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学思想研究

孔子之仁从结构上说分为道德动力和道德规则;从行仁的能力上说分为先天基础和后天因素。因此,仁无法仅仅用道德规则说明,行仁的能力也无法仅仅以后天的因素说明。为了充分解释孔子仁的这些特点之形成来源,本文从孔子“我欲仁,斯仁至矣”一语入手,对“我”进行分析,发现“我”作为道德发源,表现为两个方面:具有内在的规定性;为道德行为提供动力。针对“我”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德性生命”一说,既用来说明“我”的道德动力和内在规定性,也用来解释孔子仁的特点。“德性生命”即为道德根据的“我”,这种“德性生命”非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也不同于进化论意义上所遗传的道德倾向,它是人之为人的德性本质。同时,从“我”的表现可以分析出“德性生命”具有三个特点:一,它具有先天性;二、它是生机,有发展变化的内在力量;三、它的发展遵循一定的方向。三者共同构成德性生命的先天倾向。本书稿分为分6章,大约260千字。
作者简介
冯晨,哲学博士,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在站博士后。从研究生阶段开始学习中国哲学,对先秦儒学有浓厚的兴趣。本科、硕士均就读于山东大学。2009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师从杨泽波教授,主要研究先秦儒学及牟宗三哲学思想,并与201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硕士论文《先秦儒家天道观研究》,博士论文《我欲仁,斯仁至矣——对孔子仁的解读》。2012年,进入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工作,研究方向以先秦儒学为主,讲授课程内容主要围绕传统文化,如《论语概述》等。截止目前已经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在CSSCI期刊上发表13篇。曾经参与3项国家课题的研究。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孔子,仁学,思想,研究
sample
2020-08-22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