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0年鲁甸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5月27日在鲁甸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鲁甸县人民政府县长马洪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建议。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攻坚克难,团结奋进,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2亿元,增长9.5%,增速全市第三;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2.6亿元,增长19.6%;在减税降费0.73亿元的背景下,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79亿元,增长0.2%;实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8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33元,分别增长8.3%和11.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亿元,增长10.7%。

  (一)群策群力战脱贫、补短板,脱贫攻坚胜利摘帽。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领,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总体要求,落实“六个精准”,做实做细村级施工图、乡级路线图、县级项目库,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和超常规的措施,夺取了脱贫攻坚大决战的决定性胜利。群众收入全面提高。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03亿元,实施新植、改造、提质等工程,实现花椒种植32万亩、马铃薯22.5万亩、苹果10万亩、樱桃1.7万亩;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7亿元,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5402个,建成扶贫车间22个,累计转移劳动力19.4万人次,让群众有条件创业、有机会择业、有保障就业,全面提高了贫困群众收入。住房饮水全面保障。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改造农村危房23218户;实施规模内易地扶贫搬迁2315户8963人,完成卯家湾安置区7570套建档立卡户住房建设,全面解决了群众住房安全问题。累计投入资金6.2亿元,实施“五小水利”、人畜饮水、水利基础设施等工程9268件,全面解决了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累计投入资金31.33亿元,新建、改建、扩建县乡村公路1914.27公里,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建成96个贫困村公共服务活动场所,大力实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及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推进农村宽带网络建设及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实现所有贫困村通电、通网络,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政策保障全面落实。为补齐教育短板,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16所;落实各项政策补助及减免措施,累计投入资金5.7亿元补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9.47万人次;紧盯控辍保学,防止因贫辍学,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完成96个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落实贫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100%参保,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将2394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924人提供兜底保障,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卯家湾安置区全面完成。通过一年四季的昼夜奋战,克服重重困难,全面完成住房及市政建设,有序推进学校及卫生院等配套设施建设;7570户3234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时顺利搬迁入住。同步建设1万亩苹果基地、500个食用菌大棚、1000个蔬菜大棚,引进藤编、电子配件加工等10家企业入驻扶贫车间;强化管理服务保障,确保搬迁群众“搬得来、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卯家湾安置区的如期建成,不仅保证了我县顺利脱贫,还为全市脱贫攻坚作出重要贡献。一年的奋力拼搏,在山丘沟壑上建起一座新城,真正干出了脱贫攻坚“鲁甸速度”。攻坚合力全面增强。各级帮扶单位及全县干部职工同心同向、攻坚克难,视群众如家人、把驻地当家乡,不畏困难、不计回报,全面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补齐了脱贫攻坚各项短板,完成31323户121696人脱贫、96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76%,顺利通过省级第三方评估验收,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二)全力以赴抓项目、增后劲,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投入30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完成猫鼻子水库扩容饮水工程、桃源水库调水灌溉工程等46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完善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批建设用地4950亩,通过向上争取、内部挖掘等方式解决土地占补平衡指标19450亩,有力保障了各类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全年竣工项目13个,完成投资4.95亿元,滴水海子水库成功下闸蓄水、环城公路东环线建成通车、朱提文化公园和“四馆一中心”投入使用;在建重点项目16个,完成投资55.94亿元,都香高速鲁甸段、板栗园水库、县中医院业务用房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着力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建设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412.45公里。110千伏文屏变电站完成建设,电力保障能力逐步提高;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不断提高全县信息化水平。

  (三)精准发力调结构、添动能,产业格局逐步优化。农业总产值达22.89亿元、增长5.9%,粮食产量增长1.1%,收购烤烟15.5万担;成功申报全省“一县一业”特色县,同四川大学合作提升花椒品质、塑造花椒品牌;核桃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荣获全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新植苹果高标准核心示范园5000亩、改造老果园1.5万亩,农业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程度不断提升。按照“一园四片区”建设目标,编制商旅物流和新型材料产业园、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园、绿色化工产业园、空港高新技术产业园4个万亩园区总体规划,建成3.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工业园区2个污水处理站,园区布局更加优化、设施日臻完善;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昊龙集团、理世集团等企业不断壮大,高投绿色建筑产业园等项目稳步推进,引进湖南箱包、贵州海博皮具等企业落户生产,工业结构更加合理,发展方向更加多元。编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启动龙头山3A级旅游景区申报;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7.2亿元、增长29.6%;电商主体发展到101家,电商进农村实现全覆盖;住宿、餐饮、物流等服务业逐步壮大,市场消费持续繁荣。

