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县

蒙山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辖县,位于自治区东部大瑶山之东,东经110°19′-110°45′,北纬23°52′-24°23′,东邻昭平,西连金秀,南毗平南、藤县,北接荔浦。县城蒙山镇陆路距首府南宁市460公里,北上距桂林市146公里,南距梧州市186公里,西距柳州市186公里,东距贺州市180公里,国道321线贯穿县境南北6个乡镇。全县面积1279平方公里,辖6镇3乡,总人口22万人,其中有瑶、壮、侗、回族等12个少数民族3万余人。是中国近代农民革命所建政权──太平天国开国之地,通过中国老年学学会专家组评审,正式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县内有大小河流159条,均发源于金秀大瑶山山脉和鸡冠山山脉等山系,其中较大的江河有24条。湄江是蒙山江河的主流,属西江水系,是西江支流蒙江的上游,发源于大瑶山,从县西北新圩镇的坝头村入境,流经新圩镇、西河镇、蒙山镇(县城)、黄村镇、汉豪乡、陈塘镇,下经藤县在蒙江镇汇入浔江,全长107。50公里,县内流程86。86公里,水位最高为112。61米,最低为106。61米。主要的支流有壬山河、茶山河、瓦冲江、百合江、夏宜河等河流。
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县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夏季长,酷热;冬季短,严寒期短,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9。7℃,平均最高气温24。5℃,极端最高气温38。5℃(1971年7月22日),极端最低气温一4。5℃(1955年1月12日)。全县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2。03千卡/平方厘米,平均年日照总量为158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738。7毫米,最多为2529毫米(197年),最少为1138。3毫米(1958年)。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雨季一般始于4月中旬,终于8月下旬。主要气象灾害有:倒春寒、冰雹、狂风。暴雨、寒露风、霜冻等。
蒙山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处在鸡冠山脉与大瑶山山脉间的丘陵盆地中。跨东经110°20′至110°44′,北纬23°52′至24°25′,靠近北回归线。东界昭平县,西连金秀瑶族自治县,南邻平南县、藤县,北与荔浦县相接。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3公里,南北纵距70公里。总面积1279.3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0.54%。
地形
蒙山县四面环山,东西窄,南北长,全境呈长形。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地形错综复杂,主要河流湄江纵贯其中。北部的新圩、文圩、蒙山镇及西河均为小盆地,有三千亩连片平原20个。南部的黄村、汉豪、陈塘为河谷地。夏宜、长坪为山谷地带。蒙山盆地及湄江两岸,为侵蚀堆积地形的河床阶地,余为侵蚀构造地形。
山脉
蒙山县西连大瑶山。西北部大瑶山山脉东延的鸾山,属萌诸岭山脉,海拔1104米,是全县的最高峰。东北部有鸡冠山,从荔浦县的猪头山起伸延经蒙山至昭平县,全长50多公里,东西宽40公里,成为两县的天然分界线;因山脉北高南低,形似鸡冠而得名。蒙山县境的鸡冠山脉部分,北起长坪瑶族乡海拔1065米的三妹岭,南至黄村乡海拔938米的鸡蛋山。鸡冠山中段主蜂,海拔1100米的倮倮顶,为蒙山的第二高峰。西北部蒙山与荔浦两县交界处,有海拔1017米的白面山,由北向南延伸新圩乡内。西南部夏宜乡境有海拔1025米的石崖顶和海拔1005米的大道岭。南部陈塘与藤县交界处有海拔779米的高山顶。整个县境山脉,海拔500至800米盼低山占63%,其余在海拔800米以上。
河流
县内有大小河流159条,发源于大瑶山山脉和鸡冠山脉腹地。其中,集雨面积在17.5平方公里的江河有24条,总长576.85公里,除南垌江东流入桂江及夏宜六洛江流入藤县大黎外,其余均以东西两侧呈树状汇入湄江。湄江是蒙山江河的主流,产属珠江水系,发源予金秀县忠良山区,由西北入境,流经新圩、西河、县城、黄村、汉豪、陈塘,下经藤县濛江注入浔江,境内流程为86﹒86公里,水位最高为112﹒61米,最低为106﹒76米,经流量大,水资源丰富。除此,县境主要支流还有:忠良、壬山、茶山、瓦冲、百合、文圩等河流。
