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等县

天等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南部,地处北纬22°51′~23°23′,东经106°45′~107°23′之间,距首府南宁市183Km,距中越边境45Km,东接隆安、平果县,南接大新县,西接靖西县,西北靠德保县,北接田东县。天等县境东西最大横距64Km,南北最大纵距63公里。全县总面积323.88万亩,其中山地面积276.76万亩,占85.48%,耕地面积38.56万亩,占11.93%,人均耕地面积0.97亩。

 地质地貌

天等县以低山丘陵为主,山地面积1696.42km2,占总面积77.98%。其中土山占总面积的22.60%;石灰岩山地占总面积的41.50%;硅质灰岩山地占总面积的10.31%;半土半石山占总面积的3.57%。全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点为西南部四城岭主峰,海拔1073.7米,最低是东北部天南村洞荷洼地,海拔263米,一般海拔为450~650m。县内岩溶地貌占全县总面积的77.4%。

 气候环境

天等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短微寒,夏长炎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四季气温变化不明显的气候特征。年均气温20.5°C,极端最高气温7.8°C,极端最低气温-1°C。年无霜期338天,年均降雨量1459.1mm,最小降雨量1022.9mm,最大降雨量2019.8mm,平均蒸发量1487.9mm。光热资源充足。雨热同季,非常适宜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的生长,可实现一年三熟,有利土地的开发利用,但是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雨量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80%,春秋干旱。海拔高度较大,因而气候较邻县温凉湿润。

县境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太阳辐射量较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00.6千卡/平方厘米,其地域分布是平地多,山区少。一年当中,最低值一般出现在1月约5.5千卡/平方厘米,2月至7月逐渐增多,7月达最高值约11.4千卡/平方厘米,尔后逐渐减少。县气象观测站四周环山,日照时间年平均不足1520小时,最多是1965年,达1768.9小时;最少是1960年,仅1138.4小时。年日照百分率约33.7%。区域分布与太阳辐射相似,平地多,山区少。一年中,1月至4月阴雨多,日照少,各月平均日照在100小时以下,尤以2、3月最少,平均每天仅2小时多一点。5月至6月增至平均每天4.5小时以上。7月至9月日照最多,月值170小时以上,每天近6小时。10月至12月逐渐减少,12月只有109小时。天等县日照时数能满足一年各造作物生长需要。

 水文状况

天等县峰林谷地多为断层地带,透水性大,地表水系不发育,没有河流过境,全县地表现有大小溪河20多条,均系大小泉水汇成,枯水期流量在1.0m/s,平均流量1m/s~3m/s,洪水期多达100m/s。全县地表现有小河溪20多条,其中较大的有太平河、汉洞河、天等河、进结河、东平河、龙茗河等6条。

太平河,古称枯榕江,发源于把荷乡的吉兰村(今若兰水库),流经向都镇的福利、乐久村,又与那必河(发源于九九岭)汇合,过祥龙、中和、平尧村后流入田东县,归属右江流域。县境内流域面积218km2,流程35.1km,年水平均流量3.0m/s,枯水期平均流量1.5m/s,河流比降上游6‰,中游12‰,下游14‰,自然落差250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3亿m3,其中5-9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6.3%。

汉洞河,又名大汉溪,发源于向都镇汉洞村上汉屯,经汉洞后流入德保县,归属右江流域。县境内流域面积118km2,流程115km,年水平均流量1.0m/s,枯水期平均流量0.4m/s,境内河流比降上游5.0‰,中游5‰,下游5‰,县境内自然落差90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56亿m3

天等河,又称荣华河、都康河。发源于都康乡显鲁村那英山(念向水库),流经宁干乡永乐村至宁干那近屯,与发源于九十九岭的那利支流汇合,流经龙盛村、都康乡降祥村、华隆乡稻香村、荣华村后,与古桃河(发源于都康乡龙布村)汇合流入天等镇。向东流经洪岭、盛典村后潜入地下河,出隆安县布泉河,归右江流域。县境内流域面积280km2,流程38.8km,年水平均流量2.0m/s,河流比降上游1.0‰,中游5‰,下游6‰,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3亿m3

进结河,古称布鱼河,发源于驮堪乡屏龙村那孟屯,流经文秀村、进结镇结安村至进结街,与发源于进结镇团乐村的洞宁河汇合,过龙凤、民元村后潜入地下河,出平果县达乐,归右江流域。县境内流域面积270km2,流程23.2km,年水平均流量1.2m/s,枯水期平均流量0.6m/s,河流比降上游2.0‰,中游5‰,下游20‰,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8亿m3

