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南部,地处东经106°12’-108°18’,北纬25°04’-27°29’之间。东西跨经度2°06’,直线距离207.9公里。南北跨纬度2°25’,直线距离269.4公里。州境最南端距北回归线(北纬23°27’)1°37’。州境内南部的荔波县距海岸(广西防城港)390公里,是贵州省距海岸最近的地方。全州总面积26197平方公里,占贵州省总面积的15%。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东与黔东南州相连,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接壤,北靠省会贵阳市。

气候

黔南州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复杂,气候多样,地区差异和垂直差异明显,具有高原山区的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

一、气候特点

1.季风气候显著

自治州地处东亚季风区,南部边缘距海(广西防城港)直线距离360公里,是贵州省距海最近的地区。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受到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尤其在夏季,几乎全被暖气团占据,即使在冬季,来自南海偏南暖湿气流也可控制达7-8天。冬季在来自北方的冷干气流影响下,州内各地气温降低,形成阴寒持久,甚至出现凌冻天气。春、秋季节,冬、夏季风互相转换,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势均力敌,且常交汇于滇黔和黔桂之间,形成“静止锋”。受其影响,全州各地经常云雾笼罩,阴雨绵绵。

在季风的影响下,自治州雨热同期。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给自治州带来充沛的雨水,使之成为全省的多雨区之一。在正常年份,每年4月下旬-5月上旬,夏季风开始影响,州内各地先后进入雨季。6月中、下旬,为夏季风盛行期,是全州降水量最集中的时期。11月下旬,夏季风减弱,冬季风盛行,是全州降水量最少时期。

季风活动的结果,使黔南州四季冷暖变化很大,呈现骤冷骤热的高原天气特征。每年秋末,常因一次强冷空气侵入,而使气温剧烈下降;冬末,强大的西南暖流北上,使州内各地气温明显升高。

2.气候复杂多样,立体气候明显

黔南州西部、北部高(平均海拔1000-1200米),东部、南部低(平均海拔800-600米),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因此气候复杂多样。既有寒冬绵长的高山地带,也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丘陵、低山、盆地,在南部还有炎炎长夏,几乎全年无冬的河谷低地。地形、地势的差异导致了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黔南州南北纬度相差2°15′,但却分属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三个不同的气候带。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中亚热带,南亚热带有罗甸县境内的河谷低地,北亚热带分布于西北部海拔1300-1500米的高、中山地区。在各气候带内,由于地势、地形、纬度和季风的影响,州内各地气候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东部三都和西部长顺,纬度几乎相同,但长顺比三都地势高,年均温则相差2.9℃。南北气候相差也较大,南部罗甸在“谷雨”前后即可入夏,而北部瓮安,要到“夏至”以后方才进入夏季,前后相差4个节令,在地势较高的高山地带,则更要推迟1-2个节令。冬季则相反,北部山区“立冬”以后可见霜雪,进入寒冬;南部河谷低地却要在“冬至”以后才稍有寒意,前后相差3个节令。州内海拔高度不同地区,四季存在明显差异。海拔千米以上地区,冬长夏短,千米至500米地区,四季分明;500米以下地区,长夏无冬,秋春相连。

自治州虽地处高原,但由于纬度较低,距海较近,每年从海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带来充足的热量,因而热量丰富。全州无霜期平均为292天。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大致在280天以下,瓮安最短,为263天;海拔500米以下地区,为300天以上,罗甸最长,达334天;海拔1000-500米地区为290天。

4.阴雨天多,日照少,云量多

春季和秋季,正是冬夏季风的过渡转换季节,由于贵州高原特殊的地形地势,冷暖气流常遇于滇黔和黔桂地区,并形成“静止锋”。受其影响,州内阴雨天多,持续时间长。全年有一半以上日子降水量在0.1毫米以上,其中春、秋的小雨和毛毛雨的日数占降水日数的50%左右。

州内大部分地区日照度在30%左右;贵定最小,为23%左右;罗甸最大,达34%左右。一年中,冬季日照率最小,在20%左右,春、秋季大致相等,日照率20%-25%。夏季日照百分率最大,达35%-45%。

二、气温与降水

1.气温

年平均气温:全州年平均气温13.6℃-19.6℃,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逐渐递增。州内有两个低温中心,一是地势偏高,位置偏北的瓮安,年均温13.6℃;二是地势较高(海拔1000米),地形南北开敞的独山,年均温15℃。高温区为南部河谷低地罗甸19.6℃和东部三都18℃、东南部荔波18.3℃。年平均气温南北之差6℃大于东西之差2.9℃。

季、月平均气温:冬季:以1月为代表。1月均温:瓮安2.9℃,罗甸10.1℃。冬季气温南北温差大于东西温差。春季:以4月为代表。除北部瓮安平均气温不足15℃外,其余地区均在15℃以上,其中南部罗甸达21.1℃,此气温为全省此间最高气温。夏季:以7月均温为代表。南北气温相差不大,仍以罗甸27.0℃最高,西部长顺最低23.0℃,其次为北部瓮安23.1℃,东部三都为26.7℃。秋季:以10月为代表,此间气温除北部瓮安14.6℃外,其余地区均在15℃以上。

2.降水

降水量及地区分布:自治州是贵州省多雨地区之一,年降水多在1200毫米以上。全州有两个雨区,一是东部多雨区,包括都匀、独山、荔波、三都等县,年降水量在1300毫米以上,其中都匀达1400毫米以上。二是西部多雨区:包括长顺县、惠水县的一部分,年降水量达1300毫米,长顺接近1400毫米。除两个多雨区以外,北部的瓮安、福泉、贵定、南部罗甸、平塘、惠水等地,年降水量在1100-1200毫米。龙里的降水量为1097毫米,是全、州降水最少的县。

降水的季节分配:自治州降水突出地集中在夏季盛行的4-9月,夏季(6-8月)为降水集中季节。此期间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41%-51%;春季(3-5月)约占25%-31%;秋季(9-11月)占约18%-22%;冬季(12月至次年2月)约占4%-8%。4-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80%。

三、气候带与气候分区

1.气候带

根据气候带指标和考虑自然植被、物候特征,自治州实际上存在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

南亚热带:包括罗甸县中部及南部地区,即该县红水河及其各支流河谷地带和山间陆谷地,海拔250-500米,面积2032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7.8%,约为罗甸县总面积的2/3。

中亚热带:除上述的南亚热带和西北边沿小片北亚热带以外,州内大部分地区属此带。海拔400-1200米,面积22415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85.5%。

北亚热带:位于西北边沿的山原地带,包括瓮安县的西南部、福泉县西部、贵定及龙里二县西北部和长顺县的北部等地区。海拔在1300-1500米以上。面积约1750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6.7%。

2.气候分区

根据“全国气候区划”指标和全州热量、水分的分布状况,将全州划分为以下五个气候区:

(1)温热夏湿冬干区:包括州内整个南亚热带范围,年均温19℃-20℃,最热月(7月)均温27℃以上,最冷月(1月)均温在10℃以上。夏季较炎热且持续长达6个月左右,冬季温暖短促(约10-20天)。无霜期(平均值,下同)330天以上,冬季极少雪凌天气。年降水量1100-1200毫米,大部集中于夏季,5-8月总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8%以上,冬春两季降水稀少、多干早,干湿季比较明显。日照较多,居全州之冠,年日照时数达1500小时以上,百分率34%,比州内各县多加0-500小时。年极端最高气温40.5℃,极端最低气温-3.5℃,日均温基本上终年稳定在5℃以上(其持续期长达362天),年总积温达7100℃,≥10℃积温6477℃(持续期近300天),热量条件可满足双季稻(双季玉米或双季高粱)+小麦(油菜)或蔬菜十中稻小麦一年三熟连作的要求。适宜发展对热量条件要求高的甘蔗、夏橙、香蕉、艾粉、黄红麻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以及其他亚热带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如油桐、油茶、茶树、板栗、核桃、花生、芝麻等。区内山地草场资源丰富,多数牧场四季常青,产草量高,牲畜越冬条件优良,宜建设以养牛、山羊为主的商品畜牧基地。

(2)温暖湿润区:位于州境东南部,包括三都全县、都匀市的东南部、荔波县东北部以及独山县东部深切的河谷地带,海拔400-800米,年均温16.5℃-19℃,李0℃积温5800℃-6900℃,)10℃温积4900℃-4900℃。年日照时数在1200小时左右,日照百分率27%-28%,光能资源和热量资源均次于温热夏湿冬干区。雨量丰富,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春雨较早,春早不突出。区内大部地区稻(玉米)十小麦(油菜)一季两熟,接茬时间充裕。都柳江、樟江河谷坝区可实行双季稻+小麦(油菜),一年三熟。区内丘陵坡地宜发展柑橘、油桐、油茶、茶树、板栗、花生、芝麻、黄红麻等亚热带经济作物及经济林木,由于气候、土壤适宜,极宜杉木生长。

