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

大理市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南端,地处东经99°58′-100°27′,北纬25°25′-25°58′之间,是一个依山傍水的高原盆地,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市境东西横距46.3公里,南北纵距59.3公里。主要河流属澜沧江、怒江、红河(元江)三大水系。 大理点苍山是中国最后一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洱海位于大理市境东部,是云南省第二大内陆淡水湖泊,风光明媚,素有“高原明珠”之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历史以来大理市就是陆路连接滇西八地州和通往东南亚的交通要冲。 大理市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政府驻地。大理市地处云贵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作为古代云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时间长达五百余年。1982年,大理被中国政府列为第一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市为中国首批十大魅力城市之首,是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面积1468平方千米,全市人口61万人,其中白族占65%。地名由来:《新唐书·南诏传》载:酋龙立“遂僭称皇帝,建元建极,自号大礼国”。大理之名始此。徐松石《泰族僮族粤族考》认为“大理”的“大”字,是“地”字之意。并引戴伟斯所著《云南—印度与扬子之联系》一书,说”大理“在掸语为稳渡意;又引张其昀编高中本国地理第九章,说大理两字夷语用指好渡。或说以南诏时其地有大和城(今大理市北洱海滨喜洲)得名。大和城为南诏往来羊苴咩城(yángxiémiēchéng羊苴咩城最早是南诏国的都城)与西川(今洱源县东南邓川)时所居,且为避暑之所。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大理市下辖10个镇:下关镇、大理镇、凤仪镇、喜洲镇、海东镇、挖色镇、湾桥镇、银桥镇、双廊镇、上关镇,1个民族乡:太邑彝族乡,共有20个居委会、109个行政村。

大理经济开发区天井办事处明珠社区,登龙社区,西窑社区,天井社区,云瑞社区,云岭社区,天井村
大理经济开发区满江办事处满江村,红山村,晋湖村
下关镇龙溪社区,关迤社区,兴盛社区,泰安社区,关平社区,鸳浦社区,正阳社区,西大街社区,幸福社区,兴国社区,龙祥社区,万花社区,榆华社区,河畔社区,吉苍社区,花园社区,南环社区,福文社区,宁和社区,百乐社区,玉龙社区,龙泉村,荷花村,大关邑村,金星村,福星村,文献村,吊草村,大麦地村,温泉村,刘官厂村,洱滨村,太和村,大庄村
大理镇五华社区,玉洱社区,魁阁社区,银苍社区,绿玉社区,西门村,南门村,龙龛村,才村,下鸡邑村,上鸡邑村,小岑村,东门村,三文笔村,上末村,阳和村,下兑村
凤仪镇凤鸣村,后山村,三哨村,吉祥村,丰乐村,江西村,锦阜村,乐和村,东山村,石龙村,庄科村,云浪村,华营村,芝华村
喜洲镇喜洲村,寺里村,桃源村,仁里邑村,永兴村,文阁村,上关村,沙村,金河村,河矣江村,庆洞村,作邑村,周城村
海东镇向阳村,文武村,名庄村,南村,上和村,上登村,金梭岛村,文笔村
挖色镇挖色村,高兴村,大成村,光邑村,康廊村,海印村
湾桥镇湾桥村,中庄村,云峰村,石岭村,甸中村,上阳溪村,向阳溪村
银桥镇鹤阳村,五里桥村,银桥村,磻溪村,新邑村,阳波村,马久邑村,双阳村
双廊镇双廊村,长育村,大建旁村,青山村,伙山村,五星村,石块村
上关镇江尾村,青索村,大把关村,兆邑村,漏邑村,沙坪村,东沙坪村,大排村,河尾村,大营村,马甲邑村,马厂村,海潮河村
太邑彝族乡太邑村,者么村,桃树村,乌栖村,己早村