  (四)坚持不懈提品质、强内涵,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始终把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繁荣城市经济作为加快城镇化的“着眼点”,着力抓好规划、抓实建设、抓严管理。强化规划引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全面开展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和综合交通路网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启动“千顷池”片区规划,城市格局进一步放大,高标准、高起点绘制昭通中心城市鲁甸片区发展蓝图。“四城同创”迈出坚实步伐。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4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43.8%,卯家湾市政公园基本建成并对外开放,城市供水厂提标扩容工程投入使用;投资3500万元,对99个城市老旧小区、背街背巷、城乡结合部进行改造提升,修复和新建污水管网3.3公里,西门农贸市场投入运营,新建及改造城区公厕30座,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8%,国家卫生县城创建通过省级验收。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全面深化城市管理,城市视频监控系统投入运行,城区垃圾、污水收费更加规范,市政道路临时泊车更加有序,文、桃、茨坝区纳入城市综合管控;全面建立和推行村规民约,持续开展“一控两规三除四进”整治行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拆除农村危旧房25451户,实施4.7万户院坝及户间道路硬化、改造卫生户厕1.9万座,建设垃圾池2620个,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有序开展,农村环境更加整洁。

  (五)千方百计强保障、惠民生,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全年投入民生资金22.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52.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校长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开展教师队伍建设,投资3078万元新建改建学校9所,启动县第三中学建设,本科上线人数增长22%,教育教学质量水平逐步提高。以院长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县医院门诊就医人次增长68.53%、手术台次增长68.16%,桃源、龙树、水磨卫生院新业务用房投入使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应保尽保,清理、清退不符合低保政策5150人,新纳入低保12234人,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61亿元,11个社会福利机构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社会救助、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不断完善。拓宽就业渠道,城镇新增就业33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全面落实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惠民政策,圆满完成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社会科学、消防救援、防震减灾、红十字会、工青妇、工商联、残疾人、地方志、审计、老龄、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迈出新步伐。

  (六)放眼长远抓生态、守底线,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坚持生态优先,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切实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到实处,县域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效。投资3860万元完善渔洞水库径流区“两污”治理设施,7个乡镇垃圾热解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行,完成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和地表水、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均达100%。生态恢复治理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天保、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新增造林1.9万亩;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重点加强小流域水质综合整治,清理河道270公里,昭鲁大河污水治理工程有序推进,“千顷池”湿地恢复流转土地近一万亩,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有效加强。生态文明创建取得新成绩。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安排,大力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水源地保护、医疗废物处置检查整治等专项行动,着力消除潜在环境风险隐患,省级生态文明县创建顺利通过市级技术评估。

  (七)务实担当防风险、抓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恶团伙5个,破获涉黑涉恶案件34起,打击处理涉黑涉恶犯罪74人,侦破刑事案件386起,查处治安案件1379起,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依法治县能力不断增强。深化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成功调解纠纷6398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成功化解一大批信访积案,信访件办理“三率”水平明显提升。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积极化解政府债务,确保债务规模保持在合理区间,不发生系统性重大风险。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查处各类违法案件53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大检查、大整治,持续推进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综合治理,不断完善执法监管体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局面更加稳固。

  (八)坚定不移促改革、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489项,394项审批事项纳入网上审批系统,县级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增加至532项。加强“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运用,行政审批事项、公共服务事项、投资审批事项办结率均达100%。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圆满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全面完成,启动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97个村(社区)清产核资工作。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扶持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招商,实现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5个、协议引资57.4亿元,箱包生产等项目成功投产,有效解决1513人就业;东方希望生猪养殖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九)持之以恒转作风、提效能,政府建设全面加强。始终将法律法规作为政府担当的基准和底线,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实施重大决策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自觉强化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全面整改落实中央和省市巡视巡察反馈意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网上公开政务信息1365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办结政府服务热线184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83件,办复率达100%。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一岗双责”,突出抓好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公共资产等重点领域监管,政府投资工程预结算审计核减3.8亿元,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高效、阳光透明。