(3)温暖春干区:位于州境南部,包括荔波县大部以及独山、平塘、惠水、长顺等县的南部和罗甸县的北部等地区,海拔400-900米,气候与温暖湿润区基本相同,唯冬春降水稀少,干早较重。

(4)温和湿润区:位于州境中部及北部,包括瓮安、福泉、贵定三县的大部以及惠水县北部,长顺县中部,平塘县、都匀市的西北部,独山县中部和北部,龙里县东南部等地区。海拔900-1250米,年均温14℃-16℃,最热月均温23℃-24℃,最冷月均温3℃-5℃。≥0℃积温4900℃-5500℃,≥10℃积温4000℃-4500℃。年降水量1100-1400毫米,光能资源较差,年日照时数1000-1300小时,日照百分率23%-29%,无霜期260-280天。春季多冰雹,夏季多暴雨。农作物水稻(玉米、烤烟)+小麦(油菜)一年可两熟。本区北部如瓮安、福泉、贵定、龙里等市县是烤烟的主要产区,也适宜茶树、漆树、油桐、松、杉等经济林木和用材树种生长发育。

(5)温凉湿润区:本区位于西北部边沿山地,海拔1300-1500米以上,包括瓮安县南部、福泉市西部、龙里和贵定两县西北部及长顺县北部等地区。区内是州境热量条件最差的地区。年均温在14℃-13℃以下,最热月均温在20℃-22℃,最冷月均温在1℃-2℃,极端最低气温可达-9℃以下,≥0℃积温4500℃-4800℃,≥10℃积温在4000℃以下。无霜期250-260天。夏季凉爽,冬季较冷,雪凌较重。春季冷暖变化大且多冰雹,秋季阴履寡照多绵雨,农作物须套种,一年两熟。

四、灾害性天气

1.旱灾

干旱在州内主要分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旱,以夏旱范围广、危害大。春旱,每年3-5月发生。西部、南部较重,东部、北部较轻,低海拔地区和较高海拔地区严重。南部的罗甸、荔波,由于春温高,蒸发量大,雨季晚,故春旱较频繁。夏旱,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俗称“插手干”即正值插秧期间的干旱;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的称“洗手干”即插完秧后的干旱;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的称“伏旱”也叫“苞苔旱”、“打苞旱”。据多年资料统计,全州平均每10年有7-8次不同程度的夏旱发生。其中以“伏旱”较为常见,平均两年有一次;“插手干”每5年有1次;“洗手干”每10年有l-2次。从干旱的程度统计,每4-5年约有一次大旱发生;每3年有一次中旱发生;小旱几乎年年都有发生。据新中国建立后30年的气候资料统计,严重的夏旱发生于1959、1962、1966、1971、1972、1975、1978、1981、1985年,以1972、1978、1981、1985年的夏旱范围广,危害严重。

2.洪涝灾害

涝灾在州内多发生于每年的5-8月,其中以6月出现洪涝灾害最多。洪涝灾害在地区分布上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相一致,北部较少,南部、中部较多。

3.雹灾

自治州由于以山地为主,为冰雹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使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多雹地区之一。一般每年平均发生2-3次,最多年份可达10次左右。西部、北部冰雹最易发生,南部的荔波、罗甸、平塘较少发生。云雾山一带,是州境的多雹中心。冰雹出现的时间集中于3-5月,此间出现的冰雹,约占全年80%左右,个别年份在2月和其他月份也曾出现。冰雹常常与大风、雷雨相伴出现,雹灾和风灾并发,从而增加了危害程度。

4.凌冻

本州凌冻发生于寒潮侵袭时。在阴雨绵绵天气中,近地层温度降低到O℃以下,雨滴冻结于近地物和地表。凌冻对农作物,交通邮电的影响很大。是州内冬季主要的自然灾害。

水系

黔南州山高水高,多处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诸河流的源头。不少河流穿行于岩溶发育地带的溶洞之中,忽出忽入,时现时隐,明河与伏流紧紧相连,反复变换,这是黔南州水文特点之一。不少明河地段,坡降陡,落差大,一些河流地段,岩坎高,水流急,明河、暗河中都有不少瀑布,这是水文特点之二。大气降水较多(年均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但在岩溶发育地区,裂隙渗漏严重,春夏季节的晴和天气,地表水不断向上蒸发和向下渗漏,很快形成干早;而当大雨或暴雨到来时,暗河水满,溢出地面,无处流淌,滞塞于低洼盆地中,此时则出现许多短暂(3-5日)的山间小湖。这种“半月无雨到处干,一场大雨到处淹”的现象,是水文特点之三。

自治州共有中、小河流117条,流程5000多公里,其中集水面积在100-500平方公里的有55条;501-1000平方公里的有11条;1001-5000平方公里的有11条;5001平方公里以上的有两条(乌江与红水河)。全州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公里。

自治州水系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一、长江流域

1.乌江水系:

乌江:是贵州省最大的河流,从遵义、开阳、瓮安三县交界处的三星场流入州境北部的瓮安县境,在与嵋潭县交界处的沿江渡附近流出州境。在州内河长48公里,境内流域面积474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00立方米·每秒,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42万立方米·每秒。河面宽50-250米,水深3-35米,落差58.4米。当地习惯把此段称为“江界河”。汇入的支流主要有瓮安河、洛旺河(清水河)。

瓮安河:位于乌江南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瓮安、福泉两县交界处的煤炭冲,自南向北流经瓮安县雍阳镇后,汇入堰平、白水、草塘、九洞水、杜仲、鱼溪坝、平坝等支流,于犹家坝江界河渡口下游600米处流入乌江。河源分水岭及河口高程分别为1186米、485米,落差695米,河道总长59公里,州境内流域面积84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4.0立方米·每秒。

洛旺河:亦称清水河,是乌江南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平坝县岩坝场附近的白泥田,流经贵阳市、龙里、开阳、福泉、瓮安等县境,在开阳县的清水口注入乌江。流域面积653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8立方米·每秒,主河长209公里,落差739米。支流独木河,源于贵阳市花溪区的高坡一带,流经龙里、贵定两县后转向北与南明河汇合。汇合处以上称南明河,以下称洛旺河。独木河全长126公里,流域面积2220平方公里,州内占219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1.5立方米·每秒,州内占40.9立方米·每秒。洛旺河为龙里、福泉、瓮安等县与贵阳市、开阳县的界河,界河段长81公里,落差340米。

2.沅水水系

马尾河:为清水江源头。发源于州内最高峰斗篷山南麓贵定县摆洗附近的青栩坡脚,干流在陆家寨以上称茶园河(亦称谷江河),向南流经都匀市南工区称剑江,马尾以下称马尾河。向东再转北流至坝固区附近出境进入黔东南州境,经丹寨、麻江两县和凯里市与重安江汇合,汇合后称清水江。河道总长104公里(州境河长100.6公里),流域面积1255平方公里,州内占115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1.3立方米·每秒,州内占29立方米·每秒,落差850米。都匀市文峰塔以下河长57公里,落差116米。主要支流源于摆忙乡的菜地河和源于瓮桃乡的杨柳河。

鱼梁江:发源于斗篷山北麓的麻江县的乐坪乡和福泉市黄丝、鱼酉、马场坪、新桥等乡镇,于福泉、凯里、黄平三县市交界处的小岩附近出境注入重安江,河道总长106公里,流域面积2021平方公里,州内流域面积147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5.2立方米·每秒,州内占22.5立方米·每秒,天然落差928米。主要支河有浪波河和围阻河。

二、珠江流域

1.红水河水系

红水河: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的马雄山,上游称南盘江。在黔西南州望漠县与北盘江汇合后,至广西象州县的石龙段称红水河。红水河于望漠县桑郎河口流入本州罗甸县境内,此段河长63.6公里,于曹渡河口流出州境进入广西天峨县,为自治州南缘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界河。在州境内的流域面积1193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520立方米·每秒,州内流量225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径流量65亿立方米,占全州多年平均径流量的41.3%。主要支流有濛江、曹渡河。

濛江:发源于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对门寨附近。流经青岩坝镇进入惠水县境,在惠水县境内至罗甸县境内的油烟附近与格凸河汇合,此段河道称涟江。继续南流于罗甸县八茂区以下17.3公里的双江口流入红水河,此段称檬江。干流总长239公里,流域面积874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5立方米·每秒,天然落差897米,州内落差749米。主要支流有格凸河、霸王河。

