其历史原因。多年来我国非自愿住院患者占绝大多数,患者因不愿意住院而对精神病医院和医生采取抵触态度,这就促使医生首先向家属或知情人了解病史。

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精神科医生则经常选择首先和患者晤谈,在询问家属或知情人之前还需征得患者的同意,这样做充分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随着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非自愿住院的比例正在逐步下降,我们原本认为理由元分的习惯做法面临新的挑战,需要认真反思并做出适应性的变革。

一些医生认为主性精神病患者很难准确地讲述病情,有些医生甚至认为患者容易说假话、不配合这些观念来自于临床工作中一些实际情况的影响。由于意识障碍、严重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明显的不合作等患者的确需要首先向家属或知情人了解病史,这些情况促使医生在面对其他患者时也习惯性地这样做,长期如此就形成了传统观念。但是他们忽略了另外一个临床事实:包括部分重性精神病患者在内的更多患者,能够完整、如实地讲述这个人经历和病情。

以往对年轻医生的病史采集和精神检查的培训都存在不足,缺乏经验的年轻医生感到和患者家属谈话要相对容易,无形中强化了向家属采集病史的意识和能力。

首先向家属了解病史可以为精神检查提供重点,有利于在规定时间内迅速确定症状是否存在,以便及时完成确定诊断和制订治疗方案的任务。但是这种做法也容易使年轻的住院医师过分依赖病史信息,失去发现新问题的动力,在精神检查时带着从病史中已经获取信息的条条框框,先入为主地和患者交谈,从而影响和患者的沟通。新入行的住院医师在精神检查时不知从何下手,如果缺乏共情、接纳能力与临床沟通意识,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落实症状的任务,就倾向于用封闭式的提问方式向患者核对从家属那里得到的信息。这样做不仅难以取得志者的信任,甚至导致志者反感、敌意、不愿配合。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年轻医生更加不愿与忠者进行深入沟通,精神检查技能的发展很快进遇到瓶颈而很难进一步提高。

如呆在培训中有意识地采取首先和患者交谈的方式,就可以“逼迫”受训的医生注意积极主动地与忠者沟通,充分运用临床沟通技巧从忠者那里准确地获得病史资料和其他临床信息。

因此,从培训年轻医生的角度来看最好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对于刚刚接受培训的初年住院医师,采用先向家属禾某病史然后做精神检查的方式比较合适;随后培训的深入,且逐渐增加先做精神检查的方式,重点培训医生和不同类型患者的沟通能力,以便住院医师在今后拉立从事恪床工作时,能够应付不同的实际情况。用发展的眼光看,先与患者晤谈的方式是十分有益的。

引自唐宏宇.《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手册-理念与思路》.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先问,病史,咨询,患者
sample
2020-09-12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