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峨眉山市简介概况

峨眉山市是四川省辖县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与川西平原接壤,西南连接大小凉山,是盆地到高山的过渡地带,市域地理坐标在东经103°10′30″-103°37′10″,北纬29°16′30″-29°43′42″之间。全市幅员面积1183平方公里,辖12个镇、6个乡,245个行政村、19个社区。201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3.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71万人,非农业人口18.66万人。
峨眉古系蜀国地,蜀汉时期至两晋、南北朝属犍为郡南安县辖地,北周武帝保定元年正式建平羌县,隋开皇三年改名峨眉县,历史上属眉山郡,民国时期和建国后沿设峨眉县,1988年9月撤县建市。千百年来,儒、释、道三家文化在此碰撞、融合、演变,形成了以佛禅、武术、茶为核心的峨眉山文化。佛禅文化和峨眉武术享誉国内外,截至于2012年,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
峨眉山市因山得名,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境内的峨眉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仙山佛国”、“地质博物馆”之美誉。
峨眉山市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性气候,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7.2℃,年均降雨量1555.3毫米。峨眉山市境内有8条天然河流。
峨眉山市境内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共有17类21种,其中煤炭储量3200多万吨,石膏储量1亿吨以上,水泥用灰岩5亿吨以上,是西南地区主要的非金属矿区和建筑建材基地。
地名由来:峨眉山市,以峨眉山得名。《元和郡县志》卷31嘉州峨眉县“峨眉大山在县西七里。《蜀都赋》云:‘抗峨眉于重阻’。两山相对,望之如峨眉,故名。”今市因峨眉山为名。
行政区划: 2013年,峨眉山市下辖12个镇(绥山镇、高桥镇、罗目镇、九里镇、龙池镇、乐都镇、符溪镇、峨山镇、双福镇、桂花桥镇、大为镇、胜利镇),6个乡(龙门乡、川主乡、沙溪乡、新平乡、普兴乡、黄湾乡)。
历史沿革: 峨眉山市,以峨眉山得名。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载:“七国称王,杜宇称帝,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杜宇称帝的时间,大约是春秋中期,前700年。杜宇在当时蜀国的疆界中已提到峨眉,可见峨眉的名称,还要早于杜宇帝以前,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因此山高峻雄壮,在广阔平原边际,拔地而起,山青水秀,以其巍峨秀丽而得名。一说峨眉山(大峨山)与其南面的二峨山,远远望去,好似两道修眉,《水经注》引《盖州记》云:“秋日清澄,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焉。”“蛾”与“峨”同音,毕竟是一座山名,而将“蛾眉”改作“峨眉”。
隋开皇十三年(593年),置峨眉县,初治峨眉山麓,唐乾元三年(760年),移至现址。建县以后,于隋大业十二年(616年),分峨眉县地置绥山县,县治羊镇(今九里镇南)。唐久视元年(700年),又分绥山县地置乐都县,不久即废。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分峨眉县地置沐州、罗目县,初治陀和城(今峨边沙坪),后迁罗目街(今峨眉罗目镇东)。上元三年(676年),废沐州、罗目县。仪凤三年(678年)又置罗目县。宋乾德四年(966年),废绥山县、罗目县为镇,入峨眉,历经300余年。峨眉建县前,分别为蜀郡、犍为郡南安县地。建县后,为益州眉山郡属县,唐为嘉州属县,宋为成都府路嘉定府属县。元为四川行中书省嘉定路属县。明为四川布政使司嘉定州属县。清为四川上南道嘉定府属县。
1914年为建昌道属县,1935年为四川省第五行政督察区属县。
1949年12月24日,成立峨眉县人民政府。1950年为川南行署乐山专区属县。1952年为四川省乐山专区属县。1985年为四川省乐山市属县。1988年9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峨眉县,设立峨眉山市(县级),由省直辖,四川省人民政府委托乐山市代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峨眉山市总人口423070人,其中:绥山镇95665人,高桥镇15979人,罗目镇23885人,九里镇28737人,龙池镇28902人,乐都镇15252人,符溪镇27306人,峨山镇13993人,双福镇24370人,桂花桥镇49135人,大为镇13775人,胜利镇19679人,龙门乡9872人,川主乡6791人,沙溪乡5058人,新平乡10127人,普兴乡12617人,黄湾乡21927人。
经济发展
2015年,峨眉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03亿元,同比增长9.8%。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乐山,峨眉山市,简介,概况
sample
2019-04-09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