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

襄城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南岸。北临汉江咫距樊城区,东环襄江濒依襄阳区,东南与宜城市、南漳县交界,西北和谷城县毗邻。地理坐标东经111°50′-112°13′,北纬31°50′-32°03′之间。版图面积684.8平方公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顺汉水流向略有起伏,东北边界以汉江为界,临江为沙洲地,中西部以岗地、丘陵、山地为主,平面呈不规则三角形。襄城区,历史为襄阳城,始筑于汉初,是历代州、郡、路、道、府、县的治所。现为襄阳市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学校相对集中,是全市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地形:襄城区位于鄂西北汉水中游以南,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东北边界以汉江为界,滨江为沙洲地,中西部以岗地、丘陵山地为主。境内主要有扁山、万山、岘山、真武山等。地区南部扁山为最高点,海拔460.5米,最低点位于欧庙镇汉江出境处,海拔标高58米。
气候:襄城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年无霜期228—249天;年降水量820—11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00—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16摄氏度,相对湿度为76%。
水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主要河道有一级河汉江1条,总长78.95千米;二级河狮子岩河、迴龙河,肖家河,渭水4 条,总长83.74千米;三级河4条,总长71.25千米。河流总长度233.94千米,河网密度2.92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19.8亿立方米,年排涝量2.3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3.8亿立方米。境内最大河流为汉江,从西至东流经境内卧龙、檀溪、庞公、余家湖、欧庙,长78.95千米,流域面积271平方千米,年均流量530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狮子岩河、迴龙河、肖家河、渭水。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境内已探明的地下矿藏主要有硫铁、膨润土、耐火粘土、白云岩、小奇山灰岩等。其中硫铁储量100万吨,膨润土储量300万吨,耐火粘土储量50万吨,白云岩储量2000万吨,小奇山灰岩储量1000万吨。已经正在开发的有膨润土矿等,尚未开发的有硫铁矿、耐火粘土矿、白云岩矿、小奇山灰岩矿等。
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风雹、洪涝等。境内2011年灾害较多,全年发生旱灾、风雹、洪涝等6次,主要发生在2月至9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1年9月15日,由于丹江大坝开闸泄洪,流量达12500立方米每秒,汉江襄阳段水位66.83米,超设防1.33米,距警戒水位仅0.17米,流量12700立方米每秒,境内3个乡镇和3个街道,受灾人口达16385人,农作物受灾12450亩,因灾倒房2户,直接经济损失达1800万元。

