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

蓝田县地处陕西秦岭北麓,在北纬33°50′-34°19′、东经109°07′-109°49′之间,关中平原东南部,是西安市辖县,县城距市区22公里。东南以秦岭为界,与华县、洛南县、商州区、柞水县相接;西以库峪河为界,与长安区、灞桥区毗邻;北以骊山为界,与临潼区、渭南市接壤。蓝田自古为秦楚大道,是关中通往东南诸省的要道之一。公元前379年始置蓝田县,因境内盛产美玉而得名。县境东西长64公里,南北宽55公里。
地名由来:古称上等美玉为“球”,次玉为“蓝”,因盛产次玉,故名蓝田。《太平寰宇记》卷26:“山出美玉。《周礼》注曰:‘玉之美者曰球,基次曰蓝’。盖以县出美玉,故名蓝田。
【行政区划】
全县辖22个镇,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19个村民委员会。蓝关镇、华胥镇、洩湖镇、三里镇、普化镇、玉山镇、安村镇、前卫镇、孟村镇、汤峪镇、小寨镇、焦岱镇、史家寨镇、厚镇、三官庙镇、金山镇、灞源镇、九间房镇、蓝桥镇、辋川镇、葛牌镇、玉川镇。
蓝关镇 西街村,新城村,北门村,东场村,南关村,西关村,西寨村,大寨村,冯林寨村,徐家山村,蒋寨村,新寨村,贾河滩村,张寨村,胡家巷村,林家河村,陈河村,圪塔村,滹沱村,文刘坡村,榆林村,宣堡村,王村,黄沟村,陶峪河村,雷家湾村,薛家村,火烧寨村,王村,沟村,坡底村,营上村
泄湖镇 泄湖村,十里铺村,薛家河村,宋家庙村,兀家岩村,沙河村,潘桃村,漫道村,麻坡村,张村,唐沟村,杜家坪村,前李坪村,后李坪村,马王村,冯家村,徐粱坡村,铧嘴坪村,簸箕掌村,骞家湾村,李家坪村,下付村,唐凹村,黑沟村,牛家口村,陈家沟村,西余家沟村,大兴村
华胥镇 惠家斜村,张河湾村,宋家村,拾旗寨村,孟岩村,支家沟村,张家斜村,侯家铺村,新街村,东邓村,上许村,旦村,上雷村,阿氏村,杨庄村,西张村,东元峪村,西元峪村,吉家湾村,寇岭村,羊茂山村,王坪村,姜湾村
前卫镇 前卫村,香村,安岱村,滕寨村,坡头村,刘村,布村,田湾村,王庄村,杜家沟村,大亮村,西巩村,东巩村,王河村,徐河村,龙寨村,候家湾村,石槽村,吴村,庙村,谢湾村,鹿走沟村,凫峪村,将军村,杨穆寨村,陈庄村,康庄村,徐塬村
汤峪镇 塘子街村,石门村,联丰村,胡坡村,巨一村,巨二村,巨三村,洪寨村,马塬村,薛庙村,张坡村,石佛寺村,汤庄村,高堡村,尖角村,圪塔村,石家坡村,代寨村,上峙峪村,下峙峪村,关上村,老凹沟村,汤一村,汤二村,汤三村,汤四村
焦岱镇 焦岱街村,大洋峪村,小洋峪村,东光村,谢家岭村,吴家寨村,鲍旗寨村,任家庄村,张家村,柳家湾村,水泉村,安寺沟村,陈家沟村,赵家扁村,梁家扁村,候家扁村,蔡家坡村,樊家坡村,荣家沟村,佘家湾村,沟口村,老虎沟村
玉山镇 许庙村,前程村,玉山村,上陈村,车贺村,腰祝村,闫河村,刘家寨村,杨寨村,翟家村,河东村,峒峪村,山王村,刘家山村,姜山村
三里镇 三里头村,马河村,青羊庄村,白羊寨村,席家河村,五里头村,杨村,柴寨村,王坡村,南王村,朱家寨村,乔村,陶沟村,樊沟村,毛坪村,魏家沟村,柳家村,罗李村,陈家岩村,苟家村,新庄子村,杨岩子村,陈沟岸村,涝池庄村,桂张村,李后村,樊家村,焦庄村,北小寨村,磨李村,苏王坡村,秦家寨村,低五尺村,杨坡头村,刘独庄村,齐王庙村,贾沟村
普化镇 普化村,西李家沟村,宝兴寺村,马山村,穆家坡村,马湾村,杨村,杨斜村,代底村,陈家滩村,河湾口村,秋树庙村,清凉寺村,石头滩村,石韦村,景靳村,吴家巷村,栗家村,当元村,邵家寨村,张坪村,任家坡村,刘家梁村,全家岭村,徐军寨村,民李村,马楼村,訾家山村,下杨寨村,韩门寨村,东李家沟村,周董村,胭粉台村,罗圈村,安沟村,胡家村,元君庙村,贺洼村,陈家坡村,贺坡村,终南林场类似村