  各位代表!抚今追昔,意在登高望远;知往鉴今,志在开拓未来。这一年,全县上下同心同德、共克难关,不忘初心、苦干实干,补齐了贫困攻坚的短板,赢得了跨越赶超的先机,交出了高质量脱贫摘帽的成功答卷。这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精益求精、尽心竭力的工匠精神,干部身体力行、群众积极参与,雕琢出了数据真实、帮扶扎实、基础坚实的鲁甸脱贫篇章。这一年,全县干部职工哿ν摹⒎苡孪蚯埃嵴窬⑵瓶<冻隽思杩嘧烤呐Γ嵘顺窍缃ㄉ璧乃剑怀隽舜唇“国家卫生县城”的圆满答卷。这是以改善一方环境、造福一方百姓为初衷,发挥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敬业精神,强化城市管理、提升软硬条件,书写出了环境优美、秩序规范、习惯变革的鲁甸创卫乐章。这一年,全县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开拓进取、奋发图强,促进了三次产业的融合、实现了综合实力的提升,交出了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异答卷。这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宗旨,发挥敢为人先、一往无前的无畏精神,立足长远大局、挖掘经济潜力,刻画出了冲破桎梏、厚积薄发、行稳致远的鲁甸发展华章。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和县政协的严格监督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协作、踏实苦干。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各位代表和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驻鲁单位,向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鲁甸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政府工作和全县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支撑型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够多,产业结构不优,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贫困群众增收还不稳固,防止返贫和兜底保障压力较大,巩固脱贫质量、推动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城市功能品质有待提升,昭鲁一体化、城乡一体化进程需提速提标,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等刚性支出持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异常尖锐;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年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县上下坚决有力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组建指挥部,形成县乡村组四级统一调度指挥、全县一盘棋的作战体系,全面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及时开展“堵、排、控、查、治”综合措施,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通过广大干部群众、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实现了疫情零发生,防控战役取得重大胜利。同时,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有力有效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此,谨向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干部群众、医务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2020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也是为“十四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之年。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和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季度全县生产总值同比下降8%,规模工业、财政收入、社会消费的降幅都在两位数以上,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压力空前。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央和省市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相继出台一系列加快发展和应对疫情逆周期调控的政策措施,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增公共卫生、市政设施、老旧小区改造、应急体系建设等内容,国家加大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的发行力度,极大地提振了发展信心。加之国家对中西部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不减、脱贫不脱政策,以及在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方面继续加大支持,各项机遇的叠加将会释放出更多政策红利,为我们争取项目资金、聚焦要素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必须抢抓宏观政策利好和重大战略机遇,奋力推动鲁甸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县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8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巩固脱贫成效,谱写全面小康胜利篇章。紧盯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做到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包保责任不松。如期完成减贫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对照脱贫标准,扎实做好查缺补漏,全面实现问题清零;重点盯准未脱贫户、返贫户、重点监测户及边缘户,逐项研究制定帮扶措施,逐户逐人补齐短板弱项,确保全县927户2865人未脱贫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着力巩固脱贫成效。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存在的短板弱项,集中资金投入、凝聚力量攻坚,持续提升贫困地区及贫困户的“软硬件”水平。鼓励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全面做好易地搬迁。对照省委、省政府“50个有”工作目标,全面完成卯家湾安置区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产业建设。扎实开展拆旧复垦复绿,盘活“三块地”,有效增加群众收入。把卯家湾安置区纳入城市一体化发展,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建立完善城市管理机制,实现搬迁群众市民化。持续落实政策保障。按照“四个不摘”要求,严格落实教育补助政策,加强控辍保学,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全面落实医疗保障和财政补贴政策,健全贫困人口疾病救治体系,切实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持续做好民政兜底和临时救助。完成脱贫攻坚普查,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二)全力抓好项目规划,推动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坚持把项目作为发展的载体、增长的后劲,不断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补齐短板,夯实发展基础。做好项目策划。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建设、大建设促进大发展,围绕现代产业、城乡建设、生态文明、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精心策划和储备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做实项目规划。主动对接各行业主管部门,准确把握投资政策和投资方向,广泛开展与规划设计单位的战略合作,全方位做实做细项目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推进项目建设。统筹抓好重点工程建设,确保都香高速茨院至龙头山段建成通车,加快环城公路西环和南环、板栗园水库等26个在建项目建设,新建农村公路126公里,启动国土综合整治、猫鼻子水库扩容供水、单家河坝水库、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配合做好攀昭毕铁路、鲁巧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有序推进5G网络建设,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亿元以上。强化要素保障。抢抓政策机遇,加大土地集约利用,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000亩;健全重大项目协调联动机制,提高土地报批、规划选址、征地拆迁等环节工作效率;落实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加强项目时序、工程节点、投资强度、服务保障全程管理,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今年是谋划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编制好“十四五”规划,事关未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将凝聚各方共识,汇集各方智慧,坚持结合实际、立足长远、超前谋划、全面细致的原则,高质量编制好“十四五”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科学绘制未来5年发展宏伟蓝图。

