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全市总面积为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面积:总面积10654.1平方公里。人口:人口700多万。青岛气候有着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四季分明,夏短冬长;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降水适中,热量充足;春夏多雾,冬春风大。青岛夏季较内地短,一年平均只有80天,夏季平均气温为23摄氏度,最热的8月平均气温为25.1摄氏度,由于受海洋影响,比较凉爽,是人们避暑,疗养和游泳的最好季节。青岛近代历经沧桑,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景观,根据景点的分布和文化内涵,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四大区域,即:西部旧城区(西方近代城市风貌)、东部新区(现代化国际城市风貌)、市区腹地(胶东民俗文化风貌)、郊区(历代文物古迹风貌)。到青岛来游览,即可享受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风光。又可在观赏中外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晶中产生深层次的思索和启迪,因而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景观:趵崂山、八大关、栈桥、五四广场。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东南濒临黄海,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受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左右;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极端最高温度不超过38℃,是夏季避暑的绝好去处;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但无严寒。全年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摄氏度,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0.5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约660毫米。
【自然环境】
土地资源:2011年底,全市实有耕地面积41.98万公顷,下降0.2%;森林覆盖率37.77%,增长0.87个百分点;沿海滩涂约375平方千米,3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面积约9165平方千米。
矿产资源:青岛地区矿藏多为非金属矿。截至2007年底,已发现各类矿产(含亚矿种)66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的44%。其中,有探明储量(资源量)的矿产50种,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产的64.1%;未探明储量的矿产16种。已探明或查明各类矿产地730处,其中大中型矿床39处、小型矿床129处、矿点562处。优势矿产资源有石墨、饰材花岗岩、饰材大理石、矿泉水、透辉岩、金、滑石、沸石岩。潜在优势矿产资源有重晶石、白云岩、膨润土、钾长石、石英岩、珍珠石、莹石、地热。石墨、金、透辉岩主要分布在平度市和莱西市;饰材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崂山区、平度市、胶南市;饰材大理石主要分布在平度市;矿泉水在青岛市辖区内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城阳区、崂山区及市内四区和即墨市;滑石主要分布在平度市;沸石岩、珍珠岩、膨润土主要分布在莱西市、胶州市、即墨市和城阳区;重晶石、莹石主要分布在胶州市、即墨市、平度市和胶南市;地热主要分布在即墨市。青岛市石墨和石材矿保有资源储量居山东省首位,滑石、透辉石矿居全省第二位,沸石、矿泉水等储量也居前列。除铀、钍、地热、天然卤水、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外,矿产资源保有储量潜在总值达270亿元。
海洋资源:青岛海区港湾众多,岸线曲折,滩涂广阔,水质肥沃,是多种水生物繁衍生息的场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胶州湾、崂山湾及丁字湾口水域营养盐含量高,补充源充足,异样菌量比大陆架区或大洋区高出数倍乃至数千倍,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尤其是胶州湾一带泥沙底质岸段,是发展贝类、藻类养殖的优良海区。该海区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经济无脊椎动物、潮间带藻类等资源也很丰富。
光能、风能  青岛的风能资源丰富。据测定有效风能密度为240.3瓦/平方米,有效风能年平均时间达6485小时。光能资源也较好,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50.7小时,日照百分率达58%。
生物资源:青岛地区植物种类丰富繁茂,是同纬度地区植物种类最多、组成植被建群种最多的地区。共有植物资源种类152科654属1237种与变种(不含温室栽培种及花卉栽培类型)。原生木本植物区系共有66科136属332种,分别占山东木本植物区系科、属、种总数的93%、84%和80.2%。
青岛地区在脊椎动物地理分布区划上属古北界华北区黄淮平原亚区。由于受暖温带海洋季风影响,气候温暖潮湿,植被生长良好,适宜动物栖息繁衍,但大型野生兽类较少。现代青岛地区野生脊椎动物以小型动物为多见,已没有大型猛兽或大型草食兽。哺乳类动物有松鼠科、仓鼠科、鼠科、兔科、犬科、鼬科、蝙蝠科、猬科等;两栖类有蛙科、蟾蜍科、盘舌蟾科、姬蛙科等;爬行类有蜥蜴科、游蛇科、蝰科、乌龟、鳖等。属于国家一、二类保护的珍稀动物有66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有52种。特殊动物有白沙河产的仙胎鱼。区内野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大致可归纳为森林昆虫和农业昆虫。驯养动物主要有牛、马、羊、猪、狗等家畜和鸡、鸭、鹅等家禽。
青岛地区鸟类资源丰富。青岛市鸟类保护环志十余年来共采集标本2000余号,有19目58科159属383种,占全国鸟类1200种的31.9%,占山东省鸟类406种的94.3%,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珍禽11种、二级保护鸟55种。青岛地区鸟类主要有游禽、涉禽、陆禽、猛禽、攀禽及鸣禽六大类。
【行政区划】
青岛辖7区3县级市:市南区、市北区、黄岛区、崂山区、李沧区、城阳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