葛牌镇 葛牌街村,夏家村,大梨园村,瓦屋庄村,粉房沟村,沙帽沟村,东沟村,米汤河村,代家河村,西沟村,小梨园村,沟口村,石梯沟村,石船沟村,葛牌沟村,金坪村,铁索桥村,东滹沱村,草坪村,什字村,雷家村,化坪村,凉水沟村,虎岔沟村,阳坡村,白家村,柞柴沟村,寺沟村,周家院村,耿家村
辋川乡 官上村,闫家村,河口村,安家山村,苜蓿沟村,山底村,白家坪村,斗沟村,西杆庙村,锡水村,东杆沟村,双龙村,六郎关村
蓝桥乡 蓝桥街村,蓝桥河村,安子沟村,潘坪村,野竹坪村,疙塔庙村,柳坪村,狮峰村,庞家村,鸭峪村,扇车沟村,新店子村,北沟村
玉川乡 玉川街村,冷水沟村,核桃沟村,印沟村,两河桥村,两河街村,天井村,南北沟村,董家岩村,渗金庙村,三合村,马池村,红门寺村,二仙桥村,大坪村,七安子村,甘家坪村,太公庙村,板厂村,三台山村,小沟口村,龙王庙村,狮子沟村,白岩沟村
灞源乡 灞源街村,曹家山村,胡家沟村,万军回村,南石门村,庙垭村,西河寨村,湘子岔村,粮房村,上村,柳泉沟村,秦谷村,沙沟村,磨岔口村,磨岔沟村,麻村,松树沟村,董家沟村,杨家堡村,华岔村,木岔村,连二坪村,青坪村,铁铜沟村,李家硷村,沟口村,张斜村
孟村乡 樊家村,胡家村,李家村,石官寨村,屈家村,怀珍坊村,王沟村,张郗河村,郗家街村,李家沟村,大王村,贺家村,赫家村,满家村,段家村,康禾村,蒋寨村,东坡村,水吴村,田禾村,东香村,西香村,姚村,西坡村,惠家环村,中云村,双水村,南水村,李华村,代寨村
安村乡 巨东村,安村,吴庄村,府庄村,宋嘴村,东代寨村,腰道村,康扁村,韩寺村,东王庄村,支尚村,府君寨村,偏白村,郭村,田家坡村,寇坡村,上白村,下白村,巨西村,杨刘坡村,野狐村,龙村,牟家村,邵寨村,新华村,杨孔寺村,马沟村
史家寨乡 田家村,敬家村,龚家村,柿园子村,侯家村,小寺村,史家寨村,肖北村,肖南村,肖西村,孙北村,孙南村,姚寨村,林寨村,东山村,骆驼岭村
小寨乡 小寨村,西坡村,代桥村,张沟村,牛心峪村,上湖村,下湖村,大河村,张山村,后沟窑村,蔡岩村,关庙村,田村,南寺沟村,牛角沟村,董家岭村,大寨村,黑岩沟村,余家沟村,滩芝村,百神洞村,十回场村,下岱峪村,上岱峪村
三官庙乡 三官庙村,宋家坡村,面岭村,过风岭村,杨顶村,曹湾村,里峪湾村,新房街村,马前湾村,冯岭村,韩岭村,高坪村
金山乡 金山村,龙门村,柴家村,南湾岭村,核桃源村,误饭村,北苍湾村,上安村,寨子岭村,龙曲村,牺惶岭村,胡家窑村,北里村
九间房乡 九间房村,小寨村,街子村,漫道村,冯家湾村,了子河村,葫芦岔村,柿园子村,峪口村,山胡村,田家村,朝峰村,桐花沟村,公王村,下大寨村,上寨村,穆家堰村,张家坪村,韩家坪村,魏家沟村,何家川村,油房坪村,李家坪村,铜鹅村,流峪寺村
厚镇乡 南街村,关道村,北街村,宋寨村,水洼村,梁峰村,韩坪村,东嘴村,寇岭村,张岭村,边庄村,江流沟村,王嘴头村,北峪村,青峰村,高升村
【历史沿革】
1964年在蓝田县东20公里的公王岭,发掘出猿人头盖骨后,经考古专家测定:距今约在115万年左右,蓝田地区活动着有亚热带特征的“蓝田猿人”,他们过着原始群居生活,狩猎和采集维持生存。据史载:
唐尧:(前50~40世纪)即马家窑文化到龙山文化期,传说尧被推为各部落的共主。《竹书纪年》载蓝田当时属雍州,是传说中的三皇故居。
夏:(约前21世纪~前16世纪)隶雍州属有扈氏。
商:(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蓝田仍隶雍州,属古丰国。
