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

来凤县,隶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以凤凰降临栖息的美丽传说得名。隶属湖北恩施州,地处鄂西南边陲,南邻湘西,西接重庆渝东南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历来是鄂湘渝黔边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湖北省的“西大门”。 来风地跨东径109°00′-109°27′,北纬29°06′-29°40′,全县国土面积1342.05平方公里,总人口32.37万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7个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1%以上。县城翔凤镇,北至恩施130公里,南至张家界190公里,西至黔江100公里,均有飞机、火车和高速公路与省会城市相连。县内拥有209国道等13条出口公路,通信电子网络覆盖全县。境内武陵山绵延,酉水河纵贯,山川雄奇,沃野平旷。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山青水秀,植被极好,众多土特产品堪称物华天宝,以品质优良而闻名。 来凤是全国第一个实行土家族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也是全国文化先进县、体育先进县、连续四届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享有“歌舞之乡”的美誉。这里巴风土韵浓郁,民情风俗纯朴,成为巴楚文化重要沉积带和土家文化重要发祥地。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佛寺摩崖石刻,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江南地区最早的佛教造像;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摆手舞,从这里走向山外,成为土家族艺术的代表;地龙灯、三棒鼓、哭嫁歌、南剧等民俗文化原汁原味,朴质清新。 来凤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据2000年统计,全县有1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52.3%,其中土家族占29.54%,其次是苗族占22.3%。土家族属本地世居民族,自称“毕兹卡”,是古代巴人后裔,有着悠久历史。土家人勤劳勇敢、热情好客,民风民俗浓郁似酒。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摆手舞在此最为流行,保留有号称“神州第一堂”的摆手堂;还有地龙灯、肉连响、哭嫁歌、打绕棺、八宝铜铃舞等,使人留连忘返。土家油茶汤是独具特色的东方茶文化,“麻辣烫”融汇川湘特色,土家风味小吃令人回味无穷。 【自然资源】来凤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众多土特产堪称物华天宝,名扬天下。耕地盛产粮油,山上多松、杉、樟、竹,金丝桐油以“全国质量第一”而声名远播,桔、桃、李、梅、核桃、板栗等干鲜果驰誉边区,云贵型烟叶醇厚芳香,“凤头生姜”、大头菜、凤椒、大白菜、松花皮蛋、竹器等畅销省内外。水牛、麻鸭、黑猪为湖北省优良品种。境内河溪纵横,有大小河流25条,长487.5公里,水能蕴藏量80832千瓦,可开发7.95万千瓦。地下矿藏主要有原煤、铁、铅锌矿、紫砂陶土、重晶石、方解石等二十余种。其中陶土探明储量1000多万吨,重晶石以量大质优列全国县市前茅,极具开发前景。 【行政区划】 下辖翔凤镇、绿水镇(2011年11月13日撤乡设镇)、漫水镇、百福司镇、大河镇、旧司镇(2013年1月3日撤乡设镇)、三胡乡、革勒车乡等8个乡镇,203个村,1844个村民小组,48个居民小组;另有胡家坪林场、白岩山药材场、磨坡农场等三个国营场圃。

翔凤镇三光坪居委会,花园堡居委会,精神堡居委会,育红桥居委会,白羊坡村,大垭口村,老寨坪村,冯家坪村,老茶村,马崇岭村,何家坡村,枫香村,白岩村,香花村,马家园村,小河坪村,关口村,桂花树村,黄茅坪村,老虎洞村,中华山村,望水村,河坪村,旗鼓寨村,狮立坪村,竹坝村,梅河村,红岩堡村,沿山坝村,车大坪村,檀木湾村,青山村
百福司镇桂林书院居委会,新安村,捏车坪村,冉家坡村,舍米糊村,合光村,虎头落村,堡上村,廖家坝村,新材沟村,安抚司村,木车坝村,劫道河村,洞塘坝村,高洞村,荆竹堡村,安家堡村,可洞村,岩坝子村,南河村,梅子坳村,观音坪村,石梁子村,沙道湾村
大河镇社区,桐子园村,芭蕉溪村,白水泉村,大坟山村,马家坝村,黔江洞村,社潭溪村,枫香坪村,张家界村,沙坝村,小梅庄村,杉木塘村,茶园村,富饶村,五道水村,独石塘村,冷水溪村,张家坡村,两河口村,龙潭坪村,茶元坡村,老板沟村,满店村,栏木坪村,狮子梁村,杉木溪村,板沙村,落角塘村,白果树村,竹山村,师南坡村,南马山村,双凼槽村,牡丹坪村,漫水塘村,中坝村,车洞湖村,官城村,碧泥湖村,黑家坝村
绿水乡上寨社区,四合村,老寨村,沙子田村,周家湾村,香沟村,梅子树村,新溪沟村,老鹰岩村,贵帽山村,兰马山村,大堰塘村,小坳村,大坪村,施南坪村,田家寨村,体河村,康家沟村
漫水乡新拱桥社区,新拱桥村,苏家坪村,社里坝村,东山坪村,枫木村,赵家坡村,油房坳村,桶子村,枣木垭村,胡家坝村,龟塘村,兴隆坳村,鱼塘村
旧司乡社区,东流坝村,烂车河村,高桥村,锁洞村,后坝村,三寨坪村,马家沟村,岩朝门村,核桃湾村,腊壁司村,梅子村,四方石村,柏杨村,都司界村,苦竹溪村,龙桥村,螺蛳塘村,新街村,黄土坝村,黑洞塘村,岩蜂窝村,新田沟村,团坛子村,西北车村,大坝村,觅鸭溪村,板沙界村,小河村,李家院村,茶园沟村,红沙田村,大岩板村
革勒车乡二龙山社区,岩板村,豹子沟村,陈家沟村镇、南村,正坪村,桑树坪村,大地龙村,三房沟村,长太坪村,桐麻村,葩坪村,堰塘村,板栗坪村,白果园村,天上坪村,土家寨村,古架山村
三胡乡社区,金桥村,三堡村,狮子村,石桥村,官坟村,梨园村,苗寨沟村,侯粟村,讨火车村,黄柏村,阳河村,六正村,范家村,安子村,金龙村

