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陶县

阿克陶县位于中国的西部边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部,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地处东经73°26′05″~76°43′31″,北纬37°41′28″~39°29′55″之间。西部、西南部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接壤,国境线长380多公里,其中未定国界170多公里,有大片待议地区。县境东西长283.2公里,南北宽216公里,面积24176平方公里。
阿克陶县地处亚洲中部腹地,位于祖国最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部、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地处东经73°26'5"~76°43'31"、北纬37°41'28"~39°29'55"之间。北部与乌恰县和疏附县为邻,东北部以岳普湖河为界与疏勒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四十一团隔河相望,东部与英吉沙县、莎车县相连,南部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相接,西部、西南部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315.2千米。县城距乌鲁木齐市1535千米,距阿图什市103千米,距喀什市37千米(均为公路距离)。

阿克陶县境西北起自玛里他巴尔山中段,东南至库斯拉甫乡的科克鲁克农场止,长达283.2千米;西南起自布伦口乡苏巴什村,东北至加马铁热克乡止,宽达216千米。县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西北东南走向,总面积24176平方千米。
阿克陶县独占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北坡和塔里木盆地西缘绿洲三大地理板块。地貌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2336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96.39%,山地一般海拔都在4000~5000米左右。西北部的昆盖山是与乌恰县交界的界山,海拔5753.7米;西南部的萨雷阔勒岭,海拔多在4500米以上;中部的公格尔山最高峰海拔7719米,公格尔九别峰海拔7530米,慕士塔格峰海拔7541米。境内共有大小冰山雪峰66座,其中较大的冰峰有36座,山顶常年戴雪,山峰四周分布有大小不等的冰川。地貌特征是干旱剥蚀严重,山体裸露,植被稀疏。由于组成山体的岩质不同,分别呈灰色、黑色、黄色、红色和白色裸露山体。不少山体为红、灰、黄等各色相间。剥蚀,脱掉了伪装的外衣,裸露的山体暴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和颜色,呈现出了它处女的原始和纯真,也显露出了它的男子汉的骠悍与强健的阳刚之气。帕米尔的群山不仅以其五彩缤纷的颜色炫耀自己,而且以其裸露的健美肌肤昭其纯贞。
阿克陶县的中西部为群山起伏的帕米尔高原,是有名的世界屋脊,为群山聚首之地。亚洲大陆上的几条巨大山脉——喜玛拉雅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都在这里聚首汇结。高原上,群山起伏,连绵逶迤;雪峰林立,耸入云天,构成了世界上有名的高原。帕米尔高原上的主体山脉为公格尔——慕士塔格山,其主体在阿克陶县境内,向南伸向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向东北伸延英吉沙、叶城县境内,慕士塔格山是位于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交界的界山。山顶恒积冰雪,积雪厚度达百米以上。雪线以下分布着现代冰川40余条(冰原厚度达百米左右),冰川融水是全县主要农业灌溉用水——盖孜河、库山河水的主要补给源。
阿克陶县的南部为昆仑山北坡,境内属昆仑山脉的主要山体有萨雷阔勒岭。昆仑是万山之祖。而昆仑的巨子除乔戈里峰外,有名的三座名山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峰及公格尔九别峰几乎都在阿克陶县境内。群玉之山的昆仑,在夏日的骄阳下,烈焰升腾,那是美玉沉埋而升起的茫茫烟辉,那是美玉放光喷出的万丈光焰。昆仑山是以产美玉而出名的,在叶尔羌河上游阿克陶的群山中,便有不少玉石矿,以至这些裸露于河边的岩层中的美玉,被河水冲入下游的河床之中,因而在叶尔羌河中踩玉,便成为当地群众千百年来所从事的一种生产活动,所开发的一种产业。昆仑是以美玉出名的,它孕育了我国历史上的玉器时代,昆仑的质朴、持重成为华夏民族的美德的代表,美玉的坚贞、纯洁也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具有中国古文化特点的美玉,给哲人以沉思,给诗人以冲动,给画家以灵感。