格凸河:发源于安顺市境内,流经黔西南州紫云,黔南州长顺、罗甸三县,在罗甸的王岗附近注入壕江。干流长157.6公里,州境内流域面积907.3平方公里,州内河道长35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9.5立方米·每秒,州内12.9立方米·每秒,落差263米。

霸王河:亦称摆金河、巴盘江,发源于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批摆附近,流经惠水县摆金、平塘县克度进入罗甸县,在八茂区上游4公里处注入檬江。干流全长153公里,州境河长巧3公里,落差947米。流域面积2290平方公里,州内流域面积2222平方公里,全年平均流量43.8立方米·每秒,州境流量42.2立方米·每秒,河流流经岩溶发育地区,闭流区多,几经伏流。最大一段在平塘县河边寨下游1公里处入洞,伏流10公里后于罗甸县沫阳上游3公里的大井出流。

曹渡河:发源于都匀市摆忙乡的烂木山果树场。流经都匀、贵定、平塘、罗甸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等县(市)注入红水河。河长188公里,其中罗甸东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界河段长53公里,落差1258米,流域面积5837平方公里,州内2130平方公里(广西壮族自治区境流域面积198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06立方米·每秒,州内93.2立方米·每秒。此河在沿途习惯名称较多:河源段称翁树河;贵定县尧上乡一段称老棉河;平塘县掌布至龙塘段称摆浪河,龙塘至平里段称平里河;平里以下至天生桥段与六洞河汇合后称曹渡河;罗甸县与广西天峨县交界河段又称摆金河,主要支流有六洞河。

六洞河:亦称平舟河,源于独山县翁奇附近的八坝坡,流经独山、平塘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丹、天峨等县后,在天峨县转至罗甸县播告附近流入曹渡河。河道弯曲度大,全长218公里,落差1072米(其中桂境河长50公里,落差112米)。流域面积2740平方公里,州内流域面积258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9.8立方米·每秒,州内流量48.2立方米·每秒。在流经平塘县境时出现两次伏流。在拉敖附近流入地下伏流约5公里后复出地表,流经12.5公里于平寨附近二次伏流1公里后复出地表。

2.柳江水系

都柳江:为柳江源头。发源于独山县拉林乡磨石湾,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坝街下游3.6公里处流出州境,进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在独山县境内称黑神河,向东流入三都县境烂土称烂土河,流至大河区大河镇附近与打见河汇合称大河,再东流与马场河汇合后称都柳江。州内河道全长126公里,流域面积249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2.0立方米·每秒,落差1018米。主要支流有马场河、打鱼河、排长河、坝街河。

打狗河:为柳江一级支流龙江的上游,发源于三都、荔波、榕江、从江四县交界处的月亮山,流经三都、荔波二县,在荔波县朝阳区王蒙乡附近与方村河汇合后称打狗河,王蒙以上称樟江。河流在王蒙下游4公里的界排流入广西南丹县境8.6公里后,又在更脚复入荔波县境,流程13.7公里后再次流入桂境。全长130.5公里(包括桂境8.6公里),州内流域面积347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7.2立方米·每秒,州内平均流量64.4立方米·每秒。

方村河:打狗河一级支流,发源于三都水族自治县恒丰乡甘务,流经打羊和荔波县甲良、方村、地峨、驾欧等地,于板潭附近流入地下伏流6公里后复出地表,明流2.8公里后,在王蒙附近流入打狗河。河道全长148公里,落差553米,其中板潭至伏流出口直线距离约5.5公里,落差达330米。流域面积135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4.5立方米·每秒。

地质

一、地质构造单元

黔南地质构造单元有:黔南古陷摺断束、册亨-罗甸迭陷断束、三都-荔波古陷褶断束。

黔南古陷褶断束:本构造位于松桃-独山深大断裂带以西,紫云-娅都断裂带以东,马场-贵阳断裂带以南,开远-平塘隐伏断裂带以东,大致呈北宽南窄梯形。包括黔南州的大部分地区。在此构造单元内,震旦系至三叠系地层发育齐全,沉积厚度大,达6000-9000米,最大达10000米,是地质历史上的强烈凹陷区,以典型的箱状褶曲为主,部分为弯隆和短轴状褶曲,少许为倒转摺曲。岩浆活动不强烈,仅在都匀草坡有玄武岩出露,深断裂发育。

册亨-罗甸迭陷断束:位于开远-平塘隐伏深断裂以南,松桃-独山深大断裂以西,即位于州内的独山县、平塘县一带和罗甸县的大部分地区。此构造单元内,由于古地理环境的变化,岩性、岩相和厚度存在地域上的差异,在南部罗甸县境内,有燕山期辉绿岩的侵入。

三都-荔波古陷褶断束:位于北北东向的烂土断裂以东,即大致为荔波县全境和三都水族自治县东部一带。具有扬子型与华南型过渡性质。受地壳运动影响,褶皱、断裂发育,长轴背斜宽展,向斜狭窄,主要断层为烂土断层,北北东构造线明显。

二、地质构造形态

黔南州地质构造形态以褶皱、断裂为主。

褶皱形态:褶皱背斜宽阔呈箱状,向斜狭窄呈槽形,复式背斜和复式向斜相间组合排列,形成典型的“隔槽式”构造。

复式背斜和复式向斜的组合排列自东向西为:方村复式向斜-独山复式向斜-都匀、平塘复式向斜-黄丝、平火坝复式向斜-贵定、平里河复式向斜-雅水复式背斜-惠水复式向斜-长顺复式背斜。复式向斜宽度多不足10公里,轴部多由二叠系、三叠系地层组成;复式背斜的宽度常达30-40公里,核部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和石炭系。此外,州内还有短轴背向斜构造和弯隆构造(王佐弯隆、床井弯隆)及弧形构造(沫阳弧形构造)。

断裂形态:

三都断裂:北起三都城关之西,南至荔波县城西北,长约72公里,切割寒武、泥盆、石炭、二叠等系地层,属压扭性左旋逆断层。最大水平错距800米,最大垂直断距达1000米。

都匀断裂:为都匀向斜核部的走向逆断层,长为92公里,切寒武-三叠系地层,垂直断距较大,北段2000-2500米,南段一般仅数百米。

贵定断裂:北起瓮安县泉水附近,经贵定至鸡冠坡,长达106公里。常被西北、东西向次级断裂切割而左右错移,断裂南北两端有玄武岩分布,证明此断裂曾是玄武岩浆上升通道,1819年贵定发生5.8级地震,说明晚近期仍有活动。

松桃-独山深大断裂:东北端起于湖南花垣,经松桃、镇远、独山进入广西长达450公里,此断裂形成于前震旦纪,规模巨大,水平错距达1000米以上,垂直断距达4000-5000米。断裂附近发育了一些与之平行或相交的小断裂。断裂两侧的岩性、厚度变化较大。

开远-平塘隐伏深断裂:由滇、桂、黔边境进入贵州,经州境罗甸板庚至独山县城之南,与松桃一独山深大断裂相交。在贵州境长201公里,此断裂切穿地壳硅镁层,属壳断裂。

紫云-娅都深断裂:由滇入黔,经赫章、六枝、紫云向东南延伸至罗甸县境内与开远-平塘隐伏深断裂相交。此断裂为宽30-40公里的深断裂带,在地表呈半隐伏状态,倾角较大,属高角度断裂。形成于中生代前,地质历史上曾有多次活动。近期活动仍很明显。

黔中深断裂:为规模很大的深断裂带,西端与紫云-娅都断裂相交,经织金-开阳进入黔南的北部瓮安,属高角度扭性断裂。此断裂切断地台基底和盖层构造,是基性玄武岩熔浆上升的通道,对形成黔中多种金属矿产有一定控制作用。

第二节地貌

黔南州处于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贵定、都匀之间的斗篷山海拔1961米,为全州最高点,罗甸红水河出境处,海拔242米,为全州最低点,高低相差1719米。

据不同高程的面积计算,州内海拔800米以下地面占地总面积的20.65%;800-1000米占23.62%;1000-1200米占23.17%;1200-1400占19.05%,1400米以上占3.51%。全州平均海拔高度997米,低于全省1107米的平均海拔高度。

自治州碳酸盐类岩分布面广,占全州面积的70%-80%,层厚质纯。在温暖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岩溶地貌在全州各地广泛发育,形成了类型复杂多样的地表、地下岩溶景观。岩溶地貌类型有峰林、峰丛、槽谷、洼地、落水洞、溶洞、地下暗河以及石沟、石芽等,以惠水、平塘、独山、荔波等县分布最为集中。据不完全统计,全州有中、小地下河200多条,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地下河水系。其中,独山县地下河长度超过4公里的就有22条。州内最长的地下河是位于罗甸县沫阳附近的大小井地下河系,长达85公里。由于地下岩溶的发育,地表河常常伏入地下成为暗流,流经几公里或十几公里,又流出地表,形成地表河忽明、忽暗、明暗相间的独特运动形式。这是黔南州地貌的重要特征。

