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

淄博(zibo)市位于北纬35°55′20″~37°17′14″,东经117°32′15″~118°31′00″之间,地处鲁中山区与华北平原的接合部,南依沂蒙山区与临沂接壤,北临华北平原与东营、滨州相接,东接潍坊,西与山东省省会济南接壤。市域形态南北狭长,南北最大纵距151千米,东西最大横距87千米。地理位置处山东中部,交通发达,是沟通中原地区和山东半岛的咽喉要道,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5965平方千米,占山东省总面积的3.8%。

淄博市位于华北平原东部、山东省中部,地处暖温带,属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景色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3.9℃,年平均降水量678.3毫米。最热月份为七月,平均气温为26℃,最冷月份为一月,平均温度为-2℃。
由于全市地形复杂,气候各异,有明显的地方性气候特点。南部山区的气候特点是:年雨量较大,多集中在夏季,但一般不易成涝;冰雹较多,汛期又多暴雨,常常造成山洪暴发;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较低,无霜期短,春霜期结束较晚,冻土期长。地域温差大:"山下桃花山上雪,山前山后不一天"。北部平原的气候特点是:年雨量适中,多集中于夏季,常有三年一遇的水涝;冬季寒冷干燥,少雨雪;春季少雨干旱,多西南大风,为全省春旱严重地区之一;秋季晴朗多旱,但夏旱危害尤大,平均五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夏季常出现短期的高湿天气,为全省高湿区之一。

【土地资源】全市土地总面积5965平方千米,已利用的土地面积5382平方千米,土地利用率90.23%。全市农业用地4147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9.52%;非农业用地1235平方千米,未利用土地583平方千米。在农业用地中,耕地面积2077平方千米,林地面积1038平方千米,果园面积584平方千米,其他农用地448平方千米。在土地总面积中,山丘、涝洼、平原、荒滩、水面各占45.2%、13.8%、33.2%、6.7%、1.1%;在土壤面积中,主要有棕壤、褐土、砂姜黑土、潮土、盐土,分别占13.6%、62.5%、7.5%、16.2%、0.2%。

【水资源】水资源有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降水是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源。全市水资源总量12.4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7.27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历史上淄博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全市发现矿产50种(含亚矿种),已探明储量的25种(含亚矿种)。全市探明矿床(区)157处(含10处共生矿产地),其中,大型矿床14处、中型矿床50处、小型矿床93处。煤、铁、铝土矿、耐火黏土等重要矿产多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区,矿产聚集度较高。曾经有11个矿种保有资源储量占全省同类矿产资源储量10%以上,且铁矿、石灰岩、耐火黏土等矿产在全省具有明显优势。但是经过长期开采,绝大部分矿种的资源储量已濒临枯竭。淄博市北部有较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生物资源】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共有生物615科、3753种。其中微生物151科、618种;植物156科、1645种;动物308科、1490种。极具价值的种类有食用菌30多种,农作物品种218种,木本植物431种,药材植物778种,饲草植物415种,水生动植物102种,畜禽86个品种,鸟类资源265种,病虫及天敌资源2165种。

【地质】淄博市以齐河—广饶断裂为界,以南属鲁西台背斜鲁中隆起区,以北属济阳坳陷区。鲁中隆起区由基底岩系和盖层组成。基底岩系由泰山岩群和新太古代—古元古代花岗岩构成,经历多期变质作用。盖层以寒武纪、奥陶纪地层为主,淄博盆地、沂源盆地、鲁村盆地内发育石炭纪、二叠纪及中生代的沉积。济阳坳陷区完全被第四纪地层覆盖。境内岩浆岩分布较广,前寒武纪变质岩浆岩分布于市区南部的基底岩系中,中生代燕山期岩浆岩分布于中北部的断裂交会或褶皱发育区。

【地貌】淄博市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中部低陷向北倾伏,南北高差千余米。以胶济铁路为界,以南大部分为山区、丘陵,岩溶地貌发育;以北大部分为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泛平原,土地平坦肥沃。北部有黄河、小清河流经,发源于市域内的河流有沂河、淄河、孝妇河等。全市山区、丘陵、平原面积分别占市域面积的42.0%、29.9%和28.1%。