阿克陶县的东北部,是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绿洲,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是塔里木绿洲的一部分。县境内的平原农区,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为帕米尔山前洪积扇,一为盖孜河、库山河三角洲。这两块平原从大的地貌类型上说,皆属于喀什噶尔三角洲,为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绿洲。盖孜河——库山河三角洲,位于喀什噶尔平原南部,帕米尔——西昆仑山北坡的前山北部,盖孜河与库山河之间的三角地带,面积约800平方千米,分布人口10多万,约占全县总人口的67.6%。由盖孜河和库山河的洪积——冲积扇及盖孜河——岳普湖河下游冲积平原所构成,主要包括阿克陶镇、玉麦、巴仁、皮拉勒、加马铁热克等农耕区。该地区地势平坦,海拔1200~1500米左右;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大部分为农田绿洲。阿克陶绿洲犹如雪山下的一颗绿色的明珠,镶嵌在戈壁大漠之中。远望翠绿一片,如同无边的绿色海洋;艳阳下,绿波滚滚、闪闪熠熠。近看田陌连片,渠道纵横,道路交错,林带参天,在一道道绿色屏障之中,绿野遍布,银流如网,绿树红花、棉白麦黄,稻翻金浪。城市农舍、庭院,皆掩映在绿树丛中,在绿色的田野之中,点缀了点点银辉。
阿克陶县地处祖国最西部边疆,独占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北坡和塔里木盆地西缘绿洲三大地理板块。阿克陶县的中西部为群山起伏的帕米尔高原,是有名的世界屋脊,为群山聚首之地。
阿克陶县的南部为昆仑山北坡。昆仑山脉,它是北起乌恰境内的克孜勒苏河,向南伸延横贯于我国西部边疆的一个巨大的山脉,是我国西部的一道屏风。在克孜勒苏境内,它从克孜勒苏河南岸,直至叶尔羌河北岸,均属昆仑山脉的范畴,其中从克孜勒苏河南岸至库山河北岸为天山山脉与昆仑山脉的接连部分帕米尔高原,库山河南部至叶尔羌河北岸为昆仑山之北坡。阿克陶县境内属昆仑山脉的主要山体有萨雷阔勒岭,而帕米尔高原从大的地理范畴来讲,也属昆仑山脉上的一大高原。
昆仑山上,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在阿克陶县境内就有3座,昆仑山是以其高大雄伟著称于世的。昆仑山又是我国几千年来有名的神山、仙山。我国中原三山五岳之众神,尽出昆仑山玉虚宫之门下,各路神仙尽是昆仑山之门人,西王母的瑶池,闪烁于昆仑山顶,昆仑山自然成了群仙会聚之地。
在昆仑山中阿克陶境内,最珍贵并大量开采的当为水晶矿。境内已发现的有塔木水晶矿、巴尔达伦水晶矿、克孜勒塔克水晶矿、塔尔水晶矿等。阿克陶是全新疆有名的水晶产区,其中压电水晶占全疆的97%以上。另外还有冰洲石、刚玉等珍贵宝石矿。
帕米尔,古称不周山、葱岭,是有名的世界屋脊,是一个巨大的山汇,亚洲大陆上的几条巨大山脉一喜玛拉雅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都在这里聚首汇结。高原上,群山起伏,连绵为逶迤;雪峰林立,耸入云天,构成了世界上有名的高原。
阿克陶县境内的帕米尔高原,是一个大的山结,天山从这里向东北发育,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及喜马拉雅山向东及东南伸延,兴都库什山向西发展。这里的高高耸立的“冰山之父”,似一颗晶莹的明珠,这几条山脉似群龙戏珠般地向这里聚首。
阿克陶县境内多山,山地面积2336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96.4%。县境东北低而西南高,山地一般海拔都在4000~5000米左右,西北部的昆盖山是与乌恰县交界的界山,海拔5753.7米,西南部的萨雷阔勒岭,海拔多在4500米,中部公格尔山,最高峰海拔7719米,公格尔九别峰海拔7530米,慕士塔格峰,海拔7541米。境内共有大小冰山雪峰66座,其中较大的冰峰有36座,山顶常年戴雪,山峰四周分布有大小不等的冰川。
帕米尔高原上的主体山脉为公格尔一慕士塔格山,其主体在阿克陶县境内,向南伸向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向东北伸延英吉沙、叶城县境内,慕士塔格山位于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交界的界山。山体主要由古生代以前的地层组成,属剥蚀摺褶皱地貌。由于干旱少雨,地貌受流水的分割作用较微弱,雪线高约5500米,山顶恒积冰雪,积雪厚度达百米以上。雪线以下分布着现代冰川40余条,冰川冰舌可下降到海拔3900米处,冰川面积600余平方公里,冰原厚度达百米左右,冰川融水是盖孜河、库山河水的主要补给源。地貌垂直分布明显、完整,海拔5500米以上为高寒冰雪带,海拔4500米以上为高山寒漠带,个别地方可分布到海拔3700米左右。海拔3000~4500米之间为高山草甸带和高山草原带,但高山草甸带分布不够完整,仅西部有小面积分布,东部渐少甚至完全缺失,高山草原带则完全缺失。在木吉谷地以北、苏巴什谷地以东等地,山地荒漠带一直分布到海拔3500~4000米,并直接与高山寒漠带相接。半荒漠化植被分布广泛,分布高度可从海拔2000米直至海拔3500米左右。在海拔2500~3100米之间的阴坡,分布有小面积天然森林,主要为云杉、卷柏、山柳等。
公格尔一慕士塔格山脉为阿克陶县的主要牧区,山中垂直分布着夏秋和冬春草场。夏秋草场又可分高山带夏草场和中山带草场。高山带夏草场,海拔4000~4700米之间,气候严寒,≥O℃积温不足10OO℃,降水稀少,植被为高山、亚高山草原带和高山草甸带。主要牧草为萎陵菜、刺矶松、棘豆、高山点地梅等。中山带夏秋草场,分布于海拔3000~4000米之间,气候高寒干燥,只有冷暖之别,无四季之分,冬季严寒,夏季温和,平均气温约0~2℃,极端最低气温在-39℃以下,冬季长达6个月,降水较多,积雪较厚。夏季气候温和,最热月平均气温仅9~16℃,且时间极短,极端最高气温不超过30℃,≥O℃积温约1300℃。年降水量仅120~200毫米,多集中于冬季,属干旱、半干旱级草场。植被以高山草原植被为主,牧草为棘豆、孤茅草、苔草、早熟禾、黄花蒿、珠菜、蒲公英等,是耐旱、耐寒的草质较好的牧草。这一地区还分布有部分高山、亚高山沼泽化草场,水草丰茂,是美丽的绿色植被,为阿克陶县较理想的夏季牧场,几十万牛羊,洒播于山谷中的片片草地上。
