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县

凤山县地处广西西北部,北回归线以北,位于云贵高原南麓,东与东兰县毗邻,南连巴马瑶族自治县,北倚天峨县,西与百色市的凌云、乐业两县接壤,是个内陆县份,行政区域面积1738平方公里。70%面积为大石山区,30%面积为土山区。县境最西点金牙乡干存村夏家坳西面山,地理坐标东经106°40′50″,北纬24°36′10″;最东点长洲镇那兵村坡王屯章砦坳,地理坐标东经107°16′57″,北纬24°32′15″;最南点江洲瑶族乡维新村高桑杀山西侧的无名山,地理坐标东经106°55′20″,北纬24°15′30″;最北点乔音乡同乐村板栗屯北面山,地理坐标东经107°1′34″,北纬24°49′34″。东西最大横距60.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3.9公里。县城位于境内中部,县城中心区地理座标东经107°2′46″,北纬24°32′35″。地方时间与北京时间差零时40分。

境内主要有东凤岭山脉、青龙山脉、都阳山脉三大山脉。东凤岭山脉起自天峨的向阳、八腊,从北面入境。乔音、林峒、长洲、砦牙,凤城镇大部,金牙瑶族乡的上牙村、东王村,平乐瑶族乡的力那村、海亭村,几乎为它所盘踞,是乔音河与砦牙河的分水岭。海拔一般在800~1000米之间。主峰五背洞岭,海拔1287.7米。岩性为砂岩、页岩和石灰岩。地表属泥土山。青龙山脉起自乐业县边境的南盘江岸,呈西北向东南走向,贯穿乐业全境后伸入凤山西北部和南部的更沙、金牙、中亭、平乐一带。海拔一般为700~1000米。主峰沙湾山,海拔1308.8米。地表多为石山,由石灰岩、砂岩和页岩构成。山势陡峭,嵯峨险峻。都阳山脉自县东南崛起,经东兰、巴马的交界处深入都安瑶族自治县境,南北纵亘130公里。一般海拔700~900米,县境内无主峰。岩石主要是石灰岩,次为砂岩和页岩。

【地势地貌】 

凤山位于云贵高原南缘,是一个由高原向准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大致呈西部和西北部向东南部倾斜,东北部向东北角倾斜。全县地形起伏,最高海拔1318米,最低海拔262米,最大高差为1056米,一般高差300~500米。凤山多山,沟壑纵横,有长期性的流水在境内汇集成河。沿河两岸,地势平缓,有长条形的或珠串状排列的小平地。小平地土层深厚,土壤肥力良好,是县内水稻主产区。主要有:1.砦牙河流域谷地,包括长洲、那拉、那乐、平雅、砦牙、泗幕一带,耕地面积约2500亩。2.乔音河段谷地,包括那王、康里、额里、久加、松仁一带,耕地面积约3500亩,总长约10公里。3.凤城河段谷地,包括凤城、巴烈、恒里、京里一带,耕地面积约4000亩。4.平乐河谷地,包括力那、洪力、平旺一带,耕地面积约2500亩。5.坡心河谷地,包括坡心、月里一带,耕地面积约1500亩。

【气候水文】 

凤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北有云贵高原作屏障,削弱了北方冷空气寒潮的侵入,又因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有利于东南暖湿季风的输入,故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冬短而干,夏长而湿,春秋相当。间有冰雹,偶降小雪,冬夏季风交替规律明显。若遇晴雨,气候亦随之而变,晴则暖,雨则凉,故有谚“四时皆似夏,一雨变成秋”之谓。由于地形复杂,灾害性天气较多,光、温、降雨的地域分布亦有较大差异。主要有,地区差:县东西和南北间最大距离为60.9公里和63.9公里,气温水平有0.9℃微差,西部、西北部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冬季多霜雪。气温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西北角气温稍低,有类似高寒山区气候某些特征。中部以南和东北部气候温暖,霜雪少,无霜期长,特别东北部的砦牙拉英河谷是凤山的热谷,具有桂南气候特征。垂直差:气温因地势高低不同而有差异,由地势低处向高处渐次递减,海拔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58℃。地势最高处与地势最低处温差达5.6℃,形成“山上山下不同天”的立体气候。

平均历年月降雨量129毫米。1月份降雨量最少,仅23.6毫米。6月份降雨量最多,高达313.5毫米。历年月平均降雨量以±85.2毫米的变幅偏离平均值,变化幅度高达66%。历年夏季降雨量853.9毫米,占全年降雨量55.2%;春季347.8毫米,占22.4%;秋季272.1毫米,占17.6%;冬季75.1毫米,占4.8%。东凤岭以北的砦牙乡和长洲乡,年降雨量1200~1400毫米。东凤岭以南的袍里乡,年降雨量1600毫米以上。全县集雨面积1737.97平方公里,年水资源总量11.9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河集雨面积984.54平方公里,平均流量21.797立方米每秒。水资源量11.33亿立方米;地下河集雨面积753.43平方公里,平均流量3.90立方米每秒,水资源量0.57亿立方米。全县境内无大河,小溪河共129条,其中集雨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6条,季节性的113条。较大的河流有乔音河、砦牙河、坡心河,三河总流域面积984.54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21.797立方米每秒,年来水量6.874亿立方米,皆注入红水河。水资源蕴藏水能理论储藏量为3.1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22万千瓦,占理论储量39%。