自治州地貌分为高中山、中山、低中山、低山、丘陵和盆地等6种类型。

1.高中山:分布在贵定县和都匀市交界的斗篷山一带,面积很小。主要为岩性较硬的中泥盆统石英砂岩,志留系中下统的砂页岩、生物灰岩、砂质灰岩。最高海拔1961米,相对高差500-600米,局部可达700米、坡度>45。个别陡峻地方可达500。

2.中山:分布在瓮安县南部,福泉市、贵定县交界地带,贵定县、都匀市之间,龙里县大部地区以及惠水东部、平塘西北部、长顺西部的广顺-摆所、交麻一带。按岩性差异分为三个亚类型:

(l)碎屑岩中山。分布在独山县北部与都匀市交界一带的王司以南至更顶山一带以及斗蓬山附近,以泥盆系砂岩和志留系的砂质岩为主,相对高差500米以上,流水侵蚀切割强烈,地形破碎,地面覆盖物较厚。

(2)碳酸盐岩中山。包括瓮安草塘以南至瓮安与福泉两县市一带以及西南部的中坪附近,福泉、贵定两县市之间的光明、仙桥等地,龙里大部分地区,惠水东部、长顺县西部、平塘和独山两县的局部地区也有分布。主要为泥盆系、二叠系、石炭系地层,碳酸盐岩石占出露地层的85%以上,岩溶发育,主要为峰丛谷地和峰林洼地组合。

(3)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中山。①碳酸盐类碎屑岩中山。组成岩石以碳酸盐岩为主,占60%-85%。主要分布于黄丝-平火坝背斜和龙里-雅水背斜上,岩溶发育,峰林、峰丛地貌普遍分布。②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中山。组成岩石以碎屑为主,占60%-85%。分布于福泉西北部的道坪至云顶一带,福泉、贵定两县市交界处和惠水摆金一带亦有分布。岩溶发育呈条带状,主要为笔架、脊状峰丛。流水地貌发育,地表破碎,起伏较大,相对高差达300-500米。

3.低中山:州内低中山面积宽广,中部、北部、南部都有分布,尤以南部最为集中,根据岩性分为三个亚类型。

(l)碎屑岩低中山。包括马场坪-黄丝一带,更顶山西部,曹渡河下游东部,罗甸县罗捆-罗苏一带及其东南部。主要为奥陶系和三叠系的砂页岩,岩性较软。相对高度300米左右,坡度15°-25°,地面攫盖物较厚。宜农宜林程度高,但抗蚀力弱,水土流失严重,冲沟较多,地表破碎。

(2)碳酸盐岩中山,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向斜构造翼部和盆地两侧。包括惠水盆地东西两侧和断杉、长顺县代化,平塘县克度、牙舟,荔波县甲良,独山县麻尾以及贵定县西部、瓮安和福泉两县市东部一带,曹渡河、方村河两岸以及洛旺河谷一带亦有分布。岩石主要为寒武系、二叠系纯质灰岩。岩溶地貌普遍发育,主要有峰林、洼地、槽谷,构成岩溶化山岭。

(3)碳酸盐岩碎屑岩低中山。①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低中山。分布于罗甸县北部、曹渡河下游西部、贵定-昌明一线东部以及福泉市和瓮安县东部等地。碎屑岩占60%-85%,呈现带状碎屑岩谷地和碳酸盐岩山地相间分布。②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低中山。分布于惠水县西南部、平塘县的通州、平火坝一带和独山县中部、荔波县东部的局部以及都匀市凯口一带,岩溶地貌发育。南部一带以峰丛谷地和峰丛洼地为主。北部和东部,以岩溶岭谷为主,相对高度达200一500米。

4.低山:分布于罗甸县境内、曹渡河、方村河、六洞河下游、樟江等河流的近岸地区以及三都县东部、荔波县东南部,据岩性分为:

(l)碎屑岩低山。分布于罗甸县的蒙江干支流和南部红水河北岸,曹渡河中下游谷地,平塘县者密、马场和三都县东部。主要为震旦系、三叠系浅变质岩和砂页岩,相对高度达100-300米,山顶浑圆,覆盖较厚,水土流失严重。

(2)碳酸盐岩低山。分布在荔波向斜两翼和荔波县南部,方村河下游两岸,三都西部一带。岩石为泥盆系灰岩,石灰系、二叠系纯质灰岩,发育为峰林峰丛为主体的岭谷地貌。

(3)碳酸盐岩碎屑岩低山。分布于荔波县东部、樟江上游两岸和三都县交梨、大河以及都匀向斜东部。面积较小。属岩溶地貌和流水地貌的浅切割低山,相对高度100-300米,坡度200左右,山顶较为平缓,有较厚的覆盖物。在碳酸盐岩比重较大的地区起伏大,多为裸露石山。

5.丘陵:州内丘陵所占面积很小,主要集中分布于北部,其余地区较为零星,包括瓮安县的珠藏、玉山、中坪等地以及木老坪-瓮安-平定营、牛场-福泉-马场坪一带和福泉市风山镇附近。另外,都匀市的马寨、王司、坝固一带和独山-基场一带,荔波县甲良,独山县上司至下司之间也有分布。组成岩石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部分为泥灰岩、砂页岩。相对高度一般为50-200米,个别达300米。多数丘陵坡度较大,顶部平缓,有较厚的残积层。北部地区丘陵为草山、草坡,南部多为石质山丘。岩石裸露面积较大,生长岩溶植被山丘之间的平缓地区覆盖物较厚,是重要的农耕地。

6.盆地:盆地在州内分布最为分散,多为构造河谷盆地,另外还有一些山间盆地(俗称坝子)、岩溶盆地。惠水、都匀、荔波盆地等为构造河谷盆地,盆地内发育第四系冲积层和河漫滩、超河漫滩以及阶地,阶地沿河流呈带状分布。

岩溶盆地主要分布在长顺县广顺,瓮安县草塘,福泉,独山县基长,罗甸县边阳,平塘县克渡和龙里等地。这些盆地规模较大,面积达数平方公里至数十平方公里。盆地内可见残丘,残积勃土广泛分布,边缘有溶洞,岩溶泉及地下河出口。

黔南州地貌分区有以下5种类型:

1.荔波-独山低山、低中山盆谷区:本区位于州之东南部,东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界,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北与都匀-长顺中山盆谷区以普安-大河-羊场-独山-瓮安-墨冲一线为界,西沿羊风-冗井-新场一线与牙舟-克度低中山峡谷区相连。包括荔波县全境、独山县小部分以及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中部和南部。

本区地势西高东低。樟江河谷以西,海拔一般在800米以上,有不少山峰超过1000米(云堆坡1479米,凤凰山1379米)。东部荔波、三都两县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米以下,樟江河谷海拔仅300多米。河流顺应地势和构造格局发育,沟谷较多。

2.牙舟-克度低中山峡谷区:东与荔波-独山低山、低中山盆谷区相接;西为州界,南界东段为省界,西段东起平塘、罗甸之间的县界,向西经田坝、板庚至纳坪,北与都匀-长顺中山盆谷区相连,其界线大致沿代化、断杉、董照、公蛾、旧司、摆哈、河阳至墨冲一线蜿蜒延伸。包括平塘大部地区和都匀、贵定、惠水、长顺、罗甸等县的局部地区。

该区处于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倾降的斜坡面上的主体部分,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海拔一般在800米左右,南部河谷地带海拔仅300米左右。区内低中山占80%左右,中山和低山面积小。

3.沫阳-罗捆低山河谷区:本区位于州之西南部,为面积最小的一个地貌区。东部和南部与广西隔河相望,包括罗甸县的中部和南部,西部和黔西南州的望漠县接壤。

该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向南由低中山逐步过渡到低山、丘陵,北部海拔800米左右,南部红水河谷地海拔在300米以下,红水河、曹渡河汇流处仅242米。在弯隆构造和背斜上,常有1000米左右的山峰突起,如八茂的老山大坪,海拔1401米,罗捆山1308米,相对高度一般为200-500米。

4.都匀-长顺中山盆谷区:本区东、西界线为州界,分别与黔东南自治州和安顺地区相连,南接牙舟-克度低中山峡谷区北界,北面沿龙里、贵定河谷南缘至昌明经定南向东交州界一线与瓮安-贵定山原盆地区毗邻,包括长顺、惠水、龙里、贵定、都匀、平塘等县(市)的大部或局部地区。

