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

海安地处苏中平原,东临黄海,与如东接壤,南和如皋毗邻,西通泰兴,并与姜堰市相交,北与东台市相连。东西直线最长71.1公里,南北最宽39.35公里。县境西宽东窄,轮廓酷似一把金钥匙。县域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2°32′至北纬32°43′,东经120°12′至120°53′之间。通扬运河横穿东西,串场河纵贯南北,将海安分为河南、河北、河东三个不同自然区域。
海安属北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冷热适中。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天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天寒冷干燥。海安年平均气温14.5℃。1月最冷,平均1.7℃。七八月最热,平均27℃。最高年份为1964年7月,气温达29.6℃。1953年8月24日,最高气温39.5℃,2003年7月极端高温则达39.7℃,创历史新高。
海安年均降水1025毫米,79%的年份在800毫米以上。降水最多年份1991年,达1636.9毫米。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的47%,冬季最少占9%。最长连续降水日13天,降水279.5毫米,为1969年7月6日~18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48天,为1980年12月3日~1981年1月19日,冬旱。
水文:海安县境内河流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通扬运河以南属长江水系,以北属淮河水系。一级河7条:栟茶运河、焦港、北凌河、新通扬运河、通榆运河、如海运河(引水工程)、通扬运河。通扬运河为汉代开凿,吴王刘濞为获取盐泽之利,开凿了上官河、运盐河(即通扬运河),是县内最古老的河流。二级河13条:串场河、丁堡河、新古河、红星河、姜黄河、滩河、沿港河、江海河。三级河56条,四级河465条。东西向骨干河道有:新老通扬运河、栟茶运河、北凌河;南北向骨干河道:串场运河、通榆运河、丁堡河、如海运河、焦港、曲雅河;里下河地区有东塘河、北洋大河、七湾河、西塘河等大河。
地名由来:1943年由东台、泰州、如皋三县析置紫石县,1948年改名海安县。驻海安镇,故名。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5月,海安市下辖4个街道、9个镇:中城街道、南城街道、西城街道、北城街道,城东镇、角斜镇、李堡镇、大公镇、雅周镇、曲塘镇、南莫镇、白甸镇、墩头镇,共有207个行政村。
海安镇 中坝社区,新园社区,闸东社区,三里闸居委会,大里居委会,星海社区,新桥社区,旺池社区,育才社区,新宁社区,海光社区,曙光社区,黎明社区,洋港社区,海陵社区,利民社区,复兴社区,三塘居委会,凤山居委会,平桥居委会,二里社区,镇南社区,谭港居委会,田庄居委会,西园社区,园庄居委会,通学桥居委会,海南居委会,新丰居委会,海北居委会,自由居委会,林桥居委会,建设居委会,隆政居委会,德兴居委会,联合居委会
城东镇 开发新村,社区,泰宁居委会,南屏居委会,立发桥居委会,界墩居委会,开屏居委会,上湖居委会,三角居委会,五坝居委会,刘缺社区,南阳居委会,洋蛮河居委会,三丰居委会,油坊头社区,葛家桥社区,堑南居委会,品建居委会,韩洋社区,韩徐社区,农林社区,民桥社区
曲塘镇 虹桥居委会,团结居委会,曲园居委会,曲塘居委会,李庄居委会,徐庄居委会,顾庄居委会,花庄居委会,刘圩居委会,创新居委会,兴曲村,江桥村,龙池村,银树村,兴花村,万杨村,富民村,大陈庄村,罗町村,郭楼村,中桥村,群贤村,章郭村,万庄村,周桥村,胡庄村,崔母村,陆庄村
李堡镇 三贤社区,赤岸社区,杨庄居委会,丁所居委会,李西居委会,李堡社区,陈庄村,新庄村,桑周村,堡河村,中凌村,红旗村,蒋庄村,曹园村,储洋村,李灶村,三里村,光明村,园墩村,富庄村
老坝港镇 海港居委会,江海村,建场村,富港村,顾陶村镇、海村,川港村,通港村
角斜镇 角斜居委会,沿口居委会,新坝村,范堑村,周庄村,老庄村,五凌村,滩河村,五虎村,角斜村,双龙村,来南村,汤灶村
西场镇 西场居委会,壮志居委会,爱凌村,戚庄村,新立村,热港村,丰产村,石桥村,西场村,洪旺村,施秦村,石庄村
大公镇 贲巷居委会,贲集居委会,王院居委会,凌东村,仲洋村,北凌村,星河村,群益村,早稼村,噇口村,于坝村,姜桥村,古贲村,常河村,马舍村
孙庄镇 祖师庙居委会,银杏村,韩庄村,谢庄村,仁桥村,陈港村,营溪村,界河村,孙庄村,黄柯村,夏岔村
雅周镇 雅周居委会,王垛居委会,张莫天居委会,迮庄村,东夏村,钱庄村,金庄村,鸭湾村,杭窑村,东楼村,庞庄村,张垛村,许家庄村,周机村,迥垛村
胡集镇 胡集居委会,光华居委会,谢河居委会,东庙居委会,拥徐村,钟涵村,兴环村,北景庄村,连港村,青萍港村,周吴村
白甸镇 白甸居委会,傅舍居委会,刘季村,施溪村,官垛村,丁华村,邹冯村,瓦甸村,周垛村,朱于村
南莫镇 沙岗居委会,邓庄居委会,兴南居委会,砖桥村,姜刘村,校林村,柴垛村,朱楼村,林庙村,于桥村,严马村,南莫村,青墩村,唐庄村,高杨村,黄陈村
