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区

金昌市金川区位于河西走廊东部腾格里沙漠南缘,东经101°04′35″-102°43′40″,北纬37°47′10″-39°00′30″之间。古“丝绸之路”从此经过,是新欧亚大陆桥沿桥城市之一。南面临永昌县;北靠内蒙古自治区;东与武威相连;西与张掖毗邻,金昌市人民政府在本区,又有金川公司、八冶公司驻金大企业,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金川区位于呼和浩特市西北大青山南麓土默川平原腹地,地处呼和浩特一包头一鄂尔多斯资源富集的金三角要道口,是连接呼包两市工业走廊的桥头堡。
金川区始建于1985年,系甘肃省金昌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镍矿储量居全国首位,被誉为祖国镍都。区人民政府住所地金昌市北京路。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藏主要有镍、铜、铬、钴、铀、铁、铝、锌、锑以及贵金属铂、钯、金、银、铱等50多种。尤其以硫化镍为主的特大型多种金属共生矿著称,总储量仅次于加拿大萨得伯里镍矿,居世界同类矿床第二位。与铜、镍伴生的铂、钌、铑等稀有金属的储量和品位均居全国首位,被誉为“祖国的镍都”。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莹石、石灰石、膨润土、石油、硅石、以及罕见的水晶石、玉髓玛瑙等,储量大,品质好,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1966年3月邓小平来金视察时,亲切地称赞金川是祖国的“金娃娃”。
旅游资源:金川旅游资源主要有:新石器时代的“三角城”遗址和大庙城遗址;夹沟遗址和黄毛沟遗址、孩母寺石窟;夹沟(属马家窟文化)和赵家沟(为汉代墓群)两处古墓群以及西部特有的大漠风光。市区内主要景点有金川公园、龙泉公园和矿山公园等3个人工公园,以及人民文化广场、五彩城广场和多个街心公园。
动植物资源:金川是甘肃省河西商品粮基地之一,也是全市瓜果蔬菜和肉类产品生产基地,地方特色农畜土特产品众多,主要有小麦、玉米、啤酒大麦、洋芋、豆类、蔬菜、甜菜、油菜籽、西瓜、黑瓜籽、苹果梨、苹果、梨、红枣、葡萄、猪羊牛鸡肉和皮毛及野生资源甘草、麻黄、锁阳等,其中:甜菜以茎大、含糖量高而畅销省内外;西瓜因个大、香甜、汁浓、清凉而享誉河西走廊,远销全国各地;黑瓜籽以瓣大、饱满、色泽分明、壳薄肉厚而走俏台湾及东南亚;苹果梨以肉质细腻,香甜可口,远销东南沿海;啤酒大麦籽粒饱满,远销省内外;猪、羊肠衣等畜特产品进入了欧洲市场。
【行政区划】
辖2镇6街道:滨河路街道、兰州路街道、北京路街道、工人新村,街道、新华路街道、广州路街道、宁远堡镇、双湾镇,27个行政村, 26个社区居委会。
滨河路街道 龙岗里社区,龙集里社区,龙泉里社区
桂林路街道 昌文里社区,宝林里社区,宝星里社区
北京路街道 金冶里社区,龙门里社区
金川路街道 金阳里社区,金水里社区,金芝里社区
新华路街道 昌华里社区,昌荣里社区,昌泰里社区
广州路街道 宝晶里社区,宝运里社区
宁远堡镇 山湾村,龙景村,宁远村,中牌村,东湾村,西湾村,白家咀村,高岸子村,西坡村,马家岸村,新安村,油籽洼村,新华村,下四分村
双湾镇 九个井村,三角城村,陈家沟村,许家沟村,龙源村,龙寨村,营盘村,新粮地村,金河村,天生坑村,康盛村,古城村,龙口村
滨河路街道:位于金昌市区东南部。西依龙首山,北望西坡村,东临北京路,南靠白家咀。面积7.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9140人,流动人口2362人,辖龙泉里(4.34平方千米6292人1365人)、龙岗里(0.7平方千米5541人417人)、龙集里(2.26平方千米17307人580人)3个社区(人口统计时间不详)。街区主要街、路有幸福路、永昌路、金川路、滨河路、厂前路等。景点有龙泉公园。
桂林路街道:位于金昌市区东北部,东至河雅路,西至广州路,南至新华路,北至尾矿坝。面积2.77平方千米,居民5230户15031人(人口统计时间不详),流动人口421人。辖3个社区。主干道有北京路、兰州路、武威路、永昌路、靠山路等。
北京路街道:位于金昌市区东南部,为市区商店密集区。辖2个社区。主干道有金川路、北京路、兰州路等。金川广场为市区游览休闲之地。
金川路街道:位于金昌市区中心。辖3个社区。主要街、路有金川路、公园路、建设路、天水路等。
新华路街道:位于金昌市区西北部。辖3个社区。主干道有北京路、新华路、延安路、长春路、公园路、建设路、天津路、转盘路、庆阳地区路、新建巷。金川公园为河西走廊著名游览胜地。
广州路街道:位于金昌市区东北部。辖2个社区。主干道有广州路、金川路、新华路、延安路、长春路、桂林路、杭州路、泰安路等。