东平河,又称那造河、古称榕江,发源于东平乡三寿,流经利益村于东平泉小溪流汇合后经那造流入田东县于古榕江汇合,归属右江流域。县境内流域面积83km2,流程26.25km,年水平均流量0.8m/s,枯水期平均流量0.6m/s,河流比降上游8‰,中游6‰,下游14‰,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39亿m3

龙茗河,古称龙江,发源于福新乡四城岭的东麓,流经龙茗镇、西北村,与发源四城岭北麓的天笨支流汇合,流经龙茗、三北、小山直屯与进宁小河(发源六冰水库山区流经桥皮、小山)汇合龙桥村流入大新县的利江,归右江流域。县境内流域面积260km2,流程26.25km,年水平均流量1.0m/s,枯水期平均流量0.38m/s,河流比降上游15‰,中游5‰,下游7‰,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2亿m3

土地资源 

2016年天等县土地总面积216490.4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6530.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5%,园地面积1129.34公顷,占土地面积的0.5%;林地面积73933.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4.2%;草地面积17990.71公顷,占土地面积的8.3%;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4958.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085.4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472.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1%;其他土地面积67389.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1%。

矿产资源

天等县地处桂西南大石山区,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黑色金属矿产有锰矿和铁矿;有色金属矿种有铜、铅、锌、锑;贵金属矿产有黄金;化工原料矿产有黄铁矿、磷、重晶石;其它非金属及建材矿产有水晶、冰洲石、建筑石料用灰岩、水泥用灰岩、水泥用粘土、页岩、方解石、大理石、白云岩;燃料矿产有煤炭;冶金原料矿产有石英岩。黑色金属矿产资源优势突出。天等县锰矿资源丰富,属重要优势资源,大部分可露天开采,易采易选,品位高,低磷低铁。目前已发现中型矿床2处,小型矿床1处,是我国冶金用锰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矿床规模普遍较小,资源找矿潜力大。天等县矿产资源主要以小型矿床及矿点为主,大型、特大型矿床少。截至2015年底,已发现矿产地31处,其中中型矿床3处,占9.68%、小型矿床28处,占90.3%。小型矿床及矿点矿化异常发育,具有较大找矿潜力。锰矿主要分布在东平、向都、把荷、宁干、进远等乡镇,累计查明资源储量2350.632万吨,其中东平矿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2299.605万吨,把荷矿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51.027万吨。锰矿是天等县矿产开发中的龙头矿种,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巨大。磷矿主要分布在岜隆、把荷、宁干等地,累计查明资源储量989.967万吨,其中岜隆磷矿区属中型矿床,累计查明资源储量494.018万吨;把荷磷矿区属中型矿床,累计查明资源储量465.1万吨;宁干磷矿区属小型矿床,累计查明资源储量30.849万吨;铁矿主要分布在上映乡、驮堪乡辖区内,潜在资源储量100万吨,但大多为贫矿,主要以褐铁矿为主,杂质高,难选;重晶石主要分布在上映乡、把荷乡辖区内,平典重晶石矿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83.77万吨,把荷重晶石矿资源量不详,目前有开发利用矿山1座。建筑石料用灰岩遍布全县各地,目前进行开发利用的矿山共21座,已有矿山查明资源储量约1.44亿吨,潜在资源量巨大,预计资源量达3亿吨以上,为天等县优势矿种;方解石分布较为零散,多为脉状产于石灰岩裂隙中;其中驮堪乡星坛山、福新镇布解一带,分布较为集中,资源潜力较大。目前进行开发利用的矿山共6座,保有资源储量约90万吨,潜在资源量达300万吨以上;水泥用灰岩分布面积较广,在全县各地均有赋存,但勘查程度较低。目前初步勘查后可开发利用的资源量约981.4万吨。页岩主要分布于东平镇及向都镇一带,产出于泥盆系地层,查明资源储量55万立方米,目前未进行开发利用;截至2015年底,天等县共发现矿产地31处,其中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28处。有效探矿权10个,资源勘查程度较高,其中勘探5个,详查2个,普查3个。勘查矿种主要为锰矿、金矿、锌矿、银矿、硫铁矿。截至2015年底,天等县有效矿山有33座,按矿山规模分:大型矿山1座,小型矿山32座;按矿种分:锰矿3座、磷矿1座、重晶石1座、陶瓷土1座、建筑石料用灰岩21座、方解石6座,开采矿石总量约171万吨。

