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

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其地域范围为东经111°53′-114°15′,北纬27°51′-28°41′。东邻江西省宜春地区和萍乡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约88公里。全市土地面积1.1819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56平方公里。长沙市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5区,长沙、望城、宁乡3县及浏阳市。

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长沙市区年平均气温17.2℃,各县16.8℃—17.3℃,年积温为5457℃,市区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各县年均降水量1358.6~1552.5毫米。

长沙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夏季约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春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久,冬季严寒少。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气相互交绥,形成连绵阴雨低温寡照天气。从5月下旬起,气温显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有85天,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年平均约30天,盛夏酷热少雨。9月下旬后,白天较暖,入夜转凉,降水量减少,低云量日多。从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节届冬令,长沙气候平均气温低于0℃的严寒期很短暂,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为4.4℃—5.1℃,越冬作物可以安全越冬,缓慢生长。
长沙(Changsha City),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省会,位于湖南省东部,辖六市辖区、二县、一县级市;古时称为“潭州”,是著名的楚汉名城、山水洲城和快乐之都,中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长沙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三千年灿烂的古城文明史,是楚汉文明和湖湘文化的始源地,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科教中心,亦是环长株潭城市群龙头城市。
长沙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位居中部第二位,仅次中部地区龙头城市武汉。同时,长沙致力于打造中部开放、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名城和世界级旅游城市。
如今正与武汉、南昌、合肥共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打造的国家规划重点地区和全国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全市辖区面积1.1819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87亩。
【矿产资源】长沙矿产种类繁多,尢以非金属矿独具特色。已查明的有铁、锰、钒、铜、铅、锌、硫、磷、海泡石、重晶石、菊花石、煤等50余种,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菊花石,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海泡石,生产规模居全省第一的永和磷矿,等等。其中大型矿床10处,小型矿床16处,矿点300多处。
【自然环境】长沙市自然环境优越。总的地质特征是:地层出露齐全,花岗岩体广布,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
【地质地貌】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在长沙市均有出露,最古老的地层大约是10亿年以前形成的。约6亿年前,长沙是茫茫大海,但海水不深。以后,海水逐步由东而西退出,浏阳、长沙与望城大部分地区升出海面,成为江南古陆的西北缘。距今约1.4亿年,长沙地区海浸结束,上升成为陆地,由于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的影响,形成长条形的山间坳陷盆地——长(沙)平(江)盆地。新生代开始,整个长平盆地上升为陆地。距今约350万年前,地球上发生第三次冰期,浏阳保留冰川地貌遗迹。全市地貌总的特征是: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多样,地表水系发育。长沙市东北是幕阜~罗霄山系的北段,西北是雪峰山余脉的东缘,中部是长衡丘陵盆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东北、西北两端山地环绕,地势相对高峻,中部递降趋于平缓,略似马鞍形,湘江由南而北斜贯中部,南部丘岗起伏,北部平坦开阔,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形如一个向北开口的漏斗。城内为多级阶地组成的坡度较缓的平岗地带,湘江中的橘洲长5公里,在全国城市中绝无仅有。
【山脉】长沙市东有连云山、大围山、九岭山等呈东北~西南走向作雁行状排列,峡谷平行相间,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50多座,最高峰七星岭海拔1607.9米。长沙西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13座,望城县乔口湛湖的海拔23.5米,为全市最低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1584.4米。在平岗区有孤峰高耸,与周围平地显现较大的高低差异。
【河流】长沙市的河流大都属湘江水系,支流河长5公里以上的有302条,其中湘江流域289条。按支流分级:一级支流24条,二级支流128条,三级支流118条,四级支流32条;另有13条属资江水系;形成相当完整的水系,河网密布全市。年平均地表径流量82.65亿立方米,径流深550~850毫米。湘江流经长沙市的常年径流量年均692.50亿立方米,全年可通航。全市水能蕴藏量24.53万千瓦,地下水总储量9.35亿立方米/年,为长沙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但现仅利用16.72%。长沙水文特征:水系完整,河网密布;水量较多,水能资源丰富;冬不结冰,含沙量少。
【土壤】长沙土壤种类多样,可划分9个土类、21个亚类、85个土属、221个土种,总面积1366.2万亩,其中,以红壤、水稻土为主,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70%与25%。其余还有菜园土、潮土、山地黄壤、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等,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行政区划】
长沙市总面积11819.5平方公里(即1.18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沙市城区面积193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为342平方公里;长沙市总人口70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51万人(2010年),长沙城区常住人口约410万(2011年)。
辖六区一县二市:长沙市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及长沙县、宁乡市、浏阳市;总共辖82个街道、95个镇、14个乡。