【历史沿革】
青岛市市名以古代渔村青岛得名。青岛市专名“青岛”本指城区前海一海湾内的一座小岛,因岛上绿树成荫,终年郁郁葱葱而得名“青岛”,后于明嘉靖年间首度被记载于王士性的《广志绎》中。明万历七年(1579年),即墨县令许铤主持修编的《地方事宜议·海防》中,有关青岛之名记述为:“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查看原作,阅读更多)”这里的“青”,即指青岛。青岛所在的海湾因岛得名青岛湾,由此入海的一条小河也被称为青岛河。青岛河口于明万历年间建港,称青岛口;河两岸的两个村落分别得名上青岛村和下青岛村;河源头的一座山于1923年也被定名为青岛山。
新石器时代,青岛是东夷人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区之一,遗留了丰富多彩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
商周时期,青岛是中国海盐的发祥地,位列中国“四大古盐区”和“五大古港”。
春秋战国时期,青岛建立了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即墨故城”(平度市境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城池遗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巡天下,三登琅琊(青岛黄岛区境内)。据记载,中国最早的一次涉洋远航——徐福东渡朝鲜、日本,就是从琅琊起航的。
汉武帝少年时代在不其(城阳区境内)做过胶东王,是中国有记载的到青岛地域巡游次数最多的皇帝。
唐宋时期,青岛作为衔接南北航运的“中转站”,成为中国北方沿海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
宋时专门在板桥镇(胶州市境内)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元朝,为方便海运漕粮,开凿了中国唯一的海运河——纵贯山东半岛的胶莱运河。
明清时期,青岛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属山东莱州府境内。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青岛,青岛沦为殖民地。
民国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
民国八年(1919年),中国以收回青岛主权为导火索,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水岭。
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国北洋政府收回青岛,辟为商埠。
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国民政府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国民政府接管青岛,仍为特别市。
1949年6月2日,青岛成为华北地区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改属山东省辖市。
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全市划分为七区:市南区、市北区、台西区、台东区、四沧区、李村区、浮山区。
1951年8月,市区调整为市南、市北、台东、台西、四方、沧口六区。
1954年7月,撤销浮山区,其区域分别划分给市南、四方、崂西和李村区管辖。
1958年9月,胶南县、胶县、即墨县划归青岛市管辖。至此,全市共辖7区3县,即市南区、市北区、台东区、台西区、四方区、沧口区、崂山郊区和胶县、胶南县、即墨县。
1961年10月,崂山郊区改建为崂山县,崂山县的行政区域为原崂山郊区辖区,仍归青岛市管辖。
1963年2月,撤销台西区,所辖区域分别划入市南、市北。
1979年1月,设立青岛市黄岛区。
1983年10月,平度县和莱西县划归青岛市管辖。至此,全市划为六区六县:市南区、市北区、台东区、四方区、沧口区、黄岛区和崂山县、即墨县、胶县、胶南县、莱西县、平度县。
1987年2月,撤销胶县设立胶州市。
1988年11月,撤销崂山县设立崂山区。
1989年7月,撤销平度县设立平度市,撤销即墨县设立即墨市。
1990年12月,撤销胶南县设立胶南市。至此,青岛市所辖5个县全部撤县设市(县级),成为全国第一个市管市的城市群。全市划为七区五市:市南区、市北区、台东区、四方区、沧口区、黄岛区、崂山区和胶州市、即墨市、平度市、胶南市、莱西市。
1994年5月,青岛市区行政区划作重大调整,撤台东区、沧口区,将原崂山区的一部分设立城阳区、李沧区,各区区域也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形成现在的七区五市: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1、市北区及四方区部分街道合并,设立新的市北区;崂山区一部分设立新崂山区,一部分设立城阳区,一部分与沧口区合并设立李沧区;2、撤销台东区,其行政区域并入市北区;将四方区的吴家村、错埠岭2个街道,崂山区李村镇的杨家群、河马石、夹岭沟、曲家庵子4个村和中韩镇的7号线以西的区域划归市北区;3、撤销青岛市沧口区,设立李沧区。将原沧口区的四流中路、振华路、晓翁村、四流庄、永安路、营子、板桥坊、楼山后8个街道和楼山乡、崂山区李村镇张村河以北的区域划归李沧区。
2012年11月,撤销青岛市市北区、四方区,设立新的青岛市市北区,以原市北区、四方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市北区的行政区域;撤销青岛市黄岛区、县级胶南市,设立新的青岛市黄岛区,以原青岛市黄岛区、县级胶南市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黄岛区的行政区域。调整后,青岛市辖6个市辖区,代管4个县级市。
2014年6月9日,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
2017年9月20日,撤销县级即墨市,设立青岛市即墨区。

人口

2017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929.05万人,增长0.94%;其中,市区常住人口625.25万人,增长25.79%。

经济发展

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11037.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0.97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4546.21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6110.10亿元,增长8.4%。三次产业比例为3.4:41.2:55.4。人均GDP达到119357元。

精选留言

青岛市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