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

江陵,因“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而得名,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荆江段左岸。江陵是古老的,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始置江陵县,迄今已有2293年的置县历史。江陵又是年轻的,1994年,荆、沙地市合并,设立江陵区,1998年重置县治。全县国土版图面积1048.7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16.9%。城市全年供水总量520万吨;污水处理厂4个,垃圾处理站9个;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95%,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70%。辖9个乡镇、2个农场管理区,99个村(队、社区,)。 江陵是一片物产富饶的土地,这里地下芒硝、卤水、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这里水土肥沃,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江陵是全省46个粮食主产区和33个粮食增产大县之一,是全国重要的“双低”油菜示范县和水产及畜牧板块建设示范基地。世界油菜大会曾经在这里召开,优质水稻畅销全国各地。这里出产的天助牌菜籽油、西湖晶珍牌大米曾获农交会、农博会金奖。江陵农业生态健康种养远近闻名。这里一年四季瓜果飘香,三湖黄桃、紫星葡萄、民主西瓜等无公害瓜果菜清甜爽口,星都罐头、荆陵黄鳝、好客土鸡等农副产品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 行政区划 2016年3月,各乡镇按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对行政村,区划进行调整。行政村,区划调整前:全县有199个行政村、19个居委会,8个生产大队(分场)、3个养殖场,共1547个村民小组,197个居民小组(包括滩桥镇);行政村,区划调整后,全县设行政村(队、分场)123个、社区,19个、养殖场3个,村民小组1090个,居民小组197个(其中滩桥镇有17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员会、128个村民小组、9个居民小组)。

资市镇金龙桥居委会,寺桥居委会,古堤村,先进村,林星村,青山村,范渊村,平渊村,花章村,潘市村,黄场村,花港村,华湘村,玉古村,李塘村,资岭村,凡湖村
滩桥镇滩桥居委会,观音寺居委会,陈湾村,吴场村,宝莲村,竺桥村,月堤村,北闸村,观中村,高兴村,太山村,曹市村,单岭村,五三村,代港村,黄桥村,观寺村,观音寺苗圃场生活区
熊河镇熊河居委会,建国村,彭市村,国强村,荆干村,跃进村,新当村,民主村,花彭村,花桥村,司马村,熊堤村,熊河村,捷口村,明星村,新庄村,沙岭村,新河村,兰桥村,永固村,洋湖村,两桥村,边江村,三闸村,颜南村,严中村,侯当村,黄林村,杨林村,花兰村,严北村,吴桥村,熊河渔场生活区
白马寺镇白马居委会,白马村,双河村,青港村,寿港村,新长村,中江村,荆州村,邓港村,丰河村,新孟村,新口村,同兰村,江岭村,卢巷村,宋新村,业新村,李店村,赤岸村,黄淡村,长河村,天井村,金剅村,王市村,金渡村,小河村,陶咀村,曲垸村,五胜村,谭巷村,香垸村,石渊村,凡桥村,凡湖渔场生活区
沙岗镇沙岗居委会,洗马村,公议村,丁家垸村,中当桥村,丁堤村,吴兴渊村,黄彩豆村,荆南村,荆台村,东庄湖村,三合村,白鹭湖村,九甲湖村,李公垸村,彭家台村,西河村,玉台村,中堤村,沙岗村,黄义河村,刘湖村,方乐寺村,中岭村,东津村,林市村,潘家垸村,东岳村
普济镇普济居委会,周家坊村,赵家岭村,柳口村,洪渊村,金马村,金果寺村,邓赵港村,田家坊村,朱港村,大军湖村,佛仙桥村,杨叉路村,严仲堤村,西李村,羊子庙村,东李村,星星村,古树村,熊沟村,林口村,复兴场村,立新村,谭湾村,普济村,陈巷村,西庄湖村
郝穴镇西湖居委会,沿江居委会,江城居委会,新跃居委会,双港居委会,齐心居委会,新园居委会,龙渊村,双桥村,颜闸村,大兴村,永兴村,荆江村
马家寨乡马市居委会,文村,文新村,耀新村,同兴村,万兴村,青安村,长江村,张黄村,龙桥村,杨渊村,马林村,邓泓村,白杨村,赵桥村,金旗村,金场村,金砚村,曾桥村,虾湖村,万场村,资圣村,高渊村,冲河村,长坑村,祁渊村,文村,渔场生活区
秦市乡秦市居委会,秦家场村,张公当村,陆阳台村,永丰村,东陈岭村,阳湖村,廖堤村,曾家湾村,藤梓树村,河渊村,谭彩豆村,砖井村,台湖村,刘家豆村,聂堤村,吴堤村,千合村,拖船埠村,刘港村,连心村
江北监狱西湖窑居委会,一监区社区,二监区社区,三监区社区,四监区社区,五监区社区,六监区社区,七监区社区,八监区社区,九监区社区,十监区社区
江陵县工业园区一园区生活区、二园区生活区、三园区生活区、四园区生活区
三湖管理区天星街居委会,新建大队生活区、龚家垸大队生活区、清水口大队生活区、园艺场生活区、三湖鱼场生活区、农科所原种队生活区
六合垸管理区天桥居委会,一大队生活区、二大队生活区、三大队生活区、四大队生活区、白湖分场生活区、水产养殖场生活区