苗岭山地的中段和西段横亘本区中部,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势从中部向南北两个方向倾斜,苗岭南坡发育了平行排列南流的涟江、霸王河、曹渡河和六洞河,北坡发育了独木河、重安江等河流。中部一带海拔多在1200-1600米,向北地势降低至1200米左右,至乌江河谷海拔仅700多米,向南下降到1000米以下,河谷地区低于800米。中山所占面积大,相对高度一般为500-700米,坡度达45°以上。都匀、惠水等向斜和曹渡河上游地区海拔800-1000米,谷地狭长,水热条件好,是重要的农业区和居民集中地带。

5.瓮安-贵定山原盆地区:本区位于州之北部,南与都匀-长顺中山盆谷区相接,东与黔东南州为邻,北面和西面与遵义地区和贵阳市接壤。包括瓮安、福泉两县市全部和贵定、龙里两县北部。

该区地势南高北低,由苗岭山地向乌江河谷倾斜,南部海拔一般在1200-1500米之间,个别山峰超过1500米,如龙里白云山(1765米)、贵定东部沙坪以北数个山峰海拔均在1600米以上,相对高度一般在500米左右,为中山地貌。中部福泉一带海拔1000-1300米,北部乌江河谷海拔仅700米左右。境内河流较多,乌江横穿瓮安县北部,洛旺河由南向北流经龙里、贵定、福泉和瓮安西缘注入乌江,瓮安河亦由南北向注入乌江,鱼梁江、波浪河流经福泉南部和东部出境流入清水江。

土壤

黔南州土壤组成复杂,类型繁多,垂直差异明显,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同时发育,并相互交错分布。地带性土壤中,以黄壤的分布面积最大,且连片集中,非地带性土壤中,以石灰土分布最广。由于自治州地处边远山区,开垦历史较为短暂,土壤仍以自然土所占比重大。耕作土多为熟化程度不高、肥力较低的旱作土和水稻土。在耕作粗放、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土壤发生逆向演替,逐步向瘦化、薄化、砾化或粗骨化甚至石漠化的方向发展。

自治州的土壤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97.07%,除一部分分布于石质山地的土壤难以利用外,绝大部分均可利用,为发展农业和农业的立体配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土壤类型

自治州土壤可划分为9个土类、23个亚类和300多个土种。

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是红壤向砖红壤过渡的土壤类型,当地群众常与红壤统称“红泥土”,是州内土壤垂直带谱最下段的地带性酸性土壤。面积25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其中早作土216公顷。分布于最南端的红水河谷低地海拔400米以下地带。本土类分赤红壤和粗骨赤红壤两个亚类:赤红壤亚类剖面层次发育完整,不含或极少含半风化母质碎块,土体较厚;粗骨赤红壤亚类为层次发育不完整的幼年土壤,多含半风化母质碎块,土体较薄。本土类适宜发展粮食、油料、糖料等亚热带作物和经济作物。

红壤土类:主要分布于南部和东部的低山丘陵地区,集中分布在罗甸县中南部、荔波县樟江下游河谷和三都县都柳江上游河谷地区,其中以罗甸县面积最大(约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50%)。红壤在本州的分布上限在海拔750米以上地带。面积约2.1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1%,其中旱作土有2000公顷。本土类分红壤、黄红壤和粗骨红壤三个亚类:红壤亚类为剖面发育完整的成熟土壤;黄红壤亚类是红壤与黄壤之间的过渡类型;粗骨黄红壤亚类为剖面发育不完整的幼年土壤。红壤土类宜于发展粮食、糖料、麻类以及用材林、经济林。

黄壤土类:是本州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地带性酸性土壤。广泛分布在海拔700-1600米的山原和丘原地带。面积116.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64%,其中早作黄壤9.43万公顷。黄壤土类是在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和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发育的土壤类型。分布区域的年均温15℃左右,≥10℃积温4500℃左右,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州内黄壤在地势平缓开阔,土壤侵蚀较轻地带,一般土体较厚;地处高原边缘、地势起伏较大、山大坡陡地带,一般土体较薄。州内黄壤土类对农、林、牧生产的适宜性较广,尤其适应茶树的生长。早作土适宜发展玉米、黄豆、红薯、烤烟、小麦和油菜。

红色石灰土类:是州境低热地区碳酸盐类岩石上发育的一种中性-微碱性岩成土壤,常与红壤或赤红壤同区带相间分布,主要分布在罗甸、三都、荔波三县海拔700米(或800米)以下的石灰岩低山丘陵地区。面积约3.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2%。其中早作土6667公顷。本土类在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岩溶植被条件下,土壤进行一定的脱硅富铝化过程,矿物风化度较高,土体中含游离铁较多,剖面呈红棕色,仍处于含钙较多的石灰土阶段。本土类宜于生长喜钙的树种,早作红色石灰土的养分含量和盐基饱和度一般都比同区带的红壤或赤红壤高,亦宜发展粮食作物,但因土体较薄,保水性能差,易遭干旱,产量极不稳定。

石灰土类:是在州内山原和丘原面上碳酸盐类岩石上发育的一种中性一微碱性岩成土壤。面积约88.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35%,仅次于黄壤土类。其中早作土约10万公顷,与黄壤土类同一区带相间分布。本土类分布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热量条件较红色石灰土类分布区低,但湿度大。地貌呈岩溶山原或岩溶丘原景观,除荔波县的茂兰一带岩溶植被保存比较完好外,其余地区植被稀少或呈裸岩嶙峋状态。本土类矿物风化度较轻,铁的水化作用明显,土体呈黄色或黄棕色。土体含碳酸钙丰富,利于腐殖质的钙凝作用,土壤的团粒结构发育,盐基饱和度及有机质与氮、磷、钾的含量较黄壤高。

紫色土类:是在紫色岩类(紫色页岩、紫色泥岩、紫色砂岩等)发育的一种岩成土类。主要分布于州内一些大盆地和平缓的低山丘陵紫色岩类出露地区。分布较连片集中的是惠水盆地和罗甸、瓮安两县的一些小盆地。全州紫色土类面积1.2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8%,其中旱作土约2000公顷。

由于紫色岩类质地松脆,颜色较深,易于吸热升温,因而物理风化强烈,成土迅速,风化物时常更新,土壤处于发育很浅的状况。土体中多含半风化的母岩碎块,处于幼年土发育阶段。一般土体厚度不大,剖面无明显的层次分化,土壤颜色为均一的紫色,有机质含量低,矿物质含量较高。

潮土土类:是在河流冲积物上发育的一种幼年土,州内大部分已辟为稻田(辟为稻田者已划入水稻土类),只有在河漫滩上保留着比较自然的状态。零星分布在州内的河谷阶地、江心洲和河漫滩上。面积约16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6%。潮土的土层较厚(70-100厘米),质地偏砂,呈酸性至中性反应,颜色较浅。表层结构多为粒状和小块状,疏松、通气性好,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含量高。土体中含砾较多,易漏水漏肥,土温变化大,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含量高。

草甸土土类:是自治州土壤垂直带谱最上段的地带性酸性土壤,州内分布的草甸土属山地性草甸土类型,仅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地,在地势比较平缓或构造台地分布较为连片集中。如斗篷山、独山大风坪和龙里县的中排、民主一带。面积约3000公顷,占土地面积的0.11%。本土类分山地草甸土、山地灌丛草甸土和漂白山地草甸土三个亚类。草甸土处于高、冷、湿和多雾的不良环境下,不宜农耕和林木生长,但宜发展牧草生产。

水稻土类:是由各种自然土壤或早作土经人工的水耕,使土体进行季节性的干湿交替、氧化还原交替淋溶淀积过程,深刻改变起源母土的成土方向和土壤属性而发育形成的。它是本州目前耕地中利用率和生产力最高的土壤类型。广泛分布于各个土带,海拔300一1400米的低山、丘陵、盆地(河谷坝子)和中山都有分布。其中以水源条件较好的河谷盆地或山间盆地最为连片集中。全州水稻土面积约22.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9%,占耕地总面积约1/2。

按照水稻土的水分类型,划分为渗育型水稻土、储育型水稻土和潜育型水稻土三个亚类。渗育型水稻土亚类:一般质地较轻,水分易渗漏,水耕时间较短,剖面层次分化不明显,土体中氧化态占优势,主色较淡,锈纹斑淀积不发达,多呈块状结构。主要分布在丘陵或缓丘顶部和低中山的中上部。多为生产力低(一年一熟)的缺水高田或望天田,约占水稻土总面积的巧%。储育型水稻土亚类:一般质地较重,心土层不易透水,形成一个季节性储水的干湿交替和氧化还原交替层次,或因地下水位较高,在心土层形成一个储水位季节性升降的干湿交替层次。土体中氧化还原适中,剖面构型分化明显,主色较深,锈纹斑和灰色胶膜发达,颜色斑杂,棱柱状或棱块状结构发育。主要分布在宽谷坝子、河谷盆地及丘陵、缓丘和低中山下部。土层深厚。多为排灌条件好,宜于水旱轮作,生产力高的坝子田,约占水稻土面积的76%。潜育型水稻土亚类:土体常年渍水,处于还原占优势状态。土粒高度分散,呈糊状或整体状结构,并产生亚铁、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土体中形成一层青蓝色或灰蓝色的层次。仅分布于低平坝地、低洼槽谷和岩山坡脚排水不良地带,为低产的冷烂锈水田。约占水稻土总面积的9%。

