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

宜都市位于鄂西南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江汉平原向鄂西南山地过渡地带,版图面积1357平方公里,东隔长江与宜昌市猇亭区、枝江市相望,东南邻松滋市,西南、正西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交界,北与宜昌市点军区接壤。全市版图总面积1357平方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5‘-111°36',北纬30°05'-30°36'。

  地形地貌

  宜都市处于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是一个丘陵起伏的半山区。最高点为五峰接壤的帽子尖,海拔1064.6米,最低点为枝城镇的官洲,海拔仅38米。西南地势高竣,群山连绵,高程在250-800米之间,约占总面积的40%。东部丘陵,海拔在50-250米,沿长江及清江出口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中部丘陵、冲沟与岗地交错,但坡度较缓,形成平畈。

  宜都气候

  宜都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6.7℃,一月最低平均气温4.6℃,七月最低平均气温28.1℃,无霜期273天,年平均降雨量1235.4毫米,夏季多暴雨,主要灾害性天气为大暴雨强寒潮。

  宜都水文

  宜都市河流水系发育,溪河纵横,共有大小河流50余条,长江自宜昌市猇亭区虎牙滩入境,由北向南流向洋溪入枝江市境,市内河段长45千米。清江自西从长阳入境,至城区流入长江,市内河段33千米为长流河。渔洋河(又名汉阳河)自五峰县入境,流径潘家湾、聂家河、五眼泉、姚家店四个乡镇,于五眼泉镇和姚家店镇交界处注入清江,为清江支流,市内河段60千米。除此以外,还有大溪河、九道河、松木坪陈家河、尖岩河、干沟河等44条大小溪河。

行政区划
陆城街道 东风社区,胜利社区,清江社区,名都社区,解放社区,红春社区,中笔社区,头笔社区,亮家垴村,太宝湖村,驿马冲村,车家店村,尾笔村,十里铺村,三江村,宝塔湾村,龙窝村
红花套镇 红花套社区,杨家畈村,窑坡垴村,红花套村,吴家岗村,周家河村,渔洋溪村,南桥村,大溪村,鄢家沱村
高坝洲镇 高坝洲社区,中坪村,湾市村,曾家岗村,皓光村,天平山村,白鸭垴村,宋山冲村,陈家岗村,大战坡村,白洪溪村,青林寺村,三八八厂社区
聂家河镇 聂家河社区,柑子园村,肖家岗村,肖家隘村,丁家坪村,邓家桥村,白家埫村,凤凰池村,王家坪村,聂家河村
松木坪镇 松木坪社区,江家湾村,徐家湾村,观音桥村,泉水垱村,彭家桥村,金钢岭村,茶园寺村,松木坪村,庙河村,双井寺村
枝城镇 解放社区,大同社区,洋溪社区,架锅山村,黎家坪村,水井坪村,纸坊冲村,六里冲村,钟家冲村,洋溪村,何阳店村,回龙垱村,官垱村,官坪村,五峰山村,白水港村,三板湖村,九道河村,大堰村,余家桥村,泉水河村,赤溪河村,全心畈村,洋津畈村,沿江村,环城村,阳和岭村,解家冲村,楼子河村,梁家畈村,龙王台村
姚家店镇 姚家店社区,刘家嘴村,莲花堰村,过路滩村,枫相树村,长岭岗村,黄莲头村,张家冲村,油榨坪村,新桥河村,姚家店村
五眼泉镇 五眼泉社区,龙口子村,石门村,庙岗村,望佛桥村,拖溪村,弭水桥村,汉洋坪村,袁家塝村,响水洞村,鸡头山村,荷叶溪村
潘家湾土家族乡 潘家湾社区,望洲坪村,梁山村,吕家坳村,杉木坑村,南冲村,栗树垴村,潘家湾村,沈家冲村,将军山村
王家畈乡 王家畈社区,毛湖埫社区,全福河社区,全福河村,大沟村,绿竹溪村,毛湖埫村,白马溪村,龙潭河村,下堡村,十三尖村,白玉垴村,夏家湾村,古水坪村,樟桂岭村,小河村,王家畈村,老屋棚村,横冲村,双河桥村
松宜矿区管理委员会 松滋管理区松木坪社区,鸽子坛社区,陈家河社区,坛子口社区,铁路社区,枝城水泥厂社区,尖岩河社区
历史沿革

宜都历史悠久,红花套城背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确证在置县前5000多年时,人类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县境属楚地。秦时县域属南郡。西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宜都已设有县制,名夷道县,治所在今陆城,隶南郡。西汉末年曾更名为江南县,不久复名夷道县。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属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治今陆城,辖夷道、西陵、佷山三县,“宜都”始得名。建安二十四年(219)吴大将陆逊占领宜都郡,获取夷道、枝江、夷陵、秭归等县。时县域属吴。

  三国时期,宜都郡属吴荆州,辖秭归、西陵、夷道、佷山四县。

  晋朝时宜都郡属荆州,辖夷道、佷山、夷陵三县。东晋太和年间,夷道改名为西道县,后仍复名夷道。

  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析夷道县置宜昌县,宜都郡遂辖夷道、佷山、夷陵、宜昌四县。西魏时,宜都郡属柘州,辖巴山、夷道、归化、夷陵四县。南朝陈时,后梁与陈划长江为界,将县域分为江北夷道、江南夷道二县。江北夷道县属后梁,江南夷道县属陈。陈天嘉元年(560)江南夷道县改为宜都县。

  隋开皇七年(587)废宜都郡,宜都县改为宜昌县,先属松州,后属南郡。江北夷道仍名夷道县,属峡州。大业三年(607)改峡州为夷陵郡,夷道县改属夷陵郡。

  唐初县域仍置宜昌、夷道二县。武德二年(619)改宜昌县为宜都县,属江州。贞观八年(634)夷道县并入宜都县,属荆州都督府峡州郡。

  宋朝时,宜都县属荆湖北路峡州夷陵郡。

  元代,宜都县属荆湖北道宣慰司山南江北道峡州路,隶河南行省。

  明代,宜都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夷陵州。

  清顺治四年(1647),宜都隶属于荆州府夷陵州,雍正十三年(1735)改属荆州府。同治四年(1865),县境内设14铺、36保、99甲、13市镇。

  民国初年,宜都县属湖北省荆南道。民国11年(1922)属荆宜道。民国19年(1930)设4区,有集镇13个。民国21年属湖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5年属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38年(1949)6月,全县划分为3个区、1个督导区,17个乡镇。

  1949年7月,宜都县解放,县人民政府成立。195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枝江县,将其所辖区域划归宜都县管辖。1962年12月,恢复枝江县制,白洋等6个区和江口镇划归枝江县管辖。1987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设立枝城市(县级)。1998年6月,枝城市更名为宜都市。1949年至1957年,宜都县隶属宜昌专区;1958年至1961年隶属宜都工业区;1962年至1969年隶属宜昌专区;1970年至1992年隶属宜昌地区。1992年至今属宜昌市管辖。

宜都是湖北省38个山区县市之一,辖1乡8镇1个街道、30个居委会、123个村委会,总人口39.2万人,国土面积1357平方公里。

  1949年7月宜都县解放,划属湖北省宜昌专区,1958年属宜都工业区,1961年宜都工业区撤销,仍属湖北省宜昌专区,1970年后属湖北省宜昌地区,1987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设立枝城市,1998年,改称宜都市。

精选留言

宜都市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