历史沿革 江陵因“以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而得名。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并分郢置江陵县。此后历代不废。只是在汉王莽朝一度改称江陆,但不久即恢复江陵本称。历史上的江陵县,地域沿长江及古夏水流域走向,东西横距离长,南北纵距离短。西部背枕丘陵,东部多河湖港汊。古时候,东部地区人口稀少,距当时行政中心江陵城较偏远,与江陵西部地区长期保持稳定有所不同,江陵历史上一些大的行政建置变动,多发生在东部一带。自秦汉至隋属南郡,唐、五代属江陵府,宋属荆西府,元属中兴路,明、清属荆州府,民国时先后属第七、第四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荆州地区(荆州行政专员公署)。1994年10月后,属荆州市(荆沙市)管辖。周夷王时,楚国国君熊渠扩张势力,封长子熊康(又名熊无康)为句亶王,按裴骃《史记·集解》引张莹说,句亶王封地即后来江陵县一带。今江陵县为古句亶国属地。自句亶受封算起,江陵有文献可考的历史约2900年左右。 公元317年,晋元帝在建康(今南京市)建立东晋。当时因北方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势力入侵中原,西晋王朝灭亡,而随同晋朝皇室南逃的北方士族与其部曲大量聚集在长江流域一带。为安置北方流民,在南方建立起侨郡、侨县,其中先后在江陵境内设云中、九原、定襄、宕渠、广牧、新丰6个侨县,并侨置新兴郡管辖以上6县事务。这些侨郡、侨县的位置大致在当时江陵县东部即现在江陵县、沙市区岑东部、潜江市龙湾、张金一带及监利市西部边境地区。南北朝时,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孝建二年(公元455年),第一次对江陵境内侨县进行省并,将九原并入定襄,宕渠并入广牧,云中并入新丰。梁朝时(502-557),改新丰县为安兴县。公元556年,西魏军攻陷梁都江陵,在今白鹭湖一带置华陵县。其后在江陵建都的后梁政权又在华陵县以南置鄀州,同时在其地置云泽县属之。北周时(557-581)改华陵县为紫陵县。隋文帝开皇七年,废新兴郡。十一年(592),将安兴县并入广牧县,仁寿(601)初,又改广牧为安兴县。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将后梁所置鄀州及云泽县并入紫陵,又省定襄并入安兴县。唐高祖武德(618)初,废紫陵县入江陵。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省安兴县入江陵。至此,东晋以来侨置郡县及南北朝时析江陵所增置的州县均归入江陵,结束了江陵历史上长达326年的行政分割局面。此外,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析江陵置长宁县。次年,省枝江并入长宁。唐代宗大历六年(771),省长宁复置枝江县,江陵县恢复其原来的建置范围。宋太祖乾德三年(965),析江陵白洑巡置潜江县。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荆南府为上路总管府。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改名中兴路,治江陵。同时,将江陵县一分为二,西部仍为江陵县,治沙市;东部设中兴县,治赤岸(今江陵县白马寺镇赤岸村)。清乾隆《江陵县志》、光绪六年(1880)成书的《荆州府志》引明末清初人孔自来撰《江陵志余》载:中兴县在郝穴北,县治赤岸,元人置县于此,明初废。明朝时,江陵县在龙湾市、沙头市、郝穴口、虎渡口设巡检司。今江陵县辖区大部分地域属郝穴口巡检司,西及西北地域属沙头市巡检司,东北地域属龙湾市巡检司。清朝时,江陵分为五汛,即:捕汛(现荆州区长江以北范围)、龙汛(今江陵县三湖管理区、六合垸管理区东部及潜江市龙湾、徐李、张金一带)、虎汛(原江陵县长江以南虎渡河一带)、鹤汛(现江陵县马家寨至熊河以东地区)、沙汛(即现沙市区及江陵县北部)。并于丫果驿设置县丞署,郝穴设主簿署,沙市、龙湾、虎渡口设巡检司。民国初年,江陵沿袭清代五汛分设五个保卫总团。