  (三)全力抓实产业发展,保持县域经济稳定增长。始终坚持以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为基本方向,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标,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继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58万亩以上,产量增长2%以上;建设5000亩高标准花椒示范基地,统一花椒加工工艺、品牌包装、市场销售,建设花椒烘干、花椒啤酒、花椒精油提取三条生产线,创建花椒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县;实现烤烟种植5.31万亩、收购15万担,新建高标准苹果基地1.5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1000亩、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6万亩;积极发展畜牧业,推动黄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实现畜牧产值9.48亿元、增长10.8%。持续壮大园区经济。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思路,优化园区布局,创新管理模式,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增加值13.5亿元、增长15%。启动园区增量配电网建设,完成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新增入园企业10户以上;严格落实处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启动建设理世集团速冻马铃薯薯条深加工等项目,力争高投绿色建筑产业园二期、康迪服饰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力支持本土企业释放产能,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升规纳统,新增规上企业3家以上。做强做优现代服务业。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积极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旅游产业,启动轿顶山景区保护性开发建设;着力将茨院物流园打造成为连接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陆港型物流枢纽;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推动“互联网+农业”融合发展,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加快培育文化、通信、电子商务等新增长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聚力扩大需求释放潜力,激发居民消费,不断打造服务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力争三产增加值增长9%以上。

  (四)全力统筹城乡建设,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打造有格局、有特色、有品质、有活力的城乡新典范。优化城乡规划布局。按照一城三区、昭鲁一体的目标,以昭通中心城市发展主人翁姿态,高标准规划,全面加快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多规合一”,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严厉整治违法用地、违章建筑,推动城乡发展既要加速外延扩张,又要强化内涵提升。按照“山水宜居现代新城”目标,有序推进“千顷池”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按照“设施现代化、村庄社区化、产业园区化、农民市民化”思路,以“千顷池”为核心,将文、桃、茨整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构建“一湖四园”的城市发展格局。加快美丽县城建设。强化精品意识,注重细节雕琢,切实提高城市品位。稳步推进卯家湾新区建设和湿地公园片区开发,加快1296户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进一步改造提升70个老旧小区,补齐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积极打造“美丽县城”,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推进城市绿化管养市场化、专业化;提升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力争做到城市管理无死角、全覆盖,努力营造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进程,坚持多元投入、分类推进、动态管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库建设。充分动员公益性岗位、低保对象对县域道路、河道、绿化、垃圾池实行四个网格化管理;大力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改造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1.1万座,每个自然村建成1个以上卫生公厕;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以户为单位的分类减量,启动乡村垃圾收集中转站建设,建立“户减量、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分类沿途减量的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实施乡村“一水两污”有偿服务、收费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城乡综合治理水平。