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属畿内,当时蓝田称“弭”。大寨乡寺坡一带出土的“弭侯簋、弭侯”等文物证明:战国时期(前475~前211),蓝田属秦,周安王二十三年(秦献公六年前379),秦初置蓝田县,距今已2368余年,治于今县城西,荆峪沟右岸(具体城址无考)。周显王元年(前368),有芷阳县地。秦襄王元年(前249),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食蓝田等十二县(《战国策》)。
秦(前221~207):属内史。
西汉(前206~前25):改四级制,中央之下设塞国,再下辖渭南郡,内史右内史京兆郡。高祖元年(前206)蓝田属渭南郡,九年(前198)属内史。文帝刘恒三年(前177)有霸陵县地,七年(前173)有南陵县地,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蓝田为右内史直辖,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属京兆郡。
东汉(25~220):蓝田归京兆郡管辖(26年京兆归雍州,39年属司隶,213年又属雍州)。
曹魏(220~265):中央之下设司隶,再下辖秦国、京兆国、京兆郡等,魏文帝黄初二年(221),蓝田先后属秦国和京兆国,正始五年(244)属京兆郡。
晋(265~420):280年蓝田属京兆郡,更上隶雍州。
前赵:光初二年(319)设司隶,下设京兆郡蓝田隶之。
后赵:太和二年(329)年设雍州辖京兆郡,蓝田属京兆郡。
前秦:皇始元年(351)设司隶,下辖京兆郡,蓝田隶之。
后秦:蓝田隶属因之。
东晋义熙十三年(417):改司隶设雍州,辖京兆郡。蓝田属京兆郡。
北魏:始光元年(424),北魏势力始达蓝田,设京兆郡(下辖蓝田县)。初蓝田县有杜陵县地,太武帝神鹿三年(430),京兆郡上设雍州。蓝田属京兆郡所辖。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并蓝田县入灞城县。魏太和十一年(487)又设蓝田,并有灞城县和山北县地,灞城县取代蓝田为时共41年之久(446~487)。
西魏时(535~556)设雍州,下辖蓝田山北二县。
北周:天王元年(557)置蓝田郡,下辖蓝田、玉山、白鹿三县。北周建德二年(573)废玉山、白鹿二县,辖地入蓝田县,移治峣柳城,隶京兆郡。
隋:开皇九年(589)设雍州辖蓝田(589~607)。大业三年(607)设司隶辖京兆郡,蓝田隶之。
唐(618~907):设雍州辖蓝田(畿县)。唐武德二年(619),分蓝田县为白鹿、蓝田二县。翌年改白鹿县为宁民县,又增设玉山县,统归雍州所领。贞观元年(627)废玉山、宁民二县,辖地入蓝田隶关内道之京兆郡。690年隶京道之雍州。开元元年(713),蓝田属京道下之京兆府。
五代(梁、唐、晋、汉、周):设雍州。其中后梁开平年间(907~911)蓝田属雍州之大安府中。
宋:至道三年(997),改关西道为陕西路,下设京兆府,蓝田属京兆府。熙宁五年(1068)蓝田隶永兴军路,大观元年(1107)隶永兴军路下之大都督府。
金:皇统二年(1142)蓝田属京兆府路,京兆总管府。
元:至元二年(1265)蓝田隶于陕西四川行省,七年(1270)属四川陕西行中书省。二十三年(1286)属西安路。二十四年(1287)属陕西四川行中书省。皇庆元年(1312),属奉元路。
明:洪武二年(1369),蓝田属西安府。
