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的科学与艺术:科艺相通的信念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上海,原籍江苏苏州,是一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也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政道年少时便酷爱读书,经常忘记洗脸、刷牙、吃饭,因而被家人取了个“三糊涂”的绰号。


李政道早年在上海、江西、贵州及昆明等地就读,1946年经吴大猷教授推荐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大师费米教授。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艺术要科学化,科学要艺术化。
法国大作家福楼拜的这句名言,也正是李政道一生奉行的治学信念。李政道的研究领域十分广阔,高能物理、粒子物理、天体物理、统计物理、广义相对论等方面建树颇多。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人文领域的领悟,对李政道来说,也是得益非浅。李政道为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做了开创性的探索和尝试,为两者搭建了一座沟通与融合的桥梁。

“科艺相通”的概念是李政道在1991年首次提出。李政道先生说道:“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科学与艺术是同渠分流发展过来的。”

1991年《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科学与艺术》一文中,李政道采用了一幅埃舍尔的名画《白马骑士与黑马》,以此来说明这样的作品正是他追求的用艺术来表达科学的范本。


1994年9月于意大利召开的国际物理学大会上,李政道用幻灯机向大会展示了中国画家用国画艺术描绘现代物理科学的多幅作品,并播放了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龚镇雄和音乐家周廉洁为科学画卷谱写的音乐,引起各国物理学家的浓厚兴趣和热烈反响,受到国际科学界和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赞扬。

2000年6月,李政道参观苏州刺绣研究所时,苏绣和摄影家的合作令他印象深刻,他认为应该在科学与艺术国际作品展中展示苏绣特有的魅力。于是他把金核对撞实验照片交给苏州刺绣研究所,请他们尝试用苏绣的艺术手法表现核子对撞后散射粒子的径迹。在著名苏绣艺术家张美芳的统筹下,苏州刺绣史上第一幅表现科学实验瞬间状况的巨幅刺绣艺术品诞生了。

从2003年开始,由李政道倡导举办的上海国际科学艺术展,已经成为国内科学与艺术融合的顶级展览,世界各地的科学艺术精品被更多的国人所看到。李政道寄语道:“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希望展览能够提供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创造能力,实现为民众造福的应用成果。”

科技和艺术相融合是一个全新的创举,李政道深知一个新的概念想要被人们接受必须探讨理论基础和存在依据。于是他公开发表多篇论文,对科学和艺术关系进行了思考,并用科学家的眼光重新去发掘和审视经典艺术作品。

现在,中国国家美术馆门口曾经一左一右摆放着两座雕塑,分别是李政道创意的《物之道》和吴冠中创意的《生之欲》。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诺贝尔,物理,获得者,李政道
sample
2021-04-20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