【历史沿革】 来凤县以翔凤山上飞来风凰的传说而得名。 周为巴予国五溪地。 春秋战国属楚巫郡地。秦隶黔中郡。汉属武陵郡。 三国时属吴荆州武陵郡。西晋属荆州武陵郡。 南北朝:宋建平郡,齐、粱宜都郡,周为乌飞县地。 隋隶于清江郡。唐隶于施州。五代届羁麝感化州。 宋为富州,后为柔远州,仁宗时,置散毛司,以覃野毛为散毛宣抚使司。 元初为柔远州,后废州为散毛洞。至元三十一年,升为散毛府,属四川行省。至芷六年改为散毛誓崖等处军民宣抚司。 元末,明玉珍据蜀时,改为散毛沿边军民宣慰使司都元帅。 明初,复废司为师壁峒。洪武七年五月,改散毛沿边宣慰司,割其半为大田所,属四川重庆卫。 洪武二十三年废为散毛宣抚司,属湖广都司施州卫。 永乐二年五月置散毛长官司,属大田军民千户所。四年三月,升宣抚司。 清顺治初仍为散毛宣抚司,属施州卫。 雍正六年裁施州卫,属归州恩施县。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废散毛等七土司。 乾隆元年(1736年)建立来风县,属湖北布政使司施南府。 1911年(辛亥),九月初七日,施南反正,来凤独立自治。1914年,废府存县,来凤直隶于省。 1915年,属荆南道。1926年改属施鹤道。1927年废道复隶于省。 1928年,属鄂西行政区,来凤为特别小县。 1932年,改鄂西行政区为第十行政督察区,仍辖施鹤道旧属各县。 1934年,来凤为三等县。 1936年,改第十行政督察区为第七行政督察区,仍辖原领各县。 1945年,推行地方自治,定来风为三等县,属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直至1949年,隶属未有变动。 1949年11月9日,来凤解放,隶湖北省恩施专区。 1979年12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来凤县建制,设立来风土家族自治县,隶恩施地区。 1983年12月1日,撤销来凤土家族自治县,恢复来风县建制,隶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来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居住着土家、苗、瑶、汉等17个民族。全县总人口304351人,其中土家、苗、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61.2%。土家族属本地世居民族,自称“毕兹卡”,是古代巴人后裔,有着悠久历史。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接受汉文化较早,无独特的宗教信仰和婚姻禁忌,是开化较早的少数民族。 来凤县地域南北狭长,北半部东西稍宽,南半部东西扁窄,呈栎树叶形。武陵山余脉分南北两支成钳型走向横贯全县,酉水河沿东部由北向南流经县域。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群山绵延,东南部多盆地平坝,全县最高海拔1621.30米(大河镇天山坪大尖山),最低海拔339.90米(百福司镇金龙滩),平均海拔680.00米,县城海拔458.25米,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平坝占全县总面积的78%,居住人口占总人口的87%。 来凤县气候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日照1400小时,平均温度15.8℃,无霜期256天,气压16.2毫巴,相对湿度81%,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特点。因地貌、地势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又具有气候环境多样、垂直差异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海拨8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海拨800米至1200米的高山气候温和,春迟秋早,类似暖温带-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的过渡带。海拨1200米以上的高山气候寒冷,四不太分明,类似暖温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

精选留言

来凤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