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

渠县,隶属于四川省达州市,位于达州市西南部,与广安、南充、巴中山水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8′—107°15′,北纬30°38′—31°16′。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区和川中紫色丘陵区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渠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北段西侧,属川东平行岭谷区和川中紫色丘陵区的过渡地带。东接大竹,西连营山、蓬安,北界达州市达川区与巴中市平昌县,南通广安。东西宽36千米,南北长55.55千米,边界线总长283.5千米。
幅员面积2018.37平方千米。渠江由巴河、州河在渠县三汇镇汇流形成,沿华蓥山麓自北向南流,全长720千米,流域面积3.92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663立方米/秒。支流呈北东—南西或从西向东曲折环绕流入渠江。
县境东西北三面环山,东北高、西南低平,海拔222-1196.2米,相对高差974.2米,平均海拔360米,绝大部分区域海拔在500米以下。渠县出露地层,从三叠系到第四系除白垩系、第三系因沉积间断缺失外,其余均有分布,以侏罗系红色陆相地层分布最广。全县国土中,丘陵占总面积的60%,低山占29.1%,河谷阶地占10.9%。县境东部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东安与龙潭乡接界的万里坪海拔1196.2米为渠县第一高峰。西北部一带,为红层低山,海拔500-889米,柏水乡陈家寨主峰海拔889米为西北部最高点。余为连绵起伏的红色丘陵,海拔在300-500米不等。渠江、流江河沿岸属侵蚀堆积层,形成平坝河谷和多级阶地。为川东北丘陵大县。
土地资源:渠县属于四川丘陵农业大县,土地总面积20.18万公顷,耕地面积8.65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42.9%,人均耕地0.057公顷。其中水田4.81万公顷,旱地3.83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62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8%。以农用地为主,农地面积为15.8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8.40%;园地面积0.68万公顷,占3.40%;林地面积2.87万公顷,占14.20%;牧草面积2.02万公顷,占10%;城乡居民点及工矿建设用地面积3.77万公顷,占14.80%;水域面积5.07万公顷,占25%;未利用地面积2.58万公顷,占12.58%。在特定地质构造影响下,受其成土因素综合作用,形成地带性土壤——黄壤;幼年岩性土壤——紫色土;近代河流淀积物经耕作熟化而成的土壤——冲积土;地带性黄壤、幼年岩性土壤、河流冲积土壤,经人为淹水、耕作形成特殊土壤——水稻土等类型。平坝、浅丘以粘土、黄壤土为主,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油菜、花生、甘蔗等农作物。山地丘陵多系紫色页岩和白沙岩,适宜发展柑橘,茶叶、花椒等经济林木。全县由于人口多,人均土地面积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
水资源:县境内有大小河流306条,河流总长839.9千米,河网密度每平方千米0.41千米,属渠江水系。水资源量8.57亿立方米,县境外入境水资源量210.73亿立方米。中干年可供水1.84亿立方米,总需水量1.87亿立方米;干旱年可供水量1.51亿立方米,需水量2.1亿立方米。总体上呈现水资源短缺状况。渠江面宽水深,由北向南蜿蜒县境东部,流经16个镇、乡,再经广安、华蓥市至重庆市合川境内注入嘉陵江。县内流长99.8千米,其中渠化工程河段72千米,年平均流量635.87立方米/秒,平均年径流量232.81亿立方米,属于四级航道,100吨左右的船舶可四季通航。
流域面积4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的水能资源蕴藏量18万千瓦,集中渠江干流10.72万千瓦,巴河2.9万千瓦,州河1.54万千瓦,流江河1.46万千瓦,中滩河等13条支流1.38万千瓦。水资源以河川径流最为丰富,但径流量的季节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6-10月,洪涝灾害时有发生,河道迂回曲折,有利于农业灌溉,天然水质好。
生物资源:县内有用材林木26科60余种。主要有柏树、马尾松、杉木、青杠、桉树、杨树、槐树、苦楝、香椿、千丈、桤木、泡桐、梧桐以及慈竹、斑竹、白甲竹等;经济林木有13科36种,主要有油桐、茶树、桑树、杜仲、棕榈、女贞、花椒等以及果树类的柑、橙、柚、桃、李、杏、柿、樱桃、枇杷、核桃、苹果、石榴、柠檬等,是四川省柑橘生产基地县之一;风景及观赏林木有14科20余种,常见药材、花卉、中药材近200余种,分布全县各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1.52%。
动物资源丰富。农民常年饲养猪、牛、羊、犬、兔、鸡、鸭、鹅、鸽等家禽及鱼、蜂、蚕等。是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建设县之一。县境内渠江及其支流有鱼类17科90种;常见的鸟类有27科68种;常见的兽类有12科30种。近年来,一些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在县境内出现,被国家列为一、二级重点保护的金雕、金猫、长耳鹞、白尾鹞、红角鹞、娃娃鱼也时有发现。
矿产资源:境内有矿产种类有23种,包括煤、石油、天然气、菱铁矿、高岭土、铝土泥岩、石膏、白云岩、岩盐、砖瓦用页岩、锶矿、硫铁矿、石灰岩、卵石、河砂、石英砂岩、膨润土、紫色页泥岩、砂岩、粘土、硅石、钾盐、矿泉水。先后开发利用的矿产种类有煤、石灰岩、砖瓦用页岩、锶矿、建筑用砂砾石、石膏、岩盐等7种。县域内非金属矿产资源较丰富,石灰岩、石膏、岩盐是渠县优势矿产种类,其中石灰石探明储量12亿吨,石灰石碳酸钙含量96%,属全国三大富钙矿区之一。岩盐探明储量1.12亿吨。汇南乡偏崖子、望溪乡龙门石膏矿床探明储量分别达5715万吨和5494万吨。全县大、中、小型矿床43处,占矿产地总数的69.3%,其中大型矿床2处,占3.2%,即汇南乡偏崖子背斜北段石膏矿和龙门峡南矿段石膏矿;中型矿床4处,占6.4%,分别是龙门峡北矿段石膏矿、鲜渡河岩盐、汇南付家坡石灰岩;小型矿床37处,占59.7%,主要为煤、钾盐、锶矿、石灰岩、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砂砾石、砖瓦用页岩等矿种矿床。
矿产资源分布广泛,煤炭主要储藏于华蓥山背斜西翼,储量较为丰富,主产于龙门峡、琅琊、汇南、梨树寺、曾家沟、临江、龙峡、龙潭、大峡、卷硐、下毛坝等11个井田中;石灰石则多储藏于华蓥山背斜核部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岩层中,CaCO3含量达96%以上,属全国三大富钙矿区之一;砖瓦用页岩、膨润土则广布于渠江以西侏罗系中统上沙溪组(J2S)岩层中;含钾岩石沿三叠系雷口坡组(T1l)和嘉陵江组(T1j)岩层中,表现为从汇南乡至望溪乡长达45千米的区域内,时隐时现,以汇南烂泥湾和望溪龙门峡储量最大;岩盐储藏存于嘉陵江组顶部至雷口坡组底部,盐体分布750平方千米,地质储量达1050亿吨,盐层总厚度达200米以上,氯化钠(Nacl)平均含量96%。便于集中开采,是理想的盐矿开发重地。
行政区划:
现辖60个乡镇。县人民政府驻渠江镇。
渠江镇天星镇临巴镇土溪镇三汇镇文崇镇涌兴镇贵福镇岩峰镇静边镇清溪场镇宝城镇有庆镇鲜渡镇琅琊镇渠南乡渠北乡青龙镇板桥乡锡溪乡龙潭镇河东乡李馥镇青神乡流溪镇东安乡汇东乡汇南乡汇北乡丰乐镇报恩乡安北乡平安乡千佛乡柏水乡大义乡义和乡水口镇三板镇巨光乡蔡和乡鹤林镇白兔乡青丝乡万寿乡射洪乡望江乡和乐乡龙凤乡新市乡宋家乡定远乡嘉禾乡李渡镇望溪乡双土乡拱市乡中滩镇屏西乡卷硐乡
渠江镇 渠光社区,南桥社区,南门社区,胜利社区,后溪社区,和平社区,四合社区,解放社区,北门社区,南坝村,鞍山村,两路村,山星村,四圣村,珠山村
天星镇 文峰社区,合力社区,天星社区,五井村,菜场村,长青村,中心村,文昌村,合力村,天星村,八蒙村
临巴镇 临巴社区,石子社区,观音村,溪口村,偏岩村,福善村,后河村,寨湾村,麻园村,龙溪村,凉桥村,四面村,炭渣村,群团村,竹林村
土溪镇 土溪社区,城坝村,天府村,上游村,万合村,石千村,天堂村,田家村,汉阙村,莲坪村,茶垭村,三星村,美湾村,高垭村,广禄村,坪溪村,三面村,涟水村,万家村,洪溪村,先锋村
三汇镇 兴民社区,向阳社区,环城社区,北坝社区,川水社区,长久村,大盘村,金河村,五金村,深井村,重石村,白塔村,西坪村,响滩村,官田村,新胜村,大洞村,方碑村,三溪村
文崇镇 文崇社区,台山村,促进村,革新村,学堂村,庙坝村,石湾村,谭坝村,下湾村,山峰村,文崇村
涌兴镇 涌兴社区,涌西村,涌北村,石龙村,涌东村,群益村,涌南村,涌郊村,勤俭村,云岭村,庙寨村,双梯村,玉滩村,白坡村,兴武村,枫木村,洪坪村,三元村,永兴村
贵福镇 贵福社区,八台村,寺垭村,龙骨村,金垭村,石桥村,文乐村,大庙村,洞子村,园井村,新店村,印盒村,东山村
岩峰镇 岩峰社区,清贤村,百宝村,高北村,凤阳村,书湾村,石坡村,回龙村,鹞山村,月宫村
静边镇 静边社区,沙嘴村,梨村,爱国村,金星村,五爱村,永乐村,春光村,官渡村,桂花村,红花村,龙山村,白泥村,山坡村,双鹅村
清溪场镇 清溪场社区,龙咀村,皂角村,七眼村,帽合村,小通村,钟寺村,白花村,斜岭村,连环村,玉印村,安乐村,通济村,新田村,紫坝村,渌沼村
宝城镇 宝城社区,宝城村,和平村,新民村,马头村,青龙村,复兴村,观龙村,连丰村,沙坡村,石庙村,石桌村
