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江干区简介概况

江干区是杭州城市东扩的桥头堡,也是杭州城市发展战略的轴心所在,还是杭州的交通枢纽中心。是杭州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CBD(钱江新城)所在地,区内还拥有浙江省最大的高教园区下沙高教园。

地势南、北两端高,中部和东部低。地区汉前(公元前 206年)尚是海涂地架,后经泥沙冲击,于唐五代钱镠筑捍海塘以后,逐渐出现田畴,形成平原。
江干区属钱塘江衡积平原,地势平坦,地面自然标高为5.2-6.2米(黄海高程),地表以下5.14米范围内为粉砂、粉细砂。地耐力为100-120kpa,可作为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天然地基及浅部椿基持力层。大地构造简单,地壳稳定性好,无危害性大的地震等地质灾害发生。
水质:地下水位随区内河道的水位而升降,水位标高为4米,无侵蚀性。钱塘江平均低潮位3.74米,平均高潮位4.35米。
气候:江干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6.27oC,平均相对湿度68%,年平均降雨1452.5毫米,年平均日照1899.9小时,年蒸发量1235.3毫米,年无霜期248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济沛,无冻害等灾害性气候。

江干区,东毗“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西依“水光潋艳,山色空蒙”的西子湖,中贯“流过1400多个春秋,踏过1794公里征程”的京杭大运河,面积210.2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1.2万,登记外来人口40.02万,下辖闸弄口、凯旋、采荷、四季青等街道和笕桥、彭埠、九堡、丁桥等镇。
江干区位优势突出,地理得天独厚,既是杭州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也是杭州城市发展战略的轴心所在,还是杭州的交通枢纽中心。境内水、陆、空四通八达,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隔江而峙;沪杭甬高速公路和沪杭、浙赣、杭甬、杭长铁路交汇通衢;距中国最大的国际深水港口上海、宁波组合港150公里;钱江二桥、三桥、六桥横亘钱江两岸;杭州火车东站和汽车东站位于境内,华东地区最大的杭州新客运中心已于2008年9月投入使用;雄伟的三堡船闸,沟通了千年古运河与钱塘江的水运交通;仅次于上海铁路南站的“长三角”第二大交通枢纽中心,集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磁悬浮交通、干线铁路、城市地铁、公路客运、城市公交、运河码头等多种交通形式和配套服务设施于一体的杭州铁路东站综合交通枢纽中心项目也已启动。
江干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既是一个老城区,也是一个建设中的新城区,还是一个未来的城市新中心。隋唐杭州州治、五代吴越国皇城、南宋皇宫及六部官邸均在江干境内;古时曾是有名的商品集散地和通商贸易口岸,有着“钱塘江畔金江干”之美誉;早年又是杭州副食品基地,被称为“菜园子”,为杭州“天堂”的美名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底,江干区辖10个街道:凯旋街道、采荷街道、白杨街道、下沙街道、闸弄口街道、四季青街道、笕桥街道、彭埠街道、丁兰街道、九堡街道;此外,下沙街道(下属18个社区,)、白杨街道(下属16个社区,)委托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管理。

