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区

海沧区位于东经117°52′51″-118°04′17″、北纬24°25′18″-24°38′50″。地处厦门市西部,东以海沧大桥连厦门岛湖里区,东南隔厦门港与思明区相望,南临九龙江口以厦漳大桥接漳州龙海市,西南、西与漳州龙海市交界,西北与漳州市长泰县相邻,北与集美区灌口镇接壤,东北隔马銮湾以新阳大桥连接集美区杏林街道。其四至:最东端镜台屿与湖里区相望,最西界以红仑山与长泰县龙海市三交点,最北处仙灵棋山与长泰县集美区灌口镇三交点,最南首鸡屿与龙海市相望。
【矿产资源】海沧区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花岗岩矿,总资源量4681.2万立方米。花岗岩矿,总资源量584.0万立方米。除以上两类矿产已开发利用外,在花岗岩广布区,其顶部的残积层局部可生成砂质高岭土矿;第四系冲、洪积层中偶夹砂质高岭土矿、粘土矿。
【土壤资源】林地土壤:主要分布在本区西北部的低山和高、低丘陵地区,以及中部的丘陵地带,可分为赤红壤、红壤和黄壤3个土类,7个亚类和16个土属。
【植物资源】海沧区包括2个植被型,5个群系纲,14个群系,48个群丛。植物有60科163种,其中厥类植物5科6种,草本植物41种(包括人工培植主物种)。按植被立地条件,本区植被分为林地植被、盐生植被、水生植被和人工植被四大类。
【行政区划】
2012年末辖1镇、2街道,领18社区、20村委会、1农(林)场。
海沧街道 海沧社区,海发社区,吴冠社区,钟山社区,温厝社区,海达社区,未来海岸社区,海虹社区,海兴社区,石塘村,东屿村,渐美村,囷瑶村,海沧村,青礁村,后井村,锦里村,贞庵村,古楼村
新阳街道 霞阳社区,祥露社区,兴旺社区,新垵村
东孚镇 东埔村,山边村,寨后村,过坂村,东瑶村,鼎美村,后柯村,芸尾村,凤山村,贞岱村,莲花村,洪塘村
第一农场 第一农场虚拟生活区
海沧农场 海沧农场虚拟生活区
天竺山林场 天竺山林场虚拟生活区
出口加工区 出口加工区
【建制沿革】
唐虞夏商时代,为扬州属地。西周属七闽地。东周为越国地。秦属闽中郡东冶县。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属闽越国;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属扬州侯官县。
西晋属扬州晋安郡,西晋太康三年(282年),东安县改晋安县,同年析置同安县,辖之。永嘉元年(307年)同安县复隶晋安县,辖之。
隋开皇九年(589年)属泉州南安县。
唐初属岭南道,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隶江南东道清源郡。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四乡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大同场为同安县,辖之。
五代属闽国泉州;五代末属江南东道清源郡。
宋淳祐年间,海沧区南部划属福建路漳州,为龙溪县永宁乡新恩里,辖域为今海沧区海沧街道、新阳街道、海沧农场;今海沧区北部仍属福建路泉州,为同安县明盛乡积善里,辖域为今东孚镇、第一农场和天竺山林场。南宋改里为都,南部三都地区为新恩里一都、二都、三都,后演变为一二三都,称“三都”;北部东孚境域为积善里十七都、十八都。
元代属福建行省,后改属江浙行省;三都地区属漳州路龙溪县,北部东孚境域属泉州路同安县。
明清时“三都”属福建省漳州府海澄县,领永昌保、集兴上半保、集兴下半保、崇隆保;东孚境域则属泉州府同安县积善里,领新垵保。
民国元年(1912年)“三都”属福建省汀漳道海澄县,东孚境域属福建省南路道(民国3年6月改厦门道)同安县。
民国14年(1925年)废道,“三都”属福建省海澄县,为新恩里一、二、三都;东孚境域属福建省同安县,为积善里十七、十八都。十七都领田央、山边、谷山、霞美、北洋、留塘、莲升堂、中孚、林埭、水头、湖浦11保,十八都孚中、山坪洪、龙屿、龙门田头、黄林、圆湖樟埭6保。
民国22年(1933年)12月13日“闽变”政府决议将福建省分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四省;“三都”属龙汀省龙溪县,东孚境域属兴泉省同安县。
民国23年1月10日,龙汀省、兴泉省夭折,龙溪县、同安县仍直辖福建省。
民国23年至24年(1934-1935年),“三都”先后属福建省第六、第五行政督察专区,东孚境域先后属福建省第五、第四行政督察区。
民国27年,(1938年)“三都”属海澄县第四区,东孚境域属同安县第三区第二十办事处角尾联保、鼎中联保。同年5月13日,厦门沦陷。
民国29年,(1940年)3月撤销联保;海澄县划为4区,三都地区属第四区,驻海沧,领1镇2乡28保:沧江镇(有路头、大街、横街、新街、山仰、柯井、青礁、院前、古楼、囷瑶10保)、金钟乡(有锦里、内坑、贞庵、嵩屿、石仓、温厝、渐美、钟山、东屿、石塘10保)、新霞乡(有鳌冠、霞北、霞南、霞西、东社、海墘、巷内、上丘8保)。