有庆镇 吴家街社区,居委民员会新兴街社区,兴隆村,长春村,军营村,云岭村,龙头村,平滩村,元宝村
鲜渡镇 鲜渡社区,关房村,金花村,石鼓村,米坡村,三庙村,石门村,玉林村,宝塔村,大丘村,五峰村
琅琊镇 琅琊社区,琅琊村,三台村,大仙村,关仓村,奉家村,琅庙村,金马村,高云村
渠南乡 渠南社区,五里村,大山村,花园村,胜利村,金桥村,新联村,小山村,五四村,李坝村,五龙村
渠北乡 跃进村,黄山村,铁垭村,牌坊村,双桥村,前峰村,庆丰村,流江村,云峰村
青龙乡 青龙社区,乐寨村,双河村,石河村,三堰村,瓮中村,曙光村,烟灯村,寿桥村,山坪村,铜鼓村,双凤村
板桥乡 板桥社区,三圣村,金玉村,立石村,鼓锣村,曹家村,新糖村,白马村,狮岭村
锡溪乡 锡溪社区,龙井村,向光村,中道村,石咀村,民胜村
龙潭乡 龙潭村,群乐村,大峡村,文星村,宕渠村,双龙村,老龙村,龙寨村,团石村
河东乡 云一村,河东村,箱石村,石垭村,沙石村
李馥乡 李馥社区,合寨村,绿市村,红寺村,凤凰村,高洞村,凉风村,灯塔村,李馥村,互助村,铁牛村,高寺村,真武村,青山村,天鹅村,石栀村
青神乡 火花村,滑石村,黄石村,金蝉村,四岭村,平碾村
流溪乡 流溪社区,祥兴村,燕岩村,石柱村,凉井村,千秋村,高庙村,瓜坝村,新象村
东安乡 石板村,长岩村,斌山村,高岭村,广坪村,栏桥村,里坪村,妙山村,美垭村
汇东乡 号房村,东坪村,太平村,文家村,土城村,山青村,白蜡村,天城村,龙眼村
汇南乡 金鱼村,干溪村,九窑村,快活村,邓家村
汇北乡 清梁村,火盆村,联合村,鹞子村,乐江村
丰乐乡 丰乐村,茅滩村,碑岭村,跃寨村,光辉村,川燕村,黎乐村,黎明村,大湾村
报恩乡 清河村,八一村,安民村,响铃村,金光村,金竹村,桌垭村,大溪村,沙湾村,全胜村,新庙村
安北乡 南山村,西垭村,高桥村,白岩村,平桥村,双凤村
平安乡 福庵村,金岭村,木岭村,稻粮村,平安村
千佛乡 千佛社区,水井村,齐心村,花石村,团结村,精华村
柏水乡 鼓岭村,登梁村,碾坪村,锅顶村,小寨村
大义乡 大义村,庙沟村,三湾村,陈家村
义和乡 店湾村,白石村,五星村,横岭村,前进村
水口乡 水口社区,长沟村,大田村,丁字村,汉亭村,团林村,顶灵村,中房村,坪花村,罗田村,柏杨村
三板乡 三板社区,三板村,荆山村,香安村,福城村,神山村,大石村,大雾村
巨光乡 八庙社区,八庙村,金土村,富强村,铜佛村,凤鸣村,王家村,育林村,西村
蔡和乡 川河村,三脚村,锅滩村,米垭村,常家村
鹤林乡 鹤林社区,柳垭村,檀木村,阳山村,新桥村,高山村,安全村
白兔乡 白兔社区,白兔村,九龙村,峰坪村,群康村,膏泥村,寺岩村
青丝乡 邓坪村,大坪村,寨子村,鸦湾村,白鹤村,鼓坪村
万寿乡 天马村,牛角村,磨滩村,磨盘村,灵感村
射洪乡 射洪村,桂坝村,跳蹬村,太山村,太阳村,黄龙村,齐乐村,清水村,马鞍村
望江乡 望河社区,魁字村,小湾村,搭连村,新房村,梅乐村,武坪村,尖山村
和乐乡 河垭村,双盘村,响水村,西阳村,东阳村
龙凤乡 观阁村,紫凤村,龙台村,黄渡村,娱乐村,茶山村,宝珠村,踏水村
新市乡 新市社区,三堡村,方井村,飞燕村,三拱村,五通村,白云村
宋家乡 宋家村,鸡山村,小黎村,大黎村,碾坊村,太吉村
拱市乡 拱市社区,河坝村,狮子村,莲花村,绿水村,高滩村
中滩乡 中滩社区,中滩村,天山村,宋岭村,寨坪村,桥坝村
屏西乡 屏西社区,龙尾村,林湾村,元通村,人和村,汤家村,云龙村
定远乡 定远社区,新寨村,大沟村,团寨村,争鸣村,四合村,桔园村,龙舌村
嘉禾乡 嘉禾社区,堰塘村,龙桥村,禾嘉村,雅化村
李渡乡 李渡社区,灯台村,大林村,九岭村,新渡村,新和村,山河村,狮牌村,坪水村,永寺村,金锣村,石岭村,伏龙村,玉河村,祥云村
望溪乡 望溪社区,保和村,二郎村,包山村,堰湾村,庆安村,望溪村,石坝村,张庙村,河水村,堰坝村
双土乡 双土村,吴寨村,燕山村,石碾村,园锋村,高拱村
卷硐乡 卷硐社区,卷硐村,梨树村,逢春村,船石村,向桥村,陡梯村
历史沿革
2万年到1万年前,渠县土地上已有人类活动。石制砍砸器、石锛、石斧、骨针、陶网坠及陶纺轮等新石器时代中期出土文物为当时人类留下的生产、生活器物。1万年至4、5千年前,已有原始村,落,人们始聚居开发。
据考证,渠江、嘉陵江流域的土著先民为“蛇巴”。秦汉时期,“蛇巴”以麻布为赋,“巴人呼赋为賨”,賨人由此得名。賨人由游牧渔猎逐步转为农耕。商周之际,即以今渠县土溪镇城坝为活动中心,约在春秋中期建立“賨国”,《华阳国志.巴志》载:“长老言,宕渠盖为故賨国。今有賨城、卢城”。即宕渠县域地为賨国最后之疆土。国都设在渠县城东北37千米处(今土溪镇城坝村)。宕渠故城在东汉时经车骑将军冯绲增修,又称“车骑城”。《太平寰宇记》渠州:“巴西宕渠,邻山重叠,险比相次,古之賨国都也”。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马错、张仪出兵伐蜀,灭蜀后,“仪贪巴苴之富”遂灭巴,賨国亦随之覆亡。
秦国统一蜀、巴、賨后,于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推行郡县制,置宕渠县(隶巴郡),治地賨城(今土溪镇城坝村)。秦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后,仍置巴郡宕渠县。
汉武帝元封五年(106),全国设13刺史部,巴郡宕渠县隶益州。东汉时,宕渠县署官为令,户口万户以上,列为上等县。和帝永元年间(89-105),析宕渠之东置宣汉县(治今达州市区),析宕渠之北置汉昌县(治今巴中市巴州区)。建安六年,固陵郡人争巴名,益州牧刘璋改永宁为巴郡,固陵为巴东郡,原巴郡为巴西郡,郡治阆中。时称“三巴”。
刘备领蜀后,鉴于巴西多事,又为拒曹要地,于建安二十一年(216)以巴西宕渠旧县地置宕渠郡,治地賨城,领宕渠、宣汉、汉昌3县,封賨族上层人物为“邑侯”,郡理宕渠县为“宕渠侯国”。
西晋永宁元年(301),巴氐人李特、李流(祖籍宕渠县)兄弟被入蜀流民推举为领袖,旋即起义。李特死后,其子李雄在成都建立大成政权,建元建兴(304)。大成国分置六州,其中梁州辖8郡。李雄当皇帝后,将故乡宕渠县复升宕渠郡,属梁州,领地同前。338年,李寿改国号为汉。成汉政权维持44年,后因战乱,宕渠郡不成治。东晋永和三年(347)桓温伐蜀,成汉亡。东晋时混战不休,政区混乱。宕渠郡仍置,领属同前。
成汉以后一百多年间,宕渠土地上连年战争,天灾人祸同降,人民流亡,经济凋敝,古老的宕渠文明被毁灭。
宕渠从先秦建县起,共历835年。其中建郡300年左右,荒不成治和侨理他处,各50余年。
南朝大梁政区建置徒增数量,一州一郡一县,甚有州无郡县。梁普通三年(522),置流江县;同时置北宕渠郡,领流江、始安2县。大同三年(537)置渠州,为渠县建置史上设州之始。今渠江镇,时为州、郡、县治地。另有北宕渠郡属新州,治地盐亭。梁太清元年(547),渠州仍置,辖北宕渠、景阳2郡。北宕渠郡仍领流江、始安2县。
北周(557-580)在州郡之上置总管府,渠州隶利州总管府。武成元年(559),北宕渠郡改为流江郡。渠州领流江、景阳2郡外,另撤潾州所属2郡归渠州。流江郡领流江、景阳2郡。
隋(581-618)统一全国后,改地方政区为州县两级制。开皇三年(583),以原流江、潾山和容山容川(今垫江)3郡合置渠州,领流江、賨城(原始安)、潾水、垫江4县,州治同前。流江郡至此废。大业三年(607),渠州改名宕渠郡,新增宕渠(治今营山县黄渡场)、咸安(治今营山县东北)2县,州郡治地同前。
唐朝(618-907)政区先后有所改易,基本为州县两级制。武德元年(618)改宕渠郡为渠州,分流江县地置賨城(治今渠县城坝)和丰乐(治今渠县丰乐乡)2县,渠州领3县。贞观元年(627),省并州县,划全国为十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增为十五道,渠州由山南道改属山南西道,受兴元府节制。天宝元年(742),改渠州为潾山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渠州,领流江(州治)、渠江(原始安,今广安肖溪乡)、潾山、潾水、大竹(久视元年置,至德二年划属)等5县。天复三年(903),王建称蜀王,形成全蜀割据局面。
五代时期(907-960),前蜀(907-925)分渠州置潾州,大竹县划归渠州。后唐有蜀9年(925-933),建置仍旧。天成年间(926-930),流江人徐承谅任“静边军节度使”,渠州曾为节度使驻地。后蜀渠州领流江、大竹、潾山、潾水、渠江等5县。
北宋政区以道改路,实行路州县三级制。渠州初隶西川路,后属川峡路。渠州领流江、邻山、邻水3县。南宋末,渠州徙治流江县东北40千米之礼义山逾20年(1255-1275)。
蒙古在中统元年(1260)即置渠州路军民总管府,至元十一年(1274)改置渠州“安抚司”。至元二十年(1283)还治旧城,罢安抚司改置渠州,隶四川行中书省顺庆路。渠州领流江、大竹(1283年徙今治)2县。
元末,明玉珍率军入川,至正二十二年(1362)在重庆建大夏政权,渠州及属县皆归附。
从南梁至明初854年(522-1375)中,流江建郡为地方二级政区25年(559-583),在县治设州839年(537-1375)。
明洪武九年(1376)撤渠州,改流江县置渠县,隶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顺庆府广安州,治地仍为流江故城(今渠江镇)。崇祯末,张献忠农民义军三破渠城。崇祯十七年(1644)冬,渠县为张献忠大西政权统辖。大西大顺三年(1646)张献忠战死,南明永历政权联合义军反击清军。顺治五年(1648),义军首领杨秉胤率数万之师与县令吴雯龙固守礼义城。郭荣贵纠集“宗族乡里”数千人驻大斌山对抗义军,于顺治六年“间走清大营请兵,输饷千石,愿为前驱”,引导清军击败义军,渠县“始入(清朝)版图”。
康熙十二年(1673),渠县为吴三桂叛军占领,康熙十九年(1680)重归清朝。
嘉庆七年(1802),四川州府之上分设5道,渠县初属川北道顺庆府(治今南充市),十九年改隶川东道绥定府(治今达州市)。宣统三年(1911)十月二十二日(12月11日),渠县宣布独立,接受重庆军政府领导。后四川军政府成立,渠县直隶于省。
民国3年(1914),川东道改称东川道,辖渠县等37县。民国4年袁世凯称帝,渠县脱袁独立。民国7年,军阀割据四川,当年11月后,渠县先后为颜德基、喻海清、罗泽洲、杨森等部防区。16年,渠县改隶嘉陵道,次年直隶于省。民国24年川政统一,全省划18个行政督察区,渠县属第十区。35年6月,改设专区,渠县隶大竹专区,直至解放。
