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你想孩子成为“学霸”,还是“混霸”

双减主要是减轻作业负担,减轻课外培训负担。

说白了,就是将应试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方向转变。所以,双减本质上还是教育领域深层的改革探索。

说到教育方式的改革探索,来来回回折腾很多年了,无数教育界人士为之献言献策。不守,教育终究是一个社会性的大问题,迁动面太大了,远不是一年两年,八年十年就可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教育行业的变化一直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对孩子来说,双减是一种让人快乐的事情,让学习变得似乎更加有趣起来。不过,不少家长还是担心,如果盲目地跟在屁股后边去双减,孩子的学习自然放松起来了,但升学压力和就业竞争还是摆在哪,到时怎么办?减来减去,到头还是逃不到过五关斩六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这一关。

要是说到升学考试,即使是韩国、日本这种福利相对好些的国家,对于如高考这种选拔式升学考试,或者说他们称之为的国考,同我们一样的竞争激烈,学子们的升学压力同样的大。

要是说到素质教育,更是一言难尽了。就拿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来说,中国队拿第一名早就已经拿到手都发软了。但是,我们问津诺贝尔物理、化学及生理的次数可是极不相称,科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缺失依然是一块让人心酸的软肋。所以,某个角度上,我们盯上了教育,开始思考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改变。


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鼓励孩子们多玩钢琴、书法、画画及各种业余爱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长对于小孩教育的焦虑问题,因为孩子们本不应该被捆绑在生活的战车之上,他们本就应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志向去学习和生活。所以说,双减对于孩子,对老师来说,某种角度上是一种好事。

但是,随着教育市场化的日益加深,各大教育及课外培训同步加深了向整个社会贩卖“焦虑”,过度地宣传竞争和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导致各家庭和学生也深受其害。其实,这种社会“焦虑”的贩卖存在于各行各业中,终究还是商业利益使然,就象窗户玻璃商对突来的狂风总是充满了兴趣一样。售楼员总是喜欢孜孜不倦告诉你城市化进程的必然性,房价还会继续坚挺,又要涨了。人力资源公司总是喜欢宣传35岁不再是职场的宠儿,从而刺激你趁年轻尝试更多的工作机会,然后忍不住频繁跳槽。说白了,都是试图从你口袋中掏出钱来。

再说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学霸和混霸,其实也是一个复杂课题,切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远不是三言两句就可以说明清楚。我们所说的学霸,常常指擅长学习,可以在考试中轻松取得高分的那些人。不过,我们也常常说,知识不等于智慧,文凭不等能力。这里所说的混霸,就是那种学习之外表现出自己的独到特长,并在社会上取得成功的那些人。但是,不管怎么说,工科领域的领军者,他们通常都来自曾经的学霸,这是一个事实。所以,学习还是要努力的,很想象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可以免去艰苦的学习,可以玩出来。所以,我们也不能将应试教育一棍子打死。

不过,随着双减教育的推进,有些地方就搞得更彻底了,不再公布成绩,似乎连考试都有点忌讳提了。这样的话,是不是有点中肯呢?

老实说,这种不公布成绩,或者模糊成绩做法是西方的一种教育模式,当然,也不是每所学校都这样做。就象以色列等国家的一些学校,他们将孩子的成绩只分为A、B、C、D等级别,将以前的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教育模式转变。不过,我们还是说,这种西方的教育体系是一套性的,存在社会环境差异,是已经高度商业化的教育环境。说白了,就是用钱来说话,最顶级的高等学府对有钱的学生都是开放的。这种高度商业化,金字塔式的教育结构,让位于社会底层,经济拘拮家庭的孩子们向上突破的难度其实几何级增加了,他们的破茧而出需要使出更大的力量。

这个道理很容易举例子。假设一个收入微薄的家庭,一个孩子喜欢钢琴,拥有音乐天赋。家里是不会花上万元为她买上一台钢琴,上百元一小时钢琴培训课也不会在考虑之中。她能玩的可能只是用筷子敲打饭碗的游戏了。

双减政策下,你想孩子成为“学霸”,还是“混霸”?我们该怎么回答?

实话说,教育本身就存在功利性的一面,不是每个孩子的学习目标都是成为大师级的人物。对大多普通家庭来说,很多时候,学习就是为了以后的生活中可以获得竞争优势的铺垫。或者说的俗一点,就是为了有专业技术,或者你说的文凭证件也好,在这方面有过人之处,获得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你无法拼爹的话,那就只能拼自己。

至于“学霸”还是“混霸”,这只是孩子走入社会后,不同的人生路径,不同的成功方法,或者说不同的成功标准而以。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双减,政策,你想,孩子
sample
2022-03-0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