【气候】地处暖温带,属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2017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502.0毫米,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日照时数2265.1小时。

【水文】河流。全市河流均为雨源型河流。主要有沂河水系的沂河,大汶河水系的柴汶河、汶河、牛角河,弥河水系的三岔河,小清河水系的淄河、孝妇河、乌河、东猪龙河、涝淄河,支脉河水系的支脉河、北支新河。黄河与小清河为过境河流。全市超过10千米的大小河流78条,平均河流密度0.295千米/平方千米。

湖泊。全市主要有马踏湖、大芦湖2个湖泊,湖区面积1491公顷。其中马踏湖位于桓台东北部,处于鲁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泛平原迭交地带。大芦湖处于黄泛平原区的高青县东北部,2001年改建为引黄平原水库,总库容3028万立方米。

泉群。淄博市内的地下径流,由于受地貌、岩性、构造因素的制约影响,一部分以天然泉的形式,沿构造破碎带和碳酸盐岩类与上覆弱透水层的迭夹带上升溢出,形成许多岩溶地下水上升泉群及其他岩组泉群。泉群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常年涌水,水质良好。自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加之干旱年份偏多,多数泉群干涸消失,少数涌水量大减或呈季节泉。

【行政区划】2017年,淄博市行政区划建制为五区三县,30个街道、58个镇。


张店区7个街道、6个镇:车站街道、公园街道、湖田街道、和平街道、科苑街道、体育场街道、四宝山街道、中埠镇、马尚镇、南定镇、沣水镇、傅家镇、房镇镇。

淄川区4个街道、9个镇:般阳街道、将军路街道、松龄路街道、钟楼街道、岭子镇、双杨镇、罗村镇、龙泉镇、寨里镇、西河镇、太河镇、昆仑镇、洪山镇。

博山区3个街道、7个镇:城东街道、城西街道、山头街道、白塔镇、域城镇、八陡镇、源泉镇、石马镇、博山镇、池上镇。

临淄区5个街道、7个镇:辛店街道、闻韶街道、雪宫街道、稷下街道、齐陵街道、齐都镇、皇城镇、敬仲镇、朱台镇、凤凰镇、金山镇、金岭回族镇。

周村区5个街道、5个镇:城北路街道、永安街街道、丝绸路街道、青年路街道、大街街道、王村镇、南郊镇、北郊镇、萌水镇、商家镇。

桓台县2个街道、7个镇:索镇街道、少海街道、果里镇、马桥镇、唐山镇、田庄镇、荆家镇、新城镇、起凤镇。

高青县2个街道、7个镇:田镇街道、芦湖街道、木李镇、青城镇、高城镇、黑里寨镇、唐坊镇、常家镇、花沟镇。

沂源县2个街道、10个镇:南麻街道、历山街道、南鲁山镇、鲁村镇、悦庄镇、大张庄镇、燕崖镇、中庄镇、西里镇、东里镇、张家坡镇、石桥镇。

【历史沿革】
太古时期,太昊伏羲氏兴起在齐地。
临淄是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氏的故墟。古帝少昊之世,以鸟为图腾的爽鸠氏族部落聚居在此地。
虞舜时期至夏代,有季氏族部落居住在临淄。
殷商时期,有姜姓逄伯陵氏、蒲姑氏居住在临淄。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武王二年封太公姜尚于齐地。建立周代齐国,都治营丘,后改称临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推行郡县制,天下设36郡。始置临淄县,属齐郡,郡治临淄。
两汉沿用秦制,仍置临淄县,为青州治所。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再建诸侯王国,封其子刘肥为齐王,衍嗣历哀王、文王、孝王、懿王、厉王等十余位齐王,先后皆治临淄。
三国时,临淄县属魏,隶于齐郡,青州州牧、齐郡太守仍以临淄为治所。
晋时,临淄县属青州齐国。临淄为齐王都,青州刺史亦治于此。
公元311年(永嘉五年),齐郡太守治临淄。
公元370年,前秦灭前燕;公元394年,后秦代前秦;晋灭后秦,改青州为幽州,设刺史镇广固城。后燕夺取广固建都,临淄为广固首邑,设都尹,为后燕都城。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济南府置淄州郡,治贝丘县,后改为淄川县。青州府撤高阳县,复立临淄县,并在其西北境立时水县,二县均属青州。
公元605年,时水县并入临淄县,临淄为高阳郡郡治。
北宋时,临淄县属青州,金时属青州益都府。金以前益都治所均在临淄。
元时,临淄为山东首府青州属邑,曾作为王都、州府、郡治的临淄逐渐淡出历史的中心舞台。