二、土壤区域组合

黔南州土壤区域分布受地方性因素制约,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彼此交错分布,构成了7个土壤区域组合:

1.南部低山峡谷赤红壤-赤泥土土壤组合:分布于州内最南部的红水河谷。河流深切,成土母质多为页岩夹粉砂岩的坡积物,土层深厚。海拔400米以下砂页岩山地分布赤红壤,400以上分布有红壤、黄红壤、黄壤、在河谷地区零星分布有赤泥土、赤泥田。

2.东南部低山、丘陵、盆地红壤-黄红壤-红泥田土壤组合:分布于罗甸中南部、荔波樟江下游河谷、三都都柳江上游河谷。海拔低,生物气候条件优越,成土母质多为页岩、砂页岩。盆地地形内主要分布硅铁质红壤、钙质紫色土、红泥土和红、紫大土泥;丘陵分布有红壤、红紫泥田和红泥田;海拔600-750米山地为山地黄红壤,750米以上为山地黄壤,由石灰岩形成的低山发育为红色石卡拉土、红大土泥;河流两侧多分布狭窄的红潮砂泥田。

3.中部低中山、丘陵、河谷盆地黄壤-潮泥田土壤组合:分布于境内中部河系支流的中、上游,地势比较平缓,河谷宽,阶地发育,在河漫滩上和阶地上有低平宽缓的带状冲积坝子分布。这里分布有著名的惠水盆地、都匀盆地、贵定沿山盆地。以惠水盆地最为典型,土壤分布从河床到二级阶地依次为淡潮泥田、潮砂泥田、潮泥田、大眼黄泥田、黄紫泥田;三级阶地上分布有紫色土;位于丘状台地的四级阶地为硅铝质黄壤。在局部石灰岩出露地区,发育为石卡拉土、薄层黄色石灰土、大土泥、大眼泥田。

4.中南部岩溶低中山峰丛槽谷、洼地石卡拉土-大眼泥田土壤组合:分布于州内中南部和东北部,岩溶发育,地表缺水严重。在岩溶峰丛山地中上部为石卡拉土、中下部为黄色石灰土。在平缓台地上,分布黄大眼泥田、黄灰泥田、黄大泥土、黄大砂泥土。

5.岩溶低中山丘陵坝地黄壤-黄色石灰土-鸭屎泥田土壤组合:分布于州内800-1200米的高原面上。低中山丘陵分布黄壤、黄色石灰土、坝地分布有鸭屎泥田、大眼泥田、砂泥田、大泥田和紫泥田。

6.低中山缓丘黄壤-黄泥田土壤组合: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北部。以都匀的马寨、瓮安的草塘、独山的基长等地为代表,分布有黄壤、黄色石灰土和石卡拉土,耕地为黄泥田、鸭屎泥田。

7.中山平台山地草甸土-砂泥田土壤组合:分布于中部、西北部,以龙里县的中排、民主、平塘县西关为代表。海拔约1400一1600米。土层浅薄,山地分布有草甸上、山地黄壤、黄色石灰土,在平台缓坡的中下部分布有砂泥田等水稻土。

三、土带土区

1.黄壤土带:是自治州分布范围最广的土带。包括瓮安、福泉、龙里、贵定、都匀、独山、平塘、惠水、长顺等县(市)的全部以及罗甸县的边阳区和荔波县的甲良区。总面积19327平方公里,约合193.7万公顷,占全州总面积的73.78%。其中耕地约为16.7万公顷,占全州总耕地面积的82.9%,垦殖指数为84.33%。主要土壤类型为黄壤、石灰土、水稻土,其次为小面积的草甸土和紫色土。适宜发展一年两熟和中亚热带经济作物。本土带分为两个土区:

(1)北部丘原黄壤、黄色石灰土、水稻土土区:包括瓮安县、福泉县的全部、龙里县(除羊场区)和贵定县(除云雾区)的大部,惠水县的姚哨区和三都区,长顺县的广顺区。地处较完整高原面上,地势起伏平缓,多较大型宽谷盆地,水源条件较好,农田连片集中,土壤侵蚀较轻,土层较厚,为全州主要农业区。

(2)中部山原黄壤、石灰土、水稻土土区:包括都匀、独山、平塘县(市)全部,荔波县的甲良区、贵定县的云雾区、龙里县的羊场区、惠水和长顺县大部分及罗甸县的边阳区。本区地处高原边缘下倾的上段,地势起伏较大,海拔多为700-1000米,相对高度200-500米的浅切割低山或中山,部分为相对高度500米的中切割低山或中山,农田多分布于山坡和槽谷之中,土层薄、含砾多的粗骨土和岩石裸露的石卡拉土面积较大,土壤侵蚀较重。

2。红壤土带:位于州境东部和南部,处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倾斜坡的下段,水热条件极为优越。包括三都县全部,荔波县、罗甸县的绝大部。总面积6870平方公里(约合68.7万公顷)占全州总面积的26.22%,其中耕地约为3.3万公顷,占全州总耕地面积的17.10%,垦殖指数为4.33%,是全州垦殖指数低和地广人稀的地区。本带气候温暖湿润,干湿季比较明显,无霜期长,侵蚀地貌与溶蚀地貌交错分布,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河谷赤红壤,其次为过渡带分布的黄壤。宜发展一年三熟和南亚热带经济作物。本土带有两个土区:

(l)东部低山丘陵河谷盆地红壤、黄红壤红泥田、潮泥土区:范围包括三都水族自治县全部,荔波县的绝大部,有较大型的河谷盆地,田多土少,田土约为7:3,早地分布零散,地处边远山区,地广人稀,垦殖率低。