长沙市 市辖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浏阳市

【长沙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全市常住人口为704411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13871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05399人,增长14.75%。年平均增长率为1.39%。全市户籍人口为6511888人。
全市9个区县(市)中,常住人口居前五位分别是:浏阳市(1278928人)、宁乡县(1168056人)、长沙县(979665人)、岳麓区(801861人)、雨花区(72535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8.16%、16.58%、13.91%、11.38%、10.30%。
【历史沿革】
15—20万年前,长沙地区开始有人类活动。约7000年前,长沙开始形成村落。约24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于长沙建城。一直到今天,城址一直未变,2000多年前的道路甚至与今天所在位置的街巷依然重合,故此长沙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时间在同一地址建城的城市之一。
不同的历史时期,长沙曾有“临湘”、“潭州”古称;唐宋和明清时期的长沙,其经济和文化为其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长沙”之名有据可查的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关于贡品“长沙鳖”之说,距今3000多年。商周时期的宁乡县炭河里遗址出土的四羊方尊等青铜器反映了当时的长沙地区与中原有一定的联系。长沙约有2400年建城史,在春秋战国时期始建城,属楚国。“长沙,楚之粟也。”楚成王时设置黔中郡,长沙为其辖域。秦始皇统一中国,长沙郡为秦36郡之一,这是长沙以中国行政区划名称载入史册的开始。两汉时期,长沙为长沙国的都城。东汉初期废“长沙国”改立为“长沙郡”。
三国和西晋时期,长沙为郡治,属古荆州。西晋后期和南北朝时期,长沙为郡治和湘州制所。
隋前期撤郡,长沙为潭州总管府;后期改州为郡,长沙又为长沙郡郡治。唐朝时设潭州治所,曾属江南道、江南西道。唐朝五代时期的长沙窑,曾兴盛一时,成为釉下彩的发源地。五代十国时期长沙为楚国国都,这也是唯一以长沙为都城建立的国家。
宋时长沙为潭州治所。北宋设岳麓书院,将长沙的文化和教育推向鼎盛时期。元朝1274年时改为潭州路,湖广行省治所。1281年仍为潭州路,湖南道宣慰司治所,隶属湖广行省;元文宗天历二年因“天子临幸”而改名天临路,元末改潭州府治所。明初改为长沙府治所,隶属湖广布政使司。清朝康熙三年建“湖南省”,长沙同为长沙府府治和湖南省治。明清时长沙有四大米市和四大茶市之称,为中国最重要的米市之一。
清朝末年,曾国藩成为“湖南第一人”,当时的长沙府涌现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如曾国荃、左宗棠、胡林翼等消灭太平天国,发动洋务运动,收复新疆等,对晚清的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长沙成为重要的政治和革命活动地。戊戌变法的陈宝箴、谭嗣同,在长沙兴办时务学堂。之后自立军起义、华兴会、公祭陈天华和姚宏业、浏萍醴起义、抢米风潮,都是很有影响力的活动。
1912年以前,湖南的省治、长沙府治、长沙县治同在长沙。
1913年撤长沙府。
1933年(民国22年)设“长沙市”,市、县分治,市设区。
1959年以后为管县时期,有辖县;
1949年8月,长沙市辖8区:城东区、城南区、城西区、城北区、文艺区、金盆区、岳麓区、会春区,下辖82保、1838甲。
1950年8月,废除保甲制度。1955年10月,东、南、西、北4区建306个居委会、2909个居民组,区名去掉“城”。
1957年内4区辖26街道(东区6、南区5、西区8、北区7),275居委会,2766居民组;郊区辖7乡1镇,44村。
1958年9月,农村撤消乡镇,建立人民公社,郊区建万年红、东风、岳麓3个公社,18个大队;城区辖4区、25街道、233居委会、2731居民组。
1958年12月,长沙县、望城县划归长沙市管辖。
1959年2月,撤消郊区。3月,长、望两县合并称长沙县,属长沙市领导。长沙市辖25街道5镇26个公社、227居委会、2489居民组。
1977年12月,恢复望城县建置,将长沙县分为长沙、望城两县。
1978年底,长沙市辖5区2县,16县辖区,84公社6镇,29街道,1132大队,308居委会。
1983年2月,浏阳、宁乡、湘阴划归长沙市管辖,湘阴县随即划归岳阳地区。
1984年2月,长沙市辖4县1郊的人民公社先后改为同名的乡(镇)。
1993年1月,浏阳撤县改市。
1995年7月辖县(市)撤区并乡建镇,长沙市辖5区3县1市,38街道67镇53乡,648居委会3091村。
1996年,辖区区划调整,撤销郊区,设立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5区。
2001年,国务院2001年10月10日国函〔2001〕131号批复:长沙市人民政府驻地由长沙市芙蓉区藩正街迁至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大道。
2002年底,长沙市辖5区3县1市,54街道79镇39乡,568居委会2727村。
2007年,长沙市辖5个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4个县(市):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浏阳市。各区、县(市)共辖83个镇,比2006年增加3个,2007年共31个乡,53个街道。各镇、乡和街道共辖村1258个,社区566个,与2006年相同。
2008年,望城县坪塘、含浦、莲花、雨敞坪四镇划归岳麓区雷锋镇由望城县委托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同年八月长沙县榔梨镇韶光社区居委会正式划归芙蓉区东岸乡管辖。至此长沙市城区面积由573平方千米变为975平方千米。
2011年7月,望城撤县改区,成为长沙市城区,长沙市城区由975平方千米增至1938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止,长沙辖6个城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25个乡、86镇、59街道。
2017年4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宁乡县,设立县级宁乡市。

经济发展
2016年,长沙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23.70亿元,比上年(比2015年,下同)增长9.4%。
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535.51亿元,比上年增长9.0%。

精选留言

长沙市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