1949年12月12日,渠县解放,建立渠县解放委员会。12月25日,渠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大竹行政督察专员区。1952年9月,成立四川省,1953年3月9日撤大竹专区,渠县改隶四川省达县专区(地区);1999年6月20日,达县地区改建达州市,渠县为其7个县市区之一。
从定名渠县到2015年,历时640年。从先秦建县起,已历时2330年。
人口 2018年,渠县户籍总人口1343760人。全年出生人口13650人,人口出生率9.43‰;死亡人口7102人,人口死亡率4.91‰;全年自然增长人口654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2‰。年末常住人口111.61万人,城镇化率为38.9%
经济发展 2018年,渠县生产总值(GDP)274.72亿元,比2017年增长8.3%。
著名人物 古代名人
冯焕(?-121年),字平侯。东汉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博览文武典籍。入朝任掌管朝廷文书章奏,协办日常政务的尚书和为宫廷办事的侍郎。
永元元年(89年)冯焕随幕府中护军班固北伐北匈奴,出谋划策,屡建勋功,取得燕然山大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后出任河南京令、豫州和幽州刺史等职。冯焕一生忠于汉室,骁勇多智,为统一和巩固东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位东汉名臣做官时不畏权贵,不避亲疏,执法不阿,曾多次严办一些劣迹昭彰、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建光元年(121)初,冯焕奉令率玄菟太守姚光、辽东太守蔡讽等领兵去征讨高句骊王反叛集团,大获全胜。由于朝中贪官污吏不满冯焕又立新功,伪作玺书谴责冯焕和姚光,并赐以欧刀(古代处决用的刑刀),且令辽东都尉庞奋立即行刑,以报复冯焕。
冯焕之子冯绲劝父上书自讼,汉安帝派监察御史查实后,诛杀庞奋,但冯焕已病逝狱中。汉安帝闻讯,非常痛惜,赐钱十万安抚其亲属,封其子冯绲为郎中。在其故里宕渠县治立“故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冯君神道”阙,此即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冯焕阙。
冯绲(?--167年),字鸿卿(又作皇卿)。巴郡宕渠(今四川渠县)人。幽州刺史冯焕之子,东汉时期名将,历仕东汉顺、冲、质、桓四朝。
冯绲年少时研习《公羊春秋》、《司马兵法》。早年因帮助父亲洗罪而闻名。他家富又好施舍,屡次赈救穷急之人,因而被州里人所爱戴。历任郡诸曹史、督邮、主薄、五官掾功曹等职,被举为孝廉,后来被任命为蜀郡广都县长,任职四年,颇有政绩。升职为武阳县令后,诛杀犯法的豪强,因公事而离职。又任广汉属国都尉,被司空府征召,为侍御史,升职为御史中丞。
建康元年(144年)八月,九江人范容、周生等劫掠城邑,屯据历阳,成为江、淮之间的巨患。朝廷派冯绲以御史中丞职务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与中郎将滕抚一道击破群贼。但因强行迫使州郡进兵而被依法制裁。
冯绲其后被司徒府征辟,任廷尉左监正、治书侍御史。后出任陇西太守。在任内,冯绲用恩信晓谕羌人投降,羌人都停止活动各自散归原处,因事被免职,后因羌人暴动,复任陇西太守,以疾病被征召入朝任议郎,又任治书侍御史、尚书,出任辽东太守。后再次入朝任京兆尹,旋即担任司隶校尉,所在之处都树立了威刑。又升为廷尉、太常。
延熹五年(163年),长沙叛军在此前进犯益阳,武陵蛮亦乘机作乱。朝廷拜冯绲为车骑将军,在其家乡宕渠县征调“板楯蛮”出征。绲领兵十余万抵达长沙郡,叛军闻讯后,都到营中求降。冯绲趁机率兵进击,共斩得四千多颗首级,受降十多万人,荆州得以平定。朝廷下诏赐冯绲钱一亿,但冯绲坚辞不受。
冯绲率军回师后,推功给应奉,并举荐应奉任司隶校尉,而自己上书请求辞职,朝廷不许。但监军使者张敞秉承宦官的旨意,上奏弹劾冯绲带两个奴婢穿戎服随军出征,又常在江陵刻石纪功,请求下诏给有关部门审理。尚书令黄俊奏议,认为降罪但没有正法,所以不应该过多纠缠。
恰逢长沙盗贼又起,攻击桂阳、武陵二郡,冯绲因为军还而盗贼再起,遭免职。不久,又拜将作大匠,转任河南尹。后改任廷尉,为被诬陷的荆州刺史李隗等人辩白,认为他们不应该被处以重刑。
当时山阴太守单迁因罪下狱,冯绲经核查定其死罪。单迁是已故车骑将军单超的弟弟,于是诸宦官互相包庇,一共诬告冯绲。冯绲与司隶校尉李膺、大司农刘祜一起被罚在左校工作。应奉上疏为冯绲等人说情,冯绲得以免罪,被释出。后又拜屯骑校尉,再任廷尉,上奏认为宦官的家属亲信不应该担任州郡要职。意见未被采纳,不久逊位。
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冯绲去世,诏赐谥号“桓”。
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县)人,幼为外家何氏收养,所以又叫何平,后改回王姓。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九月,巴西郡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举巴夷、賨民依附曹操,王平随杜濩、朴胡等被迁往洛阳,被任命代理校尉。二十四年,刘备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王平随曹操率领大军来争汉中,却被刘备击败,王平得以投降刘备,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王平随诸葛亮北伐。参军马谡请战,诸葛亮派其守街亭,明令当道扎寨以阻曹军。王平时为马谡副将,马谡舍大道而上山屯守,举动失宜,王平连连规劝不听,被魏将张郃断了水源,马谡惨败,士卒离散。唯有王平所领的千余人士兵鸣鼓自持、徐徐而退,张郃怀疑王平有伏兵,不敢进攻。于是王平将诸营军士收拢并率领他们平安归还。诸葛亮将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等诛杀,夺将军黄袭等人兵权,王平因为表现突出被拜为参军,统领无当渠,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王平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辅助车骑将军吴懿驻守汉中,兼任汉中太守。十五年进封安汉侯,代替吴懿督汉中,“平安三侯”(马忠、王平、邓芝)威名始于此时。
延熙元年(238年),大将军蒋琬驻沔阳,王平被召到大司马府,蒋琬任命王平为任前护军。延熙六年,蒋琬病重,回军驻扎涪县。任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
七年(244年),魏帝命曹爽率领步骑十余万进攻汉中,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有人说:“现在我们的兵力不足以阻挡魏军,应该放弃关隘固守汉、乐二城,魏军进入汉中以后,涪城的援军一到,就可以将阳平关抢回来。”王平却说:“不行,汉中去涪城有一千余里,魏军若是得了阳平关就会成为祸患,现在应该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我为后拒,若是魏军分兵进攻黄金城,我亲自率兵前往救援,到时候涪城的救兵就刚好到来,这才是上策。”唯有护军刘敏赞成王平的意见,于是就按王平的计策行事,涪城诸军以及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被击退,如同王平当初料想的一样。
当时马忠在南中,邓芝驻守永安,王平在汉中,三人各守一方,保障蜀汉的平安。
王平在军旅中长大,不会写字,认识的字不超过十个,但是他能口述让别人代写表章,均有意理。王平让人读史传等书籍,自己在一旁听,能知其大义,论说时不失其主旨。王平遵循法度,与人交谈从不开玩笑,从早到晚,都能端正坐姿。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王平去世,其子王训继承爵位。
李特(?--303年),字玄休,巴西宕渠(四川渠县)人,賨人之后。东羌猎将李慕之子,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建立者李雄之父,是成汉政权的奠基人。
李特性格雄武沉毅,与兄弟李庠、李流随流民流徙巴蜀。永康元年(300年)十一月,益州刺史赵廞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欲谋割据。赵廞笼络李特兄弟聚合流民。李庠率四千骑兵归附赵廞。赵廞任命李庠为威寇将军,封阳泉亭侯,视为亲信。李庠骁勇,很得人心,队伍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因议论当下形势、鼓动赵廞图谋天下,赵廞佯以悖逆而大怒,借其故便把李庠与他的子侄、宗族三十余人一齐杀害。当时李特、李流都在外带兵,赵廞派人去安抚告慰他们说:“李庠说了不应该说的话,应判死罪。与你们兄弟不相干。”并任命李特、李流为督将。李特、李流怨恨赵廞,领兵马至绵竹,而赵廞在绵竹之石亭屯兵万余人防范。李特兄弟密聚七千余人连夜奔袭成都,赵廞手下将领逃散而致败亡。朝廷以讨赵廞功,拜特宣威将军,封长乐乡侯,流为奋威将军、武阳侯。
301年,惠帝以梁州刺史罗尚入蜀,为平西将军、益州刺史。朝廷意遣流民归于本处,流民俱投靠李特兄弟,遂在绵竹聚合,扎下大营。六郡的流民一致推举李特做首领,于是李特自称使持节、大都督、镇北大将军。广汉太守辛冉等畏惧李特兄弟聚众成势,遂遣都尉曾元领步骑三万偷袭,罗尚亦遣兵助攻,被李特将计就计杀的大败。继而攻占广汉。时罗尚贪残,为患百姓,而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民谣唱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
