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乡县

安乡县位于洞庭湖西北部,是湖南的北大门,处于湘鄂两省、四市(常德、益阳、岳阳、荆州)、八县(鼎城、汉寿、澧县、津市、南县、公安、石首、华容)的交界处,辖12个乡镇、2个农场,区域面积108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4.3万;属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圈层,是长江“三口”(太平口、藕池口、松滋口)泄洪与澧水注入洞庭湖的必经之地。2017年,全县上下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招商活县、项目强县、环境塑县、旅游兴县”五大战略举措,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5亿元,其中一产业34.92亿元,二产业60.44亿元,三产业88.1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19.0:33.0:48.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9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19.2亿元,财政总收入5.4亿元,城镇居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901元、14187元。

历史底蕴深厚。安乡于东汉建武16年(公元40年)建县,称为作唐,南北朝改称安乡,沿袭至今。有近7000年的人类文明史,有享誉中外的汤家岗、划城岗和庹家岗等一批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古文化遗址。东晋名士车胤、南北朝著名山水诗人阴铿、北宋大文豪范仲淹,曾生活求学于安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彭德怀、贺龙等都到过安乡指导革命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温家宝等都曾来安乡视察工作。由于居民主要从江西、湖北及长沙、益阳等地移民而来,形成了安乡独特的湖乡文化、堤垸文化和典型的移民文化、厚重的码头文化。

农业优势明显。我县是一个典型的纯湖区农业大县,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有粮食面积89.8万亩,油菜面积58万亩,棉花面积25万亩,养殖水面30万亩,蔬菜面积17万亩,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鱼生产基地,是全国棉花、油料百强县,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60年代“农业学大寨”时期,安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园田化”建设,被毛泽东赞誉为“南有新田、北有安乡”。近年来,我县致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科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发展“稻田+”5.3万亩,“荷田+”4万亩。流转土地36.7万亩,31个村实现整村流转。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0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445家、551家。先后荣获了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建设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全省现代粮油生产示范工程基地县、全省农村电子商务试点县等称号。

工业后劲增强。2001年我县开始建设工业园区,2013年县委、县政府作出工业园区向“一园两区”拓展,构建河东河西协调发展的园区新格局。“一权两制一司”改革基本完成,为省级工业集中区增添了新的活力。有规模企业82家,其中毅力能源、凯斯机械、晋煤金牛、锦豪纺织、金牛铝业投资过亿元,凯斯机械、安凯公司、药圣堂等6家为省高新技术企业,药圣堂2015年成功上市。

交通建设加速。坚持交通先行,建成了岳常高速安乡段、石龟山大桥、陆家渡大桥、大杨树大桥、官垱大桥、G353公路、荆八公路、子龙汽车站、永乐桥、长岭洲深水码头。长岭大桥实现“当年议定、当年立项、当年设计、当年开工”的“四个当年”目标,被省市誉为交通建设的“安乡速度”。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212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公里、国道48公里、省道157公里、县道330公里、乡道714公里、村道847公里,全县“东西不通、南北不畅”的“孤岛”瓶颈逐渐破解,“五垸相连、八县相通”的目标逐步实现。

城乡环境优化。坚持规划引领与管控,有序推进 “双洲新城”及城区绿地、停车场、公共交通等13个专项规划编制,“一体两翼”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功创建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县城区面积为16.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为39.6%。全省第一条县城“海绵城市道路”——深柳大道建成通车。充分发挥“支部核心、党员示范、群众主体”作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全县138个村(社区)全部通过“三整洁”验收,推进全域旅游,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先后被授予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

社会稳定和谐。我县教育、卫生、血防、民政、劳动保障、科技、国土管理等工作走在全省、全市前列。传统与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改薄”工程项目35个,新建校舍1.1万平方米,全省第三轮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获得好评,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对42622名贫困人口全部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成群众“一站式”服务体系;完成疾控中心改扩建工程。汤家岗遗址、划城岗遗址、南禅湾晋墓群被定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连续五年保持了省级“平安县”称号。2016年成功创建新一轮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2017年获批“国家返乡农民工就业试点县”。