墩头镇 墩头居委会,墩西居委会,新海居委会,吉庆居委会,墩北村,杜楼村,双新村,双溪村,新舍村,东湖村,仇湖村,西湖村,禾庄村,凤阳村,千步村,宝祥村,毛庄村,长垎村
海安县农场 天鹅村,场部
【历史沿革】
海安历史悠久,是南通江海文化的源头。南莫境内青墩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表明,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海安县西部地区就有人类居住。
夏、商、西周时期,海安一带属九夷(淮夷)之地。禹分天下为九州,安为“禹贡扬州之域”。从周武王至周元王时,海安一带属吴国地域。春秋、战国时期,海安与周围数县均称“海阳”,今如皋、海安、泰州一带属吴国,地名为郧,在今海安立发桥一带。
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海安一带遂属越。
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又灭越,海安又为楚地。秦统一中国后,海安属东海郡广陵县。
汉初属东阳郡,初属东楚,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属楚国,次年属荆国,高祖十二年属吴国。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属江都国。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临淮郡,辖29县,海安属海陵县(见《汉书》1589页)。汉元封五年(前106年),临淮郡上属徐州刺史部。东汉时,海安仍为海陵县地。汉献帝十八年,曹操废海陵县。三国时期,吴国吕岱复置海陵县。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仍置有海陵县,属徐州广陵郡。
据南朝《宋书》(1055页)、《方舆纪要》、咸丰《海安县志》记载: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分广陵置海陵郡,下属建陵、临江、如皋、宁海、蒲涛五县。民国《如皋县志》、《方舆纪要》记载宁海县在如皋县北。“咸丰海安县志”认为宁海县即今海安县,《海安县志》(1997年版)亦采用此说。其县治所在地不祥,县域难以详考。实际上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四集东晋疆域图判断,宁海县比今海安范围大,不仅今海安部分地区在其境内,而且今靖江及泰兴一部均在境内,呈西南东北走向。南朝宋明帝泰始七年(471年)置新平郡,辖江阴、海安二县(据《宋书》1058页)。1999年版《辞海》缩印本1121页记述为“南朝宋置海安县,唐废。”齐武帝永明五年(487年)新平郡废,置齐昌、海安二县(“咸丰海安县志”)[3]
此时海安县县城在今海安镇,此时宁海县境域图上标在今如皋西部、靖江、泰兴一带,可能有些不准确。不久海安县废(时间未详),其境仍属宁海县。从东晋至隋,宁海县一直存续未断,其辖境也有变化,北朝周宣政元年(578年),蒲涛(今如皋白蒲)县废,临江县(今如皋石庄)并入宁海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如皋县也并入宁海县。此时宁海县包括今海安、如皋及如皋东南、西南以外地区。唐朝武德元年(617年),宁海县更名为吴陵县。不久宁海县并入海陵县。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分海陵县东境置海安县,县治设在今海安镇,是时如皋县属海安县。因海水侵袭,海安县东部被海水所淹,故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海安县再度并入海陵县,上属扬州。数十年后,766年(唐大历元年),淮南节度使李承实筑堰捍海,自楚州(今淮安)之盐城,入扬州之海陵,延袤142里,名为常丰堰。常丰堰后世曾屡圮屡筑,对确保苏北沿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起了重要作用。
唐代中后期,海安仍隶属于海陵县。五代十国时期,海陵县东境设静海制院。南唐升海陵为泰州。后周显德五年(958年)泰州等地为后周管辖,海陵县属扬州大都督府泰州团练。宋元时期,海安地区大部分属海陵县,海安镇是海陵县重镇之一。海陵县隶属关系有所变化,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属淮南道(至道三年改为淮南路)泰州军。宋天宝二年(1024年),范仲淹出任西溪(今东台)盐官,率兵夫4万余人修筑了捍海堰(庙湾至栟茶),海安、东台沿海农田免遭海水侵漫。宋神宗熙宁五年(1022年),海安改属淮南东路。南宋仍属泰州。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泰州路总管府,海陵、如皋二县属之。海陵县辖海安镇、角斜场,上属江淮行中书省。至元二十一年,泰州路总管府改为泰州,上属江淮等处行中书省扬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江淮等处行中书省改为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海陵县省入泰州,上属直隶中书省扬州府,明永乐二年(1404年),隶属南京扬州府,海安镇、西场场等属泰州。