太安元年(302年),河间王司马颙派督护衙博、广汉太守张征征讨李特,三路进攻李持,李特大败晋军。特在广汉自称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大将军、大都督,改年号为建初,赦免其辖境内的罪人。次年二月,罗尚派兵袭击李特的兵营,各土堡全都响应,连续战斗两天,李特因兵少不敌而兵败,收集余下的部众,退往新繁。罗尚的军队撤回时,李特追击他们,转战三十多里。罗尚派出大军迎战,李特的军队惨败,罗尚斩杀李特和李辅、李远,焚烧他们的尸体,将首级传送到洛阳,流民非常惊惧。李荡、李雄收容残余部众退保赤祖。
李雄称王后,追谥李特为景王;李雄称帝时,追尊为景皇帝,庙号为始祖。
李雄(274年—334年),宕渠(今四川渠县)人,字仲俊,李特第三子。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306年称帝,国号“大成”,年号晏平。
李特随流民入蜀求食,被地方官排斥和打击;朝廷也欲遣流民归回本处。流民投靠李特兄弟,在蜀地被流民推举为领袖,后因讨赵廞功,命官封侯,并任命李雄为前将军。太安二年(303年),李特被益州刺史罗尚击杀。继任者李流亦病故,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都于郫城。罗尚遣将攻雄,被李雄击走。李骧攻犍为,断罗尚运道,罗尚见大势已去,委城夜遁。雄遂克成都。
永兴元年(304年),将领们执意请李雄即尊位,于是李雄自称成都王,赦免境内罪犯,建年号建兴,废除晋朝法律,约法七章。建兴三年(306年),范长生劝李雄称帝,李雄于是即皇帝位,赦免境内罪犯,改年号为晏平,国号大成(成汉)。
玉衡四年(314年),成汉南得汉嘉、涪陵二城,李雄对投降依附的人都宽免他们的徭役赋税。虚怀惜才,授职任用能量才录用,政宽人和,益州于是安定下来。玉衡五年(315年),李雄立其妻任氏为皇后。
玉衡二十四年(334年),李雄头上生毒疮。六月二十五日,李雄去世,时年61岁,在位31年。谥号武皇帝,庙号太宗,葬于安都陵。
黎錞字希声,生卒年不详,渠州(今四川渠县)人,著名经学家。宋庆历癸未年(1043)中进士,熙宁八年(1075)任知眉州,后官至朝议大夫。
黎錞年轻时苦读经书,夜阑人静仍吟诵不止,甚至如痴如呆。据传,乡人中有好事者试其心志,于一天夜里邀一女子去其书斋前,让这女子娇声娇气地呼唤他的名字。黎依旧手不释卷,目不斜视,口占一绝云:“十里楼台五里亭,忽闻花里唤黎声。状元本是天生成,故遣嫦娥报姓名。”好事者摇摇头,认为他真是个书痴。  黎錞任知眉州期间,仁明而不苛秩,深受民众爱戴。三年将满,百姓上书朝廷苦苦相留,因继任三年。苏轼与黎錞交往甚厚,故在其所作《远景楼记》中,赞黎“简而文,刚而仁明,正而不阿,久而民益信之”。又在其《寄黎眉州》一诗中,表达和好友“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的愿望。  黎錞一生致力经学,中进士后留京作侍讲,在人才云集的北宋京师中名噪一时,众多学士均视他为“大儒”。任知眉州时,再度当国的王安石著《三经新义》,诋《春秋》为“断烂朝报而不列太学。黎不苟同,撰《春秋经解》,苏轼以“治经方及《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的诗句赞其行。此书计十二卷,并附有统论。完成后,又著《校勘荀子》十二卷。尝闻宋英宗向欧阳修问蜀中之士,对曰:“文学苏洵,经术黎錞”。宋代学者吴荐对黎更是推崇,他在《赞黎》一诗中写道:“三传融心,六一修契。经术扬诞,得知英帝。仕学兼优,借留斯致。笺简遗言,百世争媚。”  黎生性质木,行动迟缓,刘贡父戏之为“黎檬子”。黎不知“檬子”系一树名,不以为意。一天,与朋友骑马过集市,遇见一卖檬子树的人大声叫卖“梨檬子”,才猛然省梧,并为自己的“迂”而捧腹大笑,差点从马上跌下来。这一时被传为趣闻。此事见记于苏轼之《东坡志林》。
近代名人
蓝经惟(1884~1941),又名蓝寄尘,渠江镇人。留学日本7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理化科。在日本经宋教仁介绍,加入“同盟会”,与吴玉章、熊克武、但懋辛等人,在留日学生中宣传“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经惟目睹中国贫弱现状,立志回国兴办教育文化,培养人才,救民救国。回国后,在上海中国工学院任教,将所得薪水入股商务印书馆,拟在渠县发行图书,以启民智。
1915年离沪返渠,任渠县劝学所视学。1916年10月8日,他上书四川省督,要求取缔一年一度的迎春杂支,将其用于设立“小学教师讲习所”。由于他多方努力,经川东道尹批准,收回春帖捐,设立了“渠县小学教师讲习所”。
时值渠县无中学,高小毕业入绥定(今达县市)联中,道远费昂,贫寒子弟实难深造。他首倡兴办“渠县中学堂”,广泛发动民众,获社会各界支持。19l7年秋,在县城旧考棚第一次办起渠县中学堂,后因经费不济,于1918年8月停办,1919年9月复办渠县中学。
学生逐年增多,原旧考棚校舍“卑狭倾危”,几经修缮和扩建,仍不能满足所需。1930年,在县城北较场兴建渠中校(今渠中校址)。1931年1月,渠中迁徙新校址。
他任视学期间,创办体育观摩会和文艺观摩会,以推动渠县体育和文艺活动。1924年,他任渠县市政公所所长,见驻军不顾民苦,强行摊派军银210万两,联络各界士绅抵制,经惟与其父遭致被捕入狱,身陷囹圄仍据理力争,军方不了了之。1930年春,他任渠县中学校长,共产党员代子光和进步青年代相臣、王章元等在校教书,经惟多有关照。秋,国家主义派文泉接替校长,勾结杨森部秘书涂代修,突将代相臣、王章元逮捕,杨森亲临渠城面晤经惟,令其监视代子光。经惟密将实情告代。次日,军方派人到校查处,他毅然出面力保,使代免难。不久,代子光转移脱险。
1940年,日机轰炸渠城,“同茂书局”化为灰烬。他忧愤成疾,于1941年7月12日病逝,时年57岁。
赵伯诚(1900—1966),男,原名赵国忠,土溪乡天堂村,人。
1933年9月,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解放土溪,他任土溪区苏维埃文书,后任六区苏维埃主席。10月加红军,入特务营任副营长,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万源保卫战中,他率部英勇战斗,完成阻击任务。1934年1月,该营改编为红九军二十六师七十八团三营九连,任指导员,后任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八团文书、书记、团党委秘书、师部书记。他随红军长征,先后参加陕南、嘉陵江、包座等战役。三过雪山草地,敌人前堵后追,断给养,疾病蔓延,他搀背体弱伤病战友,鼓励战士克服困难。
他在抗大学习后,任军委警卫营合作社经理、军委一局管理科科长,军委办公厅总务处副处长和生产处处长等职。常率部扮商人,到山西万全一带敌占区采购布匹、食品,多次与敌遭遇激战,仍能保障军委、总司令部及直属机关的军需供给。
l945年后,先后任四野热中军分区供给部处长、四野战军冀察热辽军区驻冀东办事处主任兼政委、冀察热辽区整训供给部副部长、四野南下工作团总务部部长、二十一兵团五十二军供给部部长和兵团后勤部部长、四十九军后勤部部长等职。由于他长期作战英勇顽强,1948年7月获东北人民解放军颁发的“勇敢奖章”。
l952年后,任空军第三军后勤部部长、空军大连疗养院院长兼政委等职。建立空军大连疗养院时,年逾半百,常率干部战士参加义务劳动。疗养院建成后,周总理、叶剑英元帅去院视察,对建院工作表示满意。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他在大连疗养院工作期间,利用空土亲自种菜,交机关伙食团,教育小孙子拾炭花、打扫公共走廊,为国家节省开支,而个人先后向灾区捐赠救灾款4000余元。他逝世后,组织上协助其家属清理财产时,除部队所发衣被及勋章外,两袖清风,别无它物。
1966年12月29日,伯诚病逝于北京,年66岁,骨灰安放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王道文(1901—1928),字郁周,共和乡人,1924年升成都大学中文系。常以锐利笔锋,撰文抨击时弊,著短篇小说《思之痕》、《风雨之夜》、《秀姐的慰安》载入成大校刊。他身材魁梧,嗓音宏亮,目光炯炯,由于品学兼优,同学尊称他“大学长”。
1925年11月,他被推选为学生会文书,起草呈文、函电、宣言。他协助校长张澜,向军阀斗争,为学校争得30万元盐税款,作为成大办学经费。他得悉渠县教育局长王季芳滥用职权,营私舞弊,受渠县旅省同乡会之托,发快邮代电,历数王的劣迹,迫其下台。
他与同学李正恩、钱芳祥等人组织“社会科学研究社”,系统学习《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浅释》、《呐喊》等书刊。1926年,道文经钱芳祥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积极参与组建中国共产党主义青年团成大支部。
他以笔名“苦岭”为《野火》撰写文章,传播党的声音,反映人民疾苦;揭露军阀造币坑民。争取教育经费独立,声援学生择师运动等,还自编教材、歌谣,在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及附中的工人夜校中讲授,启发工人觉悟,团结劳苦大众为争取正当权利斗争。1928年1月,省教育厅为控制省一中,派国民党西山会议派分子、省党部候补执委杨廷铨到校任校长,学生组织“拒杨同盟”,坚决反对。道文发动社科社集会声援。2月14日,杨廷铨被省一中学生击毙。16日晨,成都军警包围成大等六所学校,事先拟定的黑名单,将王道文等人押至督院街沂水庙军警团联合办事处。下午2时,未经审讯即宣布“立即处决”道文等14人。捆绑时,他大声质问:“我们罪犯哪条”?并与军警奋力搏斗,身中刺刀,才被反绑双手。押赴下莲花池刑场途中,道文高唱《国际歌》,大呼“打倒军阀!”“马克思主义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
在校长张澜主持下,道文等六位大学生遗体,分棺合葬于成都武侯祠侧。1950年渠县人民政府批准王道文为革命烈士,1982年成都市政府迁葬成都磨盘山“二·一六惨案烈士陵园中。