公格尔一慕士塔格山区有不少珍稀动植物,如名贵药材雪莲,稀珍常青植物沙冬青和雪鸡、雪豹、盘羊、天鹅等。

昆仑是储珍藏宝之地,它裸露着的巨大身躯中,有美玉、有黄金。早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的文人墨客、志士精英,就把到阿克陶来踩美玉,寻水晶和宝石视为一种美好的向往和追求,爱国诗人屈原还写下“登昆仑兮食玉英”的惊人诗句。公元1603年,葡萄牙人鄂本笃曾带领一支200人的商队,到阿克陶一带,以物换取玉石、水晶、宝石,满载而归。
地处西昆仑与帕米尔高原结合部的阿克陶县,有世界三大成矿带之一的“特提斯”成矿带通过县境,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四条大型铁矿带有两条在阿克陶县,矿产资源呈现种类多、储量大两大特点。据初步勘查结果,有铁、铅、锌、铜、金、钴、锂、镓等13种金属和煤、水晶、冰洲石、石棉、云母等16种非金属矿藏,矿点多达171处,其中27处为大、中、小型矿床。金属矿中有一级富铁矿,有品位较高的铅锌矿,有中型金矿和钴矿;非金属矿有大型水晶矿及在全国范围都极为罕见的金刚玉矿——红、蓝宝石矿,白云母、冰洲石矿也广有分布,储量较大。现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种达30余种,大中型以上矿床11处,仅已探明的主要金属矿潜在的经济价值可达34亿元人民币。
阿克陶县的气候是立体垂直分布的,一天之内,人可以从烈日炎炎的夏季走到冰天雪地的冬季。在一条山谷中,谷口是酷热难熬的盛夏,进入谷中,不用几个小时,就可以经过凉风习习的秋季而进入严寒的隆冬。山下红日当空,热浪袭人;山上大雪纷飞,寒气逼人。一天之中可经四季,四季沟、四季山在境内比比皆是,这就是阿克陶县独特的气候特点。
立体垂直的气候特点,源于立体垂直的地貌特征。县境南部属西昆仑山末端的北坡,北部属帕米尔高原东侧,东部为塔里木盆地西缘。最低处的平原海拔仅1150米,最高处公格尔峰达7719米,高差6569米,加之山体纵横交错,地势起伏大,影响到境内气候复杂多样,差异极大,分布呈立体状,垂直反映十分迅速。既有终年永冻的寒冷高山带,又有夏季酷炎的平原区;既有终年不化的冰川降水带,又有干旱无雨的久旱区。
阿克陶县境内的平原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坡下,塔里木盆地的西部边缘,总面积872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61%。平原农区干旱少雨,光能丰富,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四季较分明。春季升温快;夏季干热,月平均气温23.5~26.6℃;秋季降温快,昼夜温差大,气候凉爽宜人,月平均气温从19.1℃降到3℃;冬季寒冷,平均气温—4.8℃,一年中低于或等于—10℃的低温天气达46.9天。
山地牧区地势高峻,属高寒气候,无明显的四季之分,仅有冷暖之别,最高的7月平均气温也不过16℃,最低的1月平均气温仅有—27.2℃,年积温仅1984~2669℃。气温昼夜变化大,平均达14.3~15.2℃。全年无霜期仅30~60天。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压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度大。大气升温很快,降温亦迅速。空气洁净,透明度大。朗朗乾坤,蓝天白云,天高气爽,清澈透明,这便是山地空气的最大特点。
垂直分布的立体气候,产生了一系列的立体效应,土壤和动植物的立体分布特点,居民的立体生活效应,甚至是一切光怪陆离的自然风光,一切扑迷梦幻的神奇变化,都随着垂直分布的立体气候特点而产生。
气候的立体垂直分布导致了土壤的立体垂直分布。山区土壤从高山至低山丘陵、山前洪积扇,土壤类型依次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原土—灰褐色森林土—山地栗钙土—山地棕钙土—山地棕漠土—水成盐碱土。平原土壤则受河源及流域影响较明显,在盖孜河、库山河流域冲积平原、洪积扇边缘和三角洲地带,土壤分布为草甸土、灌淤土、潮土、水稻土、新积土、沼泽土、棕漠土、盐土、风沙土等。
动植物随地貌地形和气候的立体垂直分布,变化更加明显。平原植被区,海拔1150~1700米,热量条件好,土地平坦,水源充足,分布有大量农田、林地、园地、草场等人工植被。低山丘陵植被区,海拔1700~2800米之间,土地资源丰富,热量条件也好,植被构成单一,为荒漠植被,植被稀疏;人工植被较少,多为人工灌溉草场,天然植被多为冬草场和春秋草场。中山带植被区,海拔2700~3200米之间,是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的交错带,主要分布于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一线,几乎无人工植被,天然植被类型较多,是阿克陶县的主要草场、森林资源集中区。高山植被区,分布于海拔3500~4000米的昆仑山与帕米尔高原一线,区内气候寒冷,无人工植被,天然植被主要有高山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山水生植被三类,高山草甸和高寒草原是主要夏牧场。海拔4000~4500米为雪线,也是生命的分界线。雪线以上,寸草不生,飞鸟不到,但有雪莲、雪鸡和雪豹,以其大无畏的精神向生命禁区挑战。雪莲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籽,雪鸡、雪豹经常光顾这里,在这里寻找它生命的乐趣。
立体垂直分布的气侯特点,也决定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雪山下的平原绿洲,是定居农耕民族辛勤耕耘的沃土,几千年来,各族农人在这里垦荒播种,创造着农耕文明的璀璨;山区是游牧民族从事畜牧生产的天然牧场,几千年来,各族牧人在这里扬鞭催马,开拓游牧文明的辉煌。