【自然资源】 

凤山自然资源丰富,是世界地质公园,国际长寿养生基地,中国长寿之乡。主要旅游资源有中国世界地质公园三门海天窗群景区、江洲仙人桥景区、鸳鸯泉景区、穿龙岩桃花源景区、巴腊生态旅游景区、梦娥民族风情景区、凤旁省级森林公园景区和平乐、中亭、八龙红色旅游景区等,其中三门海旅游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重要矿产资源有金、铁、硫磺、方解石、大理石和白云岩,其中硫铁矿资源储量可达亿万吨。2016年,全县耕地面积14690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696公顷,粮食播种面积13338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440公顷。林地面积11437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1.2%。全县杉木面积28667公顷(43万亩),油茶面积19667公顷(29.5万亩),八角面积13333公顷(20万亩),核桃面积22000公顷(33万亩)。地方名特产品有茶油、大红八角、核桃等。是自治区茶油生产基地、自治区核桃良种基地。

【人口民族】 

凤山是壮、汉、瑶族聚居县。民国《凤山县志》记载,宋皇五年(1053年),县境内有“烟户约二千余,丁口约八九千”。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烟户约三千余,丁口约四万五千”。清朝雍正至道光年间,日渐繁衍,“约万户以上,丁口约六万余”。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余部入境与清兵相持,民户远徙,至同治初年,“约剩二千余户,丁口约七八千”。民国以后,人口发展较快。民国14年(1925年),全县共有13082户,总人口62364人;30年增至13194户71953人。至33年,总人口有72762人,比民国14年净增10398人。2016年末人口21.93万,其中农村人口19.82万。人口自然增长率12.22‰。

全县2142个自然屯中,纯壮族居住的有953个,纯汉族居住的有877个,纯瑶族居住的有149个,壮汉杂居的有100个,壮瑶杂居的17个,汉瑶杂居的29个,壮汉瑶杂居的17个。壮族人口中,长洲、砦牙乡最多,分别占全乡总人口99.27%、98.98%,其次为乔音乡,占全乡总人口98.57%,再次为中亭乡,占全乡总人口82.45%。瑶族人口中,江洲、平乐、金牙瑶族乡瑶族人口分别占全乡总人口30.56%、20.65%、15.86%,是县境内瑶族人口比例最高的三个乡。

【行政区划】

全县辖3个镇(凤城镇,三门海镇、长洲镇)、3个乡(砦牙、乔音、中亭)和3个瑶族乡(金牙、平乐、江洲),95个村民委员会1326个村民小组和3个社区(凤阳、东棚、巴烈)居民委员会48个居民小组。行政区域面积1737.93平方公里,系国家级贫困县。凤山县行政区划包括:


凤城镇 凤阳社区、东棚社区、巴烈村、巴旁村、松仁村、久文村、才劳村、长洞村、拉仁村、凤凰村、兴隆村、恒里村、京里村、良利村、林兰村、弄者村
袍里乡 月里村、坡心村、弄仁村、谋屯村、仁安村、央峒村、廷社村
砦牙乡 砦牙村、平雅村、板隆村、泗务村、板叶村、隆梅村、板洞村、东风村、拉隆村、弄怀村、拉英村
长洲乡 长洲村、那拉村、那爱村、那乐村、板任村、板伦村、那兵村、板均村、那烘村、郎里村、百乐村、那老村
乔音乡 那王村、合运村、怀里村、巴甲村、康里村、上林村、额里村、若里村、久加村、老里村、大同村、同乐村、文里村、板吉村、龙相村、久隆村
金牙瑶族乡 上牙村、下牙村、东王村、坡茶村、猛干村、外里村、更沙村、金庄村、干存村、陇旺村、内里村、大平村
中亭乡 中亭村、六马村、先锋村、柏林村、凤界村、陇弄村、积善村
平乐瑶族乡 力那村、洪力村、平旺村、海亭村、谋爱村、登亭村、大洞村、桑亭村、寅亭村、兰包村
江洲瑶族乡 江洲村、巴标村、凤平村、维新村、相圩村、弄旁村、陇善村

【历史沿革】
今凤山县境古时近乎原始而没有开化,史书称为“蛮地”。中国历史发展自夏、商、周至秦1800多年间,今凤山县境均未入中国版图。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西汉王朝开始在广西腹地开疆拓土,设置郡、县等行政建制,今凤山县境始入中国版图,属交州郁林郡定周县地域,但只有疆土归属关系,没有行政隶属关系,这一状况一直维持到南宋初期仍为蛮地不变。

精选留言

河池凤山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