文必达(1907—1934),岩峰镇山花村,文家山人,8岁入塾,后转国民小学,1921年升县立中学。
1926年夏,他考入成都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攻读经济专业,刻苦用功,立志报国。他与中共党员王道文、晏云阶等探索国家命运、民族前途及人生价值。在中共成都市委领导龚堪慎引导下,阅读《唯物史观浅释》、《共产主义ABC》、《中国青年》和《响导》等革命书刊,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他任岩峰女校校长,以共产党员教师罗光藻、石攻玉、邹允御、代子光、晏云阶等为骨干,组织“革命行动社”,设阅览室,指导青年阅读《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达尔文传》、《子夜》及《太阳月刊》等书刊,开展读书会、故事会、谈话会等活动,使一些进步青年参加红军及党的组织,投入革命斗争。
“九·一八”事变后,编排文艺节目并演出《棠棣之花》、《黄昏之后》、《聂政刺秦》、《实地写生》及《工农兵联合起来》等节目,鼓动抗日情绪。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入川,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共岩峰特支决定组织一营武装,命名为“营渠工农大同盟”,他任第一连连长,配合红军行动。
1933年9月,红军解放营山县老林场,他受组织委派,组织女子宣传队贴标语,演节目。
1934年1月,红军撤离渠县,军匪官吏、土豪劣绅大肆反攻倒算,还乡团悬赏通缉必达、抄其家产房屋。大兴团总石照初率民团一个班搜寻必达。必达夫妇被缉拿。
必达身陷囹圄20余日,首次被审,他抢先质问:“我妻非娼非盗,何罪之有?”当局无言以对,只好当堂放人。他叮嘱妻:“定然教养好孩子,要有骨气。我为革命流血,死而无怨”。他在狱中赋诗言志:“头断身裂志不折,马列主义若日月;革命胜利人类福,杀身成仁光荣血”。当局用“高官厚禄”和酷刑迫使变节,终无所获。
1934年1月26日晨,狱卒献上酒饭。必达见了说:“腥臭酒饭不能玷污我的清白”,刽子手剥光必达上衣,将其五花大绑,押解岩峰场火亭子操场。被绑于木桩上。他大义凛然,面不改色。刽子手李之焕持刀先抹其颈,必达历声喝斥:“要杀就杀,何须如此!20年后我会回来的(查看原作,阅读更多)”李挥刀猛砍其颈,头颅落地,继削二膀,再剖腹取肝,并将肝置于铁炉上烹食。围观乡亲见其如此残暴,无不深恶痛绝。必达就义时年仅27岁。
唐虚谷(1908—1949),又名毅、成瑞,笔名茂德,化名刘本立,拱市乡人。其妻张静芳(1912年—1949),原名江东琼;化名吴蓉,渠江镇人。
1915年,虚谷就学清溪场小学,1928年,赴成都尚智学院读书,次年转赴上海大夏大学求学。在大学期间,他接触了马列著作和其他进步书刊。
1932年春,唐虚谷回渠。在岩峰小学任教。执教中,他组织“革命行动社”,发动进步青年阅读革命书籍。
1938年夏,成立“抗日救亡模范团”,排练文艺节目,组织演讲队。在渠县城乡和营山、大竹等县宣传抗日。
中共南充中心县委于1939年3月初,吸收唐虚谷等8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建渠县特支,唐任书记。特支陆续发展张静芳等一批党员,于同年5月成立中共渠县县委,唐任县委书记。
1940年初,唐虚谷夫妇调南充,唐任中共南充中心县委宣传部长。曾先后任梁山县中心县委委员、中共大竹县特支书记、万县下川东地工委委员。
1947年2月,虚谷夫妇到龙驹坝,领导当地武装斗争。他指挥中共齐南支队,在梨树坪、泥溪口、拗口场、火步塘、白土坝等地活动,以武力迫使白土坝一土豪交出步枪50支、手枪2支;他乔装国民党“要员”,提走另一豪绅步枪60支,手枪2支;指挥石柱游击队转战于川鄂边境,杀掉大恶霸唐锡珠,收缴步枪30余支。
1948年2月,他任中共川东南岸工委书记,领导当地武装斗争。因叛徒冉益智、徐孝文出卖,唐虚谷夫妇于5月1日被当局逮捕。1948年6月20日,夫妻二人被押进中美合作所渣滓洞,
1949年11月14日,国民党将唐虚谷等30多名革命者押解岚垭杀害。临刑时,革命志士齐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同月27日,张静芳亦被害于“中美合作所”。
郑少愚(191l~1942),原名士玺,鲜渡乡人。
7岁入鲜渡场国民小学,15岁考入南京五卅中学,1927年考入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1932年他考入杭州笕桥航空学校。
在笕桥航校求学期间,他与共产党员胡春浦来往频繁,少愚经严格考验,由胡春浦、李浩然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航校毕业,他被留校任飞行教官。他在《中国空军》杂志上发表《中国空军的未来》一文,批驳“中国不亡于日,则亡于共”的谬论,在空军内部及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1937年“七七事变”后,少愚编入飞行大队任少尉分队长。同年8月14日,日机轰炸上海,少愚首次驾机迎战,不幸负伤。后参加广州、南京、武汉、贵阳、柳州、重庆、成都等空战。1938年5月,重庆空战,他孤胆截敌,轮番俯冲,击毁日机两架。因其作战英勇,升为大队长。
他参战百余次,只身击落敌机5架,配合友机击落敌机数十架,他5次负伤,战机带伤30余次,屡建战功,累受褒奖,被蒋介石宴请,受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先后两次接见。
1941年,为保卫成都,少愚伤未愈,仍要求参战。他组织战机34架迎战,仅管地面指挥失误,仍重创日机。
成都空战后,经培训调空军参谋部任职。为补充战机,中、美双方会商,决定设立“中美空军联合指挥部”,协同“滇缅战役”,打击日寇。美方任正指挥,少愚代表中方任副指挥。
1942年春,少愚率中国空军飞行员前往印度卡拉奇,接收美机,途经印度泽波尔,飞机失事殉难,时年31岁。噩耗传来,全国震惊。周恩来副主席闻讯,沉痛万分,“默然良久。”各家报刊纷纷发表消息,《中国空军》载文介绍其光辉业绩。郭沫若在重庆搜集资料,拟为少愚编剧,渠县各界于1942年夏,为少愚举行追悼会。国民党四川党部、大竹专署和国民党渠县党部、县府、参议会均派员参加,敬献花圈。由县参议会呈文报请四川省府批准,鲜渡乡更名“少愚乡”,以纪念郑少愚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
王家让(1912~1944)渠东乡人。日本士官学校第26期步兵科毕业。回国后,又进峨眉军官训练团受训。1938年,任41军上尉参谋时,被送入陆军大学第16期学习。1940年毕业时为中校附员。1941年,先后任中央军校成都分校区队长兼教官,陆军第八十八师中校参谋,陆军三方面军少将作战课长,陆军第四师少将参谋长,陆军第十三军辎重第十三团少将团长等职。他随汤恩伯、孙元良、石觉等部,辗转河南抗日前线,浴血奋战3年余,因功勋卓著,受到上司嘉奖。
1944年,中原会战,日军以五、六万兵力进攻河南,他率部于登封击溃敌人。日寇进攻密县,由禹县绕道首攻临汝友军,家让闻讯事部星夜驰援,途中忽闻临汝已陷,该部亦被日寇包围,敌军以强大骑兵及战车袭击。他身先士卒率部突围,拼击日寇。因联络中断,孤军无援,在临汝凤穴寺附近,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2岁。
王家让英勇抗日,以身殉国。国民政府颁发“荣哀状”,于1947年8月7日通令全国表彰,灵位入成都忠烈祠。l948年8月,渠县各界举行追悼大会,将其英灵接入渠县昭忠祠,并将故里城东乡改名“家让乡”,深寄乡民怀念之情。
杨汉秀(1912—1949),又名杨稚华、杨俊,化名吴铭,祖籍广安,入籍渠县天星镇五井村,她系杨森侄女,其父杨懋修曾任杨森部师长,家为川东巨富。
1926年,杨森驻军万县,她转入万县女中就学。时朱德任二十军政治部主任,常到汉秀家,向她讲述青年志向,革命真理,使她长久不忘,铭刻于心。
1934年,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与渠县贫苦农民之子赵致和结婚,婚后3载,致和病逝,遗下一儿一女。
抗日战争爆发,在家庭教师朱挹清(共产党员)支持下,在成都(星芒报)社作校对。这时,她向朱表示:“真理在何处,为我所知。无论杨家铁门或四川剑门,岂能锁囚于我?!纵然是爬,也定去延安”。
1940年春,抵西安,受八路军办事处朱德、康克清接见,并由办事处送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毕业后,被派往关中专署工作。1945年7月,爷台山战斗中,她做兵站工作,是年冬,调“八一”剧团任美术教员。
1946年初,由朱德、王维舟介绍,她加入共产党,周恩来接见了她,并派她回四川工作。3月,她与周恩来同机飞赴重庆。国民党军统西安站,早将她奉调四川情况电告重庆,她一下飞机,便被特务监视。为避特务跟踪,她返回渠县,以杨森侄女身份,走亲访友,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开展统战工作。还借经商为名,在渠城金家坡街茶馆秘设“通讯处”,收转重庆方面情报。
1947年7月,中统特务漆旭告密,县特委会以“延安来人”为由,将她逮捕,押解省特委会。杨森姨太找省府主席王陵基疏通关节,中共地下组织也托成都市警察局东城分局局长熊倬云(党的统战对象)出面活动,最后由渠县旅省同乡会会长刘君孝保释出狱。
汉秀出狱返渠,将家中135石黄谷、6床被盖及两支步枪交党组织,支持龙潭起义。
1948年9月,因军统特务柳自修密告,她第二次被捕,转押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王璞之妻左绍英狱中分娩难产,她愤怒敲击牢门,要当局解难,迫使狱方派医接生,使“监狱之花”得以顺利降临人间。1949年春节前夕,她代表难友面晤看守长,要求狱中举行春节联欢会,在难友的强烈呼吁下,终获应允。
1949年4月,由杨森姨太出面活动,她又被释出狱。杨森以“疗养”名义,“安置她在重庆市民医院“监护”。一日,杨森去医院“探病”,她转达朱德给杨森的口信说:“大伯,朱总司令是你老友,他托我向你问候。他说,你们一道反袁护法,又在万县一同打过英舰。凡做好事,人民记得。他盼你切不可象1927年去打武汉,结果部队垮了,还落骂名”。杨森愠怒:“人都老人,还去改姓”?拂袖而去。