历史建制
深柳镇 官陵湖居委会,潺陵居委会,五总居委会,书院洲居委会,西门口居委会,长岭洲居委会,保堤居委会,文昌湾居委会,深柳居委会,城东居委会,蹇家渡村,肖公咀村,白马庙村,芝子湖村,官保村,孟家洲村,子龙庵村,下码头村,新开口村,桃花岭村,南豇口村,陆家渡村,官陵湖村
大鲸港镇 小湾居委会,永乐居委会,西城居委会,丰凝港居委会,七家村,屡丰村,五合楼村,偏湖洲村
黄山头镇 南禅寺居委会,凤凰居委会,理兴居委会,虎山村,马坡湖村,傅家村,沙堤村,黄湖村,心福村,木豇村,界沟村,松荫村,杨家村,长福村,成福村,福林村,丁堤村,白家岗村,长山村,长峰村,东湖村
三岔河镇 朝阳门居委会,紫云宫居委会,沙嘴村,黄金村,新口村,天保村,驿码头村,春美村,长明村,致惠村,三多村,罗洲村,合家垸村
官垱镇 窑垸居委会,新平街居委会,永兴村,永安村,安官渡村,新建村,团结村,穆安村,新乐村,胡家村,晌水窑村,五斗窑村,紫金渡村,兴隆村,官垱村
下渔口镇 下渔口居委会,三西村,成功村,东河村,永富村,康乐村,夹口村,东夹村,西洲村,常安村,同兴村,安丰村,和兴村,国兴村,天星洲村,渔口村,保安村,联合村,万余洲村,重兴村,竹林村,安惠村,永南村
陈家嘴镇 朝阳居委会,仁寿村,六角尾村,汉兴村,洪山村,百福村,双喜村,永兴村,梅宝孚村,南山村,三湖村,常福村,连城村,沙河口村,联盟村,门板洲村
焦圻镇 民主居委会,和平居委会,安金村,荷花山村,长乐村,张家拐村,长兴村,崔家岭村,三合村,北堤村,青龙窑村,新码头村
安障乡 黄山岗居委会,遵保村,福昌桥村,德兴村,沙湖口村,岩豇口村,王家湾村,新豇口村,车家铺村,黄山岗村,会子庙村
安昌乡 三仙咀居委会,黄狮嘴村,大中村,何家铺村,南堤拐村,白粉嘴村,金家垱村,宝塔村,梅家洲村,喻家渡村,五福桥村,六合垸村,丁家渡村
安宏乡 唐家铺居委会,枞杨树村,西李家村,同春村,潘田村,和平村,唐家铺村,太平村,格道湾村,宏湖村,小河口村,八百弓村
安生乡 大杨树居委会,广福村,莲花村,蔡家垱村,大杨树村,腰港村,五星村,安仁村,中心村,官堰村,鄢家洲村,护安村,合兴村,化兴村
安全乡 董家垱居委会,董家垱村,毛家豇村,潭子头村,沙滩口村,西堤村,王家村,八股头村,马家渡村,高杨村,茶窖村,恒丰村,两美村,刘家嘴村,槐树村,潘家溪村,丁家洲村,至中村
安福乡 大湖口居委会,松湖村,大湖口村,黄田湖村,中岭村,花林村,潭子口村,岩桥村,东保村,南阳村,杨树潭村,同福村,夹夹村,大罗村,双合村
安凝乡 张九台居委会,新兴堡村,夹洲村,东堤村,小港村,姚家村,东安村,团洲村,望槐村,保凝湖村,天福村,重阳庙村,新豇村,自治局村,双同村,亿中村
安丰乡 出口洲居委会,永和垸村,功成垸村,中河口村,西台尾村,澧阳垸村,西南洲村,千弓山村,东南洲村,出口洲村,武局口村,永镇垸村,铁路湾村,汇口村,欧家豇村,白螺湾村,豆港村,黄家台村,复兴村,高围村
安裕乡 羌口村,双豇口村,新河口村,舞阳村,一分局村,同庆村,三嘴村,五一村,槐甫垸村,槐西村,又新垸村,新安村,安庆村
安康乡 北河口居委会,沙阳村,福美村,杜家铺村,仙桃嘴村,北河口村,毕家山村镇、安村,清安村,永德村,大洲村,向阳村,安民村,安兴村,虾趴垴村,七星村,泥豇口村,育成村
安德乡 芦林铺居委会,田家沟村,中和村,和丰村,中山村,竹丰村,麻田岗村,杨树村,西河村,四分局村,民阜村

