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

清涧县古名宽州,位于黄河陕晋峡谷西岸,榆林东南部与延安交界处及无定河、黄河交汇处。地处东经109°55′27"~110°38′50",北纬36°57′30"~37°25′,是扼守延安、关中之要地。东西长95千米,南北宽55千米。面积1881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0.91%,占榆林市总面积的4.31%。
包西铁路、210国道穿境西而过,渭清公路、210国道交汇于县城。全县下辖7乡8镇1街道,640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至2010年底清涧县人口22万,农业人口有19.1万人,非农业人口1.93万人,(占总人口的9.2%),人口密度为112人/平方千米。清涧县是中国红枣之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享誉全国的“红枣之乡”、“道情之乡”、“石板之乡”、“粉条之乡”。
【地名来源】
庆历元年(1041年)宋仁宗放弃了进攻方针,改而采取范仲淹的守策。范仲淹推行修固边城、精练士卒、招抚属等相应的措施。修固边城就是在宋夏交界的前沿阵地修筑寨堡,建立军事据点。范仲淹的部下种世衡建议,在延州东北二百里古宽州的故垒上筑城。这里地处要冲,右可屏障延州,左可得到山西的粮食,北可以进图银、夏二州。范仲淹采纳了这个意见,派种世衡率兵前去修筑,夏兵来争,种世衡就一边作战一边抢修。城内缺乏水源,他出重金奖励凿井,终于从地下150尺处冒出了清泉,于是取名为青涧城。
【行政区划】
2015年,清涧县辖9个镇:宽洲镇、石嘴驿镇、折家坪镇、玉家河镇、高杰村镇、李家塔镇、店则沟镇、解家沟镇、下廿里铺镇。
宽州镇 文昌社区,东阳社区,河西社区,新城社区,师家园则村,西武家沟村,刘家硷村,楼湾村,西沟砭村,赤土沟村,下七里湾村,石台寺村,枣林村,吕家硷村,白家圪崂村,韩家硷村,南武家沟村,东门湾村,雒家硷村,刘家湾村,惠家庙村,大岔则村,小岔则村,坡底河村,贺家硷村,葛家岔村,陈家塔村,任家坬村,麻谷岔村,楼则塔村,柏树坬村,上十里铺村,高家沟村,朱家沟村,周家店则村,苗家沟村,马家沟村,李家沟村,上七里湾村,牛家湾村,小牛家沟村,康家圪台村,加家圪台村,西郝家沟村,王家湾村,丰太腰村,鲍家渠村,鲍家沟村,呼家河村,下刘家川村,上刘家川村,呼家岔村,四合队村,王家沟村,李家河村,辛家崖村
石咀驿镇 石咀驿村,慕家河村,李西沟村,牛家沟村,贾家沟村,枣林则沟村,吴家沟村,槐卜硷村,盆则沟村,冯家渠村,王家堡村,康家湾村,石场沟村,师家川村,王家砭村,郝家南沟村,张家渠村,二郎岔村,柳沟村,中庄村,桥渠村,徐家河村,惠家河村,糜山河村,神咀河村,寺则河村,宋家坪村,呼家塌村,高郝家沟村,盘石岔村,榆湾则村,拓家湾村
折家坪镇 折家坪村,清水湾村,胡家沟村,惠家岔村,丁家沟村,西贺家沟村,西马家沟村,陈家坪村,滴水崖村,白家沟村,庵上村,白家峁村,大陈家沟村,小陈家沟村,王化家沟村,王家崖则村,白家坪村,麻池沟村,西袁家沟村,小折家沟村,马家岔村,贺老沟村,大折家沟村,白家岔村,薛家东沟村,西沟村,景家河村,大咀山村,前张家岔村,中张家岔村,后张家岔村,冯家沟村,王家塌村,杨家沟村,井道咀村,桃岭山村,寺合也村,李家咀村,代家坪村