凯旋街道 景昙社区,景芳社区,景华社区,华家池社区,南肖埠社区,景秀社区,景新社区,景湖社区,金兰池社区,庆春门社区,金秋花园社区,凯西社区,景苑社区,庆和社区
采荷街道 芙蓉社区,洁莲社区,红菱社区,健风社区,江汀社区,静怡社区,双菱社区,人民社区,绿茗社区,夕照社区,新凯苑社区,商教苑社区,荷花塘社区,青荷苑社区,常青苑社区
闸弄口街道 天杭社区,闸弄口社区,春晖社区,天仙社区,机神社区,天城社区,濮家社区,三里亭社区,红梅社区,闻皇庙社区,京惠社区,万家花园社区,董家社区,兰苑社区,天运社区,麦苗社区
四季青街道 三叉社区,五福社区,三堡社区,水湘社区,唐祝社区,钱江苑社区,钱杭社区,定海社区,钱塘社区,城星社区
白杨街道 月雅苑社区,景园社区,大北社区,高教社区,邻里社区,云水社区,闻潮社区,托管区社区
下沙街道 智格社区,高沙社区,头格社区,七格社区,中沙社区,上沙社区,下沙社区,元成社区,东方社区,新元社区,松合社区,湾南社区,新沙社区,铭和社区,军区农场乔司农场
彭埠镇 新塘社区,彭埠社区,皋塘社区,章家坝社区,御道社区,云峰社区,五堡社区,六堡社区,七堡社区,红五月社区,普福社区,建华社区,兴隆社区,新风社区
笕桥镇 笕桥社区,农科院社区,机场社区,范家社区,花园社区,弄口社区,草庄社区,白石社区,枸桔弄社区,水墩村,笕桥村,俞章村,横塘村,同心村,黎明村,黄家村,浜河村
丁桥镇 后珠社区,丁桥社区,长睦社区,大塘社区,同协社区,建塘社区,赵家社区,三义社区,丁兰社区,后珠苑社区,丁桥苑社区,长睦苑社区,大唐苑社区,沿山村,皋城村
九堡镇 九堡社区,杨公社区,蚕桑社区,牛田社区,格畈社区,新江花园社区,八堡社区,金海社区,魅力城社区,红苹果社区,蓝桥社区,丽江社区,兴安社区,九华社区,三卫村,九堡村,三村,宣家埠村

【历史沿革】
江干地方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春秋时,初属越。
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属吴,三十年复属越。
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属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杭州地置钱唐县,江干地方属钱唐县。
东晋咸和三年(328),钱唐县治落址凤凰山东麓一带。此后,该地先后为隋唐杭州州治、五代吴越国王城和南宋皇城所在地。
宋至清,境域分属钱塘、仁和2县。
南宋时,城内设厢坊,郭外设乡里。清宣统二年(1910),设有钱塘县江干乡和仁和县江干乡、会堡乡。
民国时期,区以下先后实行街村制(村,里制)、坊闾邻制和保甲制。民国16年(1927)10月江干区建区,至1938年5月3日杭州解放,区建置屡有变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农村,设乡(人民公社)、镇和行政村(大队),城区设街道和居民区。江干区行政区划多次调整变动,1956年和1969~1975年,分别辖7个街道和5个街道,区域面积最小,约8平方公里。
1996年,江干区辖7街道和5镇1乡,街道、乡镇分辖72个行政村、164个居民区,区域面积221.58平方公里。
2000年,江干区辖3个街道、6个镇;2002年,江干区辖5个街道、5个镇;2004年,江干区辖6个街道、4个镇。
2001年,调整凯旋街道与采荷街道管辖界线,以庆春东路为界,将庆春东路以北原由采荷街道管辖的区域划归凯旋街道管辖,将庆春东路以南原由凯旋街道管辖的区域划归采荷街道管辖。
2001年,江干区辖3个街道、6个镇,39个社区、15个居民区、64个行政村。
2002年,江干区辖5个街道、5个镇,44个社区、15个居民区、59个行政村。
2003年底,江干区辖5个街道(凯旋街道、采荷街道、闸弄口街道、四季青街道、白杨街道)、5个镇(笕桥镇、彭埠镇、丁桥镇、九堡镇、下沙镇),69个社区、1个居民区、49个行政村。
2004年,撤销下沙镇建制,在原有区域范围内建立下沙街道。街道驻中沙村。
2004年,江干区辖6个街道、4个镇:凯旋街道、采荷街道、闸弄口街道、四季青街道、白杨街道、下沙街道、笕桥镇、彭埠镇、丁桥镇、九堡镇。
2014年12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发文《关于江干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同意笕桥镇、彭埠镇、九堡镇、丁桥镇撤镇设街,丁桥街道更名为丁兰街道。

地名由来:因地处钱塘江北岸,故名江干。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杭州江,干区,简介,概况
sample
2019-02-07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