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蕉城区简介概况

蕉城区地处福建省东北部的鹫峰山南麓、三都澳之滨,东与霞浦县隔海相望,东北与福安市相连,北接周宁县,西倚屏南县、古田县,南邻福州市罗源县。处于东经119°08′~119°51′、北纬26°31′~26°58′之间,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50公里,总面积1664.53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172.9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3万,其中城区人口23万人,城区面积30平方公里,是闽东的政治中心。蕉城区是福建省宁德市政府所在地。辖2街道、10镇、4乡(含1民族乡)。通行闽东方言—宁德片。
蕉城区历史拥久,素有"海国斯文地"之美誉;区内留有全省少有、闽东唯一的历史文化街区。城区内古迹众多,有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天后宫,道光年间建成的蔡氏家庙,明代土堡凉亭,树根包墙留扇门。除外还许多特色古民居,南庐、耐庐、恬庐、紫气东来居等。城区正月游神分为鹏程境、鸾江境、鹤成境、登龙境、龙门境、龙光境。
【行政区划】
蕉城区辖2个街道、10个镇、3个乡、1个民族乡:蕉南街道、蕉北街道、漳湾镇、七都镇、八都镇、霍童镇、飞鸾镇、三都镇、洋中镇、城南镇、九都镇、赤溪镇、石后乡、虎贝乡、洪口乡、金涵畲族乡。
蕉南街道 海滨社区,鹏程社区,南际花园社区,东湖社区,荷园社区,芦坪社区,中南居委会,桥头下居委会,小场居委会,下宅园社区,福山社区
蕉北街道 鹤峰社区,培英社区,三元社区,崇文社区,继光社区,碧山社区,单石碑社区
城南镇 莲峰社区,福洋村,古溪村,贵岐村,后山村,金蛇头村,岭头村,坪塔村,塔山村,田中村,叶厝村,岐头村,蚶岐村
漳湾镇 漳江居委会,贝头村,仓西村,拱屿村,官沪村,官井村,海英村,横屿村,后湾村,兰田村,雷东村,马山村,门下村,南埕村,鸟屿村,上塘村,汤湾村,王坑村,溪口村,下凡村,下塘村,又加塘村,增坂村,漳湾村,郑岐村,鳌江村
七都镇 浦源居委会,北山村,贝河村,大厅村,淡坪村,东岐村,官亭村,河乾村,黄连坑村,黄厝村,际头村,六都村,马坂村,牛埕村,三乐村,三屿村,外洋村,西林村,西陂村,小溪村
八都镇 居安居委会,八都村,半山村,大坪村,福口村,海星村,韩丹村,红门里村,猴盾村,际山村,金垂村,林洋头村,闽坑村,南岗村,仁厚村,水际村,吴山村,溪池村,下汐村,下坂村,新楼村,洋头村,屿头村,云淡村,岙村
九都镇 柴坑村,扶摇村,贵村,华镜村,九都村,九仙村,坑尾村,赖岭村,石墩村,乌坑村,溪边村,洋岸坂村,云气村
霍童镇 洞天居委会,八斗村,柏步村,大石村,东岭村,凤桥村,后洋村,湖头村,霍童村,坑头村,后山村,梅溪村,上洋村,胜门村,石桥村,桃坑村,外表村,文湖村,吴松村,溪南村,小石村,兴贤村,邑坂村,郑厝村,枇杷洞村
赤溪镇 江滨居委会,班竹村,赤溪村,大坛村,东边村,东牛村,墩头村,官岭村,黄田村,留洋村,炉田村,牛洞村,芹格村,社洋村,松柴岭村,桃源村,西坑村,溪园村,夏村,小坛村,宣洋村,岩坪村,洋林村,阳谷村,由知村,院前村,禅地村
洋中镇 坎下村,宝岩村,北洋村,藤村,陈洞村,陈洋村,东山村,方家山村,凤田村,际头洋村,井坪村,九道村,利洋村,林坂村,莲下村,留田村,嵋屿村,南坪村,前路村,芹屿村,清潭村,山阜村,上坎村,天湖村,田地村,梧洋村,溪富村,溪源村,洋中村,邑保村,章后村,钟洋村,莒溪村
飞鸾镇 新瓷居委会,鸾港居委会,陈家洋村,飞鸾村,连顺村,梅田村,南门坞村,南山村,蒲岭村,骑龙岗村,上村,沈洋村,亭里村,碗窑村,澳里村,澳坪村,梧埕村,下村,向阳里村,新岩村,岚口村
三都镇 都澳居委会,海上社区,白匏村,城澳里村,城澳街村,大湾村,斗帽村,松岐村,港口村,寒垅村,黄湾村,鸡公山村,礁头村,礁溪村,介溪村,孟澳村,南澳村,坪岗村,七星村,青澳村,秋竹村,三坪村,外渔潭村,西湖村,虾荡尾村,仙竹村,象溪村,新塘村,渔潭村
金涵畲族乡 浮坪村,高乾村,菰洋村,后溪村,金峰村,金涵村,井上村,里占村,濂坑村,琼堂村,上茶洋村,上金贝村,上兰村,亭坪村,院后村,中前村
洪口乡 朝阳村,大道头村,洪口村,花兰村,吉垅村,库山村,莒洲上村,金山村,吴峰村,莒洲下村
石后乡 陈坂村,大岭村,当洋村,定洋村,光荣村,林下洋村,大墓前村,芹后村,三望村,上竹洋村,石厝村,下竹洋村,小际村,小岭村
虎贝乡 岔路村,东源村,浮山村,黄柏村,黄家村,旧厝村,梅鹤村,南岭村,七淀村,上堡村,文峰村,下楼村,下洋村,新亭村,新厝村,岩柄村,中洋里村
东侨开发区 侨兴社区,兰亭社区,华侨新村,社区
【历史沿革】
宁德古为七闽地。唐开成间(836~840年),析长溪县宁川、古田县东北地置感德场。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场置县,取宁川之“宁”、感德之“德”命名宁德县,属长乐府。建县时,宁德地盘较大。后几析其地,境域逐渐缩小。
宋咸平三年(1000年),析关隶镇(今政和县地)置关隶县,关隶镇脱离宁德县属。清乾隆版《宁德县志》载:“邑疆周600里,东至福宁州界70里,南至罗源县界15里,西至古田县界15里,北至政和县界230里”。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长溪县升为福宁州,宁德县属之。