1975年,在县城北三公里处修建了茶山水库。这座水库堵茶山河而建,库容6300万立方米,装机3140千瓦,是灌溉发电兼备的中型水库。湄江河上已建有忠良电站、古湄电站、三江壁电站,以及一批水轮泵站。
土壤
蒙山县出露的地层仅有寒武系和泥盆系以及少许第四系地层。成土母质主要有:岩石风化、冲积、洪积、红土母质、紫色岩风化等物质。全县土壤分为水稻土、旱地土、山地土3个土类。全县水田总面积123413亩。水稻土有7个类,18个土属,43个土种,大部分为沙质壤土田,均宜种植水稻。早地总面积17985亩,旱地土有4个土类,9个土属,11个土种。该类土绝大部分分布于坡地上。少量分布于村庄前后及河流两岸和河谷地带,是多种作物的适生地,但大部分耕作层浅,保水保肥力差。山地土有山地红土、山地黄土、山地酸性紫色土3个土属,以山地红土为主。分布于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台地,是蒙山县林业生产主要用地。
气候
蒙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县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季长,酷热;冬季短,无霜期长。据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9.7摄氏度。极端最高温38.5摄氏度(1971年7月12日),极端最低温为-4.5摄氏度(1955年1月12日)。全县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2.03千卡/cm2,平均年日照总量为158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738.7毫米,最多为2529毫米(1970年),最少为1138.3毫米(1958年)。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雨季一般始于4月中旬,4至6月降雨量800至1000毫米,占全年总降雨量的48~50%。
主要气象灾害有:倒春寒、冰雹、狂风、暴雨、寒露风,霜冻等。
【行政区划】
辖6个镇、3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蒙山镇、新圩镇、西河镇、文圩镇、黄村镇、陈塘镇、汉豪乡、夏宜瑶族乡、长坪瑶族乡。
【历史沿革】
蒙山古为百越地,汉属荔浦县。蒙山在南朝梁陈(502-589年)时期置县,即金安(今蒙山县陈塘镇金相村)、蒙(今蒙山县治东扣里蒙山下,唐代蒙州亦建于此)。
隋开皇十年(590年)分荔浦县置隋化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为立山县,观八年改置蒙州,因州东有蒙山,山下有蒙水,居民多蒙姓,故名蒙州。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改蒙州属岭南西道——桂管。
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蒙山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蒙州,领纯义等3县。
永贞元年(805年)避宪宗皇帝讳,改纯义为正义。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正义县为蒙山县。
熙宁五年(1072年)废蒙州,以东区、蒙山两县并入立山县,隶昭州。
元朝属平乐府。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废立山县为立山乡,属荔浦县。
成化十三年(1477年)复置永安川取永久安宁之义),属桂林府。并开始编村设里。
弘治三年(1490年)九月,改为长官司,五年复为永安州,属平乐府。
万历年间(1573-1620年),永安州设3里。
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分5里。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辖5里326村街70堡。
民国元年(1912年),永安州改为永安县。
民国3年,因国内有3个地方同名,故复称蒙山县至今。先属桂林道,后属平乐区。
民国14年,撤里设区,全县辖5个区。
解放后,蒙山县属平乐专区。
1958年7月,平乐专区撤销,复设梧州专区,蒙山县改属梧州专区,即今梧州地区。
1997年4月,属梧州市。

蒙山是民族杂居之所,处在壮瑶民族地理分布的边缘,也是汉语的粤方言和西南官话的交接地带。境内语言比较复杂,有壮、瑶、汉三种民族语言,瑶族勉语有勉话(优勉,盘瑶)和标曼话(民瑶)两种土语,汉语分属粤语、客家话和官话三种方言。壮族和瑶族也有单纯使用汉语的。

精选留言

梧州蒙山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