玉家河镇 惠家坪村,楼沟村,陈家河村,王家坪村,辛家沟村,后张家河村,枣坪村,贺家坬村,赵家坬村,赵家沟村,何家山村,呼家坪村,贺家沟村,北山里村,师家坪村,老庄里村,庄河里村,寺家山村,刘家山村,枣山里村,腰里村,前张家河村,吴家坬村,野桥畔村,王家河村,舍峪里村,李家畔村,冷水坪村,李家坬村,刘家畔村,赵家畔村,马家畔村
高杰村镇、 高杰村,高家坬村,大有坪村,阳曲山村,瓦窑沟村,后坪村,南坬村,河口村,高坪坬村,辛关村,张家畔村,玉家山村,李家崖村,鹿塬村,麻家山村,东里坬村,东白家畔村,庄头村,马其山村,贺家山村,进土头村,崖头村,木家山村,白家山村,后山村,圪洞坬村,枣坪塔村,李家也村,袁家沟村,呼家山村,邓家坬村,刘家山村,井家山村,贺家湾村,南山村,崔家塔村,赵家山村,胡昌坪村,刘家坬村,井家坬村,井坬山村,西白家畔村
李家塔镇 李家塔村,军家屯村,三合村,军庄村,大舍沟村,铁连沟村,楼上村,长柏沟村,腮罗也村,董家沟村,上惠家圪崂村,前蒋家塌村,后蒋家塌村,王家沟村,东郝家沟村,西惠家园则村,交草沟村,刘家圪崂村,邵家坪村,高柳树村,李家川村,郝家石硷村,前韩家山村,张家沟村,西山里村,韩家辛庄村,后韩家山村,贺家圪崂村,邓家圪崂村,席家圪崂村,安家畔村,李家坪村,高家沟村,李窦家渠村,樊家岔村,冯家庄村,西里坬村,刘家石磕村,李家沟村,井河峁村,东拉河村,东陈家山村,郝家沟村,生家坬村,韩家沟村,下惠家圪崂村,沙家河村,吕家山村,林家圪崂村,上山里村,梁家渠村,榆树坬村,左家山村,郝家畔村,王马家圪崂村,黄土坬村,曹家坬村,后崾里村,西则坬村,榆树崾村,薛家渠村,韩家坪则村,西王家山村,霍家沟村,关家沟村,李虎坪村,东杨家渠村,闫家圪崂村,下山里村,葛家渠村,薛家山村,上石峪村,寺家塔村,小庄则畔村,李家山村,呼家坬村,郝家坪村
店则沟镇 店则沟村,东陈家河村,东刘家河村,杜家圪台村,马白沟村,高家峁则村,刘家山村,吴家河村,吴家坪村,吴家沟村,崔家岔村,郝家畔村,王家畔村,胡家圪崂村,惠家园则村,李家渠村,任家畔村,王家渠村,莲花山村,陈刘家山村,高家渠村,中山里村,杨曲山村,黄薛家山村,石家也村,高家畔村,相家渠村,张家渠村,薛家楼村,邓家川村,邓马家圪崂村,牙圪坨村,高家川村,苏家塌村,峪口村,王家坬村,王家峁村,文家坬村,高石峁村,西北山村,李家坬村,刘国家山村,张家石磕村,张家圪台村,第八架山村,园则沟村,崖腰沟村,岳家岔村,李家鼻村,枣坪则村,暖泉坬村,陈家圪台村,榆皮沟村,安桥沟村,马家西沟村,上高家坬村
解家沟镇 解家沟村,树桐沟村,南山里村,前刘家塔村,枣林山村,王家山村,贺家坬村,彩珠山村,寺也里村,郝家坬村,刘家山村,龙儿沟村,河渠里村,安则畔村,安则山村,花岩寺村,坪福腰村,宋家山村,桥沟里村,马家塔村,郝家山村,关家沟村,片家坬村,王家坬村,叶则咀村,呼家山村,学武村,渠则圪台村,白家川村,薛家川村,李家渠村,窑则上村,张家川村,寨沟村,党家川村,苏家渠村,张家砭村,党家桐村,石畔村,合石沟村,邓阳山村,梁家山村,周家山村,上峁里村,杨家山村,刘家坬村,高家沟村,刘家塔村,石沟村,辛家山村,李家塔村,官道山村
郝家墕乡 郝家墕村,洞则沟村,湫池沟村,徐家圪崂村,曹家塌村,郝家寨则村,芝芳皋村,郝家上山村,郝家兴庄村,贺家湾村,唐家河村,驼巷村,郭家咀村,高里寺村,康小慕家沟村,赵家湾村,前马兰岔村,后马兰岔村,郝西家沟村,大碾河村,慕家兴庄村,贺家岔村,孙家河村,武家沟村,老庄里村,郝家山村,杨小慕家沟村,郝家湾村