宁远堡镇:位于金昌市境北部,金川区西南部,环绕市区。东邻双湾镇,南靠永昌县河西堡镇,西接山丹县,北连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面积960平方千米,人口8078户32902人(2008年末)。辖1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白家嘴村,金河公路边。地处龙首山东端北侧,阿拉善台地南缘,平均海拔1500米。宁远堡东西两山对峙,金川河从中穿过。年均降雨量156.1毫米,年均气温9.7℃,全年无籍期218天。古迹有孩母寺石窟、新安村,夹沟遗址和烽墩。
双湾镇:位于金昌市东郊,与金川区宁远堡镇、民勤县、阿拉善右旗毗邻,平均海拔1453(一说1430)米。面积850平方千米,农业人口4696户19290人(2008年末)。辖13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陈家沟村,距市区17千米。212省道、金民公路、下双公路穿境而过。古迹有三角城遗址、大庙古城遗址,分别为新石器时代沙井文化遗存和晋代文化遗存。
【历史沿革】
自西汉设郡置县以来,先后隶属焉支、番禾等县,凡千余年。元代为永昌路。明改卫,清置县,境内属永昌县。
民国十五年(1926),永昌县划区置村,境内划为宁远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六月,境内首次建立保甲制度。
民国二十七年(1938)五月,在区下设联保,境内设6个联保。
民国三十年(1941)二月,永昌县改区署为乡公所,域内设为宁远乡,辖9保。
1949年9月23日,永昌人民政府成立后,废除保甲制度,境内建为第四(宁远)区公所,辖6乡25村。现辖区为第三(龙景、宁远堡)、第四(中牌、西湾、东湾)、第五(高崖子、西坡)、第六(陈家沟、东四沟)乡(第一至二乡为河西堡、宗家庄等地)。
1951年6月,从第六乡析出东四沟设为第七乡。
1952年10月,永昌县调整各区规模,原第四区改称第五区,并将第四区的五、六、七乡建为第六区。现辖区为第五区之第五(龙景)、第六(宁远堡)、第七(中牌)、第八(西湾,时称寿国)、第九(东湾)乡和第六区之第一(高崖子)、第二(西坡)、第三(陈家沟)、第四(天生炕)、第五(东四沟)乡。
1953年6月,将第六区之第一、二乡划归第五区,并从第六区之第三乡析出新小沟乡,至此,第五区辖11个乡,第六区辖4个乡。
1955年9月,永昌县将第五、六区撤销,改称永昌县金河区,原15个乡合并为7个乡。境内有宁远堡、寿国、西坡、陈家沟、东四沟5个乡(三堡、宗家庄2乡现属永昌县)。
1956年1月,永昌县实行撤区并乡,将金河区所属7个乡合并为4个乡,其中宁远堡、西坡、双湾3乡属现辖区(三堡乡属永昌县)。是年8月,将双湾乡分设为陈家沟乡和东四沟乡。
1958年4月,又将陈家沟和东四沟乡合并为双湾乡。是年9月,以乡为单位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11月9日,将三堡(先锋)、宁远堡(卫星)、西坡(跃进)、双湾(红旗)4公社并为卫星人民公社。12月12日,又改称金川人民公社,下设6个管理区,其中宁远堡、西坡、陈家沟、东四沟4管理区属境内。
1961年6月,永昌县撤销金川人民公社,将原宁远堡、西坡、陈家沟、东四沟4管理区改建为新的人民公社,并设中共永昌县金川地区工作委员会,指导公社的工作。
1962年5月,设立金川镇,辖金川、河西堡2个工业区。
1964年10月,将西坡人民公社并入宁远堡人民公社,陈家沟、东四沟人民公社并为双湾人民公社。
1977年11月,金川镇在金川工业区设北京路、滨河路、兰州路、工人新村,4街道,下设26个居委会。
1981年2月,金昌市成立后,将金川镇(不含河西堡工业区)和宁远堡、双湾公社从永昌县划出,归金昌市直辖。
1982年5月,设市派出机构金川工作委员会,辖金川镇、宁远堡和双湾2公社。
1983年3月,宁远堡、双湾公社政社分设改称宁远堡、双湾乡。是年6月,撤销金川工作委员会和金川镇,设立金川区工作委员会和金川区公署,辖宁远堡、双湾2乡和北京路、兰州路、滨河路、工人新村,4个街道。
1984年5月,增设新华路街道。是年12月14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设市辖区金川区,辖宁远堡、双湾2乡和北京路、兰州路、滨河路、工人新村、新华路5个街道。
1989年10月,增设广州路街道。
2000年3月,宁远堡、双湾撤乡建镇。
至2012年末,金川区辖宁远堡、双湾2镇和6个街道、16个社区、27个行政村。
金川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光照充足,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昼夜、四季温差大;春季多西北大风,夏季炎热,秋季降温迅速,冬季不寒冷。