行政划分:根据《安乡统计年鉴-2018》整理

乡镇 社区(居)数 村委会 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名称 合计 56 115 深柳镇 13 5 子龙庵(农)、下码头(农)、官保(农)、孟家洲(农)、书院洲、保堤、深柳、潺陵、五总、西门口、长岭洲、文昌湾、官陵湖;
桃花岭、芝子湖、新开口、蹇家渡、华南新 大鲸港镇 9 6 五合剅(农)、七家(农)、长新(农)、小湾、西城、渔民、永乐、槐圃垸、丰凝港;
长乐、安庆、羌口、三咀、同庆、铁板洲 安障乡 2 5 黄山岗、德兴(农);
黄山岗、新剅口、沙湖口、王家湾、岩剅口 安全乡 2 9 董家垱、茶窖(农);
大港、汤家岗、协安垸、董家垱、沙滩口、恒丰、丁家洲、槐树、志中 安丰乡 2 7 出口洲、珊珀湖(农);
功城垸、礼阳垸、千弓山、永槐垸、白螺湾、汇口、铁路湾 安康乡 2 8 北河口、大洲(农);
新沙、仙桃、杜家、永德、安兴、虾叭垴、正安、向阳 下渔口镇 2 10 同兴(农)、下渔口;
刮家洲、六角尾、东成湖、三西、南耳湖、和丰、天星洲、大溶湖、万余洲、竹惠 陈家嘴镇 4 12 中山(农)、沙河口(农)、芦林铺、朝阳;
洪福、保福、联成、南山、麻田岗、四分局、田家沟、仁寿、门板、杨树、民阜、双喜 三岔河镇 6 16 黄市咀(农)、三多(农)、和平(农)、朝阳门、三仙咀、唐家铺;
南堤拐、白粉咀、梅家洲、六合垸、枞杨树、同春、格道湾、长明、八百弓、唐家铺、驿马头、新口、沙咀、喻家渡、合家垸、罗洲 黄山头镇 4 9 界沟(农)、南禅、凤凰、理兴垱;
军万咀、杨湖、双福、丁福、长山、马坡湖、黄土堤、沙堤、虎山 大湖口镇 6 16 家乐(农)、江北岗(农)、新剅(农)、张九台、焦圻、大湖口;
永安、北合、米湖、潭子口、东保、双福、大罗、双湖、中意、新兴堡、夹港、复兴、天福、保凝湖、五一、长兴 官垱镇 4 12 紫金(农)、广福(农)、官垱、大杨树;
官垱、安官、团结、胡家、星港、鄢中安、合兴、五斗、兴隆、大杨树、官堰、护安

   安乡位于洞庭盆地湘鄂分界处,东连目平湖凸起,南至冲天湖鞍部,西抵太阳山隆起,北接华容隆起的黄山、虎山台地,处四周隆起带控制的断裂带之中。
安乡濒临西洞庭湖,纳长江之流,接澧水之澜,送入洞庭,处在“洪水走廊”的地理位置。
安乡处于北纬29°08'-29°45'、东经111°59′-112°18′之间,为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压值高。1958-1989年,年均气温16.5℃,年均日照时数1848.8小时,年均降水量1208.2毫米,年均无霜期270.3天,年均气压1011.9百帕。1990-2009年,年均气温17.1℃,年均日照时数1818.9小时,年均降水量1267.9毫米,年均无霜期270.3天,年均气压1012.7百帕。两相比较,气候略有变化,年均气温上升0.6℃,年均日照时数减少30.9小时,年均降水量增加59.7毫米,年均气压上升0.8百帕。

  安乡之域地质构造单元谓“安乡凹陷”,北接华容隆起的黄山、虎山台地,南达冲天湖鞍部,西抵太阳山隆起,东至目平湖凸起,处在四周隆起带控制的断裂带之中,基础地质为“断裂带”。据地质部门探测与推断,地壳厚度33.8公里,重力布格异常值-10至30毫伽,为湖南省地壳最薄与重力高值区。
“安乡凹陷”位于洞庭盆地北部。从地质构造来说,洞庭盆地处在新华夏大内斜的构造带上,横跨江南背斜与黔鄂背斜,北为华容隆起,西北为黔北台凹,西南为雪峰隆起,东部为幕阜九岭台凸,湖盆中有东洞庭凹陷、目平湖凸起、西洞庭凹陷。其构造历程为:元古界震旦纪时期处于“地槽”阶段,元古界末期吕梁运动后转为“地台”。新生代二叠纪早期属“江南古陆”,为古特提斯洋(即地中海)的一片浅海盆地。中生代后期的燕山运动中,“江南古陆”中段断裂,准平原“地台”发生隆起或拉力陷,形成一系列大小不等的“地洼”,转入“地洼”阶段,形成洞庭盆地雏形。其间的“华容隆起”构造板块,东起华容县、石首市的墨山、桃花山,西接大王山、石华堰、高基庙、团山寺、鹿湖山,经安乡北境的彭丘岭、黄山、虎山,再接澧县北境的杨家岭、盐井、界山等大山,将湖盆切割成东西两部分。中生代白垩纪早期的地壳升降运动中形成洞庭凹陷盆地雏形,中部的目平湖——华容隆起为区内隆起主体,安乡之地在这个隆起主体之上。新生代第三纪,盆地内部发生一系列北东向断裂和褶皱构造,形成沉陷均匀的石——澧凹陷、太阳山凸起、常——安凹陷、目平湖凸起、沅——湘凹陷等相间的凸起和凹陷地型。67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中晚期,地壳北部继续下沉,盆地由西向东迁移,并逐步扩大,形成安乡——汉寿凹陷、石门——澧县凹陷、沅江——湘阴凹陷等一系列凹陷。65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中,安乡——汉寿凹陷抬升,与原目平湖隆起连成一体。新生代第四纪,以差异升降和断裂沉陷为主要表现的新构造运动中,洞庭湖盆扩大,安乡所处的目平湖——华容隆起主体为新构造运动中的上升区。“安乡凹陷”正是在这种不断变化中形成的,并随着地质时期洞庭湖的演化,经历了由陆地凹陷为湖——再抬升出水为陆——再凹陷为湖——再抬升出水为陆的进程。
  二 地 层 据地质部门探测,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物覆盖全境99%以上的地面,仅有北隅黄山主峰出露元古界震旦系含砾砂岩、古生界泥盆系紫红色砂质页岩、新生界下第三系棕红色砂岩。

