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县

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西横断山脉南端、云岭山脉以东,大理白族自治州北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00°01′-100°29′、北纬25°57′-26°42′。东有金沙江与永胜县分津,南与宾川县接界,西与剑川县、洱源县接壤,北与丽江市毗连。地名由来:《郡县释名》云南卷下:鹤庆军民府“府有漾共江,一名鹤川,阔十丈余,源出丽江界,经府治东南象眠山麓,群山环合,水无所泄,潴而为湖,又名漾共湖,入石穴复出,名腰江,东与金沙江合”。鹤庆府、鹤庆县以鹤川为名。另一说是在大理国时期,初建鹤庆古城楼时,正蓬城楼竖柱上梁的喜庆日子,白鹤飞来栖息在城楼屋架之上,人们认为这象征着吉祥,故改名为“鹤庆”(见1987年版《鹤庆县地名志》)。至今本县白族语通称鹤庆为“熬开”。“熬”意为白鹤,“开”意为“一双”,即“双双白鹤飞起”之意。 【行政区划】 2009年起,鹤庆县设有7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辛屯镇、草海镇、云鹤镇、金墩乡、松桂镇、西邑镇、黄坪镇、六合彝族乡、龙开口镇。

云鹤镇东升社区,仓河社区,菜园村,秀邑村,新生邑村
辛屯镇辛屯村,三合村,逢密村,新登村,大登村,新村,妙登村,双龙村,连义村,如意村,南河村,大福地村
松桂镇松桂村,勤劳村,南庄村,长头村,龙珠村,宝窝村,中窝村,波罗村,三庄村,大营村,赤石村,东坡村,新窝村,大石村,文星村
黄坪镇新泉村,潘营村,姜寅村,河西村,新坪村,围子田村,子牙关村,黄坪村,财丰村,石洞村,云华村,均华村,水坪村
草海镇彭屯村,板桥村,母屯村,新民村,新华村,罗伟邑村,太平村,田屯村,小水美村,石朵河村,柳绿河村,倒流箐村,里习吉村,马厂村,新峰村,安乐村
西邑镇西邑村,北衙村,奇峰村,水井村,七坪村,响水河村,炉坪村,芹河村,西园村
龙开口镇朵美村,上河川村,下河川村,炼厂村,箐北村,洛良村,后山村,中江村,金河村,江东村,大箐村,禾丰村,禾米村,龙旦村,龙开口村
金墩乡孝廉村,和邑村,赵屯村,积德村,康福村,金锁村,建邑村,北溪村,金墩村,银河村,邑头村,化龙村,河底村,西甸村,新庄村,古乐村,磨光村
六合彝族乡六合村,大甸村,黑水村,毛谷村,和乐村,松坪村,麦地村,五星村,南坡村,上萼坪村,河东村,灵地村,松园村