(2)南部低山丘陵河谷红壤、赤红壤、红色石灰土、红泥土土区:范围包括罗甸县的绝大部,土多田少,土田之比为3:7,且多为陡坡土,水土流失严重,为全州之冠。

州境东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相连,南部和西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百色地区为界,西与安顺市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接壤,北面和西北面与遵义市及贵阳市为邻。地区北部较为狭窄,到中部后逐渐向东西方向扩展,地域轮廓呈凸字形。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州境辖地经历了数亿年的沧桑巨变。大约在6亿年前,黔南州辖境位于“原始江南古陆”的西南边缘以及“滇黔古陆”的“黔中半岛”前缘。这个地区相对缓慢下沉,长期处于海水淹没之中,地质学上习惯称为“黔南凹陷”地区。到1.8亿年前后,海水向北、西方向迁移,州境的东北部、东部和南部又形成一片大陆,仅中西部(今龙里、惠水、长顺一带)仍处于海水淹没之中。直到1.4亿年前的“燕山运动”后期,州境才全部上升为陆地。后来,又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这块陆地又逐步抬升,才形成了现今的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 黔南的地质构造,由于受到造山运动及凹陷趋势的影响,海相沉积(主要是生物沉积、化学沉积和机械沉积)多,厚度大,因而形成了一系列平行的、排列整齐有序的、平缓宽大的背斜和陡峻狭长的向斜相间的隔槽式褶皱,褶皱方向基本为南北向。州境处于一个完整的地质构造单元之中。特别是晚元古代形成地台基底后,多次接受海相沉积,形成了地层发育齐全,层次完美,厚度大,化石丰富的特点,成为全国标准地层之一,从最古老的晚元古代的板溪群、震旦系到古生代的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以至中生代的三叠系和新生代的第三系均有出露。长顺县睦化一带的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层型剖面,世界罕见,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震旦系地层中,有丰富的磷矿;寒武系中有汞、铅、金等矿藏;泥盆系中有铁、水晶、锑、汞等矿藏;石炭系中则有丰富的煤矿,二叠系中藏有铁矿和煤矿。 黔南州处于云贵高原东南部边缘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多样复杂,山地、丘陵、盆地(俗称坝子)和河谷相互交错。高山、峡谷和丘陵占全州总面积的97%以上,山间盆地占2%。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坝子有65个。最大的惠水县涟江大坝,面积42平方公里。还有小面积的高山平台式的高原面,如都匀市郊的螺蜓壳、平塘县的西关和龙里县的中排、民主等地,远看高耸入云,与天相连,登临山顶则地面坦荡,如履平地。 黔南州河流侵蚀切割强烈,峡谷较多,特别是河流下游,地形比较破碎;地下岩溶发育,阴河、溶洞既多且奇,有单层溶洞,也有双层和多层溶洞;有水平溶洞也有倾斜溶洞和朝天溶洞;有干洞还有水洞。形态多姿,各具特色。地面上峰丛、峰林、槽谷、洼地分布广泛。地貌类型之多,规模密度之大,均为全省之冠。 黔南州处于副热带,属东亚季风区。由于距海洋较近,每年大部分时间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征。来自西伯利亚的冷干气流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常在州境上空相遇,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而导致浓云密布,阴雨连绵,日照稀少。而且,在季风影响下,雨热同季。夏季为雨季,雨季降水量常为全年总降水量的3/4以上;夏季日照率常为35%-45%,是全年积温最多的季节。同时,由于地形复杂,高低起伏较大,气候的垂直变化因而也较明显,小气候亦多,既有寒冷绵长的高寒山地,也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丘陵坝区,还有常年无霜的“天然温室”——红水河、都柳江、樟江的河谷地带。在一个狭小的地带内,也常因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呈现明显的气候差异。“山下桃花山上雪,山前山后两个天”的奇异现象在州内屡见不鲜。 境内大气降水较多,年均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年总降水量367.4亿立方米,水资源蕴藏量约2.1亿立方米。 黔南州的水资源分为地表水与地下水。全州有100多条中、小河流(不包括季节河),总长度5000公里,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公里。河流以苗岭山脉为分水岭,苗岭以北属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的红水河水系和柳江水系。全州平均径流深为601毫米,高于全省589毫米的平均数。同时,由于暴雨集中多为6月,河床坡度大,水位陡涨陡落。 州境由于碳酸盐类岩广泛分布,裂隙较多,大气降水容易渗漏,因而地下水较为丰富,是全国地下水丰富的地区之一。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类裂隙溶洞水等。岩溶强烈发育的独山下司、麻尾一带,地下河纵横交错,地表水奇缺,地下水丰富,经常出现:“数日无雨到处干,一场大雨到处淹。”的现象。地下水的埋藏深度,一般为30米到100余米。地下水的水质,一般均较净洁。 自治州河流属山区型河流,比降陡,落差大。境内降水充沛,河川经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经过对全州水能蕴藏量较大的70条(珠江流域75条,长江流域13条)中、小河流普查,水能资料理论蕴藏量为210万千瓦,单位面积蓄能80千瓦/平方公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中,可开发的装机在500千瓦以上的电站98处,总装机容量66.6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32.6亿度。 根据土壤普查资料记载,黔南州的土壤共有9个土类、23个亚类、300多个土种。主要有赤红壤土类(砖红壤性红壤)、红壤土类(红泥土)、黄壤土类(黄泥土)、红色石灰土类、石灰土类、紫色土类、潮土类、草甸土类、水稻土类。 黔南州的土壤,因其海拔高度不同,在地形、母质、气候、水文等条件影响下,具有明显的立体感。如,罗甸县的老山大坪,由山麓到山顶,因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土壤类型分化明显:400米以下为赤红壤;400~600米为红壤;600~800米为黄红壤;800~1400米为黄壤。同时,因受地域性因素的制约,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彼此交错分布,构成了不同的上壤组合,即南部低山峡谷的赤红壤与赤泥土土壤组合;东南部低山、丘陵、盆地的红壤与黄红壤以及红泥田土壤组合;中部低山丘陵河谷盆地的黄壤与潮泥田土壤组合;中南部岩溶低中山峰林、峰丛、槽谷、洼地的石卡拉土与大眼泥土壤组合;岩溶低中山丘陵坝地的黄壤与黄色石灰土以及鸭屎泥田土壤组合;低中山缓丘的黄壤泥田土壤组合;中山平台山地的草甸土与砂泥田土壤组合。 州境黄壤土带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区有都匀、独山、平塘、惠水、长顺、瓮安、福泉、贵定、龙里等市、县的全部及罗甸的边阳和荔波的甲良一带,总面积为19327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73.78%,主要土壤类型为黄壤、石灰土、水稻土,次为小面积的草甸土和紫色土,适宜发展一年两熟和中亚热带经济作物。 自治州的土壤、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宜于多种植物的生长。据林业部门勘察统计,州内共有各种植物170科,744属,1384种,占全省植物种数(197科)的86.8%;属数(1404属)的54%;种数(4951种)的27.9%。 州内植物的地理成分复杂。在全国种子植物系的15个地理成分中,州内有10个地理成分:一是世界广布成分,其代表植物有千里光、蓼、毛食、芦苇、莎草等;二是泛热带成分,代表植物有樟科的厚壳桂属、豆科的黄檀属及冬青、柿、乌柏、柏茅等;三是热带美洲和热带亚洲成分,代表植物有木姜子、楠木、仙人掌等;四是旧大陆热带成分,代表植物有血桐、杜茎山、八角枫等;五是热带亚洲成分,代表植物有黄祀、木莲、木荷等;六是北温带成分,代表植物有杨、柳、鹅耳杨、水青钢等;七是旧大陆温带成分,代表植物有石竹、沙香、盖母草等;八是温带亚洲成分,代表植物有马兰等草本植物;九是东亚成分,代表植物有称猴桃、连香树、银杏、油杉等;十是中国特有成分,代表植物有杜仲、喜树等。 由于州境地理位置偏南,绝大部分地区未受到冰川袭击,成为古老植物的“避难所”或新生类群的发源地,因而许多古老的植物和孑遗植物得以生存,如银杏、鹅掌揪、水青树、木兰、五味子、猕猴桃、鹅耳杨、胡核等。 州内的野生植物用途广泛,可分为食用植物、药用植物、工业用植物、护境美景植物,与人民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此外,自治州还有45种珍稀植物,被分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其中列为二级保护的植物有:咏核桃、种曹木(伯乐树)、柄翅果(心叶规木)、伞花木、杜仲、福建柏、掌叶木、鹅掌揪、马尾树、观光林、篦子三尖杉、十齿花、短叶黄杉等;被列为三类保护植物的有田林细子龙、翠柏、蝴蝶果、八角莲、领春木、天麻、黄枝油杉、柔毛油杉、华南五叶松(又名广东松)、银鹊树、凹叶厚朴、红花木莲等。此外还有铁坚杉、三兴杉、独山三石楠、红豆树等11种木质优良的树种。 由于地质、地貌、土壤、气候较为复杂,植物种类较多,植被类型也多,并且因地而异,可分为4个植被型组和30个植被群系。在针叶林中,包括马尾松林、细叶云南松林、江南油杉及黄叶油杉林、华南五针松林、短叶黄杉和翠柏林等5个群落;在阔叶林中,包括仪花、田林细子沟谷季雨林、西南米储和小红花苞木常绿阔叶林、贵州石栋粤桂石栋常绿阔叶林、光皮桦和响叶杨落叶阔叶林等9个群落;在竹林中,包括刺竹林、斑竹和慈竹林等两个群落;在灌丛和草丛中,包括木棉和千张纸以及山合欢稀树草丛,余甘子灌丛、仙人掌和量天尺灌丛、龙须草丛等14个群落。同时,由于影响植被的主要因素—热量和水分在地理分布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从南向北,热量逐渐减少;由东向西,分水逐渐减少;并且由于季节分配不均,使植被在州内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质,即从南部河谷到北部山地,由热带性的沟谷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具热带成分的常绿阔叶林,逐步向中亚热带阔叶林过渡;稀树灌丛、灌草丛向灌丛和灌草丛过渡。从东向西,由东部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向西部湿润性常绿阔叶林过渡;马尾松林向云南松林过渡。 自治州多山的地貌、繁茂的野生植物、温和的气候以及丰富的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活动和繁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因而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多。据调查,全州共有野生脊椎动物484种,数量首推鸟类,共235种,占全省鸟类总数的58.1%,其中有候鸟83种,旅鸟9种。次为鱼类,全州共98种,占全省鱼类总数的51.6%,其中鲤、螂、鳝、鳅等较多,鳖(俗称团鱼)、大鲵(俗称娃娃鱼、狗鱼)也不少。 野生兽类共有73种,占全省兽类总数的54.5%,隶属7目73种,其中食虫目4种、翼手目巧种、灵长目2种、鳞甲目1种、兔飞目3种、啮齿目23处、食肉目19种、偶蹄目7种。在区系组成上,主要为东南亚热带一亚热带型、旧陆热带一亚热带型的种类,其代表动物有林麝、果蝠、黑叶猴和红颊蒙等。 州内爬行动物有55种,占全省总数的55.6%,分别隶属于3目12种。 全州有两栖类动物23种,占全省总数的38.3%,隶属有尾目2种,无尾目21种。 另有34种珍稀动物,占全省珍稀动物56.7%,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华南虎、云豹、金钱豹、苏门羚、斑羚和中华秋沙鸭等6种;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猕猴、红腹锦鸡、白鹇、蟒等10种,属国家三类保护动物有黑熊、大灵猫、小灵猫、褐色鹰、雀鹰、松雀、金雕、白腹山雕、燕集、红集、虎纹蛙和大鲵等18种。 自1958年以来,由于森林更迭频繁,野生动物栖息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更由于人为的乱捕滥杀,80年代以后,虎、豹、熊已极为少见,林麝、穿山甲、水獭、大鲵逐渐稀少,苏门羚等已经绝迹。 2017年,全州森林覆盖率为63.49%,位居全省第二。