地 貌

  一 发育概况 新石器时代呈丘陵地貌。
先秦至东汉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220年),澧水主泓从黄山南侧自西至东的河谷中流出,东注长江,其汊流分布于境内中、南部。地貌向平原转化。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317~589年),荆江南岸景口、沦口分洪汇合的沦水(亦称景水)冲过黄山垭口流入县境,东过景港(1950年划归南县),注入赤沙湖,扩展为东洞庭湖。澧水主泓受沦水干扰,自焦圻南下,在县境中、南部分为3支:东支、西支分别流入赤沙湖、沅水,东南支主泓出澧江口注入洞庭湖。县境“左挹洞庭,右接兰澧”,“众水环绕,形如簰筏”,呈平原向沼泽转化之势。
唐、宋、元、明时期,县境南部逐渐沦为洞庭水域。范成大(宋)在《安乡县西晚泊》一诗中有“水阔飞鸟倦”的记述。许宗鲁(元)《中秋不见月》描绘安乡县城“浦市依渔火,江城傍蜃楼”。明嘉靖、万历年间,县境中部筑垸防洪。
清至民国时期,由沼泽转化为堤垸密布的景观。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虎渡河冲决西北边境的尖刀嘴,流出潭子口,成为大湖口河。道光初年,大鲸湖、珊珀湖、黄田湖在洪水季节与西洞庭湖合一水面,大湖口为入洞庭湖之口。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虎渡河又冲开西北部三汊垴,形成自治局河。咸丰十年(1860年)形成的藕池河系,在县境东部分为东、中、西3支,分别在团山寺(湖北石首)、三岔河、丁家渡附近注入洞庭湖。同治十二年(1873年)形成的松滋河系,其西支经青龙窖注入澧县七里湖,东支则从余家岗入境,夺大湖口河、自治局河,迫使虎渡河主泓沿虎西山岗北侧转黄山东麓的原汊道南下,经梅景窖至陆家渡附近入洞庭湖。至此,洪水淹黄山脚,境内北、中部农民与水争田,南部则一片汪洋。后随洪水泛滥,泥沙淤积成洲,河道向洞庭湖延伸出口。光绪年间(1875~1908年),中部以至南部大片洲土开始围垦成垸。宣统元年(1909年),南北共有小垸437个,至民国十二年(1923年),增至700多个。后逐渐合并,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形成31个防洪圈。
新中国建立后,按水系整治河道,堵塞横河汊道20多条,并为5个防洪大圈,呈现河网、堤垸型平原面貌。
 二 现状特征 黄山矗立北隅,东西横亘,山体分布面积2.75平方公里,山下平原舒展,呈东北向西南微倾之势。澧水、松滋、虎渡、藕池四水自北向南流入目平湖;5个大垸在水网中排成4行,全境形如“排筏”,南北长71公里,总面积1087.032平方公里(163.0548万亩)。陆地1188089亩,水域442459亩,最高点黄山主峰海拔高程(吴淞口,下同)265.8米,最低点珊珀湖心25.7米,极差240.1米。平原海拔高程多在29~36米之间,相对比高7米,地面坡度小于2度。丘平比降千分之八,平原比降万分之一。地貌组合的丘陵、平原、水域比例为0.25︰72.61︰27.14。

