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县

龙陵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98°25′-99°11′,北纬24°07′-24°50′。以东南西北为序,分别与施甸、永德、镇康、缅甸、潞西、梁河、腾冲、隆阳相接壤。县域东西最大距离64千米,南北最大跨度78千米,总面积2884平方千米。 龙陵处怒江大断裂带,多地震地热。属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明显,年降水约2300毫米,有“滇西雨屏”之称。 名胜古迹有小黑山自然保护区、邦腊掌热矿泉、松山抗战遗址、大坝烈士陵园、西山公园、云龙寺等,以及河头烧炭田坡等新时器时代文化遗址。 【行政区划】 辖3个镇、6个乡、1个民族乡,5个居委会、116个行政村:龙山镇、镇安镇、勐糯镇、龙江乡、腊勐乡、碧寨乡、龙新乡、象达乡、平达乡、木城彝族僳僳族乡。

龙山镇龙山社区,龙华社区,白塔社区,赧场社区,云山社区,白家寨村,大坪子村,杨梅山村,香柏河村,横山村,新下寨村,董华村,核桃坪村,河头村,尹兆场村,户孔村,麦地村,芒麦村
镇安镇镇安村,淘金河村,八零八村镇、东村,官岑村,大水沟村镇、南村,大坝村镇、北村,小田坝村,芒告村,回欢村,邦迈村镇、坪村镇、宝村,竹箐村,岭干村,户帕村,邦别村
勐糯镇勐糯村,大寨村,沟心寨村,丛岗村,海头村,田坡村
龙江乡赧等村,邦焕村,大汉坝村,三台山村,勐柳村,上龙村,硝塘村,弄玲村,大新寨村,弄福村,弄岗村,邦明村,新寨村,勐外坝村,蕨叶坝村
腊勐乡腊勐村,松山村,大垭口村,长岭岗村,中岭岗村,新和村,沙子坡村,长箐村,白泥塘村,大龙村
碧寨乡梨树坪村,麦子坪村,杨梅田村,中寨村,摆达村,滥坝寨村,碧寨村,天宁村,三家村,新林村,半坡村,坡头村
龙新乡龙新村,荆竹坪村,蚌渺村,茄子山村,黑山村,黄草坝村,勐冒村,大硝河村,绕廊村,雪山村,菜子地村
象达乡象达村,营坡村,甘寨村,棠梨坪村,赧洒村,坝头村,朝阳村,邦工村,大场村,芹菜塘村,迤砂寨村,坡头田村,帕掌河村,小米地村,勐蚌村
平达乡平达村,小田坝村,河尾村,平安村,黄连河村,安乐村,安庆村,章赛村,橄榄寨村,小河村
木城彝族傈僳族乡木城村,鱼塘垭口村,老满坡村,花椒村,乌木寨村