1949年重庆“九·一二”火灾后,汉秀奔走于街巷,揭露国民党蓄意制造纵火事端,嫁祸共产党的阴谋。杨森恼羞成怒,于9月17日晚,下令逮捕汉秀,并连夜突击审讯。她自思必遭杀害,无所畏惧,对所加罪名据理驳斥。次日上午,便被秘密杀害,抛尸于重庆西郊歌乐山金刚坡一废堡内。
1979年,重庆美蒋罪行展览馆,从废堡中掘出汉秀忠骸,1982年11月25日,迁葬重庆“一一·二七”烈士陵园。汉秀遇难时年仅37岁。
胡春浦(1913~1983),化名胡少刚,胡霈、胡培,三汇镇人,幼私塾,续读三汇镇小学,1927年考入渠县中学。
1934年,他转学于广州中山大学,结识进步人士与共产党人。1935年2月,由吴懋德(李浩然)、王自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到中央特科训练,后去杭州、南京等地做情报工作,他利用同乡郑少愚和陈怀刚(南京通讯兵学校学员)为党搜集大量情报。郑、陈二人,经他启发教育,先后加入共产党。
1937年年底,刘湘出川抗日,余部编为四川保安部队,隶保安处。春浦化名胡培,任该处第三科组织科长,兼“保安干部训练班”中队指导员。
1938年,春浦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叶剑英、李克农、黄文杰接见。同年8月,他由黄季陆介绍去湖北樊城四十五军政治部工作。次年初,任“四十五军少校参谋”兼“四十五军忠勇救国团京山、钟祥、枣阳,三县办事处主任”,明文指定参与当地党政军联席会议。他率部赴大洪山区,发动群众,组建游击武装,开辟大洪山革命根据地。新四军第五师进驻大洪山区,他为该师输送游击队员数百人;协助中共枣阳县委负责人曾志(陶铸之妻)营救数名同志出狱。
1940年底,他化名胡霈,通过黄季陆的关系,任四川省行政人员训练委员会党务指导干事,兼“群生公司”经理。他鼓励南派头面人物雍熙文,开办私立来仪中学,安排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任教,培养革命青年,掩护共产党人的活动。
1944年3月他化名胡少刚,任成都启明电气公司灌县关口燃料督运处主任,收并10余家小煤窑产权,组建“向峨煤矿”。由于经营得法,获利颇厚,按董必武指示,他支持中川康特委10万元、资助《华西报》5万元。1946年底,川康特委书记蒲华辅转告董必武意见,要他筹集疏散费,他立即提款交付。1947年3月,他还为天全、芦山、宝兴、大邑等县中共组织提供了武装斗争经费,筹备了武器。1947年夏,渠县人张惠昌、周一生向“大有字号”交1.2亿元,作为渠县竞选国大代表的活动经费,他如数上交党组织。
民主同盟四川省负责入李荫枫在渝被捕,敌人搜出“大有字号”凭据,牵连春浦,1947年10月15日在成都被捕,押重庆“白公馆”,后转渣滓洞。在狱中。他享受“资本家”待遇,借此将外面送进去的钱物转送难友。他暗中指导和支持“罢饭”和为新四军战士龙光章举行追悼会等一系列斗争,打击敌人,团结难友。
1949年5月14日,他被保释出狱,即投入迎接成都解放的斗争。他参加了策反刘文辉、邓锡候两部起义,为成都解放铺平了道路。
解放后,他先后担任中共川西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温江专署副专员、“亚洲太平洋区域和平大会”印度组组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联络部部长、中央外宾接待办公室主任、国家经委对外贸易局副局长、国家物资总局进出口局副局长、国际大学办公室主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和统战部长、政协常委兼秘书长以及四川省委统战部顾问、政协常委等职。1983年3月,因患膀胱癌,医治无效,在成都逝世,终年70岁。
颜正宗(1913—1994),卷硐乡人。1933年考入重庆联中,一期未满停学。1934年初回乡,到卷硐乡小学任教。同年秋,到万县省立师范深造,一期刚满,停学回乡,任卷硐教育委员。
1939年5月3日,加入中共组织。从此他以5月3日作为自己的生日,直至终生。
1943年5月接任卷硐乡长兼中心小学校长,以乡长的合法身份,为党的工作提供了方便。1948年7月任中共临巴区委宣传委员兼卷硐党小组负责人,组织领导卷硐、双土等乡党的外围组织,结成以反对国民党的统一战线,发动群众进行“抗丁、抗粮、抗捐”斗争(简称“三抗”)。1948年9月,中共渠县地下党举行龙潭起义。他率乡义警和邵经儒的人枪,最先到达起义地点龙潭。起义失败后,国民党政府四处通缉、悬赏捉拿,成都、重庆、万县等地报刊登大标题“捉拿匪首颜正宗”。颜辗转到成都,避居于成都警察局东城分局长熊倬云(渠县人,统战对象)家。1949年3月,颜恢复了组织关系,安排在北碚军管会秘书组工作。
解放初,颜先后任副区长、文教科长。1954年12月,选为副县长,后任常务副县长。1956年至1965年,先后任营渠公路、南阳滩闸坝工程、凉滩闸坝工程指挥长
1979年他任渠县政协副主席,主持刚恢复不久的县政协工作,积极协助县委、县府拨乱反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平反冤假错案等各项工作。1984年2月,颜离休,1992年1月省委批准享受副厅级生活待遇。1994年12月25日颜病逝。
陈云龙(1915—2000),渠江镇人。6岁进私塾,10岁入小学,后进渠县中学,1932年初中未毕业到重庆就读银行邮务补习学校。
在初中时,参加“援马抗日”活动。1938年在临巴小学教书时,与进步青年创办了《瞭望》半月谈,宣传抗日。1938年底到合川瑞山小学教书。1939年3月加入中共组织,先后担任中共合川文化支部委员、《合川日报》记者,并负责妇运工作。1940年初调合川石龙镇小学教书,任中共石龙、庆和两乡支部委员、书记、选送部分同志和进步青年到北碚师范一区女中开展学生运动。1941年3月去南充省立民众教育馆任干事,同年9月离南充回渠县。
皖南事变后,失去与党组织联系。1947年下年,川东地下党派人到渠县清理组织,恢复了他的组织关系,先后任城关特支委员、书记,先负责经济,后管统战工作。
龙潭起义前,他与杨景凡等人筹集经费,托人到合川买手枪8枝,10多枝步枪和千多发子弹及药品急救包运到龙潭,还发动一批民主人士参与支持龙潭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全力承担善后工作,掩护起义人员转移,营救被捕同志,资助困难家属。
1949年9月,国民党挺进军军长范绍增到渠县招兵买马,他劝雍熙文接受挺进军第三纵队司令职务,以便扩大武装,保护家乡和掩护地下党活动,又通过雍熙文劝降了自卫团长李训镇。两支武装根据他的安排,阻止了国民党烧毁档案和“焦化”渠城的罪恶计划。解放军到达渠县,两支队伍宣布起义。
1949年12月12日,渠县解放。他出任解放委员会委员、支前委员会副主任,协助解放军维持地方治安,收缴民间枪支,筹集粮食,接管旧政权。12月25日,渠县人民政府成立,他任财粮科负责人,主管财政收支和上缴,接管国税稽征局和税捐稽征处,组建税务稽征处。1950年2月15日,人民银行渠县支行成立,他被任命为首任行长。
1952年,“三反”运动中,他被人诬陷贪污,打成“贪污分子”,定为西南“八大老虎”之一,监禁3年。1955年,法院以贪污罪判刑4年,开除党籍和公职,移送劳改。
1955年8月提前半年释放,靠卖体力维持生活。1978年3月,县委纠正他的“右派”问题,1981年6月法院宣告无罪,1982年1月地委决定撤销“三反”时的处分决定,恢复党籍和行政19级,作退休处理,同年4月改为离休,享受处级待遇。
贾本维,1915年生,柏水乡人。从战士到指导员、团长、旅参谋、航校校长、空8军副军长、成都空军指挥所副主任、顾问,正军级离休。
1933年参加红四方面军,1934年入党。参军后,在渠县三合寨第一次对敌作战,接着参加粉碎敌人对川陕苏区的三、六路围攻。长征中三过草地。抗日战争中参加奇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百团大战”等著名战斗,解放战争中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参加创建航空学校,先后任1航校副校长、13航校校长。
50多年工作中,16年战斗生涯,先后三次负伤,身中五颗子弹,至今身留弹片,左眼不明,左耳不灵,为三等残疾。
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杨景凡(1916—2001),天星镇(原渠东乡)人。1932年考入成都大同中学读高中,1937年毕业,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走到西安得知妻子病重,返回渠县。
1938年到临巴小学教书,组织进步朋友学马克思主义,向学生讲《论持久战》和《政治发展史》;创办《瞭望》半月刊,宣传抗日。1939年5月加入共产党。同年,他与周孟基开办新宕书摊,任经理,暗中传播进步书刊,后遭日机轰炸,书摊被毁。1941年再办“八濛书店”,出任经理,销售3万多册进步书刊,秘密发行《资本论》、《整风文献》等禁书。书店在渠县政治生活中影响很大,团结了大批青年,为革命积蓄了力量,其中很多人参加了中共组织。1947年2月,形势恶化,书店被取缔。
1949年9月到川南清理整顿党组织,10月到西康参加策反工作。去五人,四人自动撤走,他一人留下,经过艰苦工作,策反刘文辉一个团,建立近300人的群众组织,党组织表扬他“是一个独立作战有能耐的得力干部”。
1950年4月离西康,到西南公安部成都工作站任站长;11月调回重庆,先后任西南公安部四处二、三科长,主编《西南社情》、《外侨简况》等内部刊物。
1954年调西南政法学院,从事法权理论、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先后任国家与法的理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国家与法权史、语文(含外语、体育)等教研室主任。1978年创建法律史学科并任法制史教研室主任。1979年任法律史学科研究生导师,兼任《西南政法学院学报》主编。1985年被聘为南开大学研究员,兼法律史研究室学术指导。1993年被聘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法制文艺研究会顾问。