2011年辖乡1个、镇2个、街道6个,村委会123个、社区居委会48个,住户14.98万户,年末总人口5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29.7万人、男性24.94万人。人口出生率11.58‰,死亡率2.85‰,自然增长率8.73‰,计划生育率93.5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48。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2亿元,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7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11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6.9:36.8:56.3。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8.72亿元,比上年增长52.6%。完成区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09亿元,增长52.8%。完成地方财政总支出7.47亿元,增长60.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0%。
农业耕地面积17803公顷,其中水田10614公顷,主产水稻,水稻品种主要是Q优6号、深Ⅱ优5814、扬Ⅱ优6号、YⅡ优1号四个品种,主要分布在尹集乡,欧庙镇的千弓、潼口、新街村,卧龙镇的新集、卧龙村。全区农林牧副渔业实现总产值22.87亿元,比上年增长32.27%。其中农业总产值12.24亿元,比上年增长31.6%。经济作物种植面积7776公顷,产值7.09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比例为57.9%。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4790公顷,总产量172932吨。棉花种植面积439公顷,总产量730吨。全年油料总产量11211吨。土特产总产量分别为:瓜果3702吨,茶叶20吨。畜牧业年总产值为8.0亿元,比上年增长34.1%。肉类总产量为27456吨。全年共出笼家禽384.5万只,禽蛋产量7553吨。水产品产量12389吨。渔业产值为1.51亿元,比上年增33.99%长。林业总产值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森林覆盖率达到31.1%,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56%。农业机械总动力33.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全区机耕面积1360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为85%。机械播种面积9800公顷,占实际播种面积的比重55%。机械收获面积12670公顷,占收获总面积的比例82%。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襄城区辖王府、昭明、檀溪、庞公、隆中、余家湖6个街道,卧龙镇、欧庙镇2个镇,尹集1个乡,共9个乡级政区和鱼梁洲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辖有47个社区居委会、122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33个居民小组、672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51.3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5.44万人,城镇化率69.02%。另有流动人口19461人。总人口中,男性25.62万人,占49.89%;女性25.71万人,占50.07%;14岁以下6.66万人,占12.97%;15~64岁40.32万人,占78.52%;65岁以上43718人,占8.5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51.05万人,占99.42%;有回、土家、满、锡伯、朝鲜、苗、瑶、布依、侗、彝、白、水族等28个少数民族,人口3000人,占总人口的0.6%。其中,回族1141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0%;土家族606人,占20%;满族321人,占12%。2011年人口出生率11.58‰,死亡率2.85‰,自然增长率8.73‰。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约3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约23千米,总面积716.1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717人。
(注:政区划分和人口面积按民政部门要求增设了鱼梁洲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他数据不含鱼梁洲经济技术开发区)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先为楚下邑,后又于今襄阳城置北津戍。秦,襄阳属南郡。西汉初年设襄阳县,辖汉水以南,中庐县以东,邔县以北的地区。境内万山以东属南郡襄阳县,万山以西属南阳郡邓县。
武帝时属荆州刺史部南郡襄阳县。王莽时曾一度改称“相阳”,东汉光武帝时复称“襄阳”,仍属荆州南郡。献帝初平年间,荆州刺史刘表移州治于襄阳城。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置襄阳郡,郡治在襄阳城内。曹魏、西晋时,仍属荆州襄阳郡。东晋时以襄阳侨置雍州。
南北朝时期,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襄阳从荆州划出为侨置雍州的实土,州治在襄阳城内。南齐沿仍。梁朝时萧詧以襄阳降西魏,西魏改称襄州,置总管府。属襄州总管府襄阳郡襄阳县。
北周沿仍。隋文帝时属襄州襄阳县。隋炀帝时属襄阳郡襄阳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郡为州。贞观初年置山南道,治所在襄阳城内,属山南道襄州襄阳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属山南东道(治所仍在襄阳城内)襄州(天宝时改州为郡,乾元时复称襄州)。五代时,属山南道(实即山南东道)襄州襄阳县。北宋时,属京西南路襄州襄阳县。宣和元年(1119年)属京西南路襄阳府襄阳县。南宋绍光五年(1135年),“省邓城,入襄阳”,襄阳县辖境扩展到汉水以北,仍属襄阳府。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属江北河南行中书省襄阳路襄阳县。
明洪武初年,属湖广行中书省襄阳府襄阳县。洪武九年(1376年),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襄阳县。崇祯十五年(1643年),李自成一度改称襄阳为襄京。
清康熙三年(1664年)改属湖北布政使司襄阳府襄阳县。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襄阳府,初属安襄郧荆道襄阳县,后改属鄂北道襄阳县。
民国三年(1914年)属湖北省襄阳道襄阳县。
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直属于省。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湖北省鄂北行政公署襄阳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设行政督察区,属湖北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襄阳县。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公署襄阳县。
1948年7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发动襄樊战役,随即攻克襄阳城。
1949年1月,中共桐柏区党委决定成立襄樊市爱国民主政府,领辖襄、樊二镇,划襄阳城为襄樊市襄城区,并建立襄樊市襄城爱国民主政府。境内泥咀、尹集、欧庙、李刘集设4个区(以后并为泥咀、欧庙两个区),隶属桐柏公署襄西办事处。
1949年5月,襄樊市政府、襄西办事处撤销,并入襄阳县爱国民主区政府,遂改称襄阳县襄城爱国民主区政府;同年10月,改为襄阳县襄城区人民政府,辖襄阳城和城郊的庞公、观音、檀溪、刘河、杨河、中心6乡。
1950年5月,恢复襄樊市,改称为襄樊市襄城办事处,下辖延北、延中、东正、西大、延南5个街政府。
1954年6月,改称为襄樊市第一办事处;1956年8月,改称为襄樊市襄城街道。
1960年6月,建立襄樊市襄城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8年9月,成立襄樊市襄城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0年6月,撤销公社革委会,改建为襄樊市襄城街道。
1981年3月,襄樊市襄城街道更名为襄樊市襄阳城街道。
1983年12月,襄樊市实行市管县体制,设立襄城、樊东、樊西、郊区四个县级建制区。襄城区辖东街、南街、中街、北街、红花园、闸口、西街、老龙堤、胜丰路、荆州街、四季青、檀溪、洪桥、宏伟、新村、青山15个居委会。辖区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12.5万人。
1995年10月,国务院批复撤销襄樊市襄城区、樊西区、樊东区、郊区,成立襄樊市襄城区、樊城区。市辖区划进行调整,襄城区在原来基础上新划入汉水流域以南的原郊区的檀溪、尹集、庞公3个乡。是年,襄城区辖王府、庞公、昭明、余家湖、隆中、檀溪6个街道和尹集乡。总人口23.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5万人。版图面积173平方公里。
2001年12月,撤销余家湖办事处。2002年1月,原襄阳县欧庙镇、泥咀镇划入襄城区管辖。
2002年末,襄城区辖王府、庞公、昭明、隆中、檀溪5个街道和尹集乡、泥咀镇、欧庙镇3个乡镇。总人口47.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7.4万人。版图面积684.8平方公里。
2003年11月,泥咀镇更名为卧龙镇。
至2006年底,襄城区辖1乡、2镇,5个街道。
2008年12月,成立余家湖街道(余家湖街道和襄城经济开发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精选留言

襄城区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