阿克陶县是灌溉农业,水是农业的命脉,是绿洲上的生命之源。连结雪山和绿洲的,便是那一条条涛涛的河流。雪山是阿克陶大地上生命的造血之源,条条河流便是流淌在阿克陶躯体上的血脉。就是这些涛涛大河,涓涓溪流,清清渠池,将雪山上的生命之水,送往戈壁、大漠和绿洲,送往阿克陶这个巨大身躯的各个部位,各个角落,使阿克陶大地充满青春的生命,充满勃勃生机。全县地表水总径流量28.236亿立方米,农区主要引用库山河、盖孜河两条河水灌溉,水资源利用率较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之活水,便是皑皑雪山和晶莹冰川。阿克陶县境内雪峰林立,冰川密布,积雪面积790平方千米,冰川面积600余平方千米,河流多发源于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上,由西南山区向东北平原而流,共有5支水系,由东南至西北依次为叶尔羌水系、依格孜牙河水系、库山河水系、盖孜河水系、玛尔坎苏河水系。冰雪融化形成众多河流、湖泊,并有众多泉水溢出,河流纵横,湖泽遍地,水资源充足,水利设施齐全,干支斗渠密布成网,形成了较完整的灌溉系统。阿克陶县以白山——雪山命名,充分显示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不忘养育他们的土地,不忘生命之源的淳朴感情,充满了诗情画意。
地名由来:“阿克陶”系突厥语“白山”之意。
【行政区划】
2018年,阿克陶县辖1个社区管委会、1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公格尔路社区居委会、光明路社区居委会、老城街社区居委会、慕士塔格路社区居委会、人民路社区居委会、团结路社区居委会、文化路社区居委会、幸福路社区居委会、友谊社区居委会、乐陶苑社区居委会、湖滨社区居委会)、11乡(玉麦乡、皮拉勒乡、巴仁乡、加马铁热克乡、喀热开其克乡、克孜勒陶乡、恰尔隆乡、布伦口乡、木吉乡、库斯拉甫乡、塔尔塔吉克民族乡)、2镇(阿克陶镇、奥依塔克镇)、2场(托塔依农场、阿克塔拉牧场)。
阿克陶镇 老城街居委会,团结社区幸福社区公格尔路社区友谊社区亚格恰克村,诺库其艾日克村,喀依恰艾日克村,奥达艾日克村,巴仁艾日克村,英其开艾日克村,其克尔铁热克村,央其买里村,拱白孜艾日克村
奥依塔克镇 皮拉勒村,阿特奥依纳克村,奥依塔克村,恰勒玛艾日克村
玉麦乡 恰格尔村,玉麦村,英阿依玛克村,阿勒吞其村,阿玛希村,尤喀克霍伊拉村,库尼萨克村,喀什艾日克村,加依铁热克村,库尔巴格村,兰干村,霍伊拉艾日克村
皮拉力乡 阿克土村,依克其来村,塔孜勒克村,恰尔巴格村,帕拉其村,阔苏拉村,苏鲁克村,拜什铁热克村,墩都热村,皮拉勒村,琼巴什村,英阿尔帕村,阿克提其村,霍依拉阿勒迪村,依也勒干村,阿克美其特村,乌尊拉村,喀拉苏村,托格其村,青年农场
巴仁乡 汗铁热克村,古勒巴格村,也勒干村,墩巴格村,克孜勒吾斯塘村,萨依巴格村,阿热买里村,库尔干村,巴仁村,且克村,加依村,库木村,吐尔村,阔滚其村,英买安力村
喀热克其克乡 托普勒利克村,比纳木村,博斯坦村,阔什都维村
加马铁力克乡 赛克孜艾日克村,巴格拉村,阔西太克村,乌科村,喀什博依村,阔纳霍伊拉村
木吉乡 琼让村,布拉克村,木吉村,昆提别斯村
布伦口乡 苏巴什村,布伦口村,恰克尔艾格勒村,盖孜村,托喀依村
克孜勒陶乡 乌尔都隆孜村,喀尔乌勒村,塔尔开其克村,艾杰克村,喀拉塔什村,喀拉塔什其木干村,托云都克村,塔木村,喀普喀村,其木干村,阿尔帕勒克村乡牧场乡农场
恰尔隆乡 麻扎窝孜村,吉郎德村,托依鲁布隆村,巴勒达灵窝孜村,喀依孜村
库斯拉甫乡 英阿瓦提村,阿克其格村,宗塔什村,科克鲁克村
塔尔乡 阿勒马勒克村,巴格艾格孜村,巴格村,别勒迪尔村,库祖村,霍西阿巴提村,塔尔阿巴提村,阿克库木村
托尔塔依农场 托尔塔依五村,乌左拉队,库木克沙队,艾依然巴格队,喀拉墩队,喀拉库木队,布拉其队,布拉克队,林业队
阿克达拉牧场 玉麦大队,阿克达拉大队,坡克陶艾格孜大队,塔木喀拉大队,帕斯热瓦提大队
原种场 原种场虚拟生活区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林场 奥依塔克林场虚拟生活区
苗圃 苗圃虚拟生活区


【历史沿革】
西汉初年,阿克陶县境分属疏勒国、蒲犁国、依耐国管辖。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王朝在乌垒城(今轮台东野云沟附近)设西域都护府,阿克陶属其管辖。
魏、蜀、吴三国时期,曹魏承袭东汉设西域戊己校尉,阿克陶仍属魏国管辖。司马炎统一中国,建立晋朝后,在西域推行政令,当时阿克陶县境随疏勒国归属晋朝。
唐显庆三年(658),设立疏勒都督府,阿克陶受其管辖。
唐开成五年(840),喀喇汗王朝建立,其境域包括阿克陶大部分地方。西辽康国元年(1134),阿克陶随东喀喇汗王朝归属西辽。成吉思汗二十年(1226)天山南部属察合台领地,阿克陶受其统辖。
元至正七年(1347),察合台后裔秃黑鲁帖木儿被拥立为汗,建立东察合台汗国,阿克陶是东察合台汗国总管忽歹达的领地之一。
明正德九年(1514),阿克陶属叶尔羌汗国。清康熙十七年(1678),准噶尔部开始统治阿克陶。
清乾隆二十四年清朝平定大小和卓之乱,阿克陶先后受喀什噶尔和叶尔羌参赞大臣管辖。清光绪九年(1883),委任南疆各道府厅州县和官吏,阿克陶分属英吉沙尔直隶厅、疏勒直隶州和莎车府蒲犁分防厅管辖。
民国时期,今阿克陶县分别由英吉沙县、蒲犁县、疏附县、乌恰县管辖。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后,今玉麦乡为英吉沙县六区,今皮拉勒乡和巴仁乡为英吉沙县七区,今克孜勒陶乡为英吉沙县八区,今恰尔隆乡为当时的蒲犁县恰尔隆四区,今布伦口乡为当时蒲犁县布伦口五区和乌恰县波斯坦铁热克区的两个乡,今奥依塔克镇为当时疏附县塔什米力克区的奥依塔克乡,今喀热开其克乡为疏附县乌帕区的居鲁克巴什乡。