他主编《论孔子》一书,是我国第一部从法律角度研究孔子的专著。后经修改,更名《孔子的法律思想》,在法学界引起强烈反响。:他主编的《中国法律思想史简编》一书被司法部评为“优秀教材”。
1959年反右倾,说他“反苏”,攻击无产阶级阴暗面,受到降职降薪,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到1962年才甄别平反,“文化大革命”遭批判,关牛棚,但他始终坚信“邪不压正”。
“文化大革命”结束,有人在砸烂公检法思潮影响下,公然要停办西南政法学院。他带头进行了护校斗争,多次写信给四川省、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申诉保留学院的理由。由于公安部长赵苍壁支持,学院得以保留。1977年领先全国所有政法院校复课,1978年成为第一批重点大学之一,1995年改名西南政法大学。
1987年,杨景凡按司局级干部离休,2001年病逝,享年84岁。
罗文淑(1916-2007),曾用名罗腾春,岩峰镇人。1933年参加工农红军,193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任通信员、卫生班长、药剂员、护士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六路围攻。他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三次过雪山草地,一次是陈赓保健医生,二、三次是陈锡联警卫排长(一班长李德生、二班长龙太忠、三班长万海峰)。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军医、卫生队副队长、所长、院长,参加奇袭阳明堡、响堂铺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卫生部直属二分院院长、第15纵队卫生部手术队长、第62军188师后勤部长兼卫生部长,参加了太原、西昌等战役。解放后,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防疫处长、卫生部副部长、军区总医院顾问。
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方名(1916—1985),原名王方芹,李渡乡人,1930年,升渠县中学,1932年借长兄王方名文凭考入四川省立南充嘉陵高中,从此更名王方名。
在嘉陵高中受进步思想影响,始读进步书刊,参与发起罢军事操典课活动。1934年,学校指定他参加“苏区观察团”,观察红四方面军撤后情景。回校后,因拒写苏区观察报告被学校军事教官、军统特务徐必德查抄书箱及衣物,搜出进步书籍和对国民党不满信件。徐电告杨森,军部密令:“当晚缉拿,格杀勿论”。得教务处职员相告,方名悄然出走,幸免于难。
1935年,方名考入重庆川东师范校。入校后,加入进步团体“众志学会”,投身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学生运动。参与散发传单,为《众志周刊》撰稿,宣传抗日救国主张,揭露国民党打内战阴谋,唤起民众,团结抗日。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30余所学校联合成立“重庆市抗日救国联合会”(即“重庆学联”、“重庆学生救国会”),方名负责该会宣传工作。
1937年冬赴延安,次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陕北公学延安总校旬邑分校队长、晋东南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政治指导员、胶东抗大三分校政教组长,教导员、党总支书记等职。在反扫荡中,他转战晋东南、鲁南、胶东地区,曾流血负伤。出于战斗频繁,过度劳累,加之生活极度艰苦,他身染肺病。1942年11月,日寇对胶东进行拉网大扫荡,方名病重大吐血,仍坚持作战,在担架上果敢指挥携带巨款的海阳银行干部、战士顺利突围,确保人、款安全脱险,荣获“模范共产党员”、“模范干部”称号。
1944年3月,他病情日重,不宜部队战斗生活,转业地方历任胶东公学副校长、大队长、教导主任、党总支书记等职。因工作成绩显著,荣立三等功。
1948年,解放军第二次解放烟台,王方名负责接管文教工作,后任烟台第一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不久调任浙东行署教育处处长、山东省教育厅督学室主任。
全国解放后奉调北京,历任中央教育部视导员、高级专员。1952年在“三反”运动中被划为“阶级异己分子”,开除党籍。1979年7月,冤案平反昭雪、恢复党籍。1980年后,任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哲学学会理事、逻辑与语言学会顾问等职。
王方名志趣广泛,学识渊博,对文、史、哲各学科均有造诣。他编著了《论形式逻辑》、《论文分析和逻辑教学问题》《论思维发展史研究》、《人类认识史纲》、《现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根本缺陷及其克服》、《形式逻辑》、《说话写文章逻辑》等书。他对逻辑学和人类思维的研究,具有开创性,被全国学术界誉为知名逻辑学家、教授。1957年4月11日,毛泽东主席接见了他。
1985年4月,王方名离休,同年10月7日在北京病逝,终年69岁。
邵经儒(1918~1948),大峡乡文星村,(旧属卷硐乡第四保)人。幼读私塾5年后,到造纸厂学艺。19388年任卷硐乡第四保保长。
他任保长15年,从不滥派浮收,敲诈勒索群众,反而常为贫苦乡邻减免税捐,有时还代完粮纳税。他严密组织保丁,农闲集结训练,借以防匪护耕。深受当地群众拥戴。
1948年,中共渠县地下党派人到文星槽发动群众,建立农会。他在共产党员颜正宗的启发教育下,申请加入农会。共产党员杨鉴秋、范硕墨、李家庆到当地开展活动,他热忱支持,全力掩护。
第四保有步枪70余支冲锋枪,武器装备为全县各保之冠。为响应中共组织号召,给龙潭起义作好准备,他一面检查、修整枪械,带头献粮400余斤,一面集结全保人枪,在万家坪训练。
龙潭起义开始,他率领全保武装人员上山,被编为独立第二分队,参加战斗。
起义失败后,党组织要他隐避。他认为:自己未加入共产党,又担任保长,当局不会追究,仍回家中。卷硐乡长王安民,以“开会”为名,将其骗至乡公所,说:“只要你交出全部枪支,则证明你未参加造反,可保相安无事”。他误以为真,接连带信回家,催交枪弹。待武器交毕,王安民立即反目,将他捆绑押解渠城,关人大牢。
在狱中,虽经多次折磨,他却守口如瓶,对同牢难友说:“看样子敌人一定要杀害我,我死后,请转告老颜(颜正宗),我啥也没说”。1948年9月29日,被重庆内二警枪杀于渠城南门外会仙桥,时年30岁。
李长林(1917—1999),任家乡人。1933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4年5月加入青年团,1936年12月加入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长林任红军第四军三十一团、二十八团战士、撑旗兵,先后参加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的战斗和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被誉为“长征路上一旗手”。
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参加了奇袭阳明堡、百团大战、蟠龙、林南等战役战斗。被八路军一二九师授予英雄奖章。先后4次被上级授予模范党员、模范干部称号,并荣获特等奖章。
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营长、副团长、团长等职,参加了上党、邯郸、陇海、鲁西南、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等战役战斗。1945年9月,在上党战役中,率领全营在沁县老爷岭一带狙击国民党援兵,缴获轻重机抢20余挺及大批弹药,击退敌人多次反扑,对保证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1947年6月,率部随主力部队挺进大别山,打退敌人30多次反扑,消灭大批敌人,为战略进攻开辟了道路。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身患重病,躺在病床上指挥攻打国民党马围子要地,全歼守军1个加强团,俘虏敌团长。1949年12月,在成都战役中,带领两个营狙击围歼敌二十八师并活捉其师长,创造了以两个营全歼敌一个师的典型战例。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12军31师91团团长、三十一师副师长、代理师长等职,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金城防御作战和上甘岭战役。在第五次战役中,与上级失去联系。后被大量敌军包围,他率部突围,经7天艰苦跋涉和多次战斗,将全团完整带回,还俘敌119人。志愿军总部为他记一等功,所在团获“英雄部队无愧于红军团队”的称号。
1951年8月任31师副师长,到金城前线接防,打退敌人116次进攻,主动出击23次,毙伤敌2000余人,俘敌4人,击毁坦克6辆(其中一辆为巴顿M-46型,送北京展览)。
上甘岭战役,他代理师长,独立指挥,与敌激战7小时,击退敌人进攻15次、击落敌机4架、击毁坦克3辆,毙敌1500多人;随后三天激战,抗击敌机100余架、坦克30多辆,打退敌人进攻104次,我部只600人伤亡,歼敌4200多人。31师又多次出击,夺回原防守部队失去的所有阵地,有的阵地敌人进攻70多次,仍无法占领。31师在上甘岭共歼敌1.19万余人,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说:上甘岭是美军的“伤心岭”。李长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战绩卓著,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国旗勋章和军功章。