淄川建城于西汉之前,何时建城无考。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淄州,治贝丘县(后改为淄川县,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仍治淄川县,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含桓台、高青)、邹平及博兴部分地区。
天宝元年(742年)改置为淄川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淄州。
元中统五年(1264年)升为淄州路。
1916年5月,山东护国军政府在周村成立。
1939年2月,山东省军政会议在鲁村(属沂源)召开,为山东抗战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转折点。
1945年8月,成立淄博特区,设专员公署,隶属鲁中行政区,此即“淄博”一词作为政区名称之始。9月撤销。
1948年3月,淄博全境解放,8月再次成立淄博特区,隶属鲁中南行政区。
1946年1月二次成立,7月又撤销。
1948年3月淄博全境解放,8月再次成立淄博特区,隶属鲁中南行政区。1949年7月成立淄博工矿特区。
1949年7月,成立淄博工矿特区。
1950年5月,成立淄博专区。辖淄川、博山、临淄、桓台、长山、邹平、章丘、章历八县。11月,专区内设立淄博、张周两市。
1953年改为淄博工矿特区。
1955年3月,撤销淄博专区,设立淄博市,成为继济南、青岛之后山东省第三个地级市。
1959年1月淄博市与惠民专区合并组建淄博专区,淄博市改为专区辖市。
1961年1月淄博市与惠民专区分设,恢复为省辖市。市级机关由博山区迁到张店区。
1969年12月,临淄重新划入淄博市,设立临淄区,成为淄博市第五个市辖区。
1983年10月,桓台县重新划入淄博市。
1986年5月,应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邀请,淄博市作为79个世界大城市之一,参加联合国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大城市“人口与城市未来”国际会议。
1990年,高青县、沂源县划入淄博市。
1992年,国务院批准淄博市为“较大的市”,具有辖县权和地方立法权。

【人口】2017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70.8万人,比2016年增长2.1万人。户籍人口总户数151.8万户,总人口433.1万人。其中,男性215.3万人,女性217.8万人。出生人口6.9万人,死亡人口5.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仝计)

【民族】淄博市以汉族人口为主,属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48个少数民族成分,2.5万少数民族人口。万人以上少数民族有回族;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百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苗族、朝鲜族、彝族、维吾尔族、土家族、佤族、壮族、傣族、拉祜族9个;其余的36个少数民族人数均在百人以下。

  全市有1个民族镇(临淄区金岭回族镇),为全省4个民族镇之一。4个民族工作重点镇(街道):沂源县西里镇、沂源县东里镇、临淄区闻韶街道、周村区永安街街道。9个回族村(社区):临淄区金岭回族镇的金南社区、金岭一村、金岭四村;张店区马尚镇的马尚回民新村;周村区永安街街道的灯塔民族社区;沂源县东里镇的东村,西里镇的柳枝峪村、辛庄村、大刘庄村。1个蒙古族村:临淄区齐陵街道的刘营蒙古族村(全省唯一的蒙古族村)。

经济发展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78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49.9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490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2141.4亿元,增长9%。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4:53:43.6调整为3.1:52.1:44.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1781元,比上年增长6.6%,按年均汇率折算达15075美元/人。

精选留言

淄博市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