1954年8月,阿克陶建县,由喀什专区的英吉沙县、疏附县、蒲犁县和乌恰县析置组成,隶属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区(1955年10月,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区改称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56年2月,英吉沙县巴仁七区又划归阿克陶县管辖。1977年1月,阿克陶县划归喀什地区管辖,1980年7月又恢复原行政归属。
风景名胜
喀拉库勒湖风景区KarakolHuFengjingqu喀拉库勒,柯尔克孜语,黑湖之意。位于阿克陶县布伦口乡驻地东南26千米,慕士塔格峰脚下中巴国际公路(国道314线)旁。风景秀丽,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著名旅游景区。见“喀拉库勒湖”。
奥依塔克森林风景区oytagsenlinfengjingqu奥依塔克,柯尔克孜语,意为群山中的洼地。位于阿克陶县奥依塔克镇西50千米。地处帕米尔高原的雪山环抱之中,距喀什市120千米。风景区纵深十多千米,三面环山,高山险峻,森林密布,风景优美。是新疆自然景观最集中的风景区之一。有雪山、冰川、湖泊、河流、瀑布、森林、草原、沙棘林、奇峰奇石等多样性生态环境。已开发15大景观。
经济发展
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987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260.3万元。自治州确定阿克陶县重点项目84个,其中:政府投资项目55个,援疆项目13个,企业投资项目16个。

下辖镇乡场
阿克陶镇 “阿克陶”系柯尔克孜语,意为“白山”,因位于雪山之下的绿洲而得名。阿克陶镇地处东经75°38′~75°51′、北纬39°01′~39°09′之间,位于库山河冲积扇中部,地形由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北以拜什坎水渠为界与皮拉勒乡为邻,东南部与玉麦乡接壤,西以切热克水渠为界与巴仁乡为邻。辖区东西宽11千米,南北长16千米,总面积13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618.44公顷。2015年辖9个行政村、57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5391户21560人,由维吾尔、柯尔克孜、汉、回等4个民族组成。
阿克陶镇平均海拔在1300~1400米之间,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干燥少雨,年均气温11.2℃,无霜期221天。农田分布在县城附近。
奥依塔克镇 “奥依塔克”系柯尔克孜语,意为“凹山沟”,因地质上有名的奥依塔克沟在镇境内而得名。奥依塔克镇地处东经75°58′~76°03′、北纬39°12′~39°16′之间,位于县城西南方50千米处,中巴(中国—巴基斯坦)公路纵贯镇境南北,交通便利。辖区东西长58千米,南北宽52千米,总面积153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42.58公顷(其中:30年承包地443.65公顷,集体所有土地396.83公顷),果园面积49.21公顷,林地面积48.92公顷。2015年辖4个行政村、16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1399户5093人,属半农半牧乡镇。
奥依塔克镇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辖区天气凉爽,年均气温7.8℃,1月平均气温-8.1℃,7月平均气温20.8℃,无霜期130~200天。主要水系有盖孜河,水利资源较为丰富。全镇经济以牧业为主,农牧兼营。盖孜河河谷两岸土地较为肥沃,地势平坦,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境内有雪鸡、黄羊等珍贵动物,有铁、铜、金、煤、油页岩、石灰石、石膏、粘土、沸石等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有闻名遐迩的自治州冰川公园,风景秀丽,气候凉爽,是避暑和旅游的理想场所。
玉麦乡 “玉麦”系维吾尔语,意为“桑椹”,因该地桑树较多,桑椹品味甚好而得名。玉麦乡地处东经75°51~76°08′、北纬39°00′~39°10′之间,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坡下、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的库山河冲积平原,省道214线和喀—和铁路横贯全境,辖区东西长24千米,南北宽19千米,总面积19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115公顷。乡政府驻地在阿克陶县城西南3千米处。2015年,辖12个行政村、10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523户28245人,其中:农业人口为6679户26107人。
玉麦乡平均海拔1210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日光充足,四季分明,干旱少雨,昼夜温差较大,年均气温10.9℃,一月平均气温-6.3℃,无霜期200~240天,年均降水量70~120毫米。主要干渠有库尼萨克渠、玉麦渠和阔滚其调水渠。土壤以灌淤土为主,具有发展种植业、林果业和园艺业的独特优势。