州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8个、国家森林公园7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处、县级自然保护区16处、县级森林公园1个,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3个,全国生态文化村4个,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3个,省级森林小镇建设试点4个。全州累计建成茶叶、刺梨、无患子、水(干)果、木本油料、木本中药材等特色经济林基地400余万亩,农民人均拥有经济林1亩以上。全州涉林总产值由2010年的40亿元增加到了2017年的266.5亿元,年均增幅超30%以上。 【行政区划】 截止2010年12月31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2个县级市、9个县、1个自治县。 黔南州 面积26195平方千米,人口397万人(2008年)。 都匀市 面积2278平方千米,人口48万。邮政编码558000。市人民政府驻广惠路街道文明路。 福泉市 面积1691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550500。市人民政府驻金山街道。 荔波县 面积2432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558400。县人民政府驻玉屏镇。 贵定县 面积1631平方千米,人口29万。邮政编码551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瓮安县 面积1974平方千米,人口48万。邮政编码550400。县人民政府驻雍阳街道。 独山县 面积2442平方千米,人口35万。邮政编码5582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平塘县 面积2816平方千米,人口31万。邮政编码558300。县人民政府驻平湖镇。 罗甸县 面积3010平方千米,人口34万。邮政编码550100。县人民政府驻龙坪镇。 长顺县 面积1555平方千米,人口26万。邮政编码550700。县人民政府驻长寨镇。 龙里县 面积1518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政编码551200。县人民政府驻龙山镇。 惠水县 面积2464平方千米,人口44万。邮政编码550600。县人民政府驻和平镇。 三都水族自治县 面积2384平方千米,人口34万。邮政编码5581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三合镇。 【注: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10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1)》,人口截至2008年底。】 【历史沿革】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地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先民居住的区域,《贵州古代史》考定,早在殷、周时期,境内就已有了许多部族活动,并分属于牂牁、夜郎等方国,在现黔南州福泉市还保存着古夜郎国唯一的遗迹“竹王城”。唐朝之后,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唐宋元明时期在州境内设立了多个羁縻府、州、县、峒、卫、所,元代,黔南开始推行土司制度,境内分属于八番顺元等处宣慰都元帅府、都云定云安抚司、新天葛蛮安抚司、播州宣慰司和庆云南丹安抚司,至明代建省前,黔南地域主要设置了卫所军事机构,黔南分属于贵州卫、龙里卫、平越卫、都云卫、新添卫、定番州、广顺州等。明弘治年间,贵州推行“改土归流”,部分土司统治地区改设府县,如都匀府、新贵县、贵定县和荔波县等。雍正四年,清政府在黔南境内强行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世袭制度的安抚司、长官司等,而代之以流官统治,撤销了“卫所”等军事地域,将其并入府州厅县等行政地域,黔南地区分属于贵阳府、都匀府、独山州和平越直隶州。 民国三年(1914年),将清代的府州厅县一律改称为县,1935年,国民党中央政府入主贵州,改设行政督察区,黔南州地域分属于第一、第七和第十一行政督察区,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定番县(今惠水县),辖今惠水、龙里、罗甸、长顺等县,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在平越县(今福泉县),辖今福泉、贵定和瓮安等县市,第十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在独山县,辖今独山、都匀、平塘、荔波和三都等县市。之后几经分合变化。 1949年11月15日,都匀县城解放,随即成立独山专区,专员公署设于都匀县城,辖民国时期的第二行政督察区的12个县,即都匀、独山、平塘、罗甸、三都、荔波、麻江、黎平、榕江、从江、丹寨,当时的瓮安、贵定、龙里、惠水和长顺等县隶属贵阳专区。1952年,独山专区改称都匀专区,贵阳专区改称贵定专区,专员公署移驻贵定,撤销惠水县,改设惠水县夷族苗族自治区,1954年改称惠水县布依族苗族自治区,这是黔南境内设置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同年,罗甸县也改设罗甸县布依族自治区。至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前夕,都匀、三都、独山、平塘、荔波、福泉六县隶属都匀专区;贵定、龙里、瓮安、长顺、惠水、罗甸六县隶属贵定专区。 1956年8月8日设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都匀县。将原都匀专区所属都匀、独山、荔波、平塘(旧平舟)、三都(驻三合镇),原兴义专区所属望谟(驻复兴镇)、册亨(驻册阳)、安龙、贞丰4县,原贵定专区所属罗甸(原罗甸布依族自治县改设,驻罗斛)、长顺(驻长寨镇)、惠水(原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改设)3县及原属安顺专区的紫云(驻松山镇)、镇宁2县划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4县。 1957年册亨县迁驻者楼镇。1957年1月2日由三都县及荔波、都匀、榕江、独山等县部分地区合并设立三都水族自治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3县、1自治县。 1958年撤销都匀县,改设都匀市。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都匀市。将惠水县划归贵阳市领导;安龙、镇宁2县划归安顺专区;原属安顺专区的瓮安、贵定2县划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撤销荔波县,并入独山县;撤销平塘县,并入独山、罗甸2县;撤销紫云县,并入望谟、长顺2县;撤销贞丰县,并入兴仁县;撤销册亨县,并入安龙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市、6县、1自治县。 1961年恢复荔波(驻城关镇)、平塘(驻平湖镇)、紫云(驻松山镇)、龙里(驻龙山镇)、福泉(驻城关镇)等5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市、11县、1自治县。 1962年撤销都匀市,恢复都匀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2县、1自治县。 1963年原属贵阳市领导的惠水县和原属安顺专区的贞丰、册亨(驻者楼)、安龙3县划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6县、1自治县。 1965年将安龙、贞丰、册亨、望谟4县划归兴义专区;紫云县划归安顺专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1县、1自治县。 1966年复设都匀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都匀市。辖1市、11县、1自治县。(以上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史为乐著》) 1996年,撤销福泉县,设立福泉市(县级),以原福泉县的行政区域为福泉市的行政区域。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总人口3569847人。其中都匀市 463426人、福泉市 292720人、荔波县 171366人、贵定县 267809人、瓮安县 390245人、独山县 317910人、平塘县 267368人、罗甸县 293994人、长顺县 226235人、龙里县 192436人、惠水县 388896人、三都水族自治县 297442人。 2003年,黔南州辖9个县、1个自治县、2个县级市,97个镇、7个街道、136个乡(其中12个民族乡),197个居委会,2599个村委会。年末总人口390.4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8.8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17.47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55.70%。 2004年,黔南州共有7个街道、97个镇、124个乡、12个民族乡。 人口面积 全州下辖12个县(市)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拥有国土面积2.6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20万人(常住人口326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8%。 人文风俗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居住着有布依、苗、汉、水、侗、瑶、回、彝、壮、土家、仡佬等多个民族。民风质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高原豪放之气。各民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创造美好家园的同时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积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庆典和娱乐活动,美不胜收的民族民间工艺和民居建筑,编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高原多民族的风情画,成为黔南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人文资源。 有唱歌跳舞、斗牛赛马、吹芦笙、踩铜鼓、赛龙舟、玩龙灯、唱各具特色的民族习俗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更建节”(小年节);苗族的“四月八”、吃新节、苗年;水族的端节、“卯节”、“敬霞节”;毛南族的火把节;瑶族的“盘王节”等等。 民族舞蹈多姿多彩。有纯朴活泼的布依族舂碓舞,有动作刚劲有力、豪放潇洒苗族“跺月亮”,有优雅的水族铜鼓舞等,这些舞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民族习俗紧密联系,与各民族的历史和生产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主要有布依族“划龙船”和武术,苗族跳花场,水族赛马,毛南族打猴鼓,瑶族打陀螺等等。
经济发展
2017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1160.59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排全省第三位。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7.4∶35.6∶4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4.8亿元,增长21.9%;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402.37亿元,增长11.6%,增速排全省第三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1亿元,增长12.6%,增速排全省第二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亿元,增长13%,增速排全省第二位;金融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660.7亿元、1328亿元,增长9.2%、24.6%,贷款余额增速排全省第一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8565元、9746元,分别增长9.6%、10.2%。

精选留言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