清:顺治元年(1644),蓝田属陕西布政司西安府,乾隆四十八年(1783),分蓝田南境为孝义川,设抚民同知,为时不久又归蓝田,其后再无变易。
1913年属关中道,1928年直属省。
1949年属渭南分区。
1950年属渭南专区。
1956年直属省。
1958年属西安市。
1961年属渭南专区。
1969年属渭南地区。
1983年属西安市。
1996年,蓝田县面积1977平方千米,人口60.5万人。辖7个镇、22个乡:蓝关镇、玉山镇、泄湖镇、汤峪镇、焦岱镇、华胥镇、前卫镇、灞源乡、张家坪乡、金山乡、马楼乡、厚镇乡、三官庙乡、三里镇乡、普化乡、冯家村乡、辋川乡、李后乡、安村乡、大寨乡、史家寨乡、蓝桥乡、孟村乡、玉川乡、小寨乡、红门寺乡、九间房乡、草坪乡、葛牌乡。县政府驻蓝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蓝田县常住总人口560283人,其中:蓝关镇30258人、泄湖镇21698人、华胥镇33657人、前卫镇31473人、汤峪镇23929人、焦岱镇22111人、玉山镇24909人、大寨乡26244人、李后乡19743人、三里镇乡27030人、冯家村乡16349人、孟村乡24506人、安村乡30908人、史家寨乡19152人、小寨乡20463人、普化乡30665人、马楼乡21009人、九间房乡13371人、厚镇乡17230人、三官庙乡17742人、金山乡14055人、灞源乡17915人、张家坪乡3952人、辋川乡12143人、蓝桥乡12212人、草坪乡6701人、葛牌乡10022人、玉川乡6222人、红门寺乡4614人。
2010年,蓝田县辖10个镇、12个乡:蓝关镇、泄湖镇、华胥镇、前卫镇、汤峪镇、焦岱镇、玉山镇、三里镇、普化镇、葛牌镇、辋川乡、蓝桥乡、玉川乡、灞源乡、孟村乡、安村乡、史家寨乡、小寨乡、三官庙乡、金山乡、九间房乡、厚镇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蓝田县常住总人口514026人,其中:蓝关镇73836人,泄湖镇33681人,华胥镇29530人,前卫镇26579人,汤峪镇22798人,焦岱镇20902人,玉山镇23314人,三里镇43364人,普化镇45116人,葛牌镇11451人,辋川乡8575人,蓝桥乡8991人,玉川乡8610人,灞源乡16227人,孟村乡21779人,安村乡26340人,史家寨乡17121人,小寨乡18249人,三官庙乡16193人,金山乡12918人,九间房乡13915人,厚镇乡14537人。
2011年,撤销灞源乡、九间房乡、蓝桥乡、玉川乡、辋川乡、厚镇乡、三官庙乡、金山乡、安村乡、孟村乡、小寨乡、史家寨乡,设立灞源镇、九间房镇、蓝桥镇、玉川镇、辋川镇、厚镇镇、三官庙镇、金山镇、安村镇、孟村镇、小寨镇、史家寨镇。调整后,全县辖22个镇:蓝关镇、泄湖镇、华胥镇、前卫镇、汤峪镇、焦岱镇、玉山镇、三里镇、普化镇、葛牌镇、辋川镇、蓝桥镇、玉川镇、灞源镇、孟村镇、安村镇、史家寨镇、小寨镇、三官庙镇、金山镇、九间房镇、厚镇镇。
蓝田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冷暖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3.1℃,日照2148.8小时,无霜期212天,平均降水量720.4毫米,主要集中于7—9月,占全年总降雨量的55%。