加马铁热克乡 “加马铁热克”系维吾尔语,“铁热克”意为杨树。据说在250年前,境内的台热给力克霍伊拉有一棵高大的杨树,树下居住着一位叫加马汗的很能干的妇女,加马铁热克因此而得名。加马铁热克乡地处东经76°36′~76°41′、北纬39°04′~39°29′之间,位于阿克陶县城东北部,东、南与喀什地区疏勒县交界,西与皮拉勒乡、托塔依农场相接,北以岳普湖河为界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41团相望。辖区东西长10千米,南北宽6千米,总面积4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240公顷,乡政府驻地距离县城直线距离为15千米,公路里程20千米。2015年,辖6个行政村、35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2589户11398人,其中:劳动力5611人。
加马铁热克乡平均海拔1302米,地势平坦,地下水位高,气候温和,降水稀少,年均气温17.5℃,无霜期180~220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畜牧业、林果业协调发展的农业乡,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
【机构设置】 2015年,加马铁热克乡党政机构设置:党政办公室、党建办公室(挂党员服务站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挂人口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综合治理办公室、人民武装部。事业单位设置: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文体广电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民政)服务中心、财政所(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服务站)、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站、畜牧兽医草原站(加挂动物防疫检疫站牌子)、国土资源所。另设:加马铁热克乡卫生院(加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的牌子)、加马铁热克乡中学(1所)、加马铁热克乡小学(4所)、加马铁热克乡幼儿园(3所)。派驻站所:加马铁热克乡派出所、加马铁热克乡司法所。
皮拉勒乡 “皮拉勒”系维吾尔语,由“普勒阿勒”演变而来,意为“拿钱来”,因250年前这里是集贸市场而得名。皮拉勒乡地处东经75°45′~76°01′、北纬38°08′~39°16′之间,位于县城西北部的盖孜河冲积平原地带,东与托塔依农场相连,南与巴仁乡、阿克陶镇、玉麦乡为邻,西与疏附县布拉克苏乡接壤,北以岳普湖河为界,与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四十一团相望。辖区东西长24千米,南北宽11千米,总面积18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118公顷。乡政府驻地距县城直线距离为11千米。2015年辖19个行政村、1个农场,140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12514户46981人。由维吾尔、柯尔克孜、塔吉克、汉等8个民族组成。
皮拉勒乡地处盖孜河冲积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2℃,一月平均气温-7.4℃,七月平均气温24.9℃。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清泉四溢,水质甘甜清醇。矿产资源丰厚,主要有铁、铜、金、铝、锌、煤。土壤肥沃,多潮土、水稻土,另有灌淤土和盐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皮拉勒乡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被人们誉为“高原稻乡”,是阿克陶县的水稻主产区。
克孜勒陶乡 “克孜勒陶”系柯尔克孜语,意为“红山”,因乡境内依格孜牙河以南山区的山石呈红色而得名。克孜勒陶乡地处东经75°02′~76°41′、北纬38°06′~38°56′之间,位于阿克陶县城以南的昆仑山东坡,东与英吉沙县克孜勒乡相连,南与阿克塔拉牧场、恰尔隆乡、库斯拉甫乡相邻,西与布伦口乡为邻,北与英吉沙县乌恰乡相连。辖区东西宽105千米,南北长75千米,总面积3882平方千米。乡政府驻地距阿克陶县城直线距离为98千米。2015年,辖11个行政村、1个牧场、1个农场,有33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2527户9700人。耕地面积318.7公顷,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青稞等粮食作物。林地面积86.8公顷,草场面积14.3万公顷。