【历史沿革】 先秦为昆明、残部落,属西南夷。 西汉元鼎五年(前112),建越嶲郡,今鹤庆西北部属之。 元封二年(前109),设益州郡,今鹤庆东南部属该郡叶榆县。 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在哀牢地置哀牢、博南两县,并将益州叶榆6县并入新设永昌郡,今鹤庆东南部属益州永昌郡叶榆县。 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从益州郡划出弄栋县,从永昌郡划出叶榆等三县,从越雟郡划出遂久等三县,合七县设云南郡,今鹤庆全境属益州云南郡叶榆县。 西晋武帝泰始七年(271),划出南中建宁、兴古、云南、永昌四郡,设立宁州,今鹤庆属宁州云南郡叶榆县。 光熙元年/成汉晏平元年(306),成国将宁州分为宁、交二州,今鹤庆属宁州河阳郡叶榆县。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成汉嘉宁二年(347),东晋灭成汉国,重新统治宁州,本县属宁州东河阳郡叶榆县。 南朝属宁州东河阳郡。 北朝北魏延昌四年(515),改宁州为南宁州,今鹤庆属南宁州辖之东河阳郡叶榆县。 隋开皇五年(585),设南宁州总管府,下辖恭州、协州和昆州,今鹤庆属昆州。 唐初属剑南道,麟德元年(664),设姚州都督府,本县属下辖13州中的野共州。这时,洱海地区有六诏,本县又属越析诏,称漾共、鹤川。 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南诏统一六诏后,在本县置谋统部。 太和年间(827~835),改为谋统郡,属剑川节度辖地。 昭宗天复二年/南诏中兴五年(902),南诏清平官郑买嗣夺取政权,建立大长和国。 后唐天成三年/大天兴尊圣元年(928),东川节度使杨千真杀郑隆矗(郑买嗣孙),立侍中赵善政,称大天兴国;次年杨干真自立,改国号大义宁国。频繁更迭的这三个政权都先后占据谋统郡。 后晋天福二年/大义宁大明七年(937),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建大理国,仍称谋统郡。 宋大理国时期(960~1127),在今县城北官厢一带筑土城,形如龟,谓之龟城,是境内最早的城市建筑,元末倾圮。 乾德元年/大理段氏二十六年(963),改置谋统府,为大理国“八府”之一。 南宋理宗宝佑元年/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攻克大理后,建立鹤州,因鹤川得名。 宝祐五年/蒙古宪宗七年(1257),改设二千户,仍称谋统,隶属大理上万户府。 元至元八年(1271),罢谋统千户,置鹤庆路军民总管。 至元十一年(1274),又改置鹤州。至元十二年(1275),云南行省设立8处民屯,其中鹤庆路民屯,在籍编民共100户,己业田400双(每双5亩)。 至元二十一年(1284),升鹤州为鹤庆府,领剑川。 至元二十三年(1286),罢府设鹤庆路,隶云南行省。 至元二十七年(1290),置鹤庆路军屯,有爨焚军125户,己业田608双。 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鹤庆府,领剑川、兰州、顺州、北胜、蒗蕖、永宁6州(后兰州改隶丽江府),洪武十九年(1386),北胜、蒗蕖、永宁三州改隶澜沧卫。 洪武二十一年(1388),设鹤庆御,领2所,属大理卫。 洪武三十年(1397)改鹤庆府为军民府,下辖顺州、剑川二州。 洪武三十一年(1398),境内编户为13里,每里110户。 清初袭明制,称鹤庆军民府,下辖剑川州、顺州。 顺治十七年(1660),在本县设大鹤丽永镇,辖大理、鹤庆、丽江、永胜。 康熙四年(1665),撤去守御千总,归府管理。 康熙七年(1668)大鹤丽永镇改为鹤丽镇。 康熙七年(1669)8月,撤销顺州并入鹤庆府。 康熙二十二年(1683),废除鹤庆土千户长,土司指挥佥世职降为土通判。 康熙三十七年(1698)10月析原顺州地划归永北府。 雍正五年(1727)4月将丽江府属维西地置维西厅,中甸地置剑川州判,一并划归鹤庆府。 雍正八年(1730),鹤庆隶属迤西道。 乾隆二十一年(1756)5月,析维西厅、中甸地还属于丽江府。 乾隆三十六年(1771),改鹤庆府为州,与所属之剑川统辖丽江府。 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鹤庆撤府改州,与原辖剑川州一并划归丽江府。 民国2年(1913)4月,改鹤庆州为县,6月划属腾越道;县以下仍设东、西、南、北,中5个区。 民国18年(1929),废除道直属于省。 民国33年(1944),属丽江行政督察专区。 民国37年(1948),丽江行政督察专署移驻鹤庆,改称鹤庆行政督察专区,下辖鹤庆、丽江、剑川、永胜、华坪、宁蒗、中甸、维西、兰坪、碧江、福贡、贡山等12个县。 民国38年(1949)初,专署复移丽江、鹤庆仍属其辖。 1949年7月1日鹤庆解放后,属丽江专区。 1956年改属大理白族自治州。 2000年,鹤庆县辖4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云鹤镇、辛屯镇、松桂镇、黄坪镇、城郊乡、金墩乡、朵美乡、北衙乡、六合彝族乡、中江乡。 2001年2月1日:调整鹤庆县城郊乡秀邑、新生邑、菜园3个村民委员会划归云鹤镇管辖。 2001年,鹤庆县辖6个镇、3个乡、1个民族乡:云鹤镇、辛屯镇、草海镇、松桂镇、西邑镇、黄坪镇、金墩乡、朵美乡、中江乡、六合彝族乡。 2005年,鹤庆县撤销中江乡。 2009年朵美乡更名为龙开口镇。 鹤庆县气候概况 县境内峰峦起伏、山体连绵,形成有山地、丘陵、小盆地、河谷等多种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两端有两个狭长的小盆地:南端的黄坪坝,属低热河谷区,海拔1300米至1700米。县内水系主要为金沙江、漾弓江、落漏河、河川河等。 鹤庆县属冬干夏凉的高原季风气候,是介于亚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性气候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悬殊的地貌差异,构成了独特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3.5℃,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00.2小时,年降雨量966.4毫米,年均无霜期210天,年平均风速2.6米/秒,常年最多风向为西南风。

精选留言

大理鹤庆县简介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