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围龙屋的量子化学家:潘毓刚

林振武,1958年生,广东梅州人,中山大学哲学系硕士,现任嘉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国传统科学思想与方法、科学文化和客家历史人物。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现代哲学》等刊物发表文章50多篇,在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著作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 普通大众 潘毓刚是享誉世界的量子化学家,美国波士顿学院化学系终身教授,梅县客家人。1978年获德国不错科学家特别奖,1994年获全美华人协会颁发的全美华人杰出成就奖,改革开放初由作出指示、中国科学院聘请的首批10名很好科学家之一。潘毓刚为中美文化交流、中国留学生政策和中国教育改革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量子化学人才。他在优选35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兼任客座教授或名誉教授,足迹遍布美洲、欧洲和亚洲。林振武、曾繁花编著的《走出围龙屋的量子化学家--潘毓刚》简要叙述了潘毓刚一生的事功行宜和思想,收集整理了他的重要文章和演说,以及媒体的主要报道,帮助读者学习了解他作为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的主要成就和丰富思想,启迪智慧。
本书可供大众读者阅读。     出生与少年时期
    1936年3月28日(农历二月十四日)潘毓刚出生在潘家于广州东山的一个宅子里,在潘家的五个儿子中排行第三。潘家是大户人家,在南洋、香港和广州都有许多房产,在广州东山有一栋房,自己居住。在今中山纪念堂附还有一套房,租给别人。广州有一条街叫绸缎街,整条街都是潘家的产业。
    潘家是在潘毓刚的祖父潘祥初(185l~1911年)时发迹的,潘祥初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受什么教育,只念了三年的私塾,在南口以挑担子卖豆腐为生。后来,他看到在乡下没有发展前途,在堂叔潘立斋的影响下,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随乡人漂洋过海到爪哇巴城(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谋生。起初到一间商店务工,做打杂的伙计。平日省吃俭用,几年后,积攒下了一笔钱,便开始摆地摊做生意,慢慢地自设商店经营。那时,潘祥初运气很好,在香港中了两次彩票的头奖,积累了一笔财富。由于他为人忠诚可靠,恪守信用,多谋善贾,经商业务日益发展。他先后在南洋各埠和香港、澳门等地开设商店,经营出入口庄、百货、爆竹等的商号数十间。20世纪初,鉴于香港已成为交通枢纽和靠前外货物集散地,他与堂叔潘立斋一起在香港合资开设兼营出口、汇兑和旅店业的商号“万安通记”(位于香港德辅道中永安公司对面,今商业大厦大同酒家原址)。很快,“万安通记”就发展成为香港有名的商号之一,潘祥初成为清朝末年广东省有名的商人。
    潘祥初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有钱后,喜欢结交社会上层和文化人,所以很多社会上层人士、文人都是他的结拜兄弟,或者是儿女亲家,其中很有名的是丘逢甲。丘逢甲(1864~1912年),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人,字仙根,1889年己丑科进士,授任工部主事;1895年5月《马关条约》割台湾后,担任义军统领,领导抗日保台运动;1895年秋,兵败内渡广东,先在嘉应州和潮州、汕头等地兴办教育,倡导新学,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后逐渐转向革命;辛亥革命后,被选为广东省代表加入孙中山组织的临时政府。潘祥初和丘逢甲先是结拜为兄弟,后来潘祥初还把他第5个女儿嫁给丘逢甲的儿子丘念台。潘祥初与清末外交官梁诗五也有交往,潘梁两家后来也成为亲家。梁诗五做过驻日本大使馆参赞兼商务官员、驻长崎正领事官、驻德使馆参赞、驻比利时使馆参赞,是黄遵宪的大舅公和好友(黄遵宪的祖母梁太夫人是梁诗五的堂姐)。梁诗五娶过两个夫人,靠前个夫人生了两个女儿后就去世了,续弦娶的第二个夫人生了4个女儿,所以他一共有6个女儿。梁诗五的第二个夫人生潘毓刚的母亲梁莅庄时,潘祥初的五太正怀着潘枢润。有一次在一起聊天,潘祥初就说,你们两位指腹为婚,如果五太生儿子,我们就结为亲家。双方都同意了。但是梁诗五从国外回来听说了这件事后,很生气,不同意这门亲事,他不喜欢生意人,说读书人为什么要嫁给生意人。但是不久,梁诗五就去世了(1911年),梁诗五的夫人对潘祥初说,我承认这门婚事。她认为女儿总是要找个有钱人嫁出去,有保障,比较有安全感。
    潘祥初幼年饱尝失学之苦,发家致富后,不忘振兴家乡教育事业。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与堂叔潘立斋一起捐资在家乡南口寺前村兴建“毅成公书塾”,接纳邻各族姓子弟入学,办学经费全由潘祥初、潘立斋两位创办人共同承担。抗日战争爆发后,“毅成公书塾”改为安仁初级中学,并在南口圩镇旁建三层楼房的新校舍(两校距离约3公里),附设高小班,为家乡培育了不少人才。同时捐资建造两座铁桥和贯穿全村的石灰路,方便乡民来往出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潘祥初和潘立斋在南口圩场中心地段,合资建筑一条新型的街道,取名“永发街”。街道两旁,兴建了整齐的16间两层楼房的店铺,出租给乡人经营土特产、日用百货、饮食业等。这些商店的租金收入,全部交给安仁初级中学作办学经费。
    潘祥初发迹后,在家乡盖了两座房子,靠前座是“南华庐”,第二座是“南华又庐”,两屋相距2公里左右。潘祥初有6位夫人,生有9个儿子、4个女儿。较年长的儿子早夭,就剩下了八儿四女在他身边。“南华庐”房子不够住,于是在1886年开始修建“南华又庐”。当年建房子的钱是用船从南洋运到汕头,然后雇人抬到梅州。也没人知道具体数目,有说10多万大洋的,也有说更多的。建房子用了18年时间,清光绪三十年才接近竣工。在建房的过程中,潘祥初只回来看过一次,1911年就在外地去世了。(P8-9)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走出,围龙,量子,化学家
sample
2020-08-23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