  三 微域分述

  (一)岗 地
北境黄山,岗丘起伏,东西蜿蜒约5.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东麓,虎渡河上设荆江分洪南闸,西麓,松滋东支大湖口河穿越马波湖垭口。1950年湘鄂定界,安乡管辖黄山大顶、二顶、虎山在内的岗地2.7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0.25%。山体久经沉降剥蚀,山坡土层浅薄,宜营林。
(二)平 原
占全县总面积的72.61%。由于河湖的沉积方向、基底的凹凸状况和挽垸的时间迟早而有微域上的差异。大致是:“近河沙包洲,远水泥浆窝”“倒口冲坑”“老垸田低”“湖岸地多,湖中田多”。围垦筑垸呈“碟”形,堵塞哑河筑垸呈“船”形,围绕岗丘筑垸呈“龟”形。经并流合垸,平整土地,昔日小垸的“小碟”“小船”“小龟”形态依稀有别,大垸地貌为龟形、船形两类。安造大垸属龟形类。黄山山脉的白家岗、汤家岗、尧文岗、黄山岗、打鼓台等丘岗延伸至黄山头、安全、安障、深柳等乡镇垸内,原为黄土丘陵区,虽经地壳沉降与剥蚀,河湖淤积,人工夷平,仍为垸中高阜。“远视是平川,近看似梯田”,展现“龟背”地貌。安澧、安保、安昌大垸和安化垸属船形类。合垸前,河港纵横交织,湖塘星罗棋布,形态各异的小垸数以百计。合成大垸后,经农田水利建设,形成以哑河、河流为主线,自北而南,串连湖泊的“碟”形、“船”形洼地,顺洪道鸟瞰,“貌似行船”。
(三)水 域
占全县总面积的27.14%。垸内哑河、渠道、湖塘共18.05万亩,占垸内总面积的11.07%。垸外洪道、河滩、洲土261959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6.07%,其中8条河流的洪道9.6万亩。河床海拔高程在25~27米之间。

土地资源

  安乡为堤垸型地貌。据1991年结束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总面积1087.03平方公里,折合163.0548万亩,其中垸内143.1297万亩,垸外19.9251万亩,分别为土地总面积的87.78%、12.22%;水域面积60.7748万亩,为土地总面积的37.27%,其中可利用水面19.9万亩,分别为土地总面积、水域总面积的12.2%、32.74%;耕地75.262万亩,分别为土地总面积、垸内土地面积的46.16%、52.58%。尔后,土地总面积未变,但水域与耕地面积有增有减。2009年,水域面积64.8566万亩,耕地面积79.497万亩,人均占有量分别为1.08亩、1.33亩。
安乡的地质结构古老,垸地覆盖物95%以上为新生代第四纪全新统冲积物。据1979~1980年的土壤普查,有水稻土、潮土、红壤土3个土类,其分布面积分别为54.7914万亩、10.0009万亩、4619亩,分别占普查总面积的83.97%、15.33%、0.7%。土壤质地良好,一级地32.0393万亩、二级地16.3413万亩、三级地16.3372万亩、四级地5364亩,分别为普查总面积的49.1%、25.04%、25.04%、0.82%,一、二、三级宜农地占99.18%。

水资源

  安乡的地表水极为丰富,其源为:降水量大,1990~2009年,年均降水量1267.9毫米;过境客水量大,8条穿境河流年均径流量994.69亿立方米;垸内湖泊、哑河蓄水量大,2009年,垸内有大、中型湖泊、哑河13个(条),总面积4.86万亩,蓄水量0.46亿立方米。
安乡的地下水也十分丰富。全新统地层上层潜水总储量约1.8亿立方米,更新统地层下层承压水单井日涌水量136.5~234立方米。上层潜水有害物质含量较大,不宜饮用;下层承压水为中性重碳酸钙型淡水,可饮用。

森林资源

  安乡为两湖平原栽培植被区,森林资源由次生和营造林两大部分构成,有树种125种,隶属52科、92属。营造林中,有杨树、水杉、池杉、杉木、马尾松、香椿、喜树、泡桐、苦楝、旱柳、枫杨、檫树、竹类、木兰等树种,还有柑橘、桃、梨、李、桑等经济林木和香樟、银杏、雪松、桂花、广玉兰、景裂白兰、杜芙等城镇绿化林木。2009年,林业用地多达30万亩,由黄山头林场和垸外河洲与垸内公路、沟渠、墹堤、荒坪隙地及农户的四旁地、城镇的绿化地构成。森林覆盖率10.48%,林木绿化率18.5%,活立木蓄积量83万立方米。