乐堂堡乡 乐堂堡村,赵家沟村,柳沟村,主腰坪村,杨家畔村,高山河村,奥林寺村,榆山沟村,张家坪则村,麻则岔村,李家沟村,刘家河村,曹家沟村,师家沟村,杨家沟村,薛家坪村,寨则湾村,大陈家河村,上廿里铺村,坡家沟村,董家沟村,李家岔村,高家硷村,薛家渠村,李家石磕村,涧沟峪村,周家圪崂村,陈家圪驼村,陈家涧沟村
下廿里铺乡 师家湾村,崔家沟村,八斗岔村,贺家川村,赵家崖村,霍家河村,贺家沟村,康家圪哒村,玉瓦塬村,邓家沟村,营田村,蔡家沟村,霍家坪村,张家坪村,梨家湾村,下廿里铺村,雷家圪崂村,张家硷村,老柳卜硷村,背峁河村,刘家硷村,高家硷村,王家寺村,王家硷村,李家圪台村,先进村,前进村,下十里铺村,槐卜硷村,寺家硷村,韩家硷村,惠家村,梁家岔村,前蒋军沟村,后蒋军沟村,韩家坬村,贺家塬村,韩家塬村,徐家沟村,朱家崖腰村,小鲍家沟村,任家河村,鲍家塬村
双庙河乡 惠家塬村,薛家山村,尚家山村,刘家河村,后惠家河村,前惠家河村,李家山村,韩家沟村,龙坪村,曹张家山村,井家渠村,高家畔村,郝家河村,赵家河村,惠家沟村,刘张家山村,吕家河村,王家沟村,支山坬村,南坬里村,双庙河村,枣咀河村,杨家渠村,房家河村,惠刘家山村,寨腰村,肖家山村,后郝家山村,董家山村,王家山村,高界里村,王山河村,打居河村,桑浪河村,东沟河村,后长咀村,麻雁塔村,师家庄村,蔺家坬村,刘家腰村,白草畔村,徐家畔村,下坬村,石家河村,前郝家山村,任家山村,呼家山村,徐家塬村,下张家山村,鲍家山村,安家畔村,郭家河村,贺家畔村
老舍窠乡 老舍窠村,辛家河村,邢家沟村,寨山石坪村,阳塔里村,西王家坬村,坬舍沟村,寺家崖村,白郝家石硷村,东师家沟村,辛家山村,陈家沟村,芋则沟村,陈家山村,白李家河村,曹家渠村,霍家下山村,罗河村,前梅家坪村,后梅家坪村,刘青家畔村,石硷村,龙头山村,西山里村,官天河村,寨山里村,杨家山村,井高坪村,化家山村,杨家沟村,石桥山村,窨则沟村,白家圪达村,后坬里村,常家坬村,柴家畔村,直川山村,川口村,马家山村,白家渠村,小腰畔村,邢家塔村,盘低里村,王宿里村
二郎山乡 二郎山村,杏坬里村,薛家渠村,小黄畔村,吴家山村,黄家畔村,下榆山村,南沟里村,王家塬村,榆上山村,榆下山村,河坪沟村,西庄里村,白家塬村,鱼家塬村,大东山村,楼则峁村,桐树峁村,小马家山村,大马家山村,吕沟里村,计家沟村,下朱家山村,上朱家山村,贺家山村,刘家畔村,东贺家沟村,麻家畔村,张家山村,郝村,韩家山村,李家坬村
石盘乡 石盘村,铁里沟村,李家也村,张家坡村,阳沟里村,普阳沟村,寺塌里村,大舍窠村,姜家湾村,柏咀里村,窑则山村,郭家圪劳村,王而腰村,郭家峁村,刘井畔村,周家山村,黄家山村,刘家畔村,黄沙峁村,西里山村,碌碡峁村,上喜畔村,枣庄沟村,窑则上村,韩家山村,曹家坬村,马花坪村,上坪村
【历史沿革】
东周襄王十七年(前635)猃狁被晋文公攘居西河圁(秃尾河)洛间,史称白狄,清涧县由白狄族居住。周显王四十一年(前328)属秦。秦时属上郡肤施、阳周2县。
西汉时属汉上郡、圁阴。莽新为方阴县。建安二十年(215)被羌族和匈奴占据。
三国至西晋,匈奴与汉错居。魏黄初元年(220)地为魏国并州所辖。西晋统一后,属晋国并州。
东晋十六国时,先后为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领地。义熙三年(407)匈奴酋长刘勃勃叛秦建夏,本境隶夏。