清世祖顺治三年(1645年),泰州隶属江南布政使司扬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隶属江苏布政使司。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隶属江宁布政使司。朝隆三十三年,析泰州东北境置东台县。至此,今海安县地域东南部在如皋县境内,北部在东台县境,中部、西部及西南部仍属泰州。
民国元年(1912年),改泰州为泰县,海安地域分属泰县、如皋、东台,三县均属江苏省。
民国3年,属江苏省淮扬道。
民国16年,道废,海安镇属泰县第八区。今海安县南莫镇南部、墩头镇原吉庆镇部分、胡集镇、大公镇原古贲乡大部、海安镇、曲塘镇、雅周镇、孙庄镇大部、城东镇北部,乃至西场镇以西均属泰县;海安镇南部,城东镇南部、西场镇、李堡镇南部隶属如皋县;南莫镇北部、白甸镇、墩头镇、大公镇大部、李堡镇北部、角斜镇、老坝港镇隶属东台县。
1940年,新四军东进抗日,苏中地区先后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同年10月,泰县民主政府在海安镇成立,1941年2月迁往农村。其辖区有雅周、海安、立发、李堡和蒋垛(今属泰县)、栟茶(今属如东县)6区。不久又增设海南、角斜、曲南3个区,属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1940年11月建立,1941年改为苏中行政公署)。
1941年2月,泰县通榆河以东地区建立泰东行署(始称泰东办事处),3月改建泰东县,辖立发、李堡、角斜、栟茶等区。同年7月,泰县所属海安、曲塘、白米一带的通扬运河以北地区,建立“海曲白河北办事处”(简称泰北办事处)。10月,泰北办事处从泰县析出,建成独立行政区,直属苏中行政公署。
1942年11月,泰东县并入东台县,隶属苏中第二行政区。
1943年1月,泰北办事处撤销,建立紫石县(即海安县),所辖范围南以栟茶河、通扬运河为界,北至富安,东抵李堡,西达白米。此后随着战争形势变化,县境与东台、如皋、泰县之间变动频繁。1941年3月,新增仇湖、时堰两区,县境北延。
1944年10月,紫石县新增白米、姜北、沙岗、城东4区,县境西延。同年12月,李堡、海富两区划给东台县。至此,紫石县境南止海泰公路,北境在富安至时堰一线,东以串场河、通榆河为界,西近泰州城。
1945年8月,新增苏陈区。9月,白米、姜北、苏陈、城东4个区划归泰县,泰县海南、曲南、雅周3个区划归紫石县。11月,东台县李堡区划给紫石县,时堰区划给东台县。
1946年6月,紫石县下辖角斜、李堡、西场、噇口、海安、海南、曲南、雅周、曲塘、邓高、沙岗、仇湖12个区,县界状况与今海安县大略相同,上属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
1946年8月,如皋柴湾区划给紫石县。10月,雅周、曲南、海南区划给泰县,泰县城东、姜北、白米区和东台时堰、城南区划给紫石县。11月,紫石县噇口、西场、李堡、角斜、柴湾和东台之栟茶区划出,建立泰东县。12月,泰东县各区划给东台县。此时,紫石县境大致是一个以泰州、东台、海安三城为顶点的三角形地域,南境以海泰公路为界,东境以串场河、通榆河为界,西北以泰东河为界。、
1948年3月,紫石县更名为海安县,境域无变化。
1949年,海安与泰县、东台县境域又有变化。2月,泰县雅周、曲南、海南3个区划给海安县,海安县城东、姜北、白米区划给泰县。5月,东台县西场、噇口2区划归海安县,海安台南、时堰、溱东3区划归东台。6月,东台李堡区划给海安县,此时海安境域与1946年6月相同,下辖李堡、西场、噇口、海安、海南、雅周、曲南、曲塘、胡集、沙岗、仇湖11个区,172个乡,6个镇,1个行政办事处。当时县境东端为角斜镇,与如东县交界;西端为沙岗金杨村,与东台、泰县交界;西南端为雅周鸭湾村,与泰兴交界;南端金庄村(今属雅周镇),与如皋县交界;北端为凤凰村(今属墩头镇),与东台县交界。
1949年4月,苏皖边区政府撤销,成立苏南、苏北人民行政公署,海安属苏北泰州行政区。
1950年1月,划归苏北南通行政区。
1953年1月,撤销苏南、苏北两个行署区,建立江苏省,海安属江苏省南通专区(1971年改为南通地区)。
1956年5月,如东县陈庄乡划给海安县。
1959年4月,如东县旧场人民公社划给海安县,县境延伸至黄海,有海岸线6公里多。1959年冬到1960年春,围垦建海安盐场,  1962年开挖北凌河,穿过盐场,致使盐场报废。
1965年11月,如东、海安两县达成协议,从四十总到纳潮闸以西部分6454亩土地划归海安县,以东7000亩土地划给如东县。
1979年底至1980年初,海安围垦建北凌闸。
1983年2月,江苏省撤销地区行署,海安隶属南通市。
1984年11月至12月,北凌闸下游滩涂围垦,累计围垦总面积3.4万亩,海岸线延长至8.55公里。至此,海安县辖42个乡镇5个场,东临黄海,西界姜堰市(原泰县),南与如东县、如皋市、泰兴市接壤,北与东台市毗邻,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
1995年12月,海安县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将原42个乡镇调整为34个乡镇,旧场乡并入老坝港乡,曹园乡并入李堡镇,海北乡、海南乡、田庄乡并入海安镇,花庄乡并入曲塘镇,邓庄乡并入南莫镇,双溪乡并入墩头镇。