  (五)全力补齐民生短板,实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强化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优化义务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提升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持续推进崇文中学品牌升级;不断完善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完成卯家湾安置区幼儿园、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县第三中学建设。全面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加大医疗设施投入,支持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加快推进县疾控中心、县中医院建设,以医共体和医联体建设为抓手,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建设,着力增强公共卫生安全,提升卫生应急和疾病防控能力。切实强化社会保障。通过组建县乡两级服务中心和县乡村三级劳动者协会,依托县乡村组四级劳务输出微信平台,构建组织化劳务输出长效服务体系;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完成新增城镇就业3390人以上,有序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万人以上。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完善社会福利事业,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提高扶弱济困水平。大力发展乡村公共文化和体育事业,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规范殡葬秩序,抓好殡仪馆和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筹推进工青妇、红十字会、外事侨务、老龄、气象、科技、地方志等工作。

  (六)全力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天蓝地绿水清鲁甸。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之路,厚植绿色发展优势,持续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坚决完成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定期开展问题整治“回头看”,巩固提升整改成果。实施城乡绿化提升工程,新植树木1000万株,新增造林面积2.2万亩;强化土地、矿产、森林、河道管理,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牛栏江及龙树河流域生态修复、长江上游生态补偿示范项目建设。强化生态环境执法。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坚决守牢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加强对渔洞水库径流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区、非煤矿山等区域的生态环境监察。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和环境执法监督体系,确保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发展,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常态化机制。

  (七)全力推进深化改革,营造亲商便民服务环境。强化改革创新意识,着力破解影响发展的“壁垒”, 释放发展活力,把握谋发展、促发展的主动权。强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广政务服务在线一体化办理,做好行政审批标准化,政务服务便民化,真正让企业群众办事不求人,最多跑一次。建立政府部门政务服务公开承诺、公开考评机制,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县属国有公司市场化转型、实体化运作步伐,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重点抓好农村水价综合、承包地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有序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颁证,积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加快推进撤县设区和文屏、砚池两个街道设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约束,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减少一般性支出,加强财政资金使用过程监管,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实施更严格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逐步化解隐性债务,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拓展对外开放合作。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发展短板,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交流合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实施定点招商、精准招商,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提高招商引资履约水平,确保实现协议引资60亿元以上,力争实际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

  (八)全力维护和谐稳定,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平安鲁甸建设,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以“零容忍”态度深挖彻查严打各种黑恶势力及保护伞,实现“长效常治”;深入开展禁毒防艾工作,加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完善矛盾排查预警化解机制,健全矛盾纠纷调解网格,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化、规范化。坚持依法治访,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大根治欠薪工作力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强化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逐步提高应急管理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持续开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严格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建立健全“法治和自治相结合、部门执法和综合执法相结合、行政执法和司法相结合”的社会治理体系,形成上下协调、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全面治理的工作机制,重拳整治乱修乱建、乱停乱放、破坏公共设施等社会乱象;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推进村民自治规范化、程序化,提高乡村治理效能。统筹推进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能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满足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政府责无旁贷、重任在肩。我们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锤炼过硬作风,勇于自我革新,善于自我提升,争当新时代的奋斗者,不断加快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坚决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县委的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二)依法行政秉公办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继续完善全县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政府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落实,营造政府行为依法、全民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的社会氛围。持续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

  (三)担当作为履职尽责。以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勇往直前的发展动力、义无反顾的执行能力,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扛起发展的重任。从严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作风顽疾。把抓落实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任务,以清单管理、节点推进、交账销号的方式,切实增强政府执行力和落实力,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紧盯国家政策,抢抓一切有利条件,找机遇、找项目、找资金,最大限度将政策机遇转化为推动鲁甸发展的生产力。

  (四)从严治政持廉守正。全面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和招投标程序,坚决禁止一切不讲原则、不讲规矩,不守纪律、不守法律的行为。强化对重大政策落实、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投资项目、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的审计监督,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立潮头、阔步前行,为实现小康目标和“十三五”圆满收官而努力奋斗!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云南省,2020年,甸县,人民
sample
2020-10-15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