芦苇资源

  安乡堤垸外生长芦苇的洲土面积较大。1965年有大小河洲92块,总面积7.1566万亩,其中可植芦面积49块、6.1096万亩,植芦3.3万亩。1983年有洲土45块,总面积9.0251万亩,其中植芦4.8991万亩,占洲土总面积的52.03%,尔后面积未变。芦苇产量1972年5400吨、1981年1.95万吨、1989年2.18万吨、2009年2.33万吨。芦苇资源中,纤维含量高的占到98.81%。

生物资源

  安乡的生物资源不乏。有维管束植物88科、228属、319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7属、7种,种子植物82科、221属、312种,野菱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芡实、香蒲为省级保护植物。有野生脊椎动物231种,其中水生脊椎动物53种、陆生脊椎动物178种。有东方白鹳、白鹤、中华秋沙鸭、大鸨等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虎纹蛙、普通鵟、草鸮、红隼、水獭等24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矿产资源

  安乡为贫矿县。地上除有可烧砖瓦的粘土外,仅有可挖但为数极少的河砂与存量有限已禁止开采的石英砂岩。地下除有储量丰富的地下水外,尚未发现能源类、金属类、非金属类矿产资源。

  安乡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气候地理差异小,适宜工农业生产。但也有寒潮、大风、暴雨、干旱、冰雹、冰冻等灾害性气候,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四季气候

  民间以农历分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四、五、六月为夏季,七、八、九月为秋季,十、十一、十二月为冬季。气象部门以公历分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气候上定位以平均气温低于10℃的期间为冬季,稳定高于22℃的期间为夏季,由10℃上升为22℃的期间为春季,由22℃降为10℃的期间为秋季。据资料分析,从气候定位上县域3月16日入春,5月21日入夏,9月22日入秋,11月21日入冬。春长66天,夏长124天,秋长60天,冬长115天。

气候要素

  县域因自然环境差异不大,气候要素的地理差异较小。
一 气 温
年均气温17.1℃,呈南高北低分布,南北差0.2℃。2006、2007年,年均气温高达18.2℃,1993年仅16.4℃。月均气温以1月最低,4.6℃,7月最高,28.5℃,气温年较差23.9℃。极端最低气温-5℃(1998年1月9日),极端最高气温39.1℃(2010年8月4日),气温绝对年较差44.1℃。1~7月,月均气温逐月升高,7月至次年1月,月均气温逐月降低。年均气温日较差7.1℃。月均气温日较差以5月最大,7.8℃,1月最小,6.1℃。气温日较差极大值18.5℃(1996年1月3日),极小值0.4℃。气温多以日出前最低,正午后最高。
二 日 照
年均日照时数1817.9小时,2001年达2060.9小时,1999年仅1521.7小时。月日照时数7月最多,232.2小时,2月最少,84.2小时,2~7月,日照时数逐月增多,7月至次年2月,日照时数逐月减少。年均日照百分率41%,2001年最高,47%,1999年最低,34%。月日照百分率8月最高,51%,2月最低,27%。年均总辐射量461035焦耳/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总辐射量、日照百分比,均居全省最高值。
三 降 水
雨水充沛,降水集中,降水形态多样,除雨、毛毛雨、雷阵雨、冻雨、雨夹雪、雪、米雪、冰粒、冰雹外,还有泥雨等特异降水。
四 风
(一)风 向
年均北风频率最大,18%,东北风频率次之,13%,西南风频率最小,1%。1~5月、8~12月多北风,6~7月多南风,季风明显,“冬季风”明显。
(二)风 速
年均风速1.8米/秒,1990年最大,2.1米/秒,1999年最小,1.6米/秒。月均风速9月最大,2米/秒,11月、12月最小,1.6米/秒。
五 湿 度
年均相对湿度79%(1990、1991、1994、2002年达81%)。月均相对湿度6月、8月最大,82%,12月最小,75%。强降水和连续阴雨时,相对湿度可达100%(1~12月均有出现),而天气连晴,湿度转小,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0℃期间的降水量833.9毫米,湿润指数0.99。
六 蒸发量
年均蒸发量1155.9毫米,2001年最多,1298.8毫米,1996年最少,1034.0毫米。月蒸发量7月最多,平均178.9毫米,1月最少,平均37.5毫米。1~7月,月均蒸发量逐月增多,7月至次年1月,月均蒸发量逐月减少。7、8、9、10、12月,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常伴有干旱。
七 气 压
县境属全省气压最高值区,年均气压1011.9百帕,1993年最高,1016.3百帕,2006、2007年最低,1011.2百帕。月均气压12月最高,1027.5百帕,7月最低,1003.5百帕。1~7月,月均气压逐月下降,7~12月,月均气压逐月上升。气压的日变化多以11时前后最高,17时前后最低,有时亦出现两高两低,即11时前后和23时前后最高,5时前后和17时前后最低。极端最高气压1040.7百帕(2009年11月2日),极端最低气压985.0百帕(2009年2月21日)。
八 地 温
地温垂直分布为三型:4~8月为日射型,地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11月至次年2月为辐射型,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升高;3、9、10月为日射型和辐射型同时存在的过渡型,其中3、9月上层为日射型,下层为不规则辐射型,10月下层为辐射型,上层为不规则日射型。