南北朝时先后为北魏、西魏和后周所辖。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境内首设朔方县,属东夏州朔方郡。神龟元年(518)置城中县。
西魏大统十二年(546)设绥德县(治今县折家坪镇境)。废帝元年(552)析置延陵县。
隋代先后属雕阴郡绥德、城平、延福县。
唐武德元年(618)属并州道绥州。贞观元年(627)属关内道。二年属延州。九年(635)境内置浑州,后浑州宽州并设宽州。后梁属忠义军。后唐隶延州彰武军。
北宋初归陕西路,继属永兴军路。北宋至道年间,为西夏所据,县废。康定元年(1040)筑土城。庆历元年(1041)隶鄜延路。元丰七年(1084)设青涧城。元符二年(1099)隶绥德军。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青涧城升为青涧县,隶鄜延路绥德州。
蒙古太祖十六年(1221),青涧归蒙古汗国。
元代属陕西行中书省延安路绥德州。
明洪武二年(1369)青涧归明,隶绥德州。
四年(1371)县名改为清涧。
成化九年(1473)隶延绥镇榆林道。
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属延安府。
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占领陕西,改清涧县为天波府。
清顺治二年(1645)复称清涧县,仍属延安府。
雍正三年(1725)绥德州升为直隶州,领清涧、米脂2县。
民国间,隶属几度变化。
1913年,清涧县属陕西省榆林道。
1926年废道,为省直管县。
1935年11月,大部地域属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陕北省所辖。
1937年12月,为统一战线区所辖。
1940年3月,属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
1949年5月,隶属陕北行署绥德分区。
1950年1月,属陕西省绥德分区所辖。
1956年10月隶榆林专区。
1958年12月,并入绥德县,1959年3月,清涧成为中心乡,仍隶榆林专区绥德县。
1961年,恢复清涧县,属榆林地区行政公署管辖。
1969年属榆林地区。
1991年,清涧县面积1841.48平方千米,人口19.3万人。辖秀延、解家沟、师家园则、高杰村等4镇14乡,641个行政村。县政府驻秀延镇。
1997年,玉家河乡改为玉家河镇,李家塔乡改为李家塔镇,店由沟乡改为店家沟镇,高杰村乡改为高杰村镇。调整后,清涧县面积1881平方千米,人口20万人,辖8个镇、10个乡:秀延镇、折家坪镇、石嘴驿镇、高杰村镇、玉家河镇、解家沟镇、店则沟镇、李家塔镇、师家园则乡、下廿里铺乡、乐堂堡乡、郝家墕乡、东拉河乡、二郎山乡、寨沟乡、石盘乡、老舍窠乡、双庙河乡。
1999年属榆林市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清涧县常住总人口176644人,其中:秀延镇16590人、石嘴驿镇12000人、折家坪镇14832人、玉家河镇7913人、高杰村镇10950人、李家塔镇7528人、店则沟镇9591人、解家沟镇7147人、郝家墕乡6868人、乐堂堡乡8339人、师家园则乡22970人、下廿里铺乡10268人、双庙河乡9938人、老舍窠乡10267人、东拉河乡6095人、二郎山乡5135人、寨沟乡3571人、石盘乡6642人。