从朝鲜回国后,他任27军79师师长,1957年10月入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后任20军60师师长、12军副军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副令员、顾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等职。“文化大革命”中,他带领部队积极支持地方建设,在皖北地区兴修水利,造福人民,受到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高度赞赏。上世纪70年代,受命援建中巴友谊公路,四次带领工作组上高原、进深山勘测路线,提前7个月完成工程,为国家节省大量建设资金,为发展与友好国家的传统友谊作出重要贡献。
李长林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9年4月,李长林因病逝世于南京干休所,享年82岁。
于桑(1917-2008),曾名郁朝贵、郁谦,丰乐乡人。1933年10月参加红军,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后勤部经济公社职员,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会干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大金省绥靖县委宣传部干事。1935年参加长征。1936年8月在西北保卫局、延安市公安局工作。1938年冬在延安中央党校、马列学院学习。1940年5月在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工作,任关中分区保安科副科长、科长,在中央党校2部学习。1946年7月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处科长,洛川特委社会部部长,黄龙地委常委、社会部部长、分区保安处处长,大荔地委常委、社会部部长、分区保安处处长。1950年初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办公室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处长,西南军政委员会公安局副局长,重庆市公安局局长。1955年2月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公安部3局局长。1964年9月任公安部副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他曾做情报工作,将我方人员打入敌人内部,使敌方发电报,同时传给党中央。毛主席对敌人的行踪了如指掌,率领党中央“昆仓纵队”转战陕北,指挥若定。解放初期,他在重庆负责公安、保卫工作。花了大量精力去肃清反革命分子,成功侦破了社会上盛传的诸如“梅花党”、“一双绣花鞋”等案件。1970年6月任公安部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
他领导侦破1966年2月人民大会堂窗户枪击事件案、1967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非常委员会”案、1968年4月西单商场爆炸案等大案,参与了周总理挂帅的陈伯达专案组工作。1971—1973年奉周总理之命,负责接待齐奥塞斯库、越南党政代表团,基辛格、尼克松、田中角荣、蓬皮杜、特鲁多、墨西哥总统等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访华的安全警卫工作;去杭州验收机场跑道质量;调查杭州饭店厨师罢工、日本女大学生恳美穗子在西安大厦跳楼自杀、朝鲜足球队在广州比赛群众起哄等事件。1972年11月被造反派批斗。1976年10月参加审查“王、张、江、姚”专案组工作。
1985年,于桑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被公安部党委聘为咨询委员。2000年离休。
于桑同志曾是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赵佛山(1920—1999),贵福镇人。曾任营、团、师政委,北京军区装甲兵政委,1984年离休,享受正兵团级待遇。曾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营渠战役中解放了贵福乡(后),13岁的赵佛山当大庙村,村,苏维埃儿童团团长,后任乡苏维埃少先队副队长,后选为渠县苏维埃代表大会代表。红军收缩阵地,撤离渠县,他随红军撤走,编入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一个师的特务营一连任通讯员。
红军反国民党六路围攻,伤员急剧增加,红军总医院缺医护人员。赵佛山被推选去川陕少共省委训练班学习,路过红军总医院,被院长留下当看护。他在看护工作中不怕吃苦,工作积极,于1934年加入共青团,1935年12月,15岁的赵佛山转为中共党员,任看护长。
1941年赵佛山先后在中央军委、中央情报部负责机要工作,后到中央情报学校参加整风。
1945年11月,他到热东军区,负责改造了一支土匪伪军队伍,使其变为一个很有战斗力的团。解放战争时期,赵佛山参加了平津、太原、兰州、宁夏战役,为中国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1951年2月,赵佛山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65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朝鲜停战谈判时,赵佛山为谈判代表,任中朝第一观察组组长,挂大校衔,负责监督板门店到汉江一带停战执行情况,敢于向美军的破坏行为作坚决斗争。
回国后,带领部队参加祖国建设,曾先后参加了十三陵水库、治理海河、修密云水库、建战备指挥地道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1963年调他到北京军区装甲兵部队,先后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装甲兵部队副政委、政委。
1955年,赵佛山授上校军衔,1960年授大校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陈明昌(1921—1948年),又名潭清,渠县汇东乡人。1940年辍学。回乡后,曾任三清庙、廖家沟及本保小学教师。
1947年,经中共地下党员李先廉、夏兴礼、徐嗣镛、蒲泽厚等人做工作,明昌派任汇东乡第13保保长。任职中,对国民政府施行拉丁派款的劣政,采取明拖暗抗,以维护群众利益,并典当6挑田土,为贫苦农民缴纳赋税。
1948年7月,由夏兴礼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遵照党的决定,组织群众参加农会;掌握本保20余人枪,组建自卫武装;开展“抗丁、抗粮、抗税”斗争。并去麻秆河,请铁匠制步枪通条10余根,修好本保枪支,在三汇购回一批医药用品,为参加龙潭起义作准备,他向群众说:“人凭志气虎凭威,穷凭志气定翻身”。
1948年9月18日晚,明昌率本保4人携枪参加龙潭起义,任三汇中队三分队队长。起义受挫,为掩护撤退,他一人留守阵地阻击,直到大家安全转移,他才最后撤出。
事后,他掩埋好枪支,以达县农民到重庆拉船的身份,改名换姓,冒雨向大竹方向急行。次日凌晨2时许,途径大竹回龙场山溪口,被国民党部队逮捕。在押往大竹县城途中,他将上山起义人员名单吞下。
陈明昌带领起义人员刚离家,地主熊锡侯即向汇东乡报案,经层层上报省府,始由省府发出“通缉令”。清剿部队误将陈明金当陈明昌施以重刑。明昌见状,挺身而出,怒吼:“我叫陈明昌”。问“何时入党”?答:“入党多年了!”问:“上面是谁”?答:“不知道”!问:“下面的哪些人”?答:“多得很”!问:“谁发动的”?答:“都是我发动的”。
陈明昌在大竹经三次施刑审讯,于9月24日转押渠县,9月29日,被害于渠城南门外会仙桥。临刑前,明昌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
其妻李学珍殓尸回乡,葬于本乡蒙家嘴。1950年,当地群众为其树碑。同年11月21日,渠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
肖平安(1925~1948),又名毅吾;士溪乡人。1943年春,他考入南充省立嘉陵高中19班。在校受共产党及进步人士影响,团结进步同学办墙报,宣传革命思想。1945年春,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46年初,他毕业回渠,先后在三汇、土溪及水口等小学任教。经中共党员康电帮助,参与“抗丁、抗粮、抗捐”斗争,并于同年4月,加人中国共产党。
在党的教育下,他积极宣传新民主主义土地法大纲,发动群众建立农会,组织农民自卫武装,其家成为中共土溪支部的活动点。康电调走后,他负责中共土溪支部工作,曾组织群众拟烧土溪粮仓,又动员家庭成员拟卖田产,为党组织筹集活动经费。
龙潭起义时,他患严重肺病,仍带领起义人员上山,并任中队指导员。失败后,带领雷正泰、肖平云、田龙毓四人向山下撤退,行至龙潭乡广子坝,突被国民党“清乡”部队逮捕。9月23日,押往渠城。在狱中,他经受种种酷刑和审问。多次提审动刑,当局一无所获。
1948年9月29日,平安就义于渠城南门外会仙桥。临刑前,执刑者问,还有什么说的?他说:“没有。只有几名话要写”。当局命人展纸磨墨,平安挥笔写出一幅联语:“先父逝八载,恨天不灵,孤子死今朝,尚醉九泉”,横额“承先启后。”
1950年11月21日,渠县人民政府批准肖平安为革命烈士。

精选留言

达州渠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