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维西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位于北纬26°53′~28°02′,东经98°54′-99°34′之间,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标志性腹心地,是人间仙境"香格里拉"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境属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带,东与香格里拉县毗邻,南与怒江州兰坪县接壤,东南与丽江市玉龙县相连,西与怒江州贡山、福贡两县交界,东北及北面与德钦县为睦。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以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成为由滇入藏并进而通往南亚各国的桥梁和藏区与祖国内地联系的枢纽。全县国土总面积为4661平方公里,东西最大跨径70公里,南北纵距122公里,县城保和镇距云南省会昆明689公里,距迪庆州府香格里拉县城219公里。县城保和镇(念萨街牌坊)海拔2320米。 亿万年来的地球造山运动使众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境内突起。维西境内共有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164座。境内最高海拔4880米,最低海拔1486米,海拔高差达3394米。由于有金沙江和澜沧江流经县境,763条大小溪流、河流呈网状分布,从而形成了名山大川与古高原遥相呼应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奇异的自然景观,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水能、矿产和旅游资源。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素有"横断山中的绿宝石"、"三江明珠"的美称,被誉为"药材之乡"、"中国兰花之乡"、"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天然杜鹃花园"和"中国傈僳族文化发祥地"。这里垂直分布的立体气候,为不同生物种群的繁衍提供了条件。从峡谷底部到雪山之巅,依次形成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寒带的垂直气候带,地球上大多数适应不同气候类型的生物物种、群落得以在此区域汇聚。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森林茂密、植被完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4.82%,是真正意义上的绿洲。地名由来:“维西”二字是少数民族语音的汉文译写,设治建厅前的文献中写作“为习”或“危习”,此时正式定名维西,意为地域连接西藏的纽带。《元史·地理志》巨津州临西县下载:“县在州之西北,乃大理极边险僻之地,夷名罗裒间,居民皆麽、些种蛮。至元十四年(1277年)立大理州县,于罗裒间立临西县,以西临吐蕃境故也,隶臣津州。”维西含有维护云南西北边陲之意。 【行政区划】 截止到2014年,维西僳僳族自治县辖3个镇、7个乡:保和镇、叶枝镇、塔城镇、永春乡、攀天阁乡、白济讯乡、康普乡、巴迪乡、中路乡、维登乡,共有3个居委会,、79个村委会。

保和镇南路居委会,白鹤山居委会,十字居委会,保和村
叶枝镇巴丁村,倮那村,梓里村,新洛村,叶枝村,同乐村,松乐村,拉波洛村
塔城镇川达村,海尼村,柯那村,塔城村,启别村,巴珠村,其宗村
永春乡菊香村,美光村,四宝村,庆福村,拖枝村,三家村,兰永村,永春村,拉河柱村,罗马村,腊八底村,高泉村,拉日村
攀天阁乡皆菊村,美乐村,工农村,安一村,新华村,新乐村,嘎嘎塘村,岔枝落村
白济汛乡白济汛村,统维村,永安村,施底村,干坝子村,碧落村,共厂村,共乐村,共恩村,共元村,共吉村
康普乡弄独村,阿倮村,阿尼村,柞子落村,念里米村,岔枝村,康普村,普乐村,齐乐村
巴迪乡结义村,洛义村,巴迪村,捧八村,真扑村,阿尺村
中路乡佳禾村,新厂村,蕨菜山村,腊八山村,施根登村,咱利村,拉嘎洛村
维登乡北甸村,小甸村,山加村,维登村,新农村,富川村,新化村,箐头村,妥洛村