蓝田的气候在全国气候分区中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地带。具有温暖、雨量适中、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生产潜力大,但气象灾害亦多且频繁的特点。境内由于半封闭的盆地地形和山地的影响,气候的地域类型丰富多样,为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1)光照:蓝田县多年平均太阳辐射值为114.5-118.5千卡/平方厘米.年,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077.1-1845.1小时。丰富的光照资源及其与作物生长期匹配一致的特点,对形成较高的作物产量和良好的品质是极为有利的。
(2)热量:蓝田县多年平均气温13℃,≥0℃积温4826.7℃,持续期长达299天;≥10℃积温4224.6℃,持续期长达204天;≥20℃积温2488.0℃,持续期长达98天,无霜期212天。宜于喜凉和喜温作物生长,可满足一年两熟作物的要求。
(3)降水:蓝田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33.3MM,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为537.9MM,占全年降水量的72.6%;雨热同季为其主要特点。此外,降水日数分布较为均匀,多年平均降水日数107.4天,平均3.4天有一次降水。降水的均匀分布对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区域是非常有利的。但是,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1983年)多达1131.7MM,最少年(1986年)仅509.2MM,高低年间相差622.5MM,年际变率高达84.1%,这种变化也亦产生旱涝灾害。然而,评价一个地区的降水量是否适宜当地的作物,还主要决定于同期的蒸发与降水之比值,一般认为,当该比值大于1.0时,需要灌溉弥补水分之不足;而小于1.0时,水分则有盈余,需要排水。据计算,蓝田县≥10℃积温期内,此值为1.04,这表明,蓝田县是属于湿润而微显水分不足的区域,若无特殊的气候异常,这种水分条件对旱作农业的需水是基本满足的。
(4)地域差异:从气候的区域差异考虑,可将全县划分为四个气候区。河谷川道东部区,年均气温12℃左右,年降水高于740MM,为温和湿润区,可两熟而热量稍显不足。河谷川道西部地区,年均气温13℃,年降水在740MM以下,属暖温半湿润气候区,作物一年两熟,但水分略显不足。骊山黄土丘陵区。因海拔高度的影响,年平均气温10-12℃,≥10℃的积温3500-4025℃,降水量700-800MM,属光照充足,气候温和的半湿润区,作物可两年三熟。但该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保水性能差,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秦岭高山地区,大部分海拔在1100-1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8℃左右,≥10℃积温在3500℃上下,降水800MM以上,属温凉湿润气候,农业在1500米以下可一年一熟。本区突出的是气温低,生长期短,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精选留言

西安蓝田县简介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