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屿区

秀屿与台湾隔海相望,距台中港仅72海里,是海峡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源远流长的妈祖文化,使这片土地久享盛誉,已成为台湾同胞和全世界妈祖信徒朝圣的圣地。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湾环绕秀屿全区,深水岸线长达30多公里,可建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00多个。辖区拥有的“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湄洲湾秀屿港,已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焦点之一。早在1921年,孙中山先生就把湄洲湾秀屿港定为我国东部发展的六大海港之一,写入《建国方略》。著名经济学家童大林曾称福州、厦门为“两条小龙”,湄洲湾为“一颗明珠”,从而构成了“双龙戏珠图”。
秀屿天风海韵,积淀深厚,地灵人杰,英才辈出,智慧而勤勉的秀屿人,凭着“勇闯天下”的创业精神,几乎走遍中国大地,在医疗、建材、金银珠宝首饰等行业中搏击商潮,独领风骚,形成一支庞大的特色产业大军,给这块貌似平凡的土地又增添了一抹传奇的色彩。
【行政区划】
秀屿区辖10个镇、1个乡:笏石镇、东庄镇、东峤镇、埭头镇、平海镇、南日镇、忠门镇、东埔镇、山亭镇、湄洲镇、月塘乡。
笏石镇 笏石社区,北埔村,顶社村,炮厝村,温东村,篁山村,西田村,四新村,东华村,秀山村,来塘村,来垞村,苏塘村,四村,大坵村,珠坑村,下郑村,坝津村,西徐村,岭美村,杨林村,刘厝村,度田村,岐厝村,梅山村,松林村,丙仑村
东庄镇 营边社区,东红村,芳店村,石码村,西温村,塘边村,栖梧村,锦山村,东庄村,厝头村,苏厝村,苏田村,后江村,马厂村,石前村,石头村,石尾村,堤头村,白山村,东沁村,大象村,前云村,秀屿村,莆头村
忠门镇 西埭社区,王厝居委会后坑村,柳厝村,安柄村,沁头村,琼山村,秀前村,秀田村,秀华村
东埔镇 何山村,东坑村,前范村,度口村,东埔村,下坑村,塔林村,乐屿村,西山村,度下村,梯亭村,吉成村,东吴村
东峤镇 峤江社区,魏厝村,凌烟村,梁厝村,前沁村,东兴村,珠川村,先锋村,珠江村,前江村,霞西村,田柄村,渚林村,上塘村,湖柄村,汀塘村,许厝村,田庄村,中南村,山香村,百庄村,铁炉村,下房村,赤岐村,霞东村
埭头镇 埭新社区,石城村,东林村,黄瓜村,淇沪村,后郑村,樟林村,翁厝村,石塔村,温李村,湖东村,英田村,高林村,赤石村,后温村,武盛村,汀岐村,潘宅村,筶杯村,田边村,鹅头村,汀港村,黄岐村
平海镇 平海村,东美村,石井村,卓东村,上店村,江堤村,山星村,赤坡村,东湖村,埭周村,山后村,溪边村,西柯村,石塘村,高苍村,清洋村,北峤村,嵌头村,上林村,岐下村
南日镇 海山村,云万村,岩下村,石盘村,山初村,万峰村,三墩村,西高村,沙洋村,港南村,浮叶村,后叶村,东岱村,小日村,鳌屿村,罗盘村,赤山村
湄洲镇 宫下村,高朱村,东蔡村,莲池村,寨下村,汕尾村,西亭村,北埭村,港楼村,后巷村,下山村
月塘乡 联星村,坂尾村,霞塘村,月埔村,双告山村,西园村,前康村,岱前村,砺山村,洋埭村,东潘村
山亭乡 西乌垞村,东乌垞村,新乌垞村,山柄村,东店村,西埔村,西埔口村,山亭村,蒋山村,利山村,港里村,西前村,莆禧村,东仙村,文甲村
前沁农场 农场行政村
后海管理局 管理局行政村
【历史沿革】
南朝陈光大二年(568),析南安郡东部地置莆田县,县治在延陵里,不久撤销,地还属南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平陈,改丰州为泉州(州治仍在今福州),复置莆田县属之。翌年,改泉州为闽州,大业三年(607),废州,改闽州为建安郡,领闽县、建安、南安、尤溪四县,撤销莆田县建制,地还归南安县。大业十二年(616),陈迈领泉南兵马镇莆田,唐武德二年(619),陈自任莆田县令。
唐武德五年(622),平定闽中地,析南安县另置丰州(今泉州),复置莆田县,属丰州,圣历二年(699),改丰州为武荣州(州治在今泉州),析莆田西部地置清源县(后改名仙游县),莆田、清源两县同属武荣州。景云二年(711),武荣州改名泉州;天宝元年(742),又改名清源郡,隶江南东道,不久,改名长乐郡,莆田县的隶属不变。
后唐长兴四年(933),王审知次子延钧在福州称帝,国号闽,莆田县属之。五代闽永隆五年(943),延钧弟延政在建州称帝,国号殷,莆田县为其所属。南唐灭闽后,泉州、漳州先后在留从效,陈洪进割据之下,莆田县属泉州。