“澧水”——湖南省湘、资、沅、澧四大河流之一,主源头发源于张家界桑植县五道水镇,流经永顺、大庸、慈利、石门、临澧、澧县、津市等县市,由小渡口注入西洞庭上之七里湖。西东全长407公里。许多安乡人常说自己从小是喝澧水长大的,可事实上,现在的澧水到底有没有流经安乡地域?安乡跟澧水到底有什么历史渊源关系?澧水下游最末端的出口最终在哪个地理位置?这一系列的疑问,阅者会在作为参加过“澧水溯源”的常德报人刘雅玲女士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澧水跟安乡的渊源、澧水在安乡曾经历史上的变迁,当今澧水与安乡的缘分以及澧水在安乡人心目中的位置。同时,文章还告诉你:安乡地名及安乡堤院、安乡各乡镇命名为“安X”的由来。“澧水与安乡”这篇文章,一定会让许多安乡人从中获得很多关于安乡以澧水为纽带的历史知识,非常值得一读。

 澧水在专家的表述中是一条不安分的灾害性河流,但它在安乡却一反常态总是以宽容的姿态忍让了一次又一次。

据历史记载,先秦到东汉年间,澧水在安乡是绝对的老大。它自西向东贯穿全境,绕黄山之南注入长江。东晋至南北朝时期(317—589)荆江南岸的景口、沦口分洪,两水汇合之后冲过黄山垭口闯入安乡境内,抢占河道。澧水在隐忍之中,自焦圻改道南下。自然一口气找不到正宗的河床只好在中南部分为3支,东支西支分别流入赤沙湖、沅水,东南支作为澧水主泓注入洞庭湖。这时的安乡开始了从平原地貌向沼泽转化。到了明清年间,因为朝廷官员“保北舍南”的思想,荆江北岸堵口,荆江南岸溃决之水在安乡酿成一了场混战。乾隆24年(1759年)和道光28年(1848年),虎渡河两次气势汹汹地从黄山冲进安乡,一次形成自治局河,一次造就了大湖口河。咸丰10年(1860年)藕池河分3路在这块土地上涂鸦。同治12年(1873年)松滋河不甘落后,组织大兵团进攻,经余家岗入境夺大湖口、自治局河,逼虎渡河主泓沿黄山东麓改道南下入洞庭。在这场混战中,澧水完全地退让成了安乡偏居一隅的次要河流。

澧水的软弱使安乡陷入了泽国。从地图上看,北高南低而形如“簰筏”的安乡之土,在澧水退居一隅之后被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口横剁纵切,浸润成了河网纵横湖滩密布的水乡。特别是在荆江北岸的泄洪口全部堵塞之后,松滋,虎渡,藕池,调弦成了长江向洞庭湖泄洪的4个大口。据《安乡县志》记载:荆江北岸堵口前,洪水年60.4年一次,堵口后到四口形成前4.8年一次,四口南流时2.4年一次!调弦口堵塞后1.2年一次!道光17年到24年连续8年大水,民国6年至13年连续8年大水,民国18年至27年连续10年大水!与水争田筑堤保命是世代安乡人的苦役。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水乡人围堤兴垸,形成了“堤垸如鳞,弥望无际”的特殊景观。围堤造田水来堤溃,修了又毁,毁了再修。安乡人的坚韧与勤劳在年复一年与水的博命中得到张扬,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打夯硪歌由此产生。民国时期,县长何元桢主张撤小垸,建大垸,加高堤防抵御洪水。在垸堤整治中,508个小垸合并成31个大垸。何元桢觉得古人在为安乡命名时是因“洞庭兰澧诸水各安其流”而取名安乡,这个“安”字是对安乡澧水时代的描叙,对其后澧水时代的用意实在深刻。他作了一首四言诗“湖滨丰裕,端资屏障,元公仁惠,肇造金汤,民生乐利,文化鼎昌,永微瑞兴,宏猷武康”,表达了百姓希望安乡在后澧水时代也能“各安其流”的意愿。他用这首诗里的31个字,与“安”字组合,为新合成的大垸逐一命名。1956年6月,在撤区并乡之时,安乡的96个小乡并为15个大乡,来自河北的南下干部们主张借各垸之名为新的基层政权命名,于是安猷,安障,安文,安化,安昌,安生,安全,安造,安福,安裕,安康,安武,安成,安凝,安丰这些包含着安乡人对安宁富裕生活向住的词汇成为安乡行政区划名称,虽经历了人民公社,改革开放仍然自成一体,成为全国仅有的一道地名景观。