春季  由于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不稳定,月平均升温3.9℃,常有“倒春寒”天气发生。多大风天气,大风日数≥8级占全年大风日数的41%,沙尘暴日数占全年沙尘日数的48%。
夏季  为全年降水集中季节,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有“雨热同季”之说。 5毫米以上的降水日多出现在夏季,有时出现大雨或暴雨天气。多有“干热风”出现,对春小麦灌浆极为不利。最热月平均气温24.2℃,极端最高气温达42.4℃。
秋季  秋初气温较高,阴雨天气稍多。仲秋、深秋降温迅速,风力逐渐增大。月平均降温6℃,常出现霜冻。
冬季  降雪少,空气干燥,天气不冷,最冷月平均气温-7.0℃。极端最低气温达-28.3℃。
【气温】
全年平均气温9.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0℃,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2℃。年平均最高气温16.2℃,年平均最低气温2.6℃。极端最高气温42.4℃,出现在1997年7月22日;极端最低气温-28.3℃,出现在2002年12月26日。受大气候变化的影响,境内平均气温也在升高。年平均气温1985~1990年为9.2℃,1991~1998年为9.3℃,1999~2006年为9.7℃,16年间年均气温升高0.5℃。其中冬季升温幅度较大,1985~1990年1月平均气温为-6.2℃,1991~1998年1月平均气温为-7.4℃,1999~2006年1月平均气温为-6.7℃,后8年比前8年升温0.7℃。
气温稳定通过0℃的积温是3921.4℃,初日在3月11日,终日在11月15日;稳定通过3℃的积温3849.7℃,初日在3月21日,终日在11月1日;稳定通过5℃的积温3746.4℃,初日在3月31日,终日在10月24日;稳定通过10℃的积温3346.4℃,初日在4月23日,终日在10月6日;稳定通过15℃的积温2731.7℃,初日在5月12日,终日在9月13日;稳定通过20℃的积温1574.3℃,初日在6月14日,终日在8月19日。
无霜期170天,初日为9月30日,终日为4月6日。
【光照】
全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991.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7%。全年1、2、10、11、12月日照百分率在72%~78%之间,其它月份在62%~65%之间。
雷暴平均初日在5月13日,平均终日在9月2日;初终间日数114天,年平均雷暴日数14.7天。雾出现日数较为稀少,年均仅1.3天。积雪的年均初日在12月29日,年均终日在2月11日,初终间日数平均45天。
【地温和冻土】
地面零厘米年平均温度为12.4℃,平均最高34.3℃,平均最低-0.3℃。地面极端最高温度68.0℃,出现在2005年6月10日;地面极端最低温度-32.7℃,出现在2002年12月26日。5厘米深度年平均温度11.3℃,10厘米深度年平均温度11.5℃,15厘米深度年平均温度12.1℃, 20厘米深度年平均温度12.0℃。
历年最早封冻日期为11月7日,最大冻土深度87cm,出现在2004年1月。
【降水】
历年平均降水量119.5mm,其中7月平均降水量最多,平均为28.3mm;12月降水量最少,平均为0.4mm。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夏季,平均总降水量为71.2mm,其次是秋季,平均总降水量为28.5mm,再次是春季,平均总降水量为17.6mm,最少是冬季,平均总降水量为1.7mm。近年来降水量有增加趋势,2001~2006年6年平均降水量为128.8mm,比1991~2000年10年的平均降水量114.3mm增加14.5mm。
一日最大降水量是129.5mm,出现在1987年6月11日;最长连续降水日数10天,期间降水量46.8mm,出现在1995年8月30日到9月8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158天,出现在2000年11月16日至2001年4月22日;≥0.1mm年均降水日数43天,≥0.5mm年均降水日数6.7天。年均降雪日数12.2天,最大降雪深度7cm,出现在2004年11月24日。最长连续积雪日数30天,出现在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

精选留言

金昌金川区简介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