现江陵县辖区分属郝穴保卫总团所辖区域及沙市保卫总团、龙湾保卫总团的部分区域。民国二十一年(1932),江陵属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调为第四行政督察区。1930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江陵县苏维埃政府在黄彩剅成立,旋移驻沙岗镇,继转郝穴镇,划设10区1市。今江陵县辖区分属一区郝穴、二区田家坊、三区普济、五区沙岗、六区赤湖、八区白马寺、郝穴市及四区张金、七区洪宋、九区徐李市、十区龙湾(此四区今属潜江市)的部分。1932年10月,红军撤离江陵苏区,县、区、市行政机构随之撤销。1941年1月、1943年4月,先后在三湖一带成立江陵县抗日民主政府、江陵县行政委员会,并在其控制区内设置沙岗、岑河、张金、徐李、老新5个行政区(初称中心乡),其中沙岗及岑河、张金、徐李部分地域属今江陵县辖区范围。至1945年日本投降后,抗日根据地行政机构撤销。1947年12月,江(陵)监(利)石(首)县人民政府在江陵东南部成立,其所辖第六区(沙岗)、第七区(江陵、石首结合部处)部分地域属今江陵县辖区范围。1949年7月江陵解放后,这些行政区撤销,有关地域复归江陵县建制。民国31年(1942),日本侵略军曾扶持建立伪江陵县政府,驻沙市,至民国34年(1945),随日本侵略军投降而瓦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江陵县境变迁较大。1949年7月15日,沙市从江陵划出单独建市;1953年,将县属埠河区划隶新成立的荆江县(1955年并入公安县);1954年,将张金、徐李两区划给潜江县。1994年10月,荆沙合并设立荆沙市,并将沙市市和原江陵县行政区划重新调整后设置沙市、荆州、江陵(即今江陵县)三个区。江陵区政府驻郝穴镇。1998年7月,江陵撤区建县,历时近23个世纪的江陵县名得以恢复。 江陵历史悠久,自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即位,将国都自丹阳徙郢(今荆州城北五公里外纪南城),至公元前278年,白起拔郢,楚国连续二十代王在此建都400余年,其宫殿台榭遍布江陵全境及潜江、监利一带。楚汉相争时,江陵曾为临江国国都。以后晋安帝、齐和帝、梁元帝、后梁萧铣均在此建都。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升荆州为江陵府,置为南都。五代十国时,江陵为荆南国国都。另外,自西汉至明,江陵均为王、公藩封之地。其历史文化地位历来为世人所关注。 人口 2017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3.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5万人。城镇化率40.4%,比上年提高1.26个百分点。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11.34万户,总人口为39.41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9.90万人,女性人口19.5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667人,死亡人口4218人。 经济发展 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01亿元,增长7.8%。第一产业增加值21.95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30.18亿元,增长10.2%,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24.15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29.88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6.8:36.8:36.4。

精选留言

江陵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