澧水与安乡的缘份实在是浅。这次我们溯源澧水,沿入湖口倒溯才知道:澧水仅仅只是擦安乡一角而过,388公里的澧水仅尾闾49公里经安乡流入洞庭湖。严格地说这49公里大部分是作为安乡与鼎城的界河,可算是共同拥有。入湖前有5公里归西湖,2.3公里属汉寿。澧水几乎要被逼出安乡。

但是,套用一句现代常用语,“水患无情人有情”。历朝皇上在划定行政区划的时候,都把“左挹洞庭,右接兰澧”的安乡划归澧水流域管辖,从没因澧水在安乡的地位下降而改变。安乡之域在秦始皇置郡县时属黔中郡慈姑县地,西汉时属武陵郡孱陵县地,东汉时从孱陵县划分出作唐县,境内开始设县治。南北朝时期陈天嘉2年(561开始年)从作唐县划分出安乡。安乡正式立县。隋朝开皇9年(589年)因澧水横贯全境而得名的澧阳县升级为澧州仅12年,安乡开始隶属澧州。以后1300多年无论澧为州,为郡,为路安乡都紧紧相随,一直到民国才有所改变。

深得澧水文化的滋养,安乡的地方语言与澧水流域方言同属北方语系,成为湘方言中的一个特例。这是因为澧水流域曾集合在荆楚文化的大旗下,成北方平原与南方腹地的过渡地带。西晋末年的永嘉丧乱,引起北方人口第一次大南迁,大量人口沿汉水流域南下,渡江到达沅澧流域,这次大迁徒一直延续到南北朝。唐朝的安史之乱,曾使“襄邓(湖北襄阳和河南南阳)百姓,两京衣冠(长安、洛阳贵族)尽投江湘,故荆南井邑,十倍其初”。北方居民迁徒规模大,人数多,地域集中,其语言与本地土著语言相互影响,使北方语系中的分支西南官话成为了澧水方言。据《安乡县志》记载:南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河南南义阳郡厥西平氏县有23%的人口成建制的迁入安乡。可能是为了安抚移民的思乡之情,朝庭在安乡侨置“南义阳郡”,安置了来自河南的移民1607户9741人,这个数字占到了当时安乡人口的52%。也许是这地方天高皇帝远,相对于北方战乱少,徭役轻,始终有人怀着寻找“桃花源”的理想来到这里。这里的移民人数始终是进大于出,客藉人口多于原住民。明朝江西填湖广时大量的江西人迁居。清代中后期,朝廷曾一度鼓励围湖造田,新开垦的田土免交赋税。大量长沙、湘潭、益阳,沅江人喊着“到垸子里吃饱饭去”的口号涌入安乡围垸垦殖,他们在三岔河、下渔口、安尤,安宏一带聚族而居,顽强地保留了家乡的风俗语言。安乡近百年都流行着南边话(湘方言)和西边话(西南官话)并存的状况。随着历史的演进,西边话以强大的澧水流域方言作后盾占据了主导,使湘方言在安乡萎缩成了老一辈小家庭局部交流语言,可以预见再经过两三代人的融合,安乡的湘方言会被西边话所覆盖。

捧读澧水流域的地方史志,安乡一直都是澧水流域的一个大县。澧州历史上有名的人物都在这里处处留痕,以至于让后人生出了很多可说的话题。东晋文化名人车胤“囊荧夜读”的典故因为入选《三字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励志故事,但关于车胤的故乡安乡,津市,澧县,临澧都自成一说,让人莫衷一是。其实古澧州各县的区划无法与现今一一对应,今人实在是没必要去较这个真,况且名人的足迹遍布全境也不足为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在安乡兴国观读书,点化了书院洲,青年时在澧州求学在澧州城留下了洗墨池。澧州史上唯一的状元,元朝人郝希贤生在澧阳平原,但最后墓葬在安乡黄山头。清朝乾隆皇帝最赏识的曲阜知县潘相在隐退回乡后,带着儿子修编《澧志举要》(查看原作,阅读更多)

精选留言

安乡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