2000年,海安县再次合并部分乡镇,将原来18个乡、16个镇调整为14个乡、15个镇。1月青萍乡并入胡集镇,北凌乡并入大公镇;4月,沿口镇并入角斜镇,丁所乡并入李堡镇,壮志乡并入西场镇。  2001年1月,海安县第三次合并乡镇,将29个乡镇整合为22个乡镇,新生乡与韩洋乡合并为洋蛮河镇,立发乡与南屏乡、开发区合并为城东镇,王垛乡、张垛乡、雅周镇合并为雅周镇,李庄乡并入曲塘镇,沙岗乡并入南莫镇,白甸乡与瓦甸乡合并为白甸镇。同年,老坝港乡改为老坝港镇,海安县542个村,调整为217个村。
2004年7月,海安县第四次撤并乡镇,由22个乡镇调整合并为14个建制镇,隆政镇并入海安镇,洋蛮河镇并入城东镇,古贲乡并入大公镇,章郭乡、双楼镇并入曲塘镇,吉庆镇、仇湖镇并入墩头镇,营溪乡、仁桥镇合并为孙庄镇。海安县辖14个镇,212个行政村,5个国营场圃,总面积1112平方公里。
2011年12月,又一轮区划调整结束,海安县辖10个镇、3个开发区,分别为;海安经济开发区(城东镇)、海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安镇)、老坝港滨海新区(角斜镇)、李堡镇、大公镇、雅周镇、曲塘镇、南莫镇、白甸镇、墩头镇,共有207个行政村。
2012年8月,海安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更名为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5年7月,经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海安县海安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海安县人民政府驻中城街道长江中路106号。
以原海安镇旺池、育才、星海、新桥、海陵、洋港、黎明、曙光、新宁、海光、镇南、二里12个居委会,和平桥村委会,区域,设立中城街道。
以原海安镇营溪、界河、孙庄、黄柯、夏岔、祖师庙、银杏、韩庄、谢庄、仁桥、陈港、海南、通学桥13个村委会,和南海居委会,区域,设立南城街道。
以原海安镇光华、东庙、周吴、北景庄、兴环、连港、青萍港、胡集、谢河、拥徐、钟涵、园庄、田庄、谭港14个村委会,和西园居委会,区域,设立西城街道。
以原海安镇闸东、新园、中坝、中大街、复兴5个居委会,和三里闸、三塘、凤山、大里、海北、新丰、隆政、林桥、联合、自由、建设、德兴12个村委会,区域,设立北城街道。
2018年5月,海安海安撤县设市。
人口民族
1943年,紫石县总人口17万人。1948年3月,48.5万人。1949年约61万人。1956年70多万人,1959~1961年,出现负增长。1961~1971年,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1967年,自然增长率28.9‰;1972年全县总人口88万多人,此后实行计划生育,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下,1992年为7.9‰。全县总人口98万多人。1997年,全县总人口99万多人,自然增长率1.7‰,此后人口增长控制在1‰以内,并出现负增长。2010年底全县总人口93.42万人,绝大多数为汉族,有极少数为回、蒙、苗、壮等18个少数民族。2011年底总人口93.71万人,2012年底总人口93.87万人,2013年底总人口94.18万人,2014年底总人口94.26万人,2015年底总人口94.01万人,2016年底总人口93.83万人,海安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近793人,是全国、全省人口最密的县之一。
经济发展
201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8.3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83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412.45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397.02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3∶47.0∶45.7调整为6.8∶47.5∶45.7。户籍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2828元,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0295元。2017年,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榜、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榜第29位、第8位,较上年均前移1个位次,列全国工业百强县第30位,较上年前移9个位次。

精选留言

南通海安市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