后汉乾祐二年(949),泉州改称清源军,莆田县属清源军。
宋乾德二年(964),改清源军为平海军,莆田县属之。
太平兴国四年(979),析莆田、仙游、永泰、福清四县所辖的十四个里,设置兴化县,县治设在游洋。同时建太平军以领之。军治在兴化县。
太平兴国五年(980),改太平军为兴化军,又以莆田、仙游、福清三县隶兴化军(福清县旋划归福州辖)。
太平兴国八年(983),兴化军治所从兴化县迁来莆田县,仍辖莆田、仙游、兴化三县。并在莆田筑军城。
南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升兴化军为兴安州,莆田县隶属兴安州。同年十月,元军占领莆田,次年改兴安州为兴化路。莆田县隶属兴化路。
元至元十六年(1279),兴化路隶福建行中书省,莆田县隶属仍旧。莆田城区及其附郭划四厢为录事司,与县分治。
至正二十年(1360),置兴化路分省,莆田县属之。
明洪武二年(1369),改兴化路置兴化府,隶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废录事司,以四厢并入莆田县、并置兴化卫、平海卫。
正统十三年(1448),撤销兴化县,以武化、长乐二乡的六个里并为广业里,划归莆田县。
清仍明制,废兴化、平海二卫。直至清宣统三年(1911),兴化府莆田县的建制不变。
民国2年(1913),撤销府建制,福建设省、道、县三级地方政权。全省划分为东路、西路、南路、北路四道,莆田县属南路道。
民国3年六月,东、西、南、北四道分别改为闽海、汀漳、厦门、建安四道,莆田县隶属厦门道。
民国15年,废道,莆田县直属福建省政府管辖。
民国22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划福建为闽海、闽上、泉海、龙漳四省和福州、厦门两个特别市。旋改四省称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四省,莆田县隶兴泉省。
民国23年一月,十九路军“闽变”失败,国民党南京政府恢复统治。划福建省为10个行政督察区,从此至民国38年莆田县均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21日莆田县解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福建省划分为8个专区及福州、厦门2市。莆田县成立人民政府,隶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泉州)。
1950年4月起,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先后更名为“晋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晋江地区专员公署”(简称晋江专署),莆田县隶属不变。
1955年12月,莆田县人民政府改称莆田县人民委员会,仍隶属晋江专署。
1967年7月“文化大革命”期间,成立莆田县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隶于晋江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
1968年9月,撤销“军管会”,成立莆田县革命委员会,隶属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莆田县由晋江专区划归闽侯专区。专区革委会机关由闽侯螺洲迁莆田城厢。
1971年4月13日,改闽侯专区为莆田专区;同年6月1日改莆田专区为莆田地区。莆田县隶属莆田地区。
1979年1月,莆田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莆田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12月,莆田县革命委员会改称莆田县人民政府,隶属不变。
1983年5月,撤销莆田地区行政公署,9月建立莆田市(省辖市),莆田县属之。
2002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莆田县,设立莆田市荔城区和秀屿区。将原莆田县的笏石、东庄、忠门、东埔、湄洲、东峤、埭头、平海、南日9个镇和山亭、月塘2个乡划为秀屿区管辖。

精选留言

莆田秀屿区简介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