水资源

水资源是大气循环再生的动态资源,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不可分割。根据1975年《广西天等县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992年《天等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和天等县气象局实测的49年降雨量的资料统计,全县水资源总量14.5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0.55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955亿立方米。以地表水水资源总量计算,全县平均每人有水资源量3627.5立方米,每亩耕地有地表水量2632.57立方米。人均有水资源量比全年自治区人均有水资源量4850立方米少1222.5立方米,比全国人均有水资源量2540立方米多1087.5立方米。通过计算和调查,天等县现有水资源可以满足当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需要。

行政区划

天等县辖6个镇、7个乡。

天等县地处桂西南,东接隆安、平果县,南接大新县,西接靖西县,西北靠德保县,北界田东县。1958年曾与大新县合并为新英县,次年恢复两县原制。县城天等镇直线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25公里,西南部县界距中越边境最近处9公里。

天等县境东西最大横距6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3公里。全县总面积323.88万亩,其中山地面积276.76万亩,天等县辖6个镇、7个乡:天等镇、向都镇、龙茗镇、进结镇、东平镇、福新镇、把荷乡、都康乡、驮堪乡、进远乡、宁干乡、上映乡、小山乡。

【历史沿革】
宋,县境内置羁縻龙英、结安峒和全茗、茗盈、镇远、向武、都康、上映、怀化州。向武、都康、上映州属广南西路邕州横山寨治所在今田东县,余属邕州太平寨沿所在今崇左县。
元,龙英垌改为龙英州,原结安垌改置结安州、佶伦州、都结州,怀化州改为上怀恩州,余各州沿袭。向武、都康州属邕州田州路治所在今田阳县,上映州属镇安路治所在今德保县,余各州属太平路。
明,废上怀恩州,余各土州沿袭。向武州初属田州路,永历五年1651年升为府,直隶广西布政司。都康州初属田州府,建文元年直隶广西布政司。上映州属思恩府治所在今武鸣县,余各土州属左江道太平府。
清,各州沿袭。向武、都康、上映土州属左江道镇安府,余各土州属太平思顺道太平府。
民国5年1916年9月,龙英、全茗、茗盈土州并为龙茗县,以原龙茗土州治今龙英街为县治;佶伦、都结、镇远、结安土州并为镇结县,以原佶伦土州治今进结街为治县。民国6年,向武、都康、上映土州并为向都县,以原向武土州治今中和街为县治。龙茗、镇结县属镇南道,向都县属田南道,3县后属天保区天保区民团指挥部于民国29年6月为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部公署,治所在今德保县;31年为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治所在今靖西县。
1949年12月15日,龙茗县解放,属龙州专区,同月23日,镇结县解放,属武鸣专区。
1950年1月31日,向都县解放,先属武鸣专区后属百色专区。
1951年6月,镇结、向都县并为镇向县划镇结县大隆区全部给平果县,以原镇结县治今进结街为县治,属百色专区。
1951年9月,镇向、龙茗县并为镇都县,以原龙茗县添等镇为县治,先属崇左专区,后属邕宁专区、桂西壮族自治州。
1953年4月划都结区全部给隆安县,全茗区全部划给大新县,4月将甘茶区全部,7月续将丰马、双燕、那雅3乡划给田东县。天等县  天等县
1955年1月,平果县杰流乡划归镇都县;
1956年7月,隆安县都结区茴梨乡划归镇都县;
1957年4月,隆安县龙彦屯划归镇都县茴梨乡。
1957年4月17日,国务院批准镇都县改名为天等县,县治添等镇随之改名为天等镇,属邕宁专区。
1958年7月划救汉乡的弄扎屯给大新县那岭乡。
1958年12月,天等、大新县并为新英县,后改为龙茗县,县治在龙英街。
1959年5月撤消龙茗县,恢复天等、大新县,属南宁专区。
1964年,平果县天南、品力、孟养乡划归天等县进结区。
1970年南宁专区改为南宁地区,天等县属南宁地区至今。
崇左市于2003年8月6日正式挂牌成立,从此天等县归崇左市。

人口民族

天等县全县总人口45.54万人,有壮、汉、瑶、苗、侗等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9%。

精选留言

崇左天等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