2001年,秀延镇、师家园则乡合并为宽州镇,撤销东拉河乡并入李家塔镇,撤销寨沟乡并入解家沟镇。2001年底,清涧县辖8个镇、7个乡:宽洲镇、石嘴驿镇、折家坪镇、玉家河镇、高杰村镇、李家塔镇、店则沟镇、解家沟镇、郝家墕乡、乐堂堡乡、下廿里铺乡、双庙河乡、老舍窠乡、二郎山乡、石盘乡,以及1个街道,下设640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全县共有59233户、210315人,其中农业人口19.1万人,非农业人口1.93万人。
2002年,榆林地区改为榆林市,清涧县属榆林市辖县。
2003年,清涧县辖宽州镇、石嘴驿镇、折家坪镇、玉家河镇、高杰村镇、李家塔镇、店则沟镇、解家沟镇8个镇和郝家墕乡、乐堂堡乡、下廿里铺乡、双庙河乡、老舍窠乡、二郎山乡、石盘乡7个乡,640个行政村、4个社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清涧县常住总人口128938人,其中:宽州镇44963人,石咀驿镇7341人,折家坪镇9563人,玉家河镇5232人,高杰村镇7611人,李家塔镇7615人,店则沟镇5704人,解家沟镇7024人,郝家墕乡3842人,乐堂堡乡5556人,下廿里铺乡5547人,双庙河乡5139人,老舍窠乡5446人,二郎山乡3314人,石盘乡5041人。
2011年,撤销二郎山乡并入解家沟镇,撤销郝家墕乡并入石嘴驿镇,撤销乐堂堡乡并入宽州镇。调整后,清涧县辖8个镇、4个乡:宽洲镇、石嘴驿镇、折家坪镇、玉家河镇、高杰村镇、李家塔镇、店则沟镇、解家沟镇、下廿里铺乡、双庙河乡、老舍窠乡、石盘乡。
2012年末,清涧县面积1849.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20298人,常住人口12.63万人。
2013年末,清涧县辖8个镇、4个乡,共有4个社区、640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宽州镇。
2015年,撤销下廿里铺乡、双庙河乡,合并设立下廿里铺镇;撤销老舍窠乡,并入玉家河镇;撤销石盘乡,并入解家沟镇。调整后,清涧县辖9个镇:宽洲镇、石嘴驿镇、折家坪镇、玉家河镇、高杰村镇、李家塔镇、店则沟镇、解家沟镇、下廿里铺镇。
清涧县境内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暖气团渐渐增强北进,气温渐高,降水增多。气温日差较大,易有寒潮、霜冻和大风等天气。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雨量集中,多为雷阵雨,并伴有强烈大风。雨量分布极不均匀。初秋多出现连续淫雨天气。冬季受强大的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和侵袭,气候寒冷而干燥,降水极少。
清涧县年平均气温为9.6°C。1月份平均气温-6.8°C,7月份平均气温23.8°C,年平均最高气温16.5°C,年极端高温38.1°C,年平均最低气温3.7°C,年极端低温为-22.6°C。
清涧县年均降水505毫米,最大降水量735.3毫米(1964年),最小254.7毫米。降雨主要集中于6至8月,占年降水总量80%左右。

精选留言

榆林清涧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