克孜勒陶乡平均海拔2200米,西北部为高山寒冷气候,年降水量150~200毫米;东南部为浅山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气温10.9℃,无霜期150天。经济以牧业为主,浅山坡地和河谷有较多的优质夏牧草。境内主要水系为依格孜牙河。有雪鸡、黄羊、盘羊等珍贵动物,有野生雪莲、党参、当归、手掌参、锁阳、大芸、紫草、肉苁蓉等珍稀植物。矿产资源主要有铅、锌、铁、煤、大理石、水晶石等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巴仁乡 巴仁乡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帕米尔高原脚下,位于昆仑山东坡、塔里木盆地西缘的盖孜河与库山河之间地带。阿拉伯语称两河之间地带为“拜哈勒”,后来逐渐演变为“巴仁”,巴仁乡由此而得名。巴仁乡地处东经75°27′~75°52′、北纬38°08′~39°36′之间,位于阿克陶县城西南部,与皮拉勒乡、玉麦乡、奥依塔克镇、克孜勒陶乡、布伦口乡和喀什地区的疏附县、英吉沙县相邻。辖区东西宽24千米,南北长66千米,总面积108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940公顷。乡政府驻地距县城直线距离为17千米。2015年,辖15个行政村、1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913户38706人,居住着维吾尔、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哈萨克、塔吉克、汉等6个民族。
巴仁乡地形分为南部库山河河谷浅山地带和北部盖孜河山前冲积扇地带。北部库山河冲积扇是农业区,属典型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气温11.2℃,一月份平均气温-7.7℃,七月份平均气温24.5℃,全年日照时数达2862.8小时,无霜期224天;南部河谷地带耕地面积少而分散,气候凉爽,无霜期短,以牧业为主。乡境内有盖孜河、库山河两大水系,有雪鸡、黄羊等多种珍贵野生动物,有银杏等多种野生名贵植物。
【名优特产】巴仁乡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巴仁杏”主产地,生产出的巴仁杏个大甘甜,果皮光滑鲜亮,果肉厚实鲜嫩,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糖分,是难得的保健食品。加工的杏干、杏脯远销自治区内外,供不应求,发展潜力很大。2015年,巴仁杏种植面积2002公顷,杏树62.92万株,杏产量19753吨,制杏干2304.52吨。
喀热开其克乡 “喀热开其克乡”系维吾尔语,意为“泉水沟”,因很久以前这一地域东面有一条泉水汇成的沟而得名。喀热开其克乡地处东经75°07′~75°38′、北纬39°00′~39°18′之间,位于阿克陶县西北部的盖孜河山前冲积扇,东、南、北部分别与喀什地区疏附县的布拉克苏乡、萨依巴格乡、乌帕尔乡相邻,西部与奥依塔克镇和乌恰县波斯坦铁列克乡为邻,总面积10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694公顷(含防护林面积)。乡政府驻地距离阿克陶县城43千米,距离喀什市37千米。2015年辖4个行政村、20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1431户5728人。
喀热开其克乡平均海拔1300米,地形西南高、东北低,三面环水,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雨量80~120毫米,无霜期220天。境内有盖孜河、乌帕尔河两支水系,水源充足,适宜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
恰尔隆乡 “恰尔隆”系突厥语,意为“群山汇集之处”,因这里是四条山沟的汇合处而得名。恰尔隆乡地处东经75°09′~76°02′、北纬37°52′~38°12′之间,位于阿克陶县城南部,东部、南部分别与克孜勒陶乡、库斯拉甫乡、塔尔乡为邻,西与塔什库尔干县相接。辖区东西长58千米,南北宽45千米,总面积220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5.04公顷,人工草场面积77.89公顷。乡政府驻地距离阿克陶县城210千米。2015年,辖5个行政村,总人口1260户5258人。
恰尔隆乡地处山地,气候寒冷,平均海拔2541米,年均气温1.9℃,一月平均气温-12.1℃,七月平均气温12.2℃,年降水量150~200毫米,无霜期120天。境内有雪鸡、黄羊、盘羊等珍贵动物,有煤、水晶、金、铁、铅锌等矿产资源。有恰尔隆河、克斯热瓦提河2支水系。乡境内有帕什热瓦提依色克布拉克温泉,水温40~50℃,属硫磺泉,可治皮肤病。
木吉乡 “木吉”系柯尔克孜语,意为“火山喷出的泥砂石”。木吉乡地处东经73°26′~74°52′、北纬38°31′~39°29′之间,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麓、阿克陶县西北部,东与布伦口乡、乌恰县膘尔托阔依乡、波斯坦铁列克乡相连,西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界线长296千米(尚有部分未定国界),有42个边境山口,其中有9个重要边境通外山口,因此有“新疆边境第一乡”之称。辖区东西宽72.4千米,南北长105千米,总面积7602平方千米,占阿克陶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自治州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乡政府驻地距离阿克陶县城280千米。2015年,辖4个行政村、1个牧场,18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1176户4426人,均为柯尔克孜族。