东孚境域为同安县第三区角尾乡中孚保、鼎山乡东坂、莲花、水头、鼎尾、祥露5保。
民国31年,(1942年)7月海澄县第四区改海沧区,领1镇2乡28保。东孚境域为角尾乡(鼎山乡并入)中孚、莲花、水头、鼎美、后祥5保。
民国32年东孚境域属同安县,为灌口镇贞岱保,角尾乡东坂、莲花、霞露、中孚4保。
民国33年东孚境域属同安县角尾乡,为中孚、莲花、水头、鼎美、后祥、贞岱6保。
民国34年,(1945年)10月抗日战争胜利,撤海沧区,沧江镇、金钟乡、新霞乡直隶海澄县。
1946年5月调整乡镇保甲,三都有海沧乡、金霞乡;海沧乡辖路头、大街、横街、新街、山仰、柯井、青礁、院前、古楼、囷瑶、锦里、内坑12保;金霞乡有贞庵、嵩屿、石仓、温厝、渐美、钟山、东屿、石塘、上丘、东社、巷内、霞东、霞南、鳌冠14保。
东孚境域仍属同安县角尾乡,为中孚、莲花、水头、鼎美、后祥、贞6保。
1950年底废除保甲制,一保改一乡,中孚保改东孚乡。东孚境域属同安县第一区,为东孚、莲花、水头、鼎美、后祥5乡,三都地区为海澄县第四区海沧乡、霞阳乡、新垵乡。
1952年三都地区辖海沧、青礁、囷瑶、锦里、贞庵、温厝、渐美、石塘、东屿、鳌冠、霞阳、新垵12乡。东孚地域为同安县第一区东孚、水头、鼎美、贞岱、莲花5乡。
1955年10月,东孚境域划属同安县东孚区,为东孚、莲花、水头、鼎美、后祥、贞岱6乡。三都地区海澄县第四区改名海沧区,辖海沧、囷瑶、锦里、石塘、新垵5乡。
1956年6月东孚境域划属灌口区,为东孚乡(莲花乡、贞岱乡并入)、鼎美乡(水头乡、后祥乡并入)。三都地区仍属海澄县辖海沧区。
1957年灌口区东孚、鼎美等12乡划入厦门市郊区;同年11月鼎美乡析设第一农场。三都地区为海澄县第四区海沧乡、霞阳乡、新垵乡。
1958年4月撤海沧区,霞阳乡并入新垵乡;同年8月海澄县与龙溪县并为龙海县,龙海县海沧乡、新垵乡划入郊区,设海沧公社,领14大队;东孚乡、鼎美乡并为东孚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改镇),领9大队。
1961年。1978年9月杏林区成立,辖之。1984年改杏林乡(1991年12月改镇)霞阳、新垵村委会。1996年1月,集美区海沧镇、东孚镇划归杏林区。
1959年10月至1960年5月,东瑶、后祥、鼎美、芸尾大队先后划入第一农场。1962年东瑶大队复归东孚公社。1970年初后祥、鼎美、芸尾大队复归东孚公社。
1961年10月,海沧公社析设锦里、渐美公社,1964年5月,锦里、渐美公社复入海沧公社。海沧公社新垵、霞阳2大队划属杏林公社。
1962年2月析设炭薪国营林场,1980年7月更名国营天竺山林场至今。
1978年在杏林公社基础上置杏林区。
1984年海沧、东孚、杏林公社改乡,大队改村委会。1986年12月海沧乡改镇。
1987年8月改属集美区海沧镇、东孚乡、海沧农场、第一农场、天竺山林场,杏林区杏林乡。
1990年海沧镇、东孚乡开辟为海沧台商投资区。
1991年12月东孚乡改镇。1995年10月海沧镇、东孚镇、海沧农场、第一农场、天竺山林场划入杏林区,辖之。
2000年东孚镇祥露村,改属海沧镇。
2003年8月杏林区驻地迁海沧镇石塘并更名海沧区;马銮湾以北杏林街道、杏林镇划归集美区,海沧区辖马銮湾以南地域和海沧镇、东孚镇和厦门市第一农场、天竺山林场、海沧农场,共28村委会,2居委会。2003年底,居委会改制社区,村,改社区。
2005年辖海沧镇、东孚镇、3农场,领2社区、28村委会。
2006年1月海沧镇析分为海沧街道(辖5社区,10村委会)、新阳街道(辖2社区,1村);时辖2街1镇,领7社区、23村委会。
2008年海沧区下辖海沧街道(辖7个社区,10个村委会)、新阳街道(辖3个社区,1个村委会)、东孚镇(辖12个村委会)、第一农场、海沧农场、天竺山林场、新阳工业区、出口加工区。
2010年辖海沧、新阳2街道、东孚镇,领12社区居委会、23村委会。
海沧区主要由丘陵、台地、平原组成,地势平坦。
地处厦门、九龙江口海岸及东孚镇丘陵地带,地势平坦。三面临海,北面靠山。西北部紧靠海拔933米的天柱山,中部蔡尖尾山海拔381.6米,西连接文圃山。
气候特征: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0.9℃,1月平均气温12.4℃,7月平均气温28℃。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平均降水量1187.4毫升。7~9月为台风季节。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9月。极端最低气温2℃,极端最高气温38.5℃,年均日照时间2233.5小时,年均降水量1143.5毫米。

精选留言

厦门海沧区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