明洪武二年(1369年),福宁州改为福宁县,宁德属福州府。成化九年(1472年),福宁县复为福宁州,宁德县复属福宁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宁州升为福宁府,宁德县隶之。
雍正十三年,分割青田乡东洋里的十五至十八。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由县佐驻治。
民国2年(1913年)3月,废府置道,宁德县属东路道(道署驻闽侯县)。都设东洋分县(今周宁县地),由宁德县丞驻治。
民国3年6月,东路道改称闽海道,宁德县属闽海道。
民国14年,福建省国民政府成立,废道。全省实行省、县两级政权,宁德县直属省辖。
民国22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建划分为4个省2个市,宁德县属闽海省。次年1月,“闽变”失败,人民革命政府夭折,宁德县复归省直辖。
民国23年7月,全省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设置行政督察公署,宁德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专署驻福安县)。同年11月,析辖地三都,设立三都特种区,直属省辖。
民国24年5月,析辖地周墩,设立周墩特种区,直属省辖。
民国25年2月,周墩特种区改为宁德县第三区。
民国26年1月,复设周墩特种区,周墩脱离宁德县辖。同年10月,全省行政区划调整,宁德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长乐县)。
民国28年3月,三都特种区裁撤,三都复归宁德县辖。
民国32年9月,宁德县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专署驻福安)。
民国37年9月,析辖地咸杉乡归周宁县管辖。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福建省进行区划调整,宁德县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专署驻福安县)。
1950年3月,第三行政督察区改称福安专区,宁德县属福安专区。
1951年,析北坑乡划归福安县管辖。“文化大革命”初期,福安专区实行军事管制,宁德县属福安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管辖。
1968年4月18日,福安专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宁德县属之。
1970年6月17日,福安专区革命委员会改称宁德地区革命委员会,当年7月移迁宁德,宁德县隶属关系不变。
1978年10月1日,宁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改称宁德地区行政公署,宁德县属宁德地区。
1988年10月4日,国务院批准宁德撤县建市,宁德市隶属宁德地区管辖。
1999年,撤销宁德地区和县级宁德市,分别设立地级宁德市和蕉城区,蕉城区划归地级宁德市管辖。
地处闽东山地北部,为鹫峰山东坡,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阶状下降,大部地区海拔500米以上,为全国沿海地势最高的县(市、区)。全区最高峰第一旗,海拔1479米;东部高丘陵坡度较大,多直逼海岸。霍童溪两岸和部分沿海分布低丘陵、河谷冲积平原和断续海滨平原。岛屿20多个。
主要河流霍童溪,干流长126千米(境内68千米),流域2244平方千米(境内517.5平方千米),支流有赤溪等;七都溪长58千米,流域334平方千米。主要湖泊东湖,面积3平方千米;人工湖金涵水库面积72公顷。
年平均气温19.0℃;1月平均气温9.6℃,7月平均气温28.7℃;极端最高气温38.5℃,极端最低气温-2.4℃;≥10℃积温6111℃。年降水量2013.8毫米,无霜期317天。
春季:2月中旬开始,除高海拔地区外,各地霜冻终止,气温呈波浪式回升。季内盛行风向由北逐渐向南,雨日增多。春分前后,遇有冷空气过境,短时间有东北向强风,气温低于12℃,多为阴雨天气。4、5月为梅雨季节,气温回升至20℃以上,雨日也增至20天以上。但仍偶有冷空气南袭,此时常有“五月寒”(为时3天,气温≤20℃)出现。
夏季:梅雨终止,月平均气温升至25℃以上,进入7月后有时高达35℃以上,天气炎热。季内多为东南风或西南风,台风频繁,局部有雷阵雨或台风雨,温度高,日照多,蒸发大,是一年中的相对干、热期。
秋季:此时夏季风转为冬季风,气温渐低,降雨明显减少,天气晴爽。有些年份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小股冷空气不易南下,形成“秋老虎”天气。9月下旬,有强冷空气过境,出现“秋寒”(气温≤20℃)。11月以后,内陆山区已见初霜。
冬季:气温急骤下降,霜日渐多。内陆少数地方出现冰冻和雪,雨水稀少。1月份最冷,不论山区或沿海,月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下。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宁德,城区,简介,概况
sample
2019-03-02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