木吉乡属高原高寒气候,平均海拔3700米,生产生活区海拔3500~4500米,为自治州之最。乡境内大部分地区山峦起伏,沟壑交错,有十几座山脉,近百座山峰,大片冰川,年均气温0.7℃,一月平均气温-12.5℃,七月平均气温11℃。年降水量80~200毫米,年日照时数3796小时,总辐射量135.7千卡/平方厘米。气候活跃,全年大风天气230天。境内有木吉河、喀拉佐克河、马尔坎苏河3支水系。木吉河两岸为大面积的高山草甸草场,水源丰富,草质优良,是木吉乡主要的打草地。境内有雪鸡、雪豹、黄羊、盘羊等珍贵动物;有沙冬青、雪莲等珍稀植物;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铜、石棉、水晶、铁、铝、宝石。
布伦口乡 “布伦口”系柯尔克孜语,意为“角落里的湖泊”。布伦口乡在东经74°36′~75°37′、北纬38°10′~38°58′之间,地处帕米尔高原,位于阿克陶县城西南面,东与巴仁乡、克孜勒陶乡相接,北与奥依塔克镇为邻,西与木吉乡相连,南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达84千米,有8处边境山口。辖区南北长82千米,东西宽78千米,总面积4585平方千米。乡政府驻地距离县城140千米。2015年辖5个行政村,年末总人口1958户7133人。草场面积31290公顷,打草地面积665.15公顷。
布伦口乡属高寒气候,年均气温0.7℃,一月平均温度–12.1℃,七月平均气温12.2℃,年降水量150~200毫米,谷地无霜期90~100天。境内高山与谷地交错,海拔在3000~4500米之间,最高点公格尔九别峰峰顶为7719米;公格尔山与慕士塔格山群峰叠连,沟壑纵横,山顶终年积雪,并有大面积冰川,盖孜河、康西瓦尔河就源于这片冰川雪原。山下有众湖泊和泉水,风景秀丽,气候寒冷,降水较多。有雪鸡、雪豹、黄羊、盘羊等珍贵野生动物,有沙冬青、雪莲等珍稀植被;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金、铜等金属矿,金刚玉、花岗岩、白云母等非金属矿。主要旅游景点有喀拉库勒湖(国家级旅游景点)和待开发的白沙山。
塔尔塔吉克民族乡 “塔尔”系塔吉克语,意为“狭窄”,因地处山谷中间一条很窄的河谷而得名。塔尔塔吉克民族乡位于阿克陶县最南部,东与库斯拉甫乡相连,西与恰尔隆乡为邻,西南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相接,总面积1009.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22.59公顷(其中:山区207.31公顷、移民区215.28公顷),草场面积18900公顷。乡政府驻地距县城直线距离144千米,公路里程420千米。2015年,辖5个行政村、3个搬迁点,17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1410户5408人(其中:山区5个行政村864户3189人,搬迁点3个行政村546户2219人)。
塔尔塔吉克民族乡地处西昆仑山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地势西高东低,塔什库尔干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乡政府驻地巴格村在河谷内,气候较为温和,年均气温10.5℃,七月平均气温23℃,一月平均气温–6℃,无霜期216天,年降水90~150毫米。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大麦。境内有雪鸡、黄羊、塔里木白条等珍稀动物。
托塔依农场 “托塔依”系维吾尔语,意为“枣红色的马驹”。托塔依农场原名红旗农场,始建于1958年。地处盖孜河冲积扇的扇缘地带,位于阿克陶县城东侧,北部与喀什地区疏附县相邻,东北角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四十一团和疏勒县交界,东与加马铁热克乡相连,西、南与皮拉勒乡相接。辖区东西宽6千米,南北长12千米,总面积4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540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场部距县城直线距离为8千米,距县城通往喀什的主干道公路1.5千米。2015年,辖8个生产队、1个行政村,年末总人口1238户4768人,由维吾尔、柯尔克孜、汉、回、柯等7个民族组成。
托塔依农场平均海拔1294.4米,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气候温暖干燥,年均气温140C,一月平均气温6.30C,七月平均气温25.10C,无霜期221天。土壤多为盐土、草甸土,有少量的灌淤土。主干渠为托塔依水渠,引盖孜河水灌溉。
阿克塔拉牧场 阿克塔拉”系柯尔克孜语,意为宽阔的白土山沟,因阿克塔拉位于康阔勒沟的下部,沟底宽敞,土色发白,故而得名。阿克塔拉牧场位于县城南部的西昆仑山区,东北与克孜勒陶乡相连,南面与恰尔隆乡相接,西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为邻,总面积891平方千米。场部距县城直线距离73.4千米,公路里程120千米,距离边境线30千米,属于边境牧场。2015年,辖4个行政村、1个农业分场(栏杆分场位于玉麦乡,属牧民搬迁点),年末总人口709户2709人(其中:劳动力1413人)。
阿克塔拉牧场全境为山区,平均海拔3000米,西面有海拔5171米的阿克乔喀峰和海拔5058米的科克莫依纳克峰。西部的加木布拉克沟和东部的康阔勒沟,沟底宽阔,水源丰富,气候凉爽,年均气温9℃,1月平均气温-12.4℃,7月平均气温12.4℃,无霜期120天,年降水量150~200毫米,生长着孤草、蒿草等多种牧草,是主要的放牧场地。主要河流康阔勒河发源于布拉克别勒山口,由西南流向东北,进入克孜勒陶乡称为依格孜牙河。境内有天然林91公顷,有雪鸡、黄羊、呱啦鸡、狐狸、狼、雪豹等野生动物,有煤、铜、铅锌等矿产资源。

精选留言

克孜勒阿克陶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