【历史沿革】 从唐至宋,县境先后隶属于吐蕃、南诏、“大理国”管辖。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临西县,为县境设治之始。明代,临西县的建置仍沿续。成化四年(1468年)之后的百余年间,丽江木氏土司与蕃人进行争夺临西之战,攻战临西县地,至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维西全境复归丽江军民府统辖。 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建维西厅,疆域东跨金沙江,北接今西藏芒康县境,西至怒江,西北延伸到独龙江,包括今维西、德钦、贡山、福贡四县和香格里拉县的五境乡。维西厅初归鹤庆管辖,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后改属丽江府。 民国2年(1913年)改设维西县,德钦、福贡、贡山先后划出。民国37年(1948年)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曾设置于县城。 1949年5月12日,中共维西党组织领导下的人民武装暴动成功,推翻了国民党领导的维西县政府,建立了临时性的人民政权。同年10月1日正式建立维西县人民政府,属丽江专区管辖。 1957年划归迪庆藏族自治州。 1985年6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维西县,建立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于同年10月13日正式成立,仍隶属于迪庆州。 1961年五境区(乡)划归中甸县(现香格里拉县)。 1965年12月8日,怒江州兰坪县第六区(维登)10个公社,共115个生产队1950户8071人,划归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1997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辖1个镇、9个乡: 2000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辖1个镇、9个乡:保和镇、永春乡、巴迪乡、维登乡、白济汛乡、塔城乡、攀天阁乡、中路乡、康普乡、叶枝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46017人,其中:保和镇10703人、永春乡31731人、攀天阁乡14987人、自济讯乡22365人、康普乡10196人、叶枝乡10357人、巴迪乡7570人、塔城乡14974人、中路乡9990人、维登乡13144人。 2001年,全县辖1个镇、9个乡:保和镇、叶枝乡、塔城乡、永春乡、白济汛乡、巴迪乡、康普乡、攀天阁乡、中路乡、维登乡。 2002年7月23日,云南省政府批准塔城乡撤乡建镇,叶枝乡撤乡建镇。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气候概况 形地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县境位居三江并流地带。云岭山脉东濒金沙江,西临澜沧江,自北往南延伸,切割剧烈,气势雄浑;碧罗雪山矗立于澜沧江与怒江之间,群峰巍峨,连绵起伏,形成天然屏障。地势大起大落,由南往北呈阶梯状台升。位于县境西北的查布朵嘎峰,海拔4800米,是全县最高海拔,而位于县境南端的澜沧江与碧玉河交汇口,海拔1380米,是全县最低海拔。全县境内,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共有164座,地形北窄南宽,全县平均海拔2340米,县城保和镇海拔2320米。 县境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高山、河谷、山间小盆地和高山褶断(凹陷枯湖沉积地或草甸),由于河水冲刷和自然风化,地貌常被分割,形成典型的“V”型地貌。有分布不均、大小不等的坡积,冲积和冰积物,形成形态各异的河谷区和高山草场、林场,组成高低不等的河谷台地,洪积扇地和滩地。 气候: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地处低纬高原,属西藏~华西类康滇区的亚热带与温带季风高原山地气候,其特点是:冬长无夏,春秋相连,仅有冷暖、干湿和大小雨季之分。又由于地质结构复杂,海拔高差悬殊大,光、温、降水分布皆不均匀,形成立体气候。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104.5小时;年平均气温最高值为15.3℃,最低值为-1.5℃;年平均降水量938.1毫米,降水日数在100~160天之间;年平均气压为767.4~773.3毫巴之间;年平均风速1.3米/秒;年平均霜期169天;年平均降雪11天。 水文: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山高林茂,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澜沧江从巴迪乡大石头入境,经6个乡(镇),由小甸村,出境流向兰坪,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过境流程165公里。金沙江经县境东北隅,过境流程13公里。全县大小山溪、河流共763条,分别注入两江之中,其中永春河、腊普河为两条最大干流。永春河流经3乡1镇,流程56公里,流域面积811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80立方米/秒,引灌农田9500亩。腊普河流程76公里,流域面积87平方公里,平均流量18.7立方米/秒,最大流量330立方米/秒,常年引灌农田4600亩。此外,属于澜沧江支流,流程达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2条。另有高山雪溶湖33个。河网密度为0.33公里/平方公里,径流量31.72亿立方米。

精选留言

迪庆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简介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