【历史沿革】 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刺激汉武帝探索从西南方前往印度的“蜀身毒道”,经营西南边疆。前109年(汉武帝元封二年)在大理地区遥置叶榆县,是中原王朝最早在云南设县的地区。东汉时隶属于永昌郡。三国时臣服于诸葛亮的南征军,设立了蜀汉云南郡。 南北朝时先后属河阳郡、西河郡。当时,白族已大致形成,并在洱海边建筑了多座城邑。 唐初,洱海周边有6个部落,称为六诏。 唐高宗时,蒙舍诏以外的五诏均被吐蕃征服。 737年(唐开元二十六年),蒙舍诏首领皮逻阁兼并了其他五诏,建立起南诏国,并将都城从蒙舍(今巍山)搬迁到了太和城(今太和村),并以此为基地,继续征服周边地区,控制今天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区。 750年(天宝九年)到754年,唐朝先后三次派鲜于仲通、李宓率大军攻打南诏国,南诏王阁逻凤与吐蕃结盟,三次大败唐军,史称天宝战争。 779年(唐大历年间),皮逻阁之曾孙将都城迁至羊苴咩城,即今大理旧城。 南诏国在大理境内定都时间共达163年。唐德宗贞元十年,派遣节度使前往南诏,与南诏王异牟寻会盟于苍山,两国再度恢复和平。 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夺权,建立“大长和国”。 927年,杨干贞扶持赵善政建立“大天兴国”,随后又自立为王,建“大义宁国”。937年(后晋天福二年),段思平也于羊苴咩城定都建国,国号大理。段氏自称是汉人后裔,立国后,大力推行汉文化,并与南宋遣使通商。 大理国历经了316年后,在1253年,为元世祖忽必烈亲征所灭。 1274年,元朝为便于统治,在押赤城(又名中庆路,今云南省昆明市)设置了云南行省,同时设立大理路及太和县,隶属于云南行省。从此云南的中心城市便由大理转移到了昆明。 1381年,明军攻占大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仍治太和县,并筑新的府城,即今大理古城。 1659年,清军攻入云南。清代沿袭明制。 1856年(清咸丰六年)爆发云南回民起义,建立杜文秀穆斯林政权,控制云南大部分地区。 中华民国建立后,裁撤大理府,太和县则改名为大理县。 1950年,设立下关区,以凤仪县下关镇和大理县的邻近下关镇的地区为其行政区域。下关区及大理县、风仪县由大理专区领导。 1950年6月,将原属宾川令山分区的普和、洞壁、大湖西划归凤仪县。 1951年3月14日,政务院批准:撤销下关区,设立下关市,属大理专区。 1955年1月3日,国务院批准:下关市改为省辖市,由大理专署领导监督(注:实际下关市改为省辖市未执行,仍为大理专区领导)。 1955年9月,原属宾川的上河、向阳、文武、南村,4乡,面积5.16平方千米,划归凤仪县。 1956年11月1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40次会议决定:撤销大理专区,设置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市、大理、凤仪县属大理州。 1959年8月,原属宾川大营公社的挖色、大城、小城、海印4个管理区(一说为挖色、大城、小城、海印、康廊),面积7.67平方千米,划归大理县。 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3次会议通过:设立大理市,撤销下关市、大理县、凤仪县、漾濞县,以原下关市、大理县、凤仪县、漾濞县的行政区域合并为大理市的行政区域,大理市属大理州。 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5次会议决定:撤销大理市。恢复大理县,以合并于大理市的原大理县、凤仪县、漾濞县行政区域为大理县的行政区域;恢复下关市。以合并于大理市的原下关市行政区域为下关市的行政区域;下关市、大理县属大理州。 1962年10月2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7次会议决定:设立漾濞县,以合并于大理县的原漾濞县行政区域为漾濞县的行政区域。 1983年9月9日国务院【国函字189号】批复:撤销下关市、大理县,设立大理市(县级),以下关市、大理县的行政区域为大理市的行政区域,大理市属大理州。 1997年,大理市面积1457平方千米,人口46万人。辖2个街道、2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下关街道、大理街道、喜洲镇、凤仪镇、湾桥乡、银桥乡、城邑乡、七里桥乡、市郊乡、海东乡、挖色乡、太邑彝族乡。市政府驻下关街道。 1998年6月28日,云政复[1998]47号:撤销大理街道、城邑乡,合并设立大理镇;撤销下关街道、市郊乡,合并设立下关镇。至此,大理市辖4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 2000年,挖色乡、湾桥乡、银桥乡、七里桥乡撤乡设镇。 2001年10月,海东乡撤乡设镇。2001年,全市辖9个镇、1个民族乡:下关镇、大理镇、喜洲镇、凤仪镇、湾桥镇、银桥镇、七里桥镇、海东镇、挖色镇、太邑彝族乡。 2003年12月,原洱源县江尾镇和双廊镇划归大理市管辖,江尾镇更名为上关镇(省政府2003年12月22日批准)。2005年,撤销七里桥镇,将原七里桥镇洱滨、太和、刘官厂、大庄4个村委会划归下关镇管辖,将上末、阳和、下兑3个村委会划归大理镇管辖(省政府2005年10月24日批准)。 2006年,大理市设10镇1乡,即凤仪镇、海东镇、挖色镇、双廊镇、上关镇、喜洲镇、湾桥镇、银桥镇、大理镇、下关镇和太邑彝族乡。另设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一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市域面积1815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58.98万人。 大理市气候概况 地形气候:大理地势西高东低,全市年平均气温15℃,降水量1056毫米。地处低纬高原,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四季温差小。较接近北回归线,太阳辐射角度较大且变化辐度小,形成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四季温差不大;热带季风气候,分雨旱季。大理州冬干夏雨,赤道低气压移来时(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5~15%,信风移来时(夏半年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95%;垂直差异显著。 全市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河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立体气候明显;气象灾害多。由于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和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大理州气象灾害较多。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低温、洪涝、霜冻、冰雹、大风等。 旅游气候:主要旅游景区多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湖区周围,这里气候温暖,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5℃左右,最热月平均气温19~20℃,最冷月平均气温8~9,极端最高气温不超过34℃,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4℃,属北亚热带气候类型。温度变化具有春早春暖,秋早秋凉,冬暖夏凉,日较差大,年际变化小的特点。温度季节为“冬短无夏春秋长”,可谓“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此外,湿度适宜,年平均相对湿度65%左右,无特别干燥和潮湿之感。年内多晴、昙天,十分有利于旅游活动,四季均为旅游季节。

精选留言

大理州大理市简介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