【历史沿革】 龙陵古称“勐弄”、“黑水陇”。民国《龙陵县志》记载,改勐弄为龙陵约在清朝初年,以山脉水势为据,龙陵“自雪山起,至高黎贡山,高峰插天,直出云表。左怒江,右龙江,由磨盘山、五峰山,达摩山,左旋黄草坝,横结为龙陵”。据此,取龙川江之“龙”和高黎贡山南脉山峦陵岗绵亘之“陵”,故称龙陵。 龙陵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烧炭田坡、豆地坪、三江口、船口坝、大花石、马鞍山等遗址证明。 先秦时期,龙陵属濮部,即哀牢族。 汉初,(公元前206)至元始四年,“越”人西移境内,以龙川江一带为“百越”部落,境内属哀牢国地。 东汉永平十二年,置哀牢县,境内属永昌郡。 隋、唐时期,哀牢族东移,在古城寺设诸葛亮城,龙陵属南诏国永昌节度。 宋代,大理国在怒江以西设软化府,龙陵属软化府管辖。 元代,龙陵属云南省柔远路,属大理金齿宣抚司管辖。 明洪武十五年,明军克复金齿,在潞江坝设长官司。 明洪武二十三年,在龙陵的勐淋,今镇安,设守御所。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改守御所为守御千户所,辖18土舍,龙陵境域四至为:东至由旺250里与保山交界,南至街坡160里与芒市长官司交界,西至蛮连270里与腾越,今腾冲交界,北至荡习河180里与上江十五喧交界。 清乾隆三十五年,始建龙陵厅。 清雍正元年,将勐糯杨土舍划归施甸长官司管辖,区域为大寨、田坡、沟心寨、杞木林、大田坝。乾隆三十五年,将潞江、芒市、遮放3土司划归龙陵厅管辖。 清嘉庆二十一年,将施甸长官司管辖的勐糯划归龙陵厅,龙陵厅在勐糯设伙头。 清光绪二十四年,中央勘界,将木邦宣抚司所辖勐板土千总划归龙陵厅管辖。 光绪二十五年,勐板土千总划归龙陵厅管辖,龙陵厅下设4乡约、11伙头、3土司、1千总。 民国初期,废乡约制,实行村、甲制。 民国2年,改厅建龙陵县。民国19年改村、甲制为区、乡,龙陵下设8区、59乡。 民国21年龙陵县管辖的芒市、遮放、勐板3土司划出置设治局,龙陵县总面积为3540平方公里,境域四至为:东至莽林寨、长安街250里处与保山县分界,南至等谷、怒江250里处与镇康、缅甸分界,西至遮冒、后库250里与梁河、腾冲分界,北至高黎贡山分水岭与保山、腾冲分界。 1949年11月11日,龙陵解放,在象达成立龙陵县临时人民政府,同年12月27日临时人民政府迁往龙陵。 1950年3月龙陵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废除原乡、保、甲制,实行区、乡制,属保山专员公署管辖,下设四个区,第一区驻镇安、第二区驻龙山、第三区驻象达、第四区驻潞江坝,四个区共置27个乡镇人民政府。 1952年划为67个乡镇。 1952年12月,龙陵县的后库乡划归腾冲县,面积5平方公里,腾冲县的汉弄村,划归龙陵县,面积5平方公里,龙陵县的龙洞乡、思腊乡、等子乡划归保山县,面积110平方公里。 1969年6月将平达公社调整为勐兴、平达两公社。 1972年6月将镇安公社革命委员会调整为邦迈、镇安两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6年受地震影响,勐冒公社革命委员会由廖家寨迁往龙新。 1980年9月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县人民政府。 1983年2月勐兴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勐糯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3月,将邦迈、镇安合并为镇安区。 1984年4月龙山公社,城关镇合置为龙山镇。 1984年4月,龙陵县将14个公社改为10个区和1个镇,区镇下设121个乡(镇、办事处)。 1987年撤区建乡,1987年12月碧寨从腊勐分出成立碧寨乡。 1988年4月龙陵县将镇安乡改为镇安镇。1990年全县共有10个乡和2个镇,乡镇下辖121个村(办事处)。 2001年10月1日,勐糯乡撤乡设镇。2001年末,全县辖3个镇、8个乡、1个民族乡:龙山镇、镇安镇、勐糯镇、河头乡、龙江乡、腊勐乡、碧寨乡、天宁乡、龙新乡、象达乡、平达乡、木城彝族傈僳族乡。乡镇下辖117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龙山社区、龙华社区、白塔社区、赧场社区,),1642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2003年,全县辖3个镇、8个乡、1个民族乡:龙山镇、镇安镇、勐糯镇、河头乡、龙江乡、腊勐乡、碧寨乡、天宁乡、龙新乡、象达乡、平达乡、木城彝族傈僳族乡。共计121个村(含4个居民委员会),1637个村民小组,8个居民小组。2003年全县有64096户,269097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1.26%,少数民族人口占5.04%。 2005年,撤销河头乡并入龙山镇,镇政府驻原龙山镇政府驻地;撤销天宁乡,将原天宁乡管辖的天宁、坡头和半坡3个行政村划归龙新乡管辖,将三家村,和新林2个行政村划归碧寨乡管辖(省政府2005年3月30日批准)。2005年全县人口总人口27.3万。其中:农业人口24.9万人,占总人口的91.1%;非农业人口2.4万人,占总人口的8.6%;少数民族人口1.4万人,占总人口的5%。全县有汉、彝、傣、回、白、傈僳、阿昌、景颇、布依等23个民族。 2006年,将龙新乡的天宁、坡头、半坡3个行政村划归碧寨乡管辖(省政府2006年2月20日批准)。2006年,全县辖3镇、7乡:龙山镇、镇安镇、勐糯镇、腊勐乡、龙新乡、象达乡、平达乡、龙江乡、碧寨乡;下设116个村民委员会和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637个村(居)民小组。 龙陵县气候概况 龙陵县是一个山区县,地处怒江、龙川江两江之间,高黎贡山山脉由北向南伸入县境,地势呈中部高而东西倾斜之势,全境崇山峻岭,丘陵起伏,河流纵横,最高海拔3001.6米,最低海拔535米,垂直高差2466.6米。 年平均气温14.9℃。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7.4℃。极端最高气温22.9℃,极端最低气温3.8℃。由于地形复杂,垂直高差大,局部又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六种气候区。龙陵县兼具低纬、季风和山原地势气候特征。形成四季温差小、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异突出的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西南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西面迎风坡多雨,夏无酷热。东部背风雨量适中,无寒暑剧变。

精选留言

保山龙陵县简介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