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位于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郑州地处中华腹地,史谓“天地之中”,古称商都,今为绿城。1928年3月建市,现辖6区5市1县(其中,巩义为河南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市)及郑州航空港实验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东新区、郑州经开区、郑州高新区。全市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人口988.1万人,市区面积101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549.33平方公里(含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市域城市建成区面积830.9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72.2%。郑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郑州是全国自然资源储量丰富的城市。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铝矾土、耐火粘土、油石等36种,其中,煤炭保有储量63.6亿吨,铝土矿保有储量2亿吨,耐火粘土矿、水泥用灰岩等为优势矿产,天然油石矿质优良,是全国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

郑州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适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郑州市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季较短。统计资料表明郑州市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春季开始的时间大致在3月27日,终止于5月20日,历时55天;夏季开始于5月21日,终止于9月7日,历时110天;秋季开始于9月8日,终止于11月9日,历时63天;11月10日至次年的3月26日为冬季,长达137天。处于西部浅山丘陵区的荥阳、巩义、新密和登封四市,年平均气温在14~14.3℃之间。郑州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

【行政区划】
郑州市,辖6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1个县: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惠济区、上街区、管城回族区,巩义市、新郑市、登封市、新密市、荥阳市、中牟县,另设省级新区郑州新区(含郑东新区) 、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 市人民政府驻中原区中原中路233号。
郑州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人口862.65万人。邮政编码450000。郑州各区、县现辖153个街道乡镇,其中73个街道、22个乡、58个镇、8个管委会(郑州新区管委会、郑州高新区管委会、郑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郑州火车站地区管委会、郑东新区管委会、郑州出口加工区管委会、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航空港区)管委会(正厅级)、郑州黄河生态区管委会)。
【历史沿革】
郑州是五帝、夏、商三朝的腹地而成为中华文明轴心区。约5000年前,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新郑。新密市李家沟遗址,距今约10500年至8600年,出土遗物揭示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历史。在新郑市裴李岗发现的距今约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表明当时的人民已开始饲养家畜并从事家庭手工业生产活动,原始农业生产在黄河流域的发展是中华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位于郑州市区内的大河村大型古代聚落遗址,是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遗址中许多保存完好的房基,以其独特的“木骨整塑”的建筑工序和施工方法,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实物。
约公元前2070年至前1600年,夏朝的元老人物禹建都于登封阳城王城岗,以嵩山为中心的伊洛河和颍河上游一带以及山西南部是夏人的活动中心。商部落从君主契开始至商汤共迁徙8次,公元前1675年,商汤以“吊民伐罪”的名义攻占夏朝国都封丘,灭掉夏桀,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汤建都亳(又称南亳,今商丘),后迁都郑州,史称西亳。现存的郑州商城遗址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城垣呈长方形,外城城垣呈圆形围绕着内城。其“外圆内方”的城郭布局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它的规模亦超过中东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城和亚述城,以及印度恒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
公元前1046年,姬发灭商殷建立西周,定都镐京,周王将其弟管叔封于郑州,称管国。周王在郑州的封国还有郐国、东虢国、祭国和密国等。郑武公将郑国国都建在荥阳,成为郑国第二代国君。郑国随后吞并了郐国、东虢国和胡国,前765年,郑武公迁都至原郐国所在地,将郑国定名新郑。
公元前375年,韩国灭掉郑国迁都新郑;前230年,秦军灭韩。新郑做为郑国和韩国国都达500年之久。郑州大部分属于三川郡,新郑属于颖川郡。秦汉时期,今郑州地域以荥阳为中心,因处交通和运河要道,经济日趋繁荣。
秦代,郑州境内始置荥阳县、巩县和京县,属于三川郡;新郑、苑陵、阳城属颖川郡。西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又置密县、成皋等县,并将新郑、苑陵二县划入河南郡。东汉元鼎五年(前112年),故市、中牟两个侯国合并为中牟县。隋开皇元年(581年),改荥州为郑州。开皇十六年(596年)从郑州分出管州。唐初武德四年(621年),从郑州分出管城。贞观七年(633年)郑州从武牢移治管城县。天宝元年(742年)改郑州为荥阳郡,仍治管城县。宋代建郑州为西辅,属京西北路。明朝,郑州划归开封府。
西汉时期,巩义和荥阳成为国内重要的冶铁基地,荥阳在汉代设有铁官,从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发掘出的大型炼钢高炉炉基和球墨铸铁遗物,反映了汉代已达到最高的黑金属冶铸技术水平。此后,达摩被人尊为中国禅宗初祖,少林寺的禅宗祖庭地位也由此确立。
开明元年(619年),太尉王世充废杨侗自立为帝,国号郑。这是中国历史的第三个郑国。
北宋建都汴京后,郑州于公元1105年被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国内各地选山林名声之地建立书院,位于登封峻极峰下的嵩阳书院是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
金代和元代时期,郭守敬和王恂主持在全国设立了27个天文观测台,登封观测台则是全国观测中心。
明朝建立后,先后从浙江和山西等地迁民至河南。清末,平汉和陇海两条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州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经济地位不断提升。
1912年,日本经济学者林重次郎在其著作《河南省郑州商情》中称郑州为:中国的芝加哥。
1913年,郑州被撤销市制改为县制,但依旧保留市级规模。
1920年,河南省议会通过了在郑县设立商埠的议案。
1923年2月,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在郑县发起。
1923年3月,北洋政府正式下文将郑县开辟为商埠,在郑县设立商埠督办公署。
1927年,上海《旅行杂志》把郑州(县)称为华北大都会。
1928年,冯玉祥将郑县改为郑州市
1931年,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大战之后,将郑州撤市复改为县。
1938年6月9日,国民政府为了阻止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选择将花园口黄河南岸的堤防炸毁以造成决堤,史称花园口决堤事件。
1948年10月22日,郑县解放,设置郑州市。
1953年郑州成为河南省经济中心。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

历史文化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重点支持的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在华夏民族传统宇宙观中,郑州地区是“天地之中心”,自古以来就是文明交流的十字要冲,域内留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历史上,夏、商、管、郑、韩建都于此,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设州。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6000年前的大河村文化遗址是著名的古人类活动遗址;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并建都在郑州这片土地上;3600年前,中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在此建都,至今中心城区依然保留着7公里长的商代城墙遗址。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灿烂的文明,禅宗祖庭少林寺、道教圣地中岳庙、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中国最古老的登封观星台都是中华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全市拥有商城遗址、裴李岗遗址、北宋皇陵、轩辕黄帝故里、杜甫故里、潘安故里等历史名胜和文化古迹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6处,可移动文物近15万件(套),文物数量和规模居全国城市前列,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

郑州人才辈出,灿烂的中原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如春秋时期政治家子产,战国早期道家名师列子,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申不害,战国末年水利家郑国,战国时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散文家的韩非,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东汉名臣杜密,西晋文学家潘安,唐代画家、文学家郑虔,唐代诗人、有“诗圣”之称的杜甫,唐代诗人白居易、李商隐,五代宋初文学家梁周翰,北宋建筑学家李诫,金元之际教育家、理学家许衡,清代数学家陈之勋,清代爱国将领沙春元,清代科技史专家仓孝和,历史学家荆三林等。

经济发展

全年完成生产总值9130.2亿元,比上年增长8.2%;人均生产总值93143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6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4247